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 PPT课件

合集下载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47)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47)

当灾难过去,人们扒开废墟 一位母亲静静地用身体 将孩子抱在怀里 她用自己的身躯 支撑着倒塌的墙壁 用自己宽厚的胸怀 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 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 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 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 妙处。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 情,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 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 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的展现丰 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课堂作业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且每个字词写6个
匿笑
繁衍
菡萏
攲斜 徘徊
二,这两首散文诗运用的巧妙写法分别是————-;-----—
三,这两首诗的散文诗共同主题是————————。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 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 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 “我”变成 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写了几个 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写了“我”(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 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朗读感悟
1、 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 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 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 入妈妈的心脾)。
我要变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 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我要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不再那么 操劳。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 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课件(共36张幻灯片)

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课件(共36张幻灯片)

课外拓展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 告知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 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 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 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知母亲, 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 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爽快。
课前自学
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 “书目”下一个定义。 ①图书目录是一种工具书。 ②图书目录的用途是供人们查找。 ③图书目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 ④图书目录记录书名、著者、出版和收藏情况。
书目是记录书名、著者、出版和收藏情况,按一 定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课内精读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 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 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 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 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 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 事情产生。文中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 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 “我”送来,令“我”震撼。这句话体现了 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 情。
课外拓展
4.文章在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 内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示例一:对照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 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 打电话形成对照,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 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课内精读
4.你对“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 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这句话怎么理解?

新版第二单元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

新版第二单元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
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
☆朗读感悟
1、② 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
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 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 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第一课时
泰金

-1941),印度作家、 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 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 《吉檀伽利》。1913年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早在1881年, 他就写了著名的论文《死亡的交易》,谴责英 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1916年,泰戈尔谴责日 本对中国的侵略。他预言:“中国这种巨大的 力量一旦能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运行 ,那就是 说掌握现代化科学,那时候,在世界上恐怕没 有任何力量可以拦阻他们向前迈进。”1924年, 泰戈尔访问中国。1937年,他在自己创办的国 际大学里开办了中国学院。
☆导入2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 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 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

05
附录与参考文献
相关评论与研究论文
论文1
这篇论文对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进行了深入的分 析,从文学角度探讨了它们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思想内 涵。
论文2
该论文对泰戈尔的散文诗进行了整体研究,分析了泰戈尔散 文诗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和社会意义。
相关诗歌原文与注解
金色花
该诗歌原文及注解可在此处添加。
02
《金色花》分析
主题思想
表达母子之间深厚 的情感
传达感恩和敬爱母 亲的情感
展现对母亲无私付 出的赞美
艺术特色
运用想象和联想,将自然与人 文元素相结合
以金色花为象征,表现母爱的 光辉与伟大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对 母亲的感激之情
价值意义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人们对母爱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生境界
03
《荷叶母亲》分析
主题思想
母爱
这篇散文诗通过荷叶与红莲的比喻,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崇 高。在作者看来,母爱是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即使在红 莲凋零的时刻,荷叶也会毫不犹豫地保护红莲,就像母亲无 条件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感恩
文章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对母爱的回报和敬 意。通过把荷叶比作母亲,不仅突显了母的伟大,也暗示 了我们应该像荷叶一样去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
对后世的影响与传承
《金色花》
泰戈尔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美妙的艺术魅力,影响了无数读者。它所表达 的母爱和对儿童的热爱,成为印度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重要遗产,代代相传。
《荷叶母亲》
冰心的《荷叶母亲》作为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经典之作,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典范。它所传递的母爱和对家庭的 珍视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继续影响着现代读者。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
— 泰戈尔
散文诗小常识
散文诗没有采用现代诗歌的分 行形式,而是用了散文的连行的形 式。但是,它的艺术方法却不是散 文的。因为它明显不是散文式的写 实的,而是诗化的,诗化的特点就 是想象、虚拟。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出现了几 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趣事?
文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几次 嬉戏?
荷叶 母亲
冰 心
冰心
(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 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 根本出hàndà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适意: 舒适。 攲斜: qī 倾斜,歪斜。 遮拦: zhē 遮挡,阻挡。 荫蔽:yì n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徘徊:páihuá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文章题为“荷叶母亲”,哪一句 话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较维度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相同点
《金色花》
不同点
《荷叶﹒母亲》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妈妈 我
做祷告时 --------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 跳到妈妈面前,恢复原形
从文中故事中, 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 样的孩子(妈妈)?请大家用这样的句 式来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从文中 这句话(这几个 词)中,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孩子(或妈妈)。
泰戈尔经典语录
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2、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 爱情。 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4、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5.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 将错过群星。 6.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 已经飞过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课件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课件

2.文章题为“荷叶母亲”,哪一 句话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学法指要:
1、美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 ①作者四写红莲,请感知内容和情感变化,
完成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 境
红 莲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写给地震中逝去母亲的孩子
当灾难过去,人们扒开废墟 一位母亲静静地用身体
将孩子抱在怀里 她用自己的身躯
支撑着倒塌的墙壁 用自己宽厚的胸怀
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孩子安然的睡着, 没有任何声音将她惊起
仿佛一切如昨日 妈妈轻轻晃动伴她入睡
伴她如昔 人们将孩子托起 在遗留的手机里
2.本文写“我”与母亲的几次嬉戏?各是什么 内容?
三次: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朗读感悟
—感悟探究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 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 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 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 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 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 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 过泰戈尔的诗歌来感受着伟大的母爱吧。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13页)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ppt课件(13页)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一种 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 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 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 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 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 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 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 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 诗意其质”。)
通过三蒂莲的花瑞与三姊妹的出生,将花 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 下伏笔
2021/6/20
10
3、“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 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 了”?
因为令“我”担心的红莲有了荷叶的荫 蔽,同时“我”也回到了母亲身边,由 此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 。
2021/6/20
2021/6/20
1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21/6/20
2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 戏?我当时有什么表现?
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圣树上的花朵, 赞美孩子的可爱。金黄的色彩正是反映 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朵,而花朵也 惠及人们,正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
2021/6/20
5
4、“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让妈妈 知道?(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 所做的事要“暗暗地”、“悄悄地”呢?)
因为“我”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 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我” 不图妈妈夸奖,只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 馨。所以不让妈妈知道,只是撒娇。
①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②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金色花_荷叶母亲)ppt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金色花_荷叶母亲)ppt优质课件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 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另一排去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整一个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 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 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而你回答:我不想象你一样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 时代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妈 我很忙 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在家读一本关于父母寄居在孩子家的 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象榔头痛击着你的心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开满 亭亭
(白莲已经凋谢)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
大荷叶慢慢地 倾侧了下来
(雨肆意地下着)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雨势并不 勇敢慈怜的
聚了些水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 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触景生情,情由景生。②缘情造景,景由情生。 ③景语情语,情景交融。④景略情浓,直抒胸怀。
☆对“感悟”的理解
所谓“感悟”其实可以分为“感”和“悟”两个心 理过程。“感”即“感触” “接触”。这个过程是 以文本的细节局部为对象的。这个过程是过渡性的, 引发性的,读者的心理流向即刻向“悟”的方向发 展。所谓“悟”就是由表及里,见微知著。可以说 “感”是“悟”的基础,“悟”是“感”的目的。 两者虽然不能截然分开,却还是有区别的。一方面, “感”着眼于文本的组成部分,“悟”着眼于文本 的整体;另一方面,“悟”比“感”具有更大的独 立性和自主性。“感”强调的是审美客体,“悟” 强调的是欣赏主体自身的认知和经验。
☆朗读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 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中要做到: (1)循序渐进。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 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 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 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 调。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 理解诗歌作基础。 (3)体验情感。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情 的读,深入的理解。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 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语感。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24、散文诗两首
北京市八十中学邓朝建
总体目标:培养学生感悟散文诗的能力。 具体目标: 1、学会学习散文诗的一般方法。(培养吟诵诗歌的能 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 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 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 问题。) 2、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诗文的比较。 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 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先感悟《金色花》的 美,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感悟来学习《荷叶 母亲》。
2、丰富的想象性,这是由诗歌形象的间接性决定的,它 给人创造了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
3、鲜明的音乐性,这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
4、散文诗还兼有散文自然、清新的特点。
☆中国古诗词意境的特点:
① 虚实相生 ② 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诗词情景交融的方式:
①触景生情(先景后情) ②寓情于景 ③缘情造景(先情后景) ④借景抒情
Hale Waihona Puke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感悟。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诗歌的主要特点及审美特征决定了“感悟“是培养学生 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过:“辨于味而后可言诗”。 “辨味”就是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进入作品的特定情境, 特定角色之中,去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这就是要品尝 语言的滋味,揣摩形象的意味。古人所说“披文、入情、 讨源、受用”与此相同。这些提法其实都可以说成是“感 悟”。 1、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