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健康活动课《自信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自信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自信教案心理健康教育自信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自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自信教案1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小学低段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目是《自信不倒翁》。
【辅导理念阐述】1.对学生年龄特征的阐述: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果能够从小就锻炼较强的自信心,对其一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这个时期的学生经历几次失败后,很容易会失去信心,非常需要予以关注和指导。
如果学生能够不断获得自信,他们做事就会有把握,就能很好地独立处理问题,就容易获得成功。
因此,教会学生建立与巩固自信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应用,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2.对本课活动意义的阐述: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自信不但能带来快乐,愉悦的内心体验,更能激发人的各种潜在能力。
要建立和巩固自信,关键是不断地自我激励与自我训练。
而科学、实用、有效的方法是自助训练获得成功的基础。
本课通过对“不倒翁”的观察获得启示,教会学生建立和巩固自信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应用。
【辅导目标】1、认知辅导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自信的重要性。
2、情感教育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消除胆怯,自卑,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能力训练目标:感受自信,学会建立与巩固自信的具体方法。
【辅导重点】建立和巩固自信的方法。
【辅导难点】持之以恒,激励自己,形成自信心。
【辅导策略】1、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通过进行自我欣赏的活动,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心。
2、自主合作探究法:对于如何树立自信心这个问题,学生不容易概括,采取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方式。
【辅导过程】针对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及本节课内容,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玩玩想想,激趣导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往往停留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上,色彩鲜艳的图画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上,生动有趣的动画片上,为了让学生能以最佳状态进入到这节课,我在开始安排了让学生动手玩“不倒翁”的游戏,活跃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消除紧张感,使学生从形象的“不倒翁”身上受到启示:只有自信才会不倒的道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认识自我,培养自信一、活动背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年轻人。
自卑、焦虑、压力等问题越来越普遍,因此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认识自我和培养自信,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实生活。
二、活动目的•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差异,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状态。
•促进学生互相了解、交流,增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活动流程1. 认识自我(30分钟)活动目标通过自我介绍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差异,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活动步骤1.1 组织学生自我介绍。
•明确规则:每个学生有30秒钟的时间进行自我介绍。
•强调目的:介绍自己的姓名、年级、班级、爱好和特长,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彼此。
1.2 反思自我介绍。
•老师提问:“在刚才的自我介绍中,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学生思考并回答:将自己的自我介绍进行分析和反思,指出哪些内容是真实的。
1.3 分享反思结果。
•一次性提问学生,将反思结果分享给大家。
•老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2. 培养自信(40分钟)活动目标通过心理暗示和演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状态。
活动步骤2.1 心理暗示•以“我有自信”、“我可以做到”等语言和姿势为基础,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自信心。
2.2 演练实践•每组两人,一人坐在椅子上,另一人在椅子旁边向坐着的同学谈话。
•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两次任务,第一次表现为缺乏自信,第二次表现为充满自信。
•演习结束后,让学生总结体会,并与组员分享。
3. 探究自我(50分钟)活动目标通过自我探究和感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树立一个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
活动步骤3.1 自我探究•让学生自我探究自己的自信心来源和缺乏自信的原因,并写在纸上。
•强调自信心的重要性,指出自信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 自信 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自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信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提高自信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5、增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自信的定义和重要性;2、自信的作用和特点;3、提高自信的方法和技巧;4、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5、正确看待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6、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健康成长。
三、教学过程1、自信的定义和重要性自信是指对自己的信心和信任,是一种对自己实力和价值的信念和自律。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还可以提升我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展现出更好的自我。
2、自信的作用和特点自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学习成绩:自信的学生通常会更具有动力和毅力,更有办法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上会表现得更好。
(2)增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的人通常更容易与人相处,更加开朗活泼,容易融入集体。
(3)克服困难挑战:自信的人往往更有勇气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己。
自信的特点主要有:(1)自信的人自信和自我肯定,不会轻易被外界干扰;(2)自信的人愿意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自己;(3)自信的人乐观向上,面对困难能够坚持,不轻易放弃。
3、提高自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信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1)正确认识自己:要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
(2)积极面对挑战:要勇敢迎接挑战,主动参与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
(3)掌握技巧和方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不要害怕被人拒绝。
(4)接受自己: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要过分苛求自己,要学会放松自己。
4、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提高自信的重要前提,只有树立了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和挑战。
要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和未来;(2)乐观地对待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能够克服;(3)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不要轻易受外界影响;(4)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要抱怨和消极。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信培养教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信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信的概念和作用,理解如何培养自信心。
2、掌握一些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3、能够自我分析,发现自己缺乏自信的原因。
4、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够更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教学重点:1、自信的概念和作用。
2、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自我分析。
2、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自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课件或幻灯片,用图片、视频、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信?自信的定义是什么?自信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作用?2、知识传授了解自信的概念和作用。
告诉学生,自信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指相信、依赖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技能以及成就感的情感状态。
自信能够推动自己积极向上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告诉学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积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无论是做好还是做不好,都要自信地面对。
(2)多尝试:多尝试不同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
失败不是你的错,而是你的机会,不断尝试,才能不断进步。
(3)积极肯定自己: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在心中积极肯定自己。
(4)直面困难:困难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要害怕遇到困难。
当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面对它,克服它。
(5)坚持努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自信心。
3、帮助学生自我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缺乏自信的原因。
4、内心深处培养自信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培养自信,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劣势,自己所擅长的事情。
(2)培养积极心态:鼓励学生乐观向上,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就。
(3)鼓励多尝试:学生应该鼓励自己多尝试,多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不要害怕失败。
(4)提高自己的能力: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学会一些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自信心理活动课教案

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信的含义,认识到自信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4. 引导学生运用积极心理调适方法,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认识自信自信的定义与重要性自信的来源与表现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2. 第五章: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不盲目自信或自卑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长3. 第六章:培养积极心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乐观、积极的思维方式4. 第七章:提高自信心掌握提高自信心的方法与技巧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学会自我激励,克服恐惧和担忧5. 第八章:自信的心理调适认识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心理调适方法,如放松训练、积极想象等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信的相关概念、理论及其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和失败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4. 实践训练法: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练习,提高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心理调适练习的完成情况。
3. 课程感悟:收集学生的课程感悟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自信心理活动课程教材。
2. 课件:自信心理活动课程相关课件。
3. 视频资料:成功人士和失败案例的视频资料。
4. 心理调适工具:如放松训练、积极想象等方法的指导资料。
六、教学内容6. 第九章:自我激励与目标设定认识自我激励的重要性学会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提高自我激励能力7. 第十章:克服恐惧与应对挫折了解恐惧和挫折的来源学会面对恐惧和挫折,不被其所打败掌握应对恐惧和挫折的有效方法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的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克服恐惧和挫折的案例。
心理健康教案自信

心理健康教案自信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自信心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自信心。
2. 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肯定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态度。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解释自信的概念,并与他们分享自己在某些情况下感到自信的经历。
2. 引导学生思考自信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主体:3. 分享一些培养自信心的策略,如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设定目标并迈向成功等。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自信心问题,并互相提供建议和支持。
5.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列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在每天结束时回顾自己的成就。
6. 引导学生学习积极的自我对话,教授他们如何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对待自己,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7.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在挑战和困难面前保持自信的技巧。
总结:8.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性。
9.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技巧,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10. 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他们在培养自信心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教案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撰写一篇关于自信心的短文,分享他们对自信的理解和如何培养自信心的经验。
2. 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或小组演讲,让他们展示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保持自信。
3.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或心理健康专家来班级进行讲座,分享关于自信心的知识和技巧。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出的自信程度。
2. 检查学生撰写的关于自信心的短文,评估他们对自信概念的理解和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3. 定期进行个人面谈或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技巧的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培养自信心理健康教案10篇

培养自信心理健康教案10篇培养自信心理健康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进取乐观的生活态度。
2、懂得情绪愉快有利与身体健康。
初步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3、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4、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欢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重、难点分析:学习正确的方式排解不开心的情绪。
活动准备:4个木偶、一个开心枕活动过程:一:感受欢乐拍手入场,进行开心碰碰碰的游戏。
二、开心与烦恼1、刚才玩的真开心,你们想想平时你还遇到过什么开心的事?2、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表现)3、除了开心的事,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谁来说一说你都遇到一些什么不开心的事?4、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样?(用动作表现)5、你喜欢开心的自我还是不开心的自我?小结:不开心就是生气,生气不仅仅不让人喜欢,还会对我们身体产生坏的影响。
生气的时候,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我们要尽量不让自我生气,把生气这个坏习惯消灭掉。
三、让自我开心1、介绍开心枕。
2、传递开心,让每个幼儿和“开心枕”抱一抱,亲一亲。
3、说一说抱着“开心枕”有什么感觉?4、把开心枕送给其他人来感受一下开心的滋味。
四、化解不开心1、生气商店:谁明白什么是消气商店?2、我们来看看谁来消气商店了?3、依次出示小动物,请幼儿帮他们想办法!4、你觉得消气商店好吗?为什么?5、如果你生气了,你会想哪些办法让自我消气呢?小结: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你生气的时候,能够唱唱歌,跳跳舞,玩玩玩具,看看电视或者大声的哭一哭,这样你就能消气,让自我欢乐起来。
培养自信心理健康教案2一、活动主题:和朋友有了矛盾该怎样和解。
二、活动目的:通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同学们了解和解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指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去化解矛盾。
三、活动重点、难点:学会和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活动方法:启发、讨论、即兴表演,多媒体等相结合。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六、活动过程:(一) 歌曲导入1、这是什么歌?2、同学们有自己的朋友吗?介绍给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自信训练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自信训练自信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自信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自信的心态,提高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自信训练部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信的重要性和作用,明确自信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2.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肯定、自我鼓励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就与失败,开拓乐观的人生态度。
5. 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交交往的勇气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自信自信是指对自己能力、价值和潜力的全面肯定和信任。
它是建立在实际经验和积极心理状态基础上的一种心态。
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向学生生动介绍自信的概念和内涵。
2.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思考并列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
同时,教师也可以用学生的例子来鼓励其他学生,增强集体的认同感。
3. 学会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励通过课堂练习和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肯定和自我鼓励,让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值得被赞扬的地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例如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话语对待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等。
4. 跳出舒适区,迎接挑战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自己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传达失败只是成功的一部分的信息,引导学生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5. 提高社交交往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练习和提高社交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习如何自信地与他人交谈、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阅读一个激励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自信的重要性和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活动课《自信训练》设计方案12总结:战胜挫折的技巧有:认知上,积极乐观地看待失败情绪上,合理宣泄失败带来的不良情绪行为上,勤奋、努力、肯吃亏,求助,合作………四学以致用、自我挑战设计意图:(1)通过自我分析、合作交流让学生去面对挫折、战胜挫折(2)让学生勇于去实践,勇于去战胜挫折1.学生选取一个已遇到的或曾逃避的或将来可能遇到的挫折来勇敢面对2.交流、分享【总结】:让我们活中,学以致用,让我们做一个勇于挑战挫折,并能成功战胜挫折的人。
要:本章首先介绍关于自信的定义、作用和表现,以及影响高中生自信的各34种因素,使教师能比较全面掌握关于自信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然后介绍了自信5训练的活动设计。
6第一节相关理论知识介绍7一、什么是自信89自信意味着自己相信自己,它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价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反映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1011性。
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人们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品质,是人们主观能12动性的源泉之一。
即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
“积极”意味着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感1314受”则包含着自己对自己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
自信包含以下内涵:151.自我认识。
我们常说“知己知彼”。
其中的“知己”,就要能够了解关16于自己的整体的身心状况,包括认识自己的外表、气质,认识自己的个性及行17为特征,认识自己的爱好和能力特长,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方式,认识自己18的优点和缺点。
而这些对自己的认识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夸大。
19202.自我接受。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觉得自己基本没有什21么特点和特长,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因此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事实上,“世上22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在一张集体照中,一定可以23找出你来,那难道不是一种独特性吗?不同的优点和缺点的排列成为你的个性,24不同的经历组合成为你的人生,这些都是个人的独特性。
因此,我们需要接受25看似普通,实则独一无二的自己。
263.自我价值,是指确信自己存在的价值,确信经过积极的主观努力,终会27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
那么多身残志坚的人,如海伦凯勒、张海迪等,他们本身的残疾对社会也许是一个负担,但他们经过努力,最终为社会2829创造财富,成为一个榜样。
这一切都因为他们坚信: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30义、有价值的。
关键需要自己去寻找和创造。
314.自信还体现为一种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指能够依照自己的最高利益行事,32维护自己的主张而不会产生过度的焦虑.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会否定别人的权33利。
自信是一种个性特质,具有可塑性。
因此可以通过行为的训练得以改善。
3435二、自信的力量36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37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
她鼻38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存能坐三分钟了。
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3940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41让她喂。
在第二次家长会上,小学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4243子排第49名。
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44去的路上,她流泪了。
然而,当同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4546会超过你的同桌。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47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都要早。
48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49重点中学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50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儿子把51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52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53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滴落在手中的那个信封上。
54在母亲一次次善意的谎言中,孩子一次次地肯定自己。
随着信心的增长,55能力也日见其长。
这就是一种力量,自信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看56不到自己的优势,即使身处优越的环境中,也会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即使还57是青春年少,心境也会显得苍老衰弱;相反,一个人如果充满自信,就意味着能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潜能,自我感觉良好,形成一种成功者的心态,善于5859抓住生活中的机遇,全身心投入,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就像伟大的音60乐家贝多芬能掷地有声地说:“公爵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公爵有许多,而贝多芬只有一个!”再如身材矮小的拿破仑、有小儿麻痹后遗症6162的罗斯福、少年坎坷艰辛的巨商松下幸之助、霍英东、曾宪梓,这些人要么有63自身缺陷,要么有家庭缺陷,但他们都对自己充满自信,最终都成为了成功人64士。
65三、自信的表现6667(一)自卑、自信和自负。
自信是自己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而如果这个“感受”变得消极,到了贬低6869自己,否定自己的地步,这就变成了自卑;而如果这个“积极的感受”,到了70夸大、不切实际的地步,那么这就变成了自负。
可以看到,自卑、自信、自负是一个连续体。
每个人身上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些值得自豪之处,也有些7172不愿意别人知道的地方。
因此,三种状态应该都会同时存在一个正常人身上。
73我们通常用占优势的状态去评价一个人的自信状况。
74自卑主要表现在认知上不欣赏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不相信自己的能75力,甚至贬低自己,以至于面对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也可能不知所措,不能坦76然接受;行为退缩,因为害怕犯错误或遭遇失败而不敢做事(例如对于老师的77提问明明是会的也不敢回答),与人交往时显得被动.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融78人新的团体;意志薄弱,遇到挫折容易灰心丧气,面对困难时轻易放弃。
79自负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或过于低估其他人的力量及其他外部的不利因素,表现为只看到自己好的、优胜的方面,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或者过于夸8081大自己的优点,目空一切;由于满足现状,行为上也就不思进取,骄横跋扈,82不能容忍批评或建议,不能正视挫折,害怕失败。
83自信的人表现出充分地肯定自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84了解到自身的缺点并能接受它、以它作为挑战自己的动力;行为上积极进取,85主动交往,敢于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勇于接受挑战,86遇到挫折不气馁。
87例如,在课堂上存在自卑、自信、自负这三种人,同样面对老师的提问:88自卑者知道答案,但是他觉得自己不可能回答得好,害怕会答错而不敢举89手,万一被老师指定回答,他会显得犹豫、畏缩。
要是回答不准确,他会灰心、90自责,也许暗地里想:“是吧,我真的不行。
”甚至即使回答对了,他可能心91里还不太踏实,觉得自己是侥幸,愧于接受老师的好评。
自信者会敢于举手回答自己知道的答案,或者尝试表达自己的理解,乐于9293表现自己的能力,让老师和同学认识自己,也借此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或94争取机会和老师、同学探讨问题。
哪怕真的不知道,也会积极思考。
如果回答95有偏颇,他会诚恳地听取意见和指导,继续深入思考。
如果受到了认同和赞扬,96他也会真诚地接受,并在内心为自己再鼓一把劲。
97自负者要是知道答案,可能只会认为题目太简单,对它嗤之以鼻,不屑于回答,或者极力夸耀自己,生怕别人看不到他的“聪明”;要是自己不知道答9899案,则会认定别人也不可能知道,满足于此而不再努力思考。
假若回答正确,100则会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假若受到否定和纠正,则会感到很难受甚至表现得抗拒。
101102(二)自信的辨析。
1031.自信与固执104家长和老师都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么自我啊,随你怎么说,他就105是不听!”对于青少年来说,坚持自己是个体独立性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自信106的表现。
坚持自己的自信和固执看似一样,实则迥异。
固执是听不得不同意见,明明知道自己的意见错了,还要坚持,不愿意改正。
而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107108在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会“固执”地相信自己。
可是自信更有容人之量,接109纳不同的意见。
如果自己错了,也愿意改正,而无蛮横无礼的一面。
2.自信与谦虚110111“怎么就你自信,也该学点谦虚呀!’自信的人会表现出有个人见解、坚持112自己。
但是有人认为这是种骄傲自满的表现,与我们的自谦传统是不相符的。
113而事实上,自信与谦虚是不冲突的。
自信的人了解自己的长处,也明白短处。
114对自己的短处,则需要谦虚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
就算是长处,强中自有强115中手,也需要谦虚向别人取经。
忽视这个谦虚,也不是真正的自信。
116四、影响高中生自信的因素117(一)环境因素1181.家庭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经济119条件等因素。
120家庭教养方式是溺爱、民主抑或专制?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观念。
比如,孩子121做不好某事,父母指责孩子是“笨蛋”、“没出息”;或者当着其他人的面,122说自己的孩子不好,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责怪他不如某人聪明、能123干、听话,甚至打骂孩子;或者替子女包办一切,使孩子没有发言权、自主权,124甚至无原则溺爱孩子。
无论是“恨铁不成钢”,还是长期把孩子夹在腋窝下保护的心态和教育方式,往往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125126一般来说,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完整、稳定的家庭结构更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养成。
如果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或者因为某些事情总是忽略孩子,127128父母双方经常吵闹打架,或者其中一方或双方有外遇,甚至离婚等等,在这动129荡、残缺的家庭中,孩子缺乏关怀和安全感,其身心定然受到重创。
130有时候,家庭经济条件也有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太差,个人受教育的机会131可能会减少,或因为文具等物品买不起,或因为旅游、上网等活动参加不了,132觉得比其他同学见识少,缺乏的东西很多而感到自卑;而家境太富有也可能造成骄横跋扈。
1331342.重要他人(包括老师、同学)的态度和评价。
135有一个缺了一根手指的学生,平时总是很自卑,从来都避开和人交往,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
有一天,班主任叫上几个学生来搬东西,后来班主任发现136137只需一个人就行了,就有意留下了这个缺指头的学生。
这个学生做得有点吃力,138但是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任务。
事后,老师表扬了他。
从此,这个学生好像忽然139变了一个人似的,整个人都积极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