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综合能力题
岳阳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经典复习题(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反射D.提高声音的音调B解析:B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B。
2.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D解析:D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3.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D解析:DA.卡片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这个实验不是用来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故A 不合题意;B.要想探究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那么要轻拨和重拨木梳的齿,改变木梳齿的振幅,不是快拨和慢拨,故B不合题意;C.探究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那么要改变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故C不合题意;D .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快拨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慢拨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这是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4.“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小强的喊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 .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 .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 .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音调B解析:BA .小强的喊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A 错误;B .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 正确;C .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 错误;D .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声音的响度,D 错误。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综合复习题(培优练)(1)

一、选择题1.面点师傅炸油条时,用天然气将油加热至沸腾,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放入油中炸至金黄。
关于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刚出锅的油条烫手,是由于油条含有的热量多B.闻到了油条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天然气燃烧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D.油条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B解析:BA.刚出锅的油条烫手,是因为油条的温度较高,故A错误;B.闻到了油条的香味,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种类有关,与是否燃烧或充分燃烧无关,故C错误;D.油条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大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2.“花饽饽”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列关于蒸饽饽的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饽饽的内能B.蒸笼中最下层的饽饽离水面近,所以比最上层的饽饽熟得早C.饽饽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水沸腾后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的温度B解析:BA.蒸饽饽时消耗了燃料的化学能,饽饽的内能增多,故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饽饽的内能。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在给蒸笼加热过程中,锅底的水发生汽化现象,产生大量的高温水蒸气向上升起,当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发生液化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层饽饽先熟;故B错误,符合题意;C.蒸饽饽时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关于热和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B.古人“钻木取火”,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D.内燃机在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B解析:B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只与物质的材料和状态有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C.物质是由于分子、原子构成,分子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动能,分子存在间隙和作用力,故分子间存在分子势能,故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综合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生活的是()A.—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 D.一个中学生的重力为50N A解析:AA.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故A符合实际,符合题意;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1mm,故C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重力约为==⨯=G mg50kg10N/kg500N故D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如图所示的示数。
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右图中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100g的钩码,并挂到甲测力计下,g取10N/kg,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A.1.0N 和2.0N B.3.0N 和 1.0N C.3.0N 和 2.0N D.2.0N 和 3.0N C解析:C由左图可知,弹簧测力计自重为1N,钩码受到的重力==⨯G mg0.1kg10N kg=1N所以,甲弹簧测力计下方挂着两个钩码和另一弹簧测力计,则它的示数为F甲=G A+G乙+G B=1N+1N+1N=3N乙弹簧测力计下方挂着一个钩码,并承受自身重力,则它的示数为F乙=G乙+G B=1N+1N=2N故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物体上最重的点就是重心D.只要物体质量分布均匀,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解析:BA.地球对其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空中的飞机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B正确;C.重心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点,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故C错误;D.物体的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这个物体上,质量均匀分布的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上,故D错误。
河北衡水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综合经典复习题(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冰块内能为零B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D .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 解析:CA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0℃的冰块的内能不为零,故A 错误;B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故B 错误;C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故C 正确;D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只有当质量和状态一定时,温度高内能一定大,故D 错误。
故选C 。
2.有两种物体,体积之比是2∶1,密度之比是3∶2,放出热量之比是2∶1,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是( ) A .3∶2,1∶10 B .2∶5,5∶3C .2∶3,10∶1D .3∶5,5∶2B解析:B由题知,两物体的体积之比12:2:1V V =密度之比12:3:2ρρ=由mVρ=可得质量之比 11122232:3:121V m m V ρρ⨯===⨯ 由题知,它们放出热量之比为12:2:1Q Q =放放A .两物体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为123:2t t ∆∆=∶ 12:1:10c c =则111122221339101220Q c m t Q c m t ∆∆⨯⨯===⨯⨯放放故A 错误;B .两物体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为1225t t ∆∆=∶∶ 12:5:3c c =则1111222253223151Q c m t Q c m t ⨯⨯==⨯∆⨯∆=放放故B 正确;C .两物体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为1223t t ∆∆=∶∶ 12:10:1c c =则111122221032201131Q c m t Q c m t ∆∆⨯⨯===⨯⨯放放故C 错误;D .两物体降低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为123:5t t ∆∆=∶ 12:5:2c c =则1111222253392152Q c m t Q c m t ⨯⨯==⨯∆⨯∆=放放故D 错误。
人教版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作业 第二篇 中考重难题型突破 题型四 综合题

7.(2021·随州)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古人利用杠杆从水井提水的 情景.现简化成图乙模型,轻质杠杆 AB,支点为 O,AO∶OB=3∶2,在 B 端用轻绳系着石块 P,石块质量 m=15 kg;在 A 端用轻绳系着一只木桶 Q, 木桶以及桶内的水总质量 M=40 kg;水井边站着提水人阿宝(g 取 10 N/kg).求:
题型四 综合题
一、力学综合题 类型 1:有关速度、压强、功和功率的综合题 1.(2022·重庆)“共建卫生城市,构建美好家园”,如图所示是“雾炮 车”喷洒水雾以减少扬尘的情景.某次喷洒完后,该车在 4×103 N 的牵 引力作用下,匀速通过 200 m 的平直道路用时 20 s.求:(g 取 10 N/kg) (1)此过程中该车的速度; (2)此过程中该车牵引力的功率.
=1.0×103 kg/m3×1×10-4 m3×10 N/kg=1 N, 细线 T2 对合金球 B 的拉力: FB=G-F 浮B=3 N-1 N=2 N;
(3)物体 A 的重力: GA=F 浮 A-FB=9 N-2 N=7 N, 当细绳即将断裂时,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A 物体此时的浮力: F 浮′+F 拉最大=GA+FB,设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V 排′,则: ρ水 V 排′g+F 拉最大=GA+FB,即 1.0×103 kg/m3×V 排′×10 N/kg+5 N=7 N+2 N,解得: V 排′=4×10-4 m3;
2.(2022·六盘水)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 L 标有“6 V 3.6 W”字 样.闭合开关 S,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 0.3 A.设灯丝电阻不 变.求: (1)小灯泡的额定电流; (2)定值电阻 R 的阻值;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3)改变橡皮泥“船”的形状,使其空心部分的体积适当增大,增大可利 用的浮力,从而提高橡皮泥“船”的装载能力.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热学问题求解方法的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1.假设我们手里现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27℃,则所测液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 ) A .24℃ B .25℃C .26℃D .27℃【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不准的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0025=96-423℃℃℃;用此温度计测得液体的温度是27℃,则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72523425t =⨯-=℃℃℃。
故ACD 错误,B 正确。
2.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水温分别为20℃和70℃,现将一温度为80℃的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到40℃,然后迅速取出金属球并放入乙容器中,热平衡后以容器中水温为(不计热量散失和水的质量的变化): A .65℃ B .60℃C .55℃D .50℃【答案】B 【解析】 【详解】当将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时,金属球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等,即:Q 金=Q 水设金属球的质量为m 金、比热容为c 金、水的质量为m 水、水的比热容为c 水,则:Q 金=c 金m 金(80℃-40℃) Q 水=c 水m 水(40℃-20℃)因为Q 金=Q 水,所以c 金m 金(80℃-40℃)=c 水m 水(40℃-20℃)化简得:2=1c m c m 水水金金; 当将金属球放入乙容器中时,乙容器中的水放出的热量与金属球吸收的热量相等,即:Q 水′=Q 金′由于甲乙容器中的水的质量相等,又是同一个金属球,所以仍设金属球的质量为m 金、比热容为c 金、水的质量为m 水、水的比热容为c 水,此时两者共同的温度为t ℃,则:Q 水′=m 水c 水(70℃-t ℃) Q 金′=m 金c 金(t ℃-40℃)因为:Q 水′=Q 金′所以m 水c 水(70℃-t ℃)=m 金c 金(t ℃-40℃)由于:2=1c m c m 水水金金 可得:2(70℃-t ℃)=t ℃-40℃解得t =60℃,故选B .3.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先测得甲的体温正常。
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综合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要降低D.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解析:B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冰具有内能,故A错误;B.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所以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C.晶体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故C错误;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所举的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冬天双手摩擦生热取暖B.用电水壶给水加热C.衣服在阳光下暴晒升温D.火箭起飞加速升空A解析:AA.冬天双手摩擦生热取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符合题意;B.用电水壶给水加热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衣服在阳光下暴晒升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衣服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火箭起飞加速升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一桶水用去一半,剩下的半桶水不变的物理量是()A.热值,内能B.比热容,密度C.质量,体积D.热量,温度B 解析:BA.热值是反应燃料燃烧时放热能力的物理量,与水无关;水的内能与质量有关,用去一半的水内能会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比热容和密度均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符合题意;C.水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和体积均变为原来的一半,故C不符合题意;D.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用具有来描述热量;水的温度受环境的影响,故有可能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图示是甲、乙两台汽油机的能量流向及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甲汽油机更换成乙汽油机,机械效率将减小B.若将甲汽油机更换成乙汽油机,尾气带走的能量将减小C.甲、乙汽油机尾气带走的能量占所有损失能量的比例最大D.甲、乙汽油机摩擦损失的能量相同C解析:CA.题图中,对外做功的能量所占比例表示汽油机的效率。
将甲汽油机更换成乙汽油机,效率由30%变成了43%,效率增大,故A错误;B.尾气带走的能量由3525J变成3642J,该部分能量增大,故B错误;C.甲、乙汽油机尾气带走的能量占所有损失能量的比例最大,故C正确;D.摩擦损失的能量由381J变成502J,该部分能量增大,故D错误。
长沙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综合复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有关C.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解析:DA.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温度高低是无关的,故B错误;C.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四冲程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顺序是∶甲乙丙丁B.甲图冲程能获得动力C.丙图冲程存在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D.丁图冲程存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D解析:D甲图中两个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以为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乙图中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行,气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丙图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气缸容积减小,是排气冲程;丁图中两个气阀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此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A.四个冲程的正确顺序是乙甲丁丙,故A错误;B.甲图为压缩冲程,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丁图)获得动力,故B错误;C.丙图为排气冲程,不存在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C错误;D.丁图为做功冲程,在该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的装置是研究不同物质的热值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装置实验时,需要保持加热时间相同B.甲、乙两装置中液体升高的温度越高,燃料的热值越大C.甲、乙两装置实验时,不需要保持液体质量相同D.甲、乙两装置实验时,不需要保持燃料质量相同B解析:B研究不同物质的热值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燃料的质量相同;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要用不同的燃料,应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液体升高的温度越高,燃料的热值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机机翼模型图13中考专题复习——综合能力题1.白炽灯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大家学习过的物理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几个问题:(1)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通过灯丝做功将电能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2)白炽灯泡使用时间久后亮度比新买时暗,是由于灯丝受热升华(填物态变化名称),电阻变大,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缘故。
(3)白炽灯泡发出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2.试简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如图13所示是飞机机翼模型,请简单解释飞机获得向上升力的原因。
答:因为飞机机翼切面上方凸起、下方较平,空气流线被翼切面分成两部分,空气从机翼上方通过的距离较长,下方通过的距离短,因而使得机翼上下的空气流速不同,所以使得机翼上下的压强也不同,即上部气压小,下部气压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方形成了压强差才使飞机有了升力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如图24甲)是吸收空气的热能来制造热水的装置。
其耗能约为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
空气能属于可再生的新能源,拥有先天的节能环保的优势。
图24乙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
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之间循环过程与我们所熟悉的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相同,其工作过程如下:A.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迅速汽化,并从空气中吸收热能。
B.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
C.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能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
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空气能热水器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能效比,它是指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能(Q)与压缩机等电器消耗的电能(W)的比值。
能效比越高,说明热水器的制热效果越好。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在冷凝器中液化。
(2)制冷剂在工作循环过程中,将空气中的热能不断地“搬运”至水中。
(3)某品牌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参数如下: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1h可产生的热水的体积为68 L。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能利用太阳能把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它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等优,点。
如图21所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许多根玻璃吸热管组成的集热器,每根玻璃吸热管由双层玻璃管组成,双层玻璃管之间是真空。
如图”所示是玻璃吸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它的结构与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相似,只是在玻璃吸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另一部分是保温储水箱,保温储水箱下部与玻璃吸热管相通。
玻璃吸热管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太阳光入射到黑色的吸热层上时,黑色吸热层能把太阳能更有效地转化为热能,将管内的水加热。
向光一侧的水被加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变小而向上运动;背光一侧的水由于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向下运动,形成冷热水循环,最终整箱水都升高至一定的温度。
玻璃吸热管具有吸热保温作用。
请回答以下问题:(1)玻璃吸热管内向光一侧的水吸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变小,所受到的浮力_ ___重力。
(2)能否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上?简单说明理由。
(3)将质量为100kg的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60℃,求这些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4)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面积为S=2m2,热效率为η=40%(即热水器能将照射到玻璃吸热管上的太阳能的40%转化为水的热能),该地点太阳能辐射到地面的平均功率为P=1.4×103W/m2(即平均每平方米每秒钟太阳辐射能为1.4×103J)。
在第(3)小题中水吸收的热量由该热水器提供,求需要加热多少小时?5.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现象或情景现象形成解释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矿泉水瓶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在潮湿的天气,当打开电冰箱门时有“白气”冒出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用久的日光灯管两头会“变黑”6.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 0.02 ____kHz到__ 20 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7500m_____。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8700m 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不能,因为月球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7.如图22所示实验器材,请利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器材,分别完成一个指定实验和另外设计一个力学实验。
根据示例的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选用的器材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发生现象示例:锥子、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分别用锥子的两端用相同的力压橡皮泥用锥子尖压橡皮泥时,凹陷明显小石块、一张白纸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8.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1__和__3__,结论是: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快慢与材料无关;(2)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_不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纸所受的阻力相对于纸的重力不能忽略不计(______________ 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A )A、同时落地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9.有一种“闯红灯违法证据模拟记录器”如图甲。
其工作原理:当光控开关接收到某种颜色光时,开关自动闭合,且当压敏电阻受到车的压力,它的阻值变化(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引起电流变化到一定值时,继电器的衔铁就被吸下;光控开关未受到该种光照射自动断开,衔铁没有被吸引,工作电路中的指示灯发光。
已知控制电路电压为6V,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10 ,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大于0.06A 时,衔铁被吸引。
(1)光控开关在接收到红光时,会自动闭合。
(2)质量大于或等于400 kg的车辆违规时会被拍照记录。
(g取10N/kg)(3)要使质量较小的车闯红灯也能被拍下,可以在控制电路中与压敏电阻并联一个电阻。
(选填:“并联”或“串联”)(4)如果某一路段要求时速不超过50km/h,当汽车先后通过两个线圈上方的时间间隔小于0.5s时,拍摄系统才会被激活而拍下超速汽车的照片(如丙图)。
则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应设计为 7 m (保留到整数)。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风光互补路灯系统同时安装了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有风时通过风力发电机发电,有阳光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并将电能储存至蓄电池中,供路灯照明使用蓄电池充满电后不再充电,使用时放电至余留20%停止电能输出,可使蓄电池使用寿命更为长久.下表为某型号风光互补路灯系统的部分技术参数,其中光电转化效率是指太阳能电池扳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蓄电池容量是指蓄电池放电电流与放电总时间的乘积,最大输出功率是指风速达到最大限制风速时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1)能源的种类繁多,人们从不同角度对能源进行分类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A.二次能源B.可再生能源C.常规能源D.非清洁能源(2)风力发电机是根据原理发电的利用风力发电时,是将能转化为能(3)当太阳光照射到电池板表面处每平方米的功率为1000W时,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为W(4)已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与风速v的三次方成正比,若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50W,此时风速为m/s.(5)充满电的蓄电池以额定电压对外供电,输出功率为100W时.为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更为长久,持续供电的时间不能超过h(6)某城市一道路的路灯采用该型号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已知路灯的规格为“12V70 W”,路灯共1000盏,每天正常工作10 h,则一天消耗的电能为kW·h如果用烧煤发出的电对该道路的路灯供电,已知煤电转换关系为β=380 g/kW·h),则一个月需要烧煤t(一个月以30天计)。
11.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世界能源危机日益突出。
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实现低碳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0年我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目前,我国在开发、利用太阳能方面发展最快、最具潜力。
(1)你认为利用太阳能有哪些好处? ⑴无污染、环保、可再生(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太阳能路灯已成为许多城镇、乡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图10所示)。
太阳能路灯的太阳能电池板一般是由晶体态硅制成的,它能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其主要材料是 ( ) CA .磁性材料 B.纳米材料 C.半导体 D.超导体(3) 太阳能热水器是采用光转化为热的方式利用太阳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