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2019长春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渡河少年(教案)1

《渡河少年》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读书指导。
1.学生资助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文。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3.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4.读后讨论:课文分几段?5.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1)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
(2)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3)通过这神情,我们仿佛看到少年此时内心在想什么?结合1~4自然段想一想。
(4)赏析“滑进”一词的妙处。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1)出示一组句子。
(2)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少年的内心活动,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少年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
组织学生交流。
(3)秋风秋水中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谈谈对“奇葩”的理解。
此时此刻,你觉得少年像什么?(说话训练。
)第二课时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分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撑船老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少年的?他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变化?3.读老人说的话,读出老人先后说话是不同的语气。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关渡河的基本概念,掌握渡河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在渡河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的基本概念:渡河的定义、渡河的方式、渡河的注意事项。
2. 渡河的基本技巧:游泳渡河、竹筏渡河、绳索渡河。
3. 渡河的安全知识:水流的速度、河宽、河床的状况、天气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渡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教学难点:渡河技巧的运用和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渡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2. 演示法:现场演示渡河技巧和安全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渡河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渡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渡河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渡河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渡河的基本概念、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
3. 现场演示: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渡河技巧的演示。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渡河实践,教师现场指导。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渡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渡河的技巧和安全知识,反思渡河过程中的不足。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渡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渡河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b. 渡河基本技巧的实际运用能力。
c. 渡河安全知识的应用能力。
d.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展现。
3. 评价方法:a. 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b. 学生分组讨论的参与度和成果。
c. 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有关渡河的教材或指导书籍。
2. 设施:渡河实践的场地、器材(如竹筏、绳索等)。
3.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4. 安全装备:救生衣、急救包等。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渡河”的基本概念,了解渡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2. 通过分析渡河少年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及其数学模型。
2. 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渡河少年故事的相关资料。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渡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渡河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渡河问题的实质。
3. 分析渡河少年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讨论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渡河问题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及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进步。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渡河领域的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渡河问题的实际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看渡河现场,加深对渡河问题的认识。
3. 开展渡河主题的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下学期《1.2渡河少年》独家精品名师教案 (4)

渡河少年北街小学曹红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2、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悟出渡河少年倔强的性格,学习他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
3、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心。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渡河少年》。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渡”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提问:渡河一般采用哪些方法?文中的这位少年又是怎样渡河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后来”的句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细读感悟,体会特点。
过渡:原本普普通通的渡河少年最终居然成为一名游泳健将,获得了成功。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1、指名说说,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倔强的性格顽强的毅力3、少年的倔强性格,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10自然段,边读边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并试着用一两个词写自己读句子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4、学生交流。
a . 离得老远,我看见少年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锉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蹙在一起。
①这一句是什么描写?指名表演少年的神态。
②通过少年的神态,猜猜此时他在想些什么?③投影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少年的愤怒和不服气。
b. 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少年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对岸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
①这句是什么描写?这两句中的动词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②投影出示句子,齐读句子,边读边体会动词的准确性。
③教师小结写法:作者通过对渡河少年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使得一个倔强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应当尝试运用这种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渡河问题的引入和基本概念。
2. 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模型和策略。
3. 实际案例分析:河流宽度、流速、少年体重、体力等因素对渡河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渡河问题的基本概念、解决方法和实际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渡河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和策略选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渡河问题的实际场景和案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和反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渡河故事,引发学生对渡河问题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渡河问题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3. 解决问题方法:引导学生探讨渡河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数学模型和策略。
4.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渡河的影响,如河流宽度、流速、少年体重、体力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思考渡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因素和策略选择。
6. 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渡河问题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渡河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存在的困惑。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深度。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七、教学拓展与深化:1. 引入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物理学中的流体力学原理,地理学中的河流特点等,为学生提供更多背景知识。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群力实验小学乔英英 【完整版】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校乔英英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奇葩、倔强、滑”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引入新课1、回顾课文内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第6课《渡河少年》,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梳理了文章脉络,还扫清了字词障碍,今天我们要继续往下学习,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后来--”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呢(学生汇报)2、总结学法师:说得真完整,使没有读过课文的人一听就知道了文章的大致内容。
看来,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他们穿成一条线,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概括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二、整体感知,理解少年形象师: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有选择地画一画,想一想,在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渡河少年(一)诚实的少年1、找出体现少年诚实的语句师:从哪句话看出了少年的诚实(生汇报句子)师:如果我就是老爹,你就是少年,你怎么问师:没听出诚实,再来一遍,老师听出了你的真诚。
2、理解重点词句师:而渡河少年的诚实,换来的却是老爹那一句冷冰冰的话----师:话犹在耳,船已离岸。
此时的少年什么样啊师:仔细看一看这个句子,哪个词触动了你给你的感觉如何师:把“立”换成“站”再读一读,感觉怎么样(一个“立”字生动的把少年孤独无助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3、品析修辞方法师:如果把“当头挨了一棒”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做什么(把老人的话比作棒子)大家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师: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么看出是夸张句的老人是真的用棒子打了少年的头吗所以这只是夸张的手法,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啊师:“当头挨了一棒”说明少年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有些发蒙,还让我们感觉到少年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

有关渡河少年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1. 介绍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渡河少年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
教学方法: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程。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开始上课,向学生介绍渡河少年的故事背景。
2. 讲述渡河少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3. 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渡河少年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故事。
第二章:渡河少年的勇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讲述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勇气和自信心。
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述渡河少年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出勇气和自信心。
3.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勇气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第三章:渡河少年的智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渡河少年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渡河少年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述渡河少年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第四章:渡河少年的团结1. 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渡河少年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展现出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1.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知识。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步骤:1. 向学生讲述渡河少年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2渡河少年》word教案 (6个)

渡船少年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奇葩”、“滑进”、“倔强”等词语。
2.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0—12自然段。
4.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分析课文,自然而然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了解课文大概内容,体会“奇葩、倔强、滑”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随文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2.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这节课老师要带给大家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和我们年龄相仿,他的家就住在这条清澈的小河边。
这一年,他光荣地考入了河对岸的中学。
对于一个山里的穷孩子来说,上学就是他全部的梦想。
可是就在开学的第一天,因为无钱乘船而遭到船夫拒载,在强烈自尊心的驱使下,他毅然决然地跳进寒秋的冷水中游过河,这一游就是许多年。
他从来没有因为眼前的这条河,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最终少年成为一名游泳健将。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渡河少年》(板书课题)重点指导“渡”。
(齐读课题)想认识他吗?(想)那就请同学们翻开书,如果你用心去读书中的文字了,你和文中的人物也就更亲近了。
和他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师: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要解决什么问题?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多读几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了一位农家少年在开学的第一天,因为无钱乘船而遭到船夫拒载,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在一气之下毅然跳进寒秋的冷水中游渡,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游着,最终成为一名游泳健将的故事。
文章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
作者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勇敢坚强,自信执着的少年形象。
文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更使故事锦上添花,令人回味。
学情分析:文中叙述的事情学生没有经历过,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
让学生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并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奇葩、倔强、滑”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渡河少年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4.认识“澈、篱”等7个生字。
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体会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提炼“成功”1.激趣质疑。
1) 引课题。
(出示课件:小河)师:大家看,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停泊在岸边的渡船,这让我们想起了韦应物笔下的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
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呀?(出示课件,课题)齐2) 写课题。
3) 质疑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小脑袋里会有怎样的疑问呢?2.自由读文,概括主要内容。
1)师:下面就带着“为什么渡河”“怎样渡河”“结果如何”这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吧!相信你能读得正确、流利。
读完一遍马上做好。
(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汇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老师知道解决问题并不难,现在老师给你增加一些小难度,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后来??????”的句式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穿在一起说一说?3)师小结:说得真完整,使没有读过课文的人一听就知道了文章的大致内容,问题解决得不错。
看来,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他们穿成一条线,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生:主要内容)师:主要内容我们知道了,现在老师想听一听你们读课文的声音,有信心读好吗?3.找4--5名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读课文,师正音并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
4.提出心中疑问。
师设置情境: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最终成了一名游泳健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假如我就是那名游泳健将站在你们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我吗?(设计意图:通过“采访”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愿意提出心中的疑问,培养学生主动提出疑问的意识,并为进一步读文主动解决问题做了铺垫。
)师:这么多问题怎么办呢?到哪去找答案呢?(生:到课文中找答案。
)二、品词析句,理解“成功”。
(一)走近少年,体会成功来自于自身的努力。
1.带着问题默读。
师:对,书读百遍-----(生: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请同学们默读,再有选择地画一画,想一想,漫游于这样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渡河少年?(设计意图:有声地读书是一种表达,无声地读书则有助于思考。
这一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开放的阅读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此时不同的学生也将看到不同的渡河少年。
)2.生汇报,师有选择性的板书。
诚实的少年倔犟的少年三、小组合作学习:诚实的少年倔犟的少年这两部分。
找出描写少年诚实或倔犟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
预设:1)诚实的少年A.师:从哪句话看出了少年的诚实?(生汇报句子)师:如果我就是老爹,你就是少年,你怎么问?生:老爹,我没有钱,能让我上船吗?师:没听出诚实,再来一遍。
(生再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入情入境的带着诚意有感情的朗读。
)B.联系生活实际。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像少年这样的在上车之前问的?或者在商店忘带钱时,提前和阿姨说的?请举手!师:看到你们举手老师真高兴。
看来,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
我想那些坐车逃票的人在渡河少年面前一定深感惭愧。
(设计意图:通过少年的诚实联系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C.分析重点句子。
师:而渡河少年的诚实,换来的却是老爹那一句冷冰冰的话----(生有感情的读句子)师:话犹在耳,船已离岸。
此时的少年什么样啊?(有感情的读)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
师:(出示这句话)仔细看一看这个句子,哪个词触动了你?给你的感觉如何?师:把“立”换成“站”再读一读,感觉怎么样?师:如果把“当头挨了一棒”比喻去掉,再读一读,感觉上有什么不同?师:(师板书:自尊)伤自尊了吧,那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找生2---3名读出感觉)师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不但训练了字词还对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
通过分析重点句子,字词的替换训练,比喻句的生动运用,为学生区分词义和准确运用打下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日后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D.表演少年神态。
师:少年的神态又是怎样的,结合图你们能表演出来吗?(生表演)师:你又从这张脸上看出了少年的什么?(预设:气愤、悲伤、无奈、无助、生气)(设计意图:联系上文体会孩子的内心活动,通过表演,学生更能体会到孩子此时内心的愤怒,进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师: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出示句子)E.分析重点句子。
师:就在这时少年突然之间的表现更令我们震惊。
(大屏幕出示句子)生:(读),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师:少年做了几个动作,用了几个动词?师: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擎”?师:我们平常说跳入水中,在这为什么滑入水中呢?(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字词,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准确运用字词的能力)F.师小结,渗透德育。
师:好一个细心的孩子,生气时还能冷静处理问题,少年就这样在秋风秋水中,一摇一摇的向对岸游去。
同学们,你们看,诚实有时也要付出代价的,那你还要不要把诚实进行到底呢?(生:要!)师:真棒!(配手势)尽管诚实有时要付出代价,但我们依然要坚持诚信为荣,这就是坚持真理。
2)倔犟的少年A. 师生表演对读。
师: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河中这一老一小的表现,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同学们读少年的表现,好吗?师:面对老人的声声呼唤,少年是什么反应?(生:不理他。
)师:现在我想问一问,你们为什么不上我的船,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啊?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生:倔犟的少年)师:难怪作者会由衷的赞叹到——(屏幕出示句子)。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犟的少年。
(生齐读)师:奇葩,就是奇特而美丽的花。
B.师:少年的倔犟你喜欢吗?小结:同学们,凡事过犹不及,倔犟也要有个度,过分地倔犟会导致失败,此时,少年的倔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和坚强,正是这种勇敢、坚强(师板书:坚强)才使他面对寒冷的河水毫不畏惧,使他面对渡船毫不动摇。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懂得倔犟也要有一个度,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过分地不合适宜地倔犟不但不能成功反而导致毁灭,而文中少年的倔犟更多的是一种坚强。
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要学习少年面对困难和挫折,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又不能过于任性。
)C.体会高兴,体验成功。
师:少年就这样游,终于到了对岸,你高兴吗?师:就着这高兴劲,读一读少年上岸的段落吧!(大屏幕出示文字)师:真是高兴!看他的高兴啊,此时如果可以大喊一声的话,你会怎么样?(生表演)(设计意图:配以声音和动作能更好的释放学生心中的感情,更深的感受少年的高兴,也表达了学生替少年高兴的心情。
体验成功的快乐!)(二)走近老人,体会成功来自于挑战困境师:同学们,少年此时战胜的仅仅是一条河吗?那么这困难又是谁带给他的呢?(生:撑船的老爹。
)1.师:我想有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老人是带给他困难的人,为什么少年在成年以后还写信感谢老人,称他为启蒙教练呢?少年又会怎样写这封信呢?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下面老师就请你为少年代笔写这封信,在信中说明原因,好吗?(生动笔写。
)2.找2—3名学生读一读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仍然从语言文字入手,从少年入水后老人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通过对老人的分析,学生意识到不能随便给一个人定论。
而学生在为少年代笔给老人写信的体验中懂得“感谢给你以困难的人,是他使你走向了成功”的道理,学会感恩。
也能体会到困境和打击不一定是坏事,自古雄才多磨难。
在语言中感受到人文的思想,又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
)3.师:说得真好,表达了少年的心声,老人看到这封信了吗?(生读句子: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欲感恩但人不在。
带着深深地遗憾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有感情的读)。
四、赏读课文,感悟“成功”。
课堂总结。
1.师:从文中你还能看出一个怎样的少年呢?(生:坚持的少年,从“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总会看到那个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
”)2.师:是啊,好一个坚持的少年,(师板书:坚持)在细读中,我想渡河少年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记忆中。
此时,我想到了一句歌词(大屏幕出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同学们,你还想说点什么?(预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持就是胜利。
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师:“有志者事竟成”,这节课要结束了,老师送大家一句话,(边说边补充板书)那就是让诚实、自尊、勇敢和坚强与你为友,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板书设计渡河少年诚实+自尊+勇敢+坚强+坚持= 成功板书设计渡河少年不理——落满彩霞的河水——衬衣——书包奇葩——少年蹿上——脊背——跑了——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