云南省广南县老寨湾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探讨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形地貌相对复杂,地理位置也十分特殊。
云南省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我国的所有自然矿产类型中,云南绝大多数都有,其中的铜矿、锡矿等有色金属矿产的产量更是居全国前列。
由于该地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上个世纪90年代就陆续有多家地质队在该地开展找矿工作,而本文所讲的是云南省的金矿,希望能借此机会探讨该地区的矿化规律、地质特征,探寻在该地找矿的主要方向。
标签:云南省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我国的主要黄金产区包括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以及西北地区的几个省份。
其中,也包括了我国的云南省,近年来,该地的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继在金平、元阳、镇沅、新平、东川、姚安、祥云、鹤庆、腾冲、潞西等地发现了一批大、中、小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床的发现与开采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对云南省的这些金矿地质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总结了具有云南地域特征的找矿方向。
1云南省金矿资源的现状据有关数据显示,早在1989年,我国的云南省就累计发现了410处金矿点,遍布整个云南省的87个市或者县。
其中,这里的金矿床占到41处,包括15处岩金矿床、6处小型砂金矿床、19处伴生金矿床以及1处小型共生金矿床。
另外,整个云南省共计拥有探明金矿储量101.583吨,这大约占到全国总探储量的2.1%。
同时,全省保有储量为80.675吨,占到全国保有储量的2.03%,其中岩金保有储量、砂金保有储量、伴生金保有储量和共生金保有储量分别有46.404吨、4.959吨、28.193吨、1.119吨。
云南省的金矿点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带状分布,二是分段集中。
整体来看,可以划分八大成矿带,包括南盘江成矿带、哀牢山成矿带、临沧-西盟成矿带等。
其中,哀牢山成矿带在云南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预测该地可能是我国未来的黄金生产基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南省的金矿潜在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开采前景也是十分光明的。
云南广南县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㊀2020年第39卷㊀第1期71~75页㊀云南地质CN53-1041/P㊀ISSN1004-1885㊀云南广南县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高李阳ꎬ顾㊀雄ꎬ吴小梅(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ꎬ云南昆明650299)㊀㊀摘㊀要:广南县老寨湾金矿位于滇㊁黔㊁桂 金三角 重要成矿区带上ꎬ金矿体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或层间构造破碎带中ꎬ构造控矿明显ꎮ矿体围岩均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硅化石英砂岩ꎻ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ꎬ断层构造㊁硅化等矿化蚀变及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ꎮ关键词:构造控矿ꎻ热液型矿床ꎻ找矿标志ꎻ云南广南㊀老寨湾中图分类号:P618 5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1885(2020)1-71-5云南省广南县老寨湾金矿位于滇㊁黔㊁桂 金三角 重要成矿区带上ꎬ属于滇黔桂裂谷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接合部位ꎬ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产成矿区ꎮ1㊀矿区地质1 1㊀矿区地层矿区主要出露上寒武统㊁下奥陶统和泥盆系ꎬ各地层单元由新到老叙述如下:(1)泥盆系东岗岭组(Ddg):岩性为灰色中至厚层状粉晶层孔虫灰岩ꎬ含层孔虫泥晶灰岩及生物碎屑礁灰岩ꎬ厚度403mꎮ(2)下泥盆统古木组(D1g):上部岩性为灰色厚层 块状粉晶层孔虫白云质灰岩㊁灰质白云岩ꎻ下部岩性为灰色薄 中厚层状泥粉晶生物碎屑灰岩ꎬ局部夹厚层粉细晶白云岩ꎬ厚度463mꎮ(3)下泥盆统坡脚组(D1p):主要为灰㊁绿灰及灰黑色薄层状泥岩ꎬ局部夹灰色㊁褐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ꎬ厚度366mꎮ(4)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第二段(D1ps2):为灰色㊁浅黄色及浅褐黄色薄-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ꎬ上部偶夹薄层状粉砂岩㊁粉砂质泥岩ꎬ厚度190mꎻ(5)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为褐黄色㊁灰色㊁灰白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ꎮ岩石普遍硅化㊁不均匀褐铁矿化ꎬ是金矿(化)体主要产出层位ꎬ厚度129mꎮ(6)下奥陶统老寨组(O1l):灰㊁褐黄色细-中粒中厚层状石英砂岩ꎬ夹少量灰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ꎬ厚度471mꎮ(7)下奥陶统闪片山组(O1s):为灰色中厚层状亮晶含内砂砾屑海白合灰岩及粉㊁亮晶生物碎屑内砂屑灰岩ꎬ局部夹细晶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ꎻ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中细晶白云岩ꎬ厚度345mꎮ(8)下奥陶统独树棵组(O1d):为浅灰色㊁褐黄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ꎬ局部见硅化㊁黄铁矿化ꎬ厚度163mꎮ(9)上寒武统博菜田组(ɪ3b):上部为灰色薄-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夹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ꎻ下部为灰色厚层状㊁块状粉晶白云岩ꎬ厚度219mꎮ(10)上寒武统唐家坝组(ɪ3t):岩性为一套碳酸盐岩ꎮ1 2㊀矿区构造矿区内褶皱㊁断层(裂)构造比较发育(图1)ꎮ㊀收稿日期:2019-10-23㊀作者简介:高李阳(1981~)ꎬ女ꎬ云南蒙自县人ꎬ工程师ꎬ从事矿业权管理及地质矿产勘查工作ꎮ图1㊀矿区地质简图Fig1.GeologicalSketchMapofOrefield1 2 1㊀褶皱构造(1)椿树湾向斜:位于F3断层以北ꎬ由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构成向斜核部ꎬ两翼为下奥陶统闪片山组(O1s2)ꎬ两翼倾向相向ꎬ倾角20ʎ~35ʎꎮ受F1断层㊁F8断层夹持ꎬ同时受F1断层切割ꎮF8断层的F3断层控制ꎬ底部受加里东不整合面影响ꎮV3金矿体产于单斜底部加里东不整合面古窿起之上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ꎮ(2)袁家坪向斜:位于F6断层以北及F3断层以南ꎬ向斜核部为泥盆系下统坡松冲组(D1ps)ꎬ两翼地层为奥陶系下统闪片山组(O1s2)㊁两翼倾角25ʎ~40ʎꎮ受F1断层㊁F8断层夹持ꎬ同时受切割F1㊁F8断层的F3断层控制ꎬ底部受加里东不整合面影响ꎮV1金矿体产于加里东不整合面古窿起之上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中ꎮ1 2 2㊀断层构造矿区内断层比较发育ꎬ主要发育近SN㊁EW㊁NW向断层ꎮ(1)F8断层:为逆断层ꎬ近SN向展布ꎬ呈弧形ꎮ位于矿区东部ꎬ向北部延出ꎮ倾向西ꎬ倾角较陡ꎮ在断层南段箐山附近岩石硅化㊁褐铁矿化强烈ꎬ形成崖口㊁满家地金矿体ꎮ(2)F2断层:为逆断层ꎬ近EW向展布ꎮ位于矿区北部ꎬ倾向南ꎬ倾角60ʎꎮ南盘上升ꎬ北盘下降ꎬ被后期的F7断层错断ꎮ深部切断了V3矿体ꎬV3-2(2)矿体产于该断层破碎带硅化砂岩中ꎬ说明该断层既是导矿构造同时也是容矿构造ꎬ断距较小ꎮ(3)F3断层:为逆断层ꎮ位于矿区中部ꎬ总体走向为EW向ꎬ呈舒缓波状的压扭性特征ꎬ倾向南ꎬ倾角不清ꎮ在该断层中加里东不整合面附近岩石较破碎ꎬ硅化强烈ꎮ袁家坪矿段产于加里东不整合面之27云㊀㊀南㊀㊀地㊀㊀质39卷㊀上的破碎硅化砂石中ꎬ说明F3断层具有控矿作用ꎮ(4)F7断层:为逆断层ꎮ断层走向NW向ꎬ倾向SWꎬ倾角80ʎꎮ该断层在地貌上形成高度达20m的线状陡坎ꎬ沿断裂两侧有一辉绿岩脉侵入ꎬ与辉绿岩脉接触的岩石硅化强烈ꎬ局部见黄铁矿化㊁辉锑矿化ꎬ具金矿化ꎮ该断层形成时ꎬ对前期形成的金矿(化)体起破矿作用ꎬ后期基性岩脉侵入时又起到通道作用ꎬ使后期含矿热液与前期形成的金矿(化)体再次叠加富集ꎬ故V3矿体北段金品位相对较富ꎬ矿体厚度较大ꎬ说明该断层既是容矿构造又是导矿构造ꎮ1 3㊀岩浆岩岩浆岩在矿区仅沿F7断层出露一条辉绿岩脉ꎬ侵入于坡松组(D1ps1)硅化砂岩中ꎬ辉绿岩经后期蚀变ꎬ具残余㊁变余辉绿结构ꎬ均已蚀变高粘土化ꎮ蚀变辉绿岩中局部见黄铁矿化㊁辉锑矿化ꎬ接触蚀变带砂岩具强硅化㊁褐铁矿化ꎮ蚀变辉绿岩脉含金0~13 5g/tꎬ表现出基性岩脉顺着F7断层侵入时带来的后期含矿热液与前期形成的矿(化)体叠加ꎬ而使该段金矿体中的含金量比其它地段相对较高ꎬ矿体也相对厚大ꎮ1 4㊀地球化学特征ꎮ1ʒ20万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Ti㊁Li㊁Th㊁Be㊁Bi㊁Ba㊁Zn㊁As㊁Ag㊁B㊁Hg㊁Cd㊁F㊁Zr㊁Pb等中㊁低温热液活动元素含量呈带状㊁球状分布ꎬ与该区的构造特征一致ꎮ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弯腰树异常ꎬ面积12平方公里ꎬ异常元素有Au㊁Ag㊁Sb㊁Cd㊁Hg㊁P㊁Zn㊁As㊁W等ꎮ其中Au元素含量最高21 1PPbꎬ并且与Sb元素的分布关系密切ꎬ但异常中心有所偏离ꎮ1ʒ2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将1:20万区域化探异常分解为老寨湾和袁家坪两个异常ꎮ老寨湾异常仍然突出ꎬ峰值815ˑ10-9ꎬ袁家坪异常峰值达110ˑ10-9ꎬ与金矿体产出部位吻合ꎮ1ʒ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将区域化探异常分解为老寨湾㊁弯腰树异常ꎮ老寨湾异常峰值高ꎬ规模大ꎬ整个异常形成两个高值浓集中心ꎬ其中老鹰山矿段发现矿体部位Au达180ˑ10-9ꎻ椿树湾矿段矿体出露较好ꎬ厚度㊁品位相对较好的地段Au达140ˑ10-9ꎬ异常与矿体产出部位相吻合ꎬ经后续勘查弯腰树化探金异常ꎬ与矿体产出部位基本吻合ꎮ2㊀矿体特征2 1㊀矿段划分及总体特征老寨湾金矿划分为椿树湾-老鹰山和袁家坪两个矿段(图1)ꎮ(1)椿树湾-老鹰山矿段:分布于矿区中部及北部ꎮ赋矿层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ꎬ矿体倾向312ʎꎬ倾角20ʎ~55ʎꎮ金矿体产于加里东不整合构造面古窿起之上泥盆系坡松冲组(D1ps)地层中ꎮ受F7断层控制ꎬ矿石具硅化㊁褐(黄)铁矿化㊁辉锑矿化ꎬ与辉绿岩脉接触带附近金品位相对较高ꎬ矿体相对厚大ꎮ(2)袁家坪矿段:袁家坪矿段位于F3断层附近ꎬ泥盆系下统坡松冲组(D1ps1)为袁家坪矿段赋矿层ꎬ矿体倾向北西ꎬ倾角30ʎꎬ受F8断层影响ꎬ被分为东西两段ꎬ中间受加里东不整合面古窿起而分开ꎬ其中东段矿体向南东方向展布ꎻ西段被F3断层切割分成三个小矿体ꎮ2 2㊀矿体特征V3矿体:矿体呈似层状产于F7断层旁侧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第一段硅化㊁褐铁矿化石英砂岩中(图2)ꎬ局部出现膨大及尖灭再现现象ꎮ矿体走向长665mꎬ最大倾斜延深1517mꎬ矿体倾向245ʎ~340ʎꎬ倾角55ʎꎬ总体倾向北西320ʎꎬ平均倾角25ʎꎮ控制标高1862m~1518mꎮ单工程矿体厚度1 0m~59 14mꎬ平均厚度12 56mꎬ变化系数98%ꎬ厚度较稳定ꎻ金品位0 50~4 74克/吨ꎬ平均品位1 27克/吨ꎬ品位变化系数85%ꎬ金分布均匀ꎮ矿区从东至西金品位变化规律不明显ꎮ2 3㊀矿石质量(1)矿石类型:根据矿区物相测试数据ꎬ分为氧化矿和硫化矿ꎬ按矿物共生组合分为原生矿石㊁硅质矿石㊁黄铁矿化矿石和炭质矿石ꎮ37㊀第1期高李阳等:云南广南县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㊀图2㊀椿树湾矿段257号勘探线剖面图Fig2.SectionofExplorationLine257ofChunshuwanOreBlock1-坡松冲组上段ꎻ2-闪片山组ꎻ3-灰岩ꎻ4-泥岩ꎻ5-粉砂质泥岩ꎻ6-石英砂岩ꎻ7-辉绿岩ꎻ8-硅化ꎻ9-褐铁矿化ꎻ10-地质界线ꎻ11-不整合界线ꎻ12-断层ꎻ13-金矿体及编号ꎻ14-钻孔及编号ꎻ15-浅井及编号(2)矿石结构及构造矿石结构:细粒结构ꎬ粒状镶嵌变晶结构ꎬ隐晶质结构ꎬ变余辉绿结构ꎮ矿石构造:细粒浸染状构造ꎬ碎裂状构造ꎬ角砾状构造ꎬ脉状构造ꎮ2 4㊀围岩蚀变特征受近EW向㊁SN向㊁NW向断层及岩浆活动影响ꎬ围岩发生较强的蚀变ꎬ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组合为特征ꎬ沿构造破碎带及辉绿岩脉两侧发育ꎮ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㊁黄铁矿化㊁辉锑矿化㊁褐铁矿化㊁炭化㊁碳酸岩化ꎮ硅化:坡松冲组石英砂岩普遍硅化ꎬ局部地段使石英砂岩硅化变成石英岩ꎬ金矿体主要产于硅化带内ꎬ与金矿化关系密切ꎮ黄铁矿化:呈浸染状㊁细脉状㊁浸染状㊁星点状产出ꎬ常与毒砂伴生ꎬ粒度在0 50mm~1mmꎬ多呈立方体ꎬ含量一般<5%ꎮ黄铁矿化常与硅化相伴产出ꎬ与金矿化关系密切ꎮ辉锑矿化:呈自形-半自形㊁小透镜状㊁团块状产出ꎬ但多呈细粒稀疏浸染状产出ꎬ粒度一般在0 006mm-1mm之间ꎮ褐铁矿化:由黄铁矿氧化形成的ꎬ绝大多数分布于地表浅部ꎬ在赋矿层位坡松冲组(D1ps1)地层中常见ꎮ硅化与褐铁矿化叠加蚀变地段ꎬ与金矿化成正比例关系ꎮ炭化:黑色炭质物呈细分散状㊁斑块状或脉状分布于蚀变岩石中ꎮ碳酸盐化:晚期热液蚀变作用阶段的产物ꎬ方解石呈脉状分布于岩石中ꎮ3㊀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3 1㊀矿床成因根据矿区地质特征㊁矿体产出特征㊁矿石物质组分㊁矿石结构构造㊁矿化蚀变规律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如下:(1)广南老寨湾金矿位于滇㊁黔㊁桂 金三角 重要成矿区带上ꎬ赋矿地层为加里东不整合面古窿起之上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第一段ꎮ(2)加里东运动造成地壳的隆升和下降ꎬ含金物质伴随在不整合面之上的陆源碎屑物中沉积ꎬ形成初始矿源层ꎻ(3)华力西-印支期辉绿岩浆活动提供热源ꎬ使初始矿源层中的金活化ꎬ金得到初步富集ꎻ47云㊀㊀南㊀㊀地㊀㊀质39卷㊀(4)岩浆期后热液伴随断裂构造活动ꎬ萃取含金物质沿不整合面㊁断裂碎裂岩-角砾岩带及孔隙度发育的石英砂岩层进一步迁移ꎬ在存在地球化学障地段(隔挡层㊁岩性不同界面)沉淀㊁富集成矿ꎮ从矿区地质及矿床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ꎬ认为老寨湾金矿成因为与构造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ꎮ3 2㊀找矿标志本矿区具有以下找矿标志(1)构造标志:区域背斜两翼或转折端ꎬ加里东不整合面和断层叠加部位ꎮ(2)地层层位:下泥盆统坡松冲组(D1ps)底部ꎮ(3)岩性标志:石英砂岩㊁杂砂岩为主ꎬ次为蚀变辉绿岩ꎮ(4)蚀变标志:硅化㊁褐(黄)铁矿化㊁辉锑矿化及粘土化ꎮ(5)化探异常标志:大于20ˑ10-9的金异常ꎬAu㊁Sb㊁As㊁Hg套合较好的异常ꎮ(6)一般硅化强度中等并形成正地形ꎬ沿山脊可找到金矿化露头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云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云南省广南县老寨湾金矿椿树湾矿段详查报告[R].2002.[2]罗㊀梅ꎬ李有云ꎬ顾㊀雄ꎬ姚娟.云南老寨湾金矿床流体中物质来源分析[A].见:陈毓川ꎬ毛景文ꎬ薛春纪ꎬ主编:矿床学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新机遇与新挑战 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ꎬ38~41.[3]姚㊀娟.云南老寨湾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及矿床成因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4]王明聪ꎬ李炷霞ꎬ毛燕琳ꎬ舒培华.滇东南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与勘探ꎬ2011ꎬ47(2):261~267.[5]罗㊀刚.滇东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论文ꎬ2010.[6]赵德坤.云南老寨湾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ꎬ2013.[7]赵德坤ꎬ陈翠华ꎬ顾雪祥ꎬ李保华ꎬ代鸿章.云南老寨湾金矿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矿床地质.2012ꎬ31(增刊):463~464.THEGEOLOGICALFEATUREANDPROSPECTINGCRITERIAOFLAOZHAIWANAUDEPOSITINGUANGNANꎬYUNNANGAOLI ̄YANGꎬGUXiongꎬWUXiao ̄mei(YunnanAuMiningGroup(Ltd)ꎬKunming650299)Abstract:LaozhaiwanAudepositinGuangnanisintheimportantDian ̄Qian ̄Gui AuTriangule metal ̄logenesiszone.TheAuorebodyisstratoidinthefaultstructurezoneorinterlayerstructurefracturezoneꎬorecontrolofstructureclear.TheWallrockoforebodyisLowerDPosongchongFormationMember1(D1ps1)silici ̄fiedquartzsandstone.Thedepositisthemiddle ̄lowThydrothermalsuperimpositionreformationAudepositingenesis.Thefaultstructureꎬsilicificationꎬetcmetallogenesisalterationandgeochemicalanomalyaretheimpor ̄tantprospectingcriteria.KeyWords:OreControlofStructureꎻHydrothermalDepositꎻProspectingCriteriaꎻLaozhaiwanꎬGuangnanꎬYunnan㊀57㊀第1期高李阳等:云南广南县老寨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㊀。
云南老寨湾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及金矿物特征研究

变带 中 。 矿石 的金属 矿物种类 较多 , 主要有 自然金 、 自 然银 、 黄铁 矿 、 辉锑 矿 和金 银 矿 , 次 有黝 铜 矿 、 铅 其 方
矿 、 铁矿 和脆硫锑铅 矿 。 金属矿 物主要 有石英 、 磁 非 绢
岩。 原生砂 岩型 硫化矿 主要产 于 1 7号勘探 线 以北 至 0 1 1号勘探 线 以南 的 氧化矿 之 中 , 0 与褐 红 色 的氧化 矿 界 限清晰 。 变辉绿 岩型硫 化矿主要 产于辉 绿岩体 蚀 蚀
酸盐岩建造 , 代表准地槽 沉积 ; 泥盆系 , 为一套砂泥 质 一碳 酸 盐岩 建 造 ; 石炭 一 二叠 系 , 一套 厚 度 较小 为 的碳 酸盐 岩建 造 , 现 出典 型 的地 台型沉 积 特征 ; 表 三 叠系 , 为一套厚度较小的碳酸盐岩一砂泥质建造 。 矿 区缺失中一上奥陶统 、 志留系、 罗系 、 侏 白垩系和第 三系等 。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 , 仅见少量华力西一印支 期 辉绿 岩 脉 。金 矿体 主要 赋存 于加 里 东期 不 整合 面 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 冲组中 , 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 , 在 矿 区外 围 的 同一成 矿 带 内先 后发 现 多个 小 型 金矿 床 【 , 明该 区具 备较 好 的 找 矿远 景 。 区 内矿 石结 1 表 _
出露 地层 有 4种 : 寒 武统 , 一 套海 相 砂 泥质 一碳 上 为
根 据 矿 区电 子探 针资 料 ,并 参考 近年 来 国 内外 有 关金 的最新 研 究成 果 ,系 统地 论述 了老 寨湾 金 矿 床 金 的赋 存状 态 和金 矿 物特 征 ,以期 为 本 区矿 床 成 因条件 、 合找 矿 和矿石 选冶 等提 供参 考 。 综
老寨湾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煤矿技术2017年12期︱427︱ 老寨湾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李炷霞1 李 涛21.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2.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在老寨湾金矿附近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矿样,对这些矿样进行了缩分破碎处理之后,再通过化学分析和透反两用偏光显微镜、MLA 等测试手段对这些矿样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老寨湾金矿中矿石的类型主要为沉积岩类型,其中金矿的含量大约为1.62×10-6。
通过电子探针进行测试发现,在黄铁矿中金的含量大约为0.000%~0.105%,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得出结论老寨湾金矿中金的主要载体矿石为黄铁矿,并且毒砂也是金的载体矿物之一,其中毒砂中金的含量处于0.000%~0.052%之间。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老寨湾金矿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老寨湾金矿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老寨湾金矿;赋存状态;黄铁矿;毒砂;矿样;金含量;载体矿物;MLA 测试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427-01引言 在自然界中,金有非常多的存在形式。
按照矿物学进行分类,金的存在形式通常包括独立矿物存在形式、胶体金存在形式、晶格金存在形式以及洛合金存在形式这四种类型;按照地球化学进行分类,金的存在形式主要为独立金矿物存在形式、超显微包裹体金存在形式等。
对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分析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有利于对矿床的评价工作,有助于勘探手段的选择,并且其对选冶回收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国内已经对老寨湾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做出了一定的研究,并且已经得出了许多结论,其中主要如下:(1)有一部分金的赋存状态为包裹金,其中主要包裹在石英石中,粒度范围为0.1微米到2.3微米之间;(2)老寨湾金矿主要分成原生矿和氧化矿,在原生矿中,金的主要载体为黄铁矿,而在氧化矿中,金的主要赋存形式为吸附于氧化物;(3)有的研究表明没有在老寨湾金矿金中发现明金,并且认为老寨湾金矿金中金类型为微细粒型金;(4)有的研究表明,老寨湾金矿金中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为自然银、银金矿。
老寨湾金矿控矿层位时代及控矿因素新认识

老寨湾金矿控矿层位时代及控矿因素新认识佚名【摘要】矿区主要金矿化层为下奥陶统老寨组(O1l),而非下泥盆统坡松冲组。
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不整合面+岩性等多因素的综合控制,矿体富集的空间部位与断裂构造及深部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丰富和扩展了滇东南地区加里东不整合面控矿理论的内涵,明确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空间。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6页(P12-17)【关键词】厘定矿化层时代;多因素综合控矿;找矿意义;老寨湾金矿;滇东南【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老寨湾金矿区是滇东南地区最大的黄金生产矿山之一。
经上世纪80~90年代云南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本世纪初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勘查,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探明一处大型金矿床。
但矿区矿化层位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争议,以往一直认为属下泥盆统坡松冲组 (D1ps1)。
笔者对矿区地层系统 (尤其是矿化层位)、矿床地质、控矿因素等进一步研究,认为矿区矿化层位应归属下奥陶统老寨组 (O1l),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不整合面+岩性等多因素的综合控制,对丰富和拓展滇东南地区加里东不整合面控矿理论的内涵,拓宽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空间有重要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老寨湾金矿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拱凹北缘,文山—那洒弧形构造东段,那洒破背斜NW翼。
滇东南区地壳活动经历由加里东期准地槽-华力西期地台-印支期地槽的复杂演化过程。
区域上,吕梁期高级变质岩构成结晶基底,下古生界构成统一的褶皱基底 (多数地段缺失O3-S),上古生界—三叠系 (局部有J-K)构成本区沉积盖层。
构造变形主要为晚印支运动产物,岩浆活动以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
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有关的Sn-Cu-Ag多金属成矿占优势,次为与基性侵入岩有关的Cu-Ni-Au成矿和与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浅成低温热液微细粒浸染型 (卡林型)金矿的成矿。
云南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研究

时候, 需要注 意的是在取样 的时候 , 位 置的选择需要具有 可行 性 以及足 够充分的采用依据 。不管是采用什么样 的方法 , 都需要打
1 . 2 地 质构 造
向, 以弧形构造 为主 。
. 2 . 2 瓦蕉背斜 行评估 ,之前有很多 资料 中显示 ,对 于云南省 的金矿 的找矿研 1 位 于黑河 昔马背斜 的南西侧 ,属黑河~ 昔 马背斜的次级背 究, 很 多都存在 这片面或者是不正确 的理解 , 对该 区进 一步找矿 均 具有 明显 的束缚作用 。 斜 。轴 向为北 东 向, 轴长大 于 1 5 k m, 两翼倾 角大致 在 4 5 ~ 6 5 。 之 间, 近于对称 , 核 部和 两翼均为下古生界高黎贡山群变质岩 。
年来 , 随着勘探 手段 的提 高 , 对金矿 的开发 也 日益增 多, 本 文主要介 绍 了云南省金矿成矿 的地质条件 , 以及在 实际的开采
过程 中可靠的找矿 方法 。
关键词 : 云 南省 ; 金 矿 成矿 ; 地 质 条 件
引 言
五 叭 昔马, 断续延长约 5 0 k m。 核部为变粒岩 、 片麻岩 、 混合岩。 两
这是一种鉴别砂金存在的最直观 0 . 5 ~ 2 m m, 卵砾石含量 2 5 ~ 4 5 %, 砾径 2 - 2 0 0 m m, 其 中以 2 l O O m m 以很轻松地 鉴别 出砂金 的成分 , 的方 法 , 在 取 样 的过 程 中, 主 要 有 三种方式, 分 别 为 山坡 的残 坡 积 居 多 , 卵 砾 石 成 分 为 下 覆 母 岩 ,碎 石 呈 椭 圆状 , 该 层 厚 约 0 . 5
云南老王寨金矿的深部地质过程——来自显微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云南老王寨金矿的深部地质过程——来自显微岩相学和元素地
球化学的证据的报告,600字
云南老王寨金矿的深部地质过程,来自显微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是一个通常应用于金矿开发与评价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有关云南老王寨金矿的深部地质过程的显微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报告。
首先,显微岩相学研究发现,云南老王寨金矿的矿体主要由碳和氧化物成分组成,表明云南老王寨金矿是由较多的热液活动释放出来的,持续时间可能很长,深部地质过程中出现了流体交换和热液活动。
其次,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金矿中元素Hg、S、As异常
的高,表明在深部地质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热液活动,热液活动出现了连续性的释放,金矿被释放的液体所溶解控制,而元素Hg的极高浓度则是热液活动的标志。
最后,从热液活动深部地质过程来看,金矿是由较为古老的热液活动释放出来形成的,在过去可能曾经出现过不少矿化作用,矿体结构也被溶解控制,因此在金矿开采过程中应当注意金矿结构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总而言之,云南老王寨金矿的深部地质过程就是由热液活动释放出来的,显微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证实了此种结论。
本报告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金矿的开采和评价提供参考,以确保采矿项目的安全和高效地进行。
云南省广南县堂上金矿矿床成因综述

云南省广南县堂上金矿矿床成因综述
李彦春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7(000)021
【摘要】本文应用矿床矿物学、找矿勘探地质学、矿床成因学、大地构造学、辅以地球化学、岩石学、矿物学、普通地质学等对广南县堂上金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深刻理解矿床成因对找矿的重要性.矿体形成于东西向韧性剪切带中,控矿构造为韧性剪切带,本文概述了该类型矿床的基本形成观点.
【总页数】2页(P147,149)
【作者】李彦春
【作者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云南昆明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1
【相关文献】
1.云南堂上金矿床成因探讨 [J], 杨昌华;佘中明;陈书富;
2.云南堂上金矿床成因探讨 [J], 杨昌华;佘中明;陈书富
3.云南广南县斗月金矿矿床成因 [J], 张红芬;贾奎;崔茂才
4.云南省广南县羊街—斗月金矿床成矿作用分析 [J], 梁明建;黄锐;张武饰
5.云南省普洱市金矿床成因类型 [J], 张达兵;查寿才;李勤美;刘建平;张武鹏;陈明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广南县老寨湾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探讨
摘要:本文以本区的区域地质背景为前提,从地层、岩性、构造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云南省广南县老寨湾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紧紧围绕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成矿物质来源等五个方面,根据所获区域及矿区大量的地质资料,揭示了老寨湾金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运用幔枝构造理论简明扼要地分析了矿床成因。
关键词: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老寨湾金矿
广南县老寨湾金矿地处滇黔桂“金三角”微细粒型(卡林型)金成矿带上的滇东南地区,行政区划隶属于文山州广南县旧莫乡猫街村委会辖区,是滇东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典范之一。
该金矿床赋存于滇东南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冲组,含矿岩性为硅化石英砂岩、硅化杂砂岩等,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不整合面及构造控制,与基性侵入岩—辉绿岩关系密切,辉绿岩呈岩脉沿矿区坡松冲组北西—南东向主干断裂破碎带侵入,矿体主要产于辉绿岩脉旁侧的断层破碎带或附近构造发育的硅化石英砂岩、硅化杂砂岩中(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形成的三角断块及其间的穹窿构造中),矿化蚀变强烈地段的辉绿岩亦形成矿体。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先后有多家地勘单位(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云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云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队等)在本区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地质调查、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区域地球化学测量等基础性地质工作。
九十年代初,云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在老寨湾地区开展预查地质工作发现了此金矿床,之后由该地质队开展了老寨湾金矿的普查及详查地质工作,查明了矿区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和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规律,获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
老寨湾金矿自九十年代进入小规模开采,至2004年起建成吨金矿山生产规模。
笔者参与了该矿区的矿山地质工作,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际野外工作,重点分析老寨湾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在参考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上笔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认识,初步进行了成因探讨,最后提出了老寨湾金矿床的找矿标志。
1 矿区地质概况
本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拱凹北缘,文山—那洒弧形构造东段[1]。
成矿区带处于滇黔桂“金三角”南西缘。
地壳活动经历了由地槽(加里东期)到地台(华力西期),再到地槽(印支期)的复杂演化过程。
除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及侏罗、白垩、第三系等地层外,从上寒武统至第四系间的其它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上寒武统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建造、砂泥质建造,代表准地槽沉积;泥盆系为一套砂泥质、碳酸盐岩建造;石炭、二叠系为一套厚度不大的碳酸盐岩建造,表现出典型的地台型建造特征;三叠系为一套碳酸盐建造、砂泥质建造。
区域构造特征为环绕越北古陆呈同心环状展布的弧形构造,北西向构造穿插其间,构成了本区的构造格架。
弧形构造由一系列弧形弯曲的断裂和线状褶皱组成,弧顶向北突出,呈半环状展布,构造形变主要为晚印支运动产物。
矿区处于那洒背斜东翼,褶皱表现为单斜构造,主要有椿树湾单斜(倾向北西,倾角20°—35°)及袁家坪单斜[2](倾向北西,倾角25°—40°),其底部为加里东构造古窿起,矿区内金矿体基本上产于该两个单斜的古窿起构造面上的坡松冲组下部(D1ps1)地层中。
矿区内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泥盆系坡松冲组(D1ps1)是区域内的一个重要产金层位,其底部的硅化石英砂岩孔隙度相对较大、渗透性较好,有利于成矿热液运移,也为金元素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和场所。
所在区重力场特征表现为那洒重力负异常,面积370km2,推测由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引起。
矿区及外围岩浆岩出露地表的较少,矿区内仅在椿树湾矿段见华力西期辉绿岩脉(体)沿F7断裂侵位并出露到地表,并在其旁侧发现金矿体,可见其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其侵入时或侵位后必定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热液。
区域矿产丰富,锑金矿化主要受加里东不整合面控制,产于坡松冲组近底部硅化岩石中,个别与基性岩脉有关,现已发现的矿(床)点有皂角树、峨里、田坊等(锑)金矿床(点)及老寨湾金矿(图1)。
该区处于文山—那洒弧形构造带东段,1:20万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Ti、Li、Th、Be、Bi、Ba、Zn、As、Ag、B、Hg、Cd、F、Zr、Pb等中、低温热液活动元素含量呈带状、球状分布[3],与该区的构造特征一致。
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弯腰树异常,异常面积12平方公里,异常元素有Au、Ag、Sb、Cd、Hg、P、Zn、As、W等。
其中Au元素含量最高21.1PPb,并且与Sb元素的分布关系密切,但异常中心有所偏离。
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以20ppb为异常下限,将1:20万区域化探异常分为老寨湾和袁家坪两个异常。
老寨湾异常仍然突出,峰值815PPb,袁家坪异常峰值达110PPb[4],与1:1万土壤化学测量异常分布特征相似,与金矿体产出部位吻合(图2)。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将上述区域化探异常分解为老鹰山、袁家坪、弯腰树异常。
老鹰山异常峰值高,规模大,整个异常形成两个高值浓集中心,其中老鹰山矿段发现矿体部位Au达180PPb,椿树湾矿段矿体出露较好,厚度、品位相对较好的地段Au达140PPb[5],异常与矿体产出部位相稳合。
显然,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本身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反映了该区具有良好的金矿成矿背景和找矿潜力。
2 矿床地质主要特征
2.1矿体形态及产状
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其次呈透镜状及脉状。
产状:倾向为245-350°,倾角一般20-30°,局部受构造影响可达40-55°。
2.2矿石组成
矿石主要为氧化矿,氧化率在81.37-97.51%,少量为硫化矿。
矿石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辉锑矿为主,含少量毒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其次为碳酸盐、锆石等。
2.3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有细粒结构、粒状镶嵌变晶结构、隐晶质结构等,矿石主要构造有细粒浸染状、块状、碎裂状构造,其次有脉状构造。
2.4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辉锑矿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绢云母化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是前四种蚀变。
3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3.1地层条件
经以往地质工作搜集地质资料证实,矿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主要有下泥盆统坡脚组、坡松冲组和下奥陶统闪片山组,后者与前两者之一接触即为加里东不整合面。
矿区含矿层位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基底为下奥陶统闪片山组碳酸盐岩,形成了大量的古岩溶地貌,为矿质的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含矿层位坡松冲组之上为下泥盆统坡脚组泥岩,对含金热液的运移起到了屏蔽及隔挡作用,含金热液被坡脚组阻隔在坡松冲组中,金元素沉淀富集成矿。
3.2岩性条件
矿区内矿体底板围岩为碳酸盐岩,这种岩性有利于成矿的原因主要有四:①碳酸盐岩中的地下水为碱性,可中和酸性的含矿溶液,促使AuCI4的水解和Hg、As、Sb、Ba、Ag等元素的沉淀;②碳酸盐岩石中常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为还原环境,有利于Au等元素的氯络合物分解形成硫化物而沉淀;③不纯碳酸盐岩特别是粉砂质灰岩经含矿溶液淋滤后易形成具有大量孔隙的蚀变岩石,有利于矿物的沉淀富集;④碳酸盐岩中或与上部岩层之间常有泥质夹层对成矿起屏蔽作用[6]。
老寨湾金矿区内矿体底板常见粉砂质泥岩,之下才为碳酸盐岩,恰好符合以上所述,矿体顶板围岩为泥岩,对含矿热液亦起到阻隔作用,促使矿液中的的金元素在石英砂岩、硅化石英砂岩的孔隙及裂隙中沉淀富集成矿。
此外,区内见基性岩浆沿断层破碎带侵入形成的辉绿岩脉,岩浆侵入时或侵位后必定带来了大量的含矿热液,可见其与成矿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