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
《唐诗》选读48首(含解析)

《唐诗》选读48首(含解析)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点送别之地。
第二句的“五津”指岷江五大渡口,点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颔联首句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
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颈联高度概括,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
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2、春雪东方虬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
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
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3、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
按常情,这两句似乎应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
因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音讯,一方面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由于自己的牵累。
“音书断”的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
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
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4、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中既句句留客,又句句写景,通过山间景色而留客,更通过留客方式而写景。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

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经典唐诗宋词精选100首赏析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这之中,有很多经典唐诗宋词不仅成为了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寄托。
本文将为您精选100首经典唐诗宋词,希望通过这些诗词欣赏,能够带给您一些灵感和启发。
唐诗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杜甫的这首《登高》写的是他登高观景的情景,写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神秘,此诗句势恢宏,气势如虹,融入了杜甫的宏大思想,心潮澎湃。
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杜甫的这首《春望》描绘了一个飘摇不定的时代背景和人们的疾苦,此诗语境苍凉,悲壮感人,引起人们对战火带来的苦难的深思,在表达疾苦和悲愤的同时,满怀温情与鼓舞向前的力量。
3.《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一首流传最广的古诗之一,诗三句短小,词句优美,发人深思,其写述了对乡愁的怀念,对故园的思念,充满深情,引人咀嚼。
4.《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赏析:李白的《将进酒》句句富有激情,充满豪情,用词豪放,气势磅礴,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振奋。
此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属于辞格豪放体,表现了他豁达奔放的胸怀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5.《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王之涣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离别之情,在诗写内容上深入触及了人生的忧艰和主人公的意志力,同时顺应变幻空气,揭示一个人自觉的非常态,内容妙趣横生,深刻人心。
唐诗三百首赏析

唐诗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颇为广泛的唐诗选集。
选诗范围相当广阔,所选的诗大多具有代表性,而且比较浅显,读者易于接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赏析,欢迎阅读。
唐诗三百首赏析1:《子夜秋歌》【原文】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一胡一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
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一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韵译】: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一胡一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赏析】: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唐诗三百首赏析2:《寻西山隐者不遇》作者:邱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解】: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
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
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
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唐诗三百首阅读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

唐诗三百首阅读赏析唐诗三百首赏析《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金缕衣·全文及赏析【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鉴赏】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
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
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
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细微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
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
这两句诗意又是相通的。
“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
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却只有一次,一旦逝去就永不复返。
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
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
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舒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
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
经典唐诗赏析解读

经典唐诗赏析解读经典唐诗赏析解读在平日里大家看完一些古诗之后,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赏析解读,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唐诗赏析解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唐诗赏析解读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
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山中寡妇》【唐代】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赏析:此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
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唐代】温庭筠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古典君:词人刻划女子姣丽动人,只选择写了发髻与眉毛,是以局部代替全貌的手法。
发髻弧线与眉毛曲线构成的画面,富有柔和的线条美感,传递出了女子的风采和神韵,这是一个淡雅高洁、痴情真纯的美貌女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

唐诗三百首译文及赏析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华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三百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是对唐代文化艺术的最好诠释。
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以下是部分唐诗三百首的译文及赏析。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无,黄河水入大海流。
想要看尽万里情,高登一楼更精神。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沧桑和壮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登楼望远的景象,揭示了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赏析:春天醒来不知天,到处听到鸟哭声。
昨夜风雨吹门外,花儿落下多少情。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通过描绘春天的醒来与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内心的思考。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及赏析:窗前明亮月如光,怀疑地上覆霜霜。
举头望见高悬月,低头怀念故乡乡。
这首诗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心情。
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冷冽的寒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译文及赏析:花间一壶酒,独自喝,无同伴。
举杯邀明月,与影成三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在花前独自饮酒,借喻着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思考。
酒、明月和影子成为了作者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5.《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赏析:太阳落山山已幕,黄河水流进大海。
想看尽万里情况,再爬登一楼更开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落山幕,河水流入大海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广阔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的精神。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诗歌不仅是对唐代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诗歌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卓越的艺术价值以及优美的语言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全唐诗唐诗解析

全唐诗唐诗解析全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集,涵盖了唐代近四千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横跨了整个唐代近三百年的诗歌创作。
这部诗集以其广博的内容、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唐代背景、唐诗的特点和唐诗的分析三个方面对全唐诗进行深入解析。
一、唐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
秦朝、汉朝、隋朝的文化积淀为唐代的文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文化的繁荣环境为全唐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风气开放自由的大环境下,众多才子佳人们纷纷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形成了唐代高度繁荣的诗人群体。
二、唐诗的特点1. 抒发真情实感:全唐诗的魅力在于其真实、直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社会疾邪的批判、还是对爱情、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唐诗都能以独特的方式和精炼的语言准确传达诗人的情感。
2. 注重艺术表达:唐诗以其高度的艺术性和优美的语言融入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唐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对偶、夸张、比喻、拟人等,这些手法使得诗句更具有节奏感和美感。
3. 世俗与宗教相结合:在唐代的文化背景下,诗人们既关注尘世间的繁华与悲欢,也对佛教、道教的思想进行了探索和吸收。
这种世俗与宗教相结合的思想使得唐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唐诗的分析1. 自然景色描写:唐代诗人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盛的希望;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则以秋夜凉爽的景色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2. 社会风貌抒怀:唐诗中也有对社会风貌的抒怀,诗人们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深思。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坐落在宫廷中的琵琶为象征,通过抒发歌妓的悲凉命运,反映了社会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辛酸生活。
3. 对爱情的思考:相对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全唐诗更注重对爱情的探讨与描绘。
经典唐诗赏析(精选10首)

经典唐诗赏析经典唐诗赏析(精选10首)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经典唐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1、《行宫》作者: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
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
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十分凄绝。
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
一是以少总多。
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
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
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