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异育银鲫人工繁殖的主要因子的研究

合集下载

桂建芳关于异育银鲫的文献

桂建芳关于异育银鲫的文献

桂建芳关于异育银鯽的文献
1. 李玉军,冈元林,廖宏明,等。

异育银鯽因遗传多态性及繁殖行为而产生同源关系与变异体系。

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15-221.
2. 曲祖龙,张庆利,关昊洲,等。

异育银鯽的生态影响和繁殖行为。

水生生物学报,2011,37(2):374-379.
3. 桂建芳,任准钧,胡明秋,等。

野生异育银鯽亚种的基因多样性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2012,38(1):48-5
4.
4. 桂建芳,赵元明,刘嘉俊,等。

异育银鯽遗传结构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2009,35(6):1036-1044.
5. 桂建芳,秦林,刘晶,等。

异育银鯽遗传结构及东南沿海分布格局。

水生生物学报,2013,39(1):134-140.。

异育银鲫的人工繁育技术要点

异育银鲫的人工繁育技术要点

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1.亲鱼池的条件亲鱼池要求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池形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

池塘水深1.5米左右,需要做好防逃措施。

在放养亲鱼前,需要对池塘进行清塘,如使用生石灰100kg/667㎡消毒,以清除塘内的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

2.亲鱼的选择选择无病、活力强的雌性中科三号和雄性荷包红鲤,亲鱼的年龄在2-3冬龄以上,中科三号在0.5kg以上,荷包红鲤在2kg以上;为避免近亲繁殖,雌雄鱼要从不同水域分别挑选,雌雄比例为100: 3-4。

3.亲鱼的放养亲鱼在放养前需要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杀菌消毒,放养密度以150-200㎏/667㎡为宜,适当套养10%-15%的鲢鳙鱼,以改善水质。

4.亲鱼的培育亲鱼在前1-2月时以投喂蛋白质含量42%以上的膨化料为主,每天投喂两次,每2-3周拉网一次,锻炼鱼的体质,减少鱼的脂肪含量。

在孵化前一个月,需投喂低脂饲料,减少鱼脂肪的积累。

5.水质的调节亲鱼对溶解氧要求较高,整个培育期间透明度控制在35㎝左右,在夏秋季一般每5-7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在产前一个月每2-3天冲水一次,以流水刺激亲鱼性腺的发育,使亲鱼尽早达到性成熟。

二、异育银鲫的人工催产1.催产前的准备根据亲鱼成熟度和亲鱼培育情况,在4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开始催产。

在催产前○卢涛葛一笑程辉辉2020-18--33一天用高锰酸钾溶液将产卵池、渔网等所需工具彻底消毒,准备好催产药物、注射器、量筒、研钵等器具。

2.亲鱼的雌雄鉴别成熟的雌性中科三号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用手轻压腹部柔软有弹性,或者轻压腹部有卵子流出;成熟的雄性荷包红鲤个体较大,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

3.催产剂的挑选与注射雄鱼催产药物选用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父本兴国红鲤,用量为4μg/mL,每条注射1mL;雌鱼选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和多潘立酮两种药物配合使用,母本中科三号,用量分别为:促黄体释放激素A24μg/mL、多潘立酮1mg/mL,混合配制,注射1mL。

最新小肽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

最新小肽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

小肽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小肽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摘要:将45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三组,每组设三个重复,分别投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0ppm小肽(Ⅱ组)、基础日粮中添加200ppm小肽(Ⅲ组)等三组,饲养56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 ppm小肽组、200 ppm小肽组增重率比对照组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0.40%、15.10%,饵料系数分别显著(P<0.05)降低了18.75%、19.79%、与对照组相比,200 ppm小肽组生长比率比对照组显著(P<0.05)提高了32.67%。

与对照组相比,200 ppm小肽组肝体比分别显著(P<0.05)降低了15.54%。

各试验组肥满度及死亡率较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异育银鲫;小肽;生产性能小肽(Small Peptides)是由两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有些是天然的,有些则是通过水解蛋白质而产生。

传统的蛋白质营养理论认为:蛋白质必需水解为游离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Newey和Smith(1959,1960年)等提出了肽可被完整吸收的观点,证实了完整双甘肽的转运后。

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添加适量的小肽可增强鱼类的免疫力,提高成活率,提高饲料中矿物质利用率及鱼体蛋白质合成能力,具有诱食功能,提高采食量,促进鱼类的生长。

本试验通过在异育银鲫常规日粮中添加小肽(水产优生肽),探讨小肽与免疫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时间:2005.7~2005.10;试验地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实验基地。

1.2 试验鱼种异育银鲫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场提供。

试验选择健康、规格、重量基本一致异育银鲫450尾,个体初重为5.01±0.14g。

,随机分为Ⅰ、Ⅱ、Ⅲ等三组,分别为对照组、100 ppm小肽(水产优生肽)组、200 ppm小肽(水产优生肽)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每平行50尾试验鱼,共9个网箱(规格为1.00 m×1.00 m×1.00 m)。

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异育银鲫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潘庭双 胡贤江 蒋业林 异育银鲫为异源精子雌核发育银鲫的子代。

它是人工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生活力强、群体产量高,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

同进制种简便而子代不易发生分离现象,有利于扩大苗种生产。

自1976年开始生产至今,已作为淡水养殖的优良新品种而在全国推广养殖。

我所培育的异育银鲫是方正银鲫(♀)杂交建鲤(♂)的种间“杂交”产生的后代,更具有出苗整齐、成活率高、生长优势明显等特点。

现将生产工艺介绍如下:一、人工繁殖技术1.亲鱼的选择(1)方正银鲫 产生于我国东北,是一种天然雌核发育的三倍体银鲫,头钝圆,体侧偏青灰色,生长速度快。

它作为母本个体需重250克以上。

(2)建鲤 建鲤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育成的鲤鱼新品种。

长体型,体长是体高的2.35 -2.98倍,平均为2.68倍;体色青灰色,略淡;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且性温顺,易驯养。

它作为父本,个体重需在600-800克。

2.杂交制种种用亲鱼的选择要求较高,品系要纯,需每隔2~3年进行一次验正,并建立专池培育。

确保子代体型及生长优势。

3.亲鱼培养亲鱼可放在土池或水泥池中培养,以土池培养较好。

培养池要建在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每个池塘面积为2000m2左右,水深1.5m以上。

亲鱼放养前应进行池塘消毒,先清除池底污泥,然后用生石灰消毒,每667m2用200kg左右。

在亲鱼产卵前的几个月里,亲鱼要分塘饲养。

在培育期间,可投喂颗粒饲料、小麦或菜籽饼,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3%。

4.人工繁殖(1)催产亲鱼的选择 雌雄亲鱼的选择需按以下特征进行:雄鱼腹部略小,且有粗糙感,用手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鱼腹部膨大,肛门呈粉红色,用手轻压有卵粒流出。

(2)鱼巢的制备 鱼巢以柳树根和棕榈皮为好,新用的鱼巢应用3%的石灰水浸泡5分钟或用水蒸煮30分钟,然后扎成束备用。

已用过的鱼巢应将棕榈皮洗净凉干,并在残缺处添加新鱼巢。

异育银鲫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

异育银鲫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

异育银鲫-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摘要:上海浦东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异育银鲫大规模人工繁殖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每年生产的异育银鲫鱼苗数量可以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每年的生产量在3000万~6000万尾,现把我们20多年来的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一、亲鱼培育 1.亲鱼池的条件每口鱼池面积以1~3上海浦东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异育银鲫大规模人工繁殖技术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每年生产的异育银鲫鱼苗数量可以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每年的生产量在3000万~6000万尾,现把我们20多年来的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一、亲鱼培育1.亲鱼池的条件每口鱼池面积以1~3亩为好,水深1.5~2.0米,要求池底平坦,底质淤泥要少,控制在15~25厘米,无有毒物质污染,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

2.亲鱼的收集及运输(1)亲鱼的来源:母本主要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风水库、池塘等水体收集生长良好的银鲫,也可以从本地或外县池塘中收购生长良好的异育银鲫(包括其子代),并经过人为严格挑选和精心培育后方可采用;父本来自江西省兴国县的兴国红鲤,或从当地池塘中选取其繁衍的后代(体色橘红,周身披鳞,排列整齐)。

(2)亲鱼选择:选择体格健壮、无伤病、无畸形、无缺陷的个体。

一般母本以体高型者为佳,体重控制在250~450克、尤以350~400克较佳,使用年限2~3年;父本以体重1.5千克以上、2足龄以上的个体为好。

(3)运输:一般选择风和日丽的冬季或早春,水温在5~8℃的低温季节进行,同时要求运输水质保持安全无毒、无异味。

3.亲鱼的放养密度亲鱼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水面150~200千克,以单养为佳,同时可以搭养部分斤两大规格花、白鲢鱼种,以调节池塘的水质。

4.雌雄分塘培育异育银鲫一般易受外界刺激(如混有雄鲫鱼或野杂鱼)而早产、流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要对其进行分塘培育。

分塘时间可以选择在秋冬季进行,也可以在亲鱼进行越冬后进行;但是由于生产单位储备的异育银鲫亲本数量较多,再加上其雌雄较难区分,异育银鲫亲鱼培育池难免会混入一定数量的雄鲫鱼或野杂鱼;根据我们多年的生产实践,认为混入少量雄性异育银鲫或野杂鱼,可以促进绝大多数的异育银鲫性腺同步发育。

鱼类优良品种---异育银鲫 - -

鱼类优良品种---异育银鲫 -          -

鱼类优良品种---异育银鲫
摘要:异育银鲫是1975年中科院水生所利用东北的方正银鲫为母本,江西的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受精后的雌核发育子代。

但作为父本的兴国红鲤遗传不稳定,保纯困难。

影响子代优良性状的表现,导致异育银鲫在实际生产中繁殖困难。

1989~1991年我院水产所对异育银鲫的繁殖进行了改进研异育银鲫是1975年中科院水生所利用东北的方正银鲫为母本,江西的兴国红鲤为父本人工受精后的雌核发育子代。

但作为父本的兴国红鲤遗传不稳定,保纯困难。

影响子代优良性状的表现,导致异育银鲫在实际生产中繁殖困难。

1989~1991年我院水产所对异育银鲫的繁殖进行了改进研究,用本省资源丰富,遗传性状稳定的淮河水系鲤鱼为父本,以异育银鲫为母本繁殖新组合异育银鲫。

其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群体产量与原组合没有显著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还优于原组合。

从而拓宽了繁殖异育银鲫的新路子,简化了繁殖技术,降低了繁殖成本,加快了推广速度,使异育银鲫得以迅速推广。

在随后的几年水产所又进行了异育银鲫配合饲料的研究,异育银鲫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池塘主养异育银鲫80:20模式的研究。

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都有力
地促进了异育银鲫的推广,现今在我省的鲫鱼养殖品种中异育银鲫市场占有率达90%。

适应范围:异育银鲫食性杂、疾病少、生长快、遗传性状稳定,在我省各地均可饲养,适宜于池塘主养、套养和网箱养殖。

异育银鲫属于优质鱼类,肉质、营养和价格介于名特水产品和传统的"四大家鱼"之间,适合我省城镇居民的大众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养殖效益显著且稳定。

异育银鲫中科3号人工繁殖及池塘养殖试验

异育银鲫中科3号人工繁殖及池塘养殖试验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t he t o t l a o u t p u t 1 6 O 2 O. 8 k g / hm2 o f 7 6. 8 % . t h e a v e r a g e we i g h t Wa s 8 9. 2 g . Ke ywor ds Ca r a s s i u s o l z r a t l  ̄; g i b e l i o CAS 1 1 1 ; a r t i ic f i l pr a o pa g a t i o n; p o n d b r e e d i n g
中图分 类号 ¥ 9 6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2 3 — 0 2 6 2 — 0 2
E x p e r i me n t o n t h e Ar t i ic f i a l Pr o p a g a t i o n a n d P o n d Br e e d i n g o f Ca r a s s i u s a u r a t u s g i b e l i o CAS n l
动物 科学
现 代农 业科技
2 0 1 3年 第 2 3期
异育银鲫 中科 3号人工繁殖及池塘养殖试验
李 秀颖 祖岫杰 刘 艳辉
( 吉 林 省 水 产 科 学 研 究 院 , 告 林 长 春1 3 0 0 3 3 )
摘 要 以异 育银 鲫 中科 3号作母 本 , 建鲤 作 父本 , 在 室 内人 工催 产 , 人 工授精 , 孵化 出异 育银 鲫 中科 3号子 代 . 经过人 工 繁殖 及养 殖研 究, 结果表 明 , 水温 1 8 . 2 o C, 亲鱼 催产 率 7 4 . 2 %, 受精 率 6 3 . 5 %, 孵化 率 8 3 . 6 %; 水温2 1 . 5 ℃, 亲鱼 催产 率 9 5 . 8 %, 受精 率 8 6 . 2 %, 孵化 率 8 5 . 2 %。 鱼 种阶段 主 养 , 产量 1 6 0 2 0 . 8 k g / h m , 其 中异育银 鲫 中科 3号产 量 1 2 3 0 9 . 6 k s / h m , 占总产 量 的 7 6 . 8 %, 平均规 格 8 9 . 2 g 。 关 键词 异 - g , r  ̄ 鲫; 中科 3号 ; 人 工繁 殖 ; 池塘 养殖

在饲料中添加DDGS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_高红建

在饲料中添加DDGS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_高红建
试验鱼均为从室外水泥池转移到室内玻璃缸水族 箱内暂养的 1 龄异育银鲫, 暂养过程中, 把所要试验的 饲料混在一起后, 对鲫鱼进行训食。通过 12 d 的暂养, 使鲫鱼完全能够采食试验饲料, 然后选择健康、无异 状、平均体重在 28 g 左右、大小基本一致的鲫鱼, 经过 食盐水的浸泡消毒后, 放到试验缸内, 每个试验缸放鱼 种 40 尾, 尾均重基本一致。
3 张忠臣, 张显东, 单安山. 瘤胃缓冲剂和 DDGS 对奶牛产奶量和乳 成分影响的研究[J].饲料工业, 2003, 24(10):24~25
注: 表中同行数据肩标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下表同。

28.30±0.12 42.15±2.78b 53.82±3.57c 0.88±0.08b
由表 2 可知 , 试 验各 组 之间 , 随 着 DDGS 水 平 的 增加, 异育银鲫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呈现下降趋势, 不同试验组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当添加 10% 的 DDGS 时, 鲫鱼 的 增重 率 、特定 生长 率 略高 于 对照 组和试验组Ⅲ, 差异不显著(P>0.05), 但显著高于试验 组Ⅳ和Ⅴ组 (P<0.05); 当在饲料中添加 30%的 DDGS
现下降趋势。在配合饲料中添加 10%和 20%的 DDGS 加一定量的 DDGS( 10%和 20%) 对异育银鲫的生长率
时, 异育银鲫的料肉比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 与料肉比不仅没有负面影响, 反而能进一步得到改
差 异(P>0.05); 添 加 30%的 DDGS 时 ,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 善, 但过量添加( 40%) 将会抑制异育银鲫的生长及其
高红建, 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饲料研究院, 315400, 浙 江余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异育银鲫 , 人工繁殖
异育银鲫系采用异源精子 (兴国红鲤精 子) 激发银鲫 ( Cazassius aurutus gibelio) 卵 进行雌核发育而繁殖的一种优良品种 。这一 育种技术目前已推广应用于生产实际 。有关 其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 相关的报道仅限于在 适宜温度或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对鱼类胚 胎发育的影响[1 ,6] , 而温度对发育 、产卵 、 受精以至孵化和鱼苗体质影响的全过程 , 尚 未作过详细研究报道 。由于该种鱼繁殖季节 较早 , 在人工繁殖生产中 , 经常会遇到寒流 的侵袭而引起温度突变 , 不仅影响到临产前 亲本性腺的发育和亲本的发情 , 极易造成难 产 , 而且也影响产出卵的质量 、受精率和胚 胎发育 , 甚至影响所孵出鱼苗的生长 , 给生 产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作者的 生产实践 , 不仅探讨了异常温度对其人工繁 殖全过程的影响以及繁殖的其它重要因素 , 而且从鱼病角度跟踪调查了不同温度情况下
61
车轮虫感染强度 ( %) + + - + + + + - + +
总发病率 ( %) 出池规格 (cm) 成活率 ( %)
30 113 —310
(118)
52
5 211 —216
(213)
84

375
59 +- ++
4 211 —217
(213) 80
211 —217cm , 平均 213cm。 (3) 低温孵化的鱼苗成活率较低 。I 组
《淡水渔业》1999 年第 29 卷第 2 期
影响异育银鲫人工繁殖的主要因子的研究
司亚东 姚卫建 李文祥 陈英鸿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武汉 430072)
许正明
(湖北省小港农场)
提要 异育银鲫的适宜催产水温为 18 —22 ℃之间 。低于适宜温度下限 , 温度影响较大 , 不 仅影响产卵 、受精和孵化 , 而且孵出的鱼苗体质较弱 , 成活率较低 ; 高于适宜温度上限 , 温度 的影响则不十分严重 。在繁殖季节 , 已发育成熟的亲鱼 , 捕捞转池会严重影响其催产和产卵 。 不同品系或不同年龄的亲鱼 , 其对催产剂的需求量不同 。1 龄的异育银鲫有部分达到性成熟 , 可 以催产并产出卵 , 但只有体重在 250 克以上的鱼 , 其产出的卵才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 。
(2) 低温对催产和孵化的影响 : Ⅰ组催 产试验 , 水温一直在 13 —17 ℃, 尽管催产 药物 剂 量 加 大 30 —50 % , 效 应 时 间 仍 达 22 —30 小时 , 产卵过程持续 8 —15 小时 , 催 产率 7513 % , 平均绝对产卵量 0168 万粒 , 相对产卵量 2172 万粒/ 公斤 。说明低温不仅 使催产的效应时间加长 , 而且会造成雌鱼卵 巢发育进程的极不一致 , 导致产卵时间拖延 8 —15 个小时 , 很大一部分应发育到第 Ⅴ期 的卵子停留在 Ⅳ末 , 致使产卵量只有正常温 度的一半 , 难产和半产亲鱼较多 。鱼卵受精 率为 72 % , 低于一般情况 90 %的人工授精 受精率 , 与在低温催产条件下 , 部分鱼卵不 够完全成熟有关 ; 孵化率为 71 % , 分别比 Ⅱ、 Ⅲ两组低 20 %和 16 % , 孵化率低的原 因是 , 除观察到胚胎发育过程夭折之外 , 还 观察到部分发育成鱼苗 , 在卵膜中活动 , 若 不用解剖针剖开卵膜 , 则始终不能破膜而 出 。一些研究鱼类和两栖类胚胎发育的专家 认为 , 这是由于低温影响 , 胚体有一种孵化 腺体不能分泌卵膜溶解酶而造成的 。[6]
(3) 高温对催产和孵化的影响 : Ⅲ组催 产试验 , 水温一直在 22 —27 ℃, 效应时间 12 —14 小时 , 产卵过程持续 2 —4 个小时 , 催产率 8213 % , 平均绝对产卵量 1116 万粒 , 相对产卵量 4146 万粒/ 公斤 。说明高温对催 产影响不十分严重 , 主要表现在卵子发育时 速加快 , 较易造成少数鱼卵子过熟而难产 , 即由 Ⅴ期转化成 Ⅳ期 , 或因拉网操作和人工 授精不及时而流产 , 催产率和产卵率稍低于 正常温度 。受精率 93 % , 孵化率 87 %。接 近正常温度的水平 。
212 不同温度段孵化出的鱼苗培育至夏花 鱼苗的出池成活率均高于 80 %。
的效果比较 (见表 2)
表 2 三个温度区间孵出的鱼苗培育至夏花的效果
(1) 低温孵化的鱼苗发病严重 。I 组鱼 比较
苗培育 6 —8 天 , 车轮虫的感染强度即达到 致病程度 , 感染率 93 % , 发 病 率 为 30 % , 饲养同样的时间 , Ⅱ、 Ⅲ两组鱼苗体质较健 康 , 虽也有感染 , 但感染强度和发病率较 低。
表 1 不同水温对异育银鲫催产和孵化的影响
组别与水温 测试项目



1516 2018 2511
(13 —17) (18 —22) (23 —27)



雌鱼平均规格 (克) 催产总鱼数 (尾)
250
260
260
1935 1764 1800
效应时间 (小时)
22 - 30 14 - 16 12 - 14
5
为 80 % , 受精率为 75 % , 而转池的亲鱼在 接下来的第二 、三天催产时 , 催产率和受精 率几乎均为零 ; 因此 , 繁殖季节即使有部分 异育银鲫先行流产 , 那是正常现象 , 千万不 能将亲鱼转池培育 。
(2) 不同品系或不同年龄的亲鱼 , 其对 催产剂的需求量不同 。表 3 中来自水生所的 一批亲鱼 , 注射 PG2mg + HCG1000 Ⅳ+ LRH - A2115ug/ Kg 时 , 产卵效果良好 , 而第二 天用 PG2mg + HCG900IU + LRH - A2115ug/ Kg 注射来自邓家洲渔场的亲鱼时 , 虽然减少了 HCG 的用量 , 仍 然 造 成 大 部 分 亲 鱼 难 产 , 分析其原因 , 一是两批鱼可能品系不同 , 朱 蓝菲等认为[2 ,3] , 天然雌核发育银鲫种内存 在 4 个不同的雌核发育系 , 不同雌核发育系 的银鲫 , 其卵巢发育进程不同 , 最佳催产时 间也不同 , 如果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受精率和 孵化率 。二是可能两批鱼年龄不同 , 水生所 的亲鱼为准确的 2 龄鱼 , 而邓家洲渔场的亲 鱼为干湖捕捞的亲鱼 , 其年龄一般均在 3 龄 以上 。因此 , 在催产异育银鲫时 , 对于不同 来源或不同年龄的亲鱼 , 应先作小批量的催 产试验 , 以确定合适的催产剂剂量 。
收稿日期 : 1998211223
3
进程 , 计算孵化率 。共进行 9 次繁殖试验 , 按温度不同分为 Ⅰ、 Ⅱ、 Ⅲ组 , 每组重复 3 次 , 平均每次试验用亲鱼 160 公斤 , 600 尾 左右 , 共用亲鱼 1413 公斤 , 5499 尾 。
夏花培育试验是在 3 个 667m2 的池塘中 进行的 , 鱼苗密度均为 375 尾/ m2 , 在鱼苗 阶段寄生原生动物较普遍 , 尤以车轮虫病最 为突出 , 以此病为代表 , 每天检查鱼苗的感 染情况 , 至鱼苗发生车轮虫病死亡时为止 , 记录培育的天数 , 同时统计三组试验鱼池鱼 苗在同样培育时间车轮虫的感染情况及死亡 情况 , 并统计夏花出池时的成活率和鱼苗全 长。 2 结果 211 不同温度对异育银鲫催产和鱼卵孵化 的影响 (见表 1)
第一次顺产鱼数 (尾)
116
394
410
第二次顺产鱼数 (尾)
162
173
84
第三次顺产鱼数 (尾)
210
难产和流产鱼数 (尾)
160
21
106
催产率 ( %)
75. 3 96. 4 82. 3
产卵持续时间 (小时)
8 - 15 2 - 4 2 - 4
平均绝对产卵量 (万粒/ 尾) 0. 68 1. 20 1. 16
19
大部分难产
50 %
邓家洲渔场
3 龄以上
PG1mg + HCG500IU + LRH - A2115ug/ kg
1913 30 %全产
80 %
邓家洲渔场
3 龄以上
HCG800IU/ kg
邓家洲渔场
1龄,
250 —300 克/ 尾
邓家洲渔场
1龄,
250 —300 克/ 尾
HCG 400IU PG015mg + HCG400IU + LRH - A2115ug/ kg
75 %
转池鱼 ,2 次注射 ,
卵均 已 分 散 或
水生所
2龄
19
0
PG115mg + HCG900IU + LRH - A2115ug/ kg
吸水或已产空
水生所
2龄
转池鱼 ,未注射
卵均 已 分 散 或
19
吸水或已产空
0
邓家洲渔场
3 龄以上
PG115mg + HCG900IU + LRH - A2115ug/ kg
平均相对产卵量 (万粒/ 公斤)
2. 72 4. 62 4. 46
受精率 ( %)
72
94
93
孵化时间 (天)
6- 8 4- 5 3- 4
产鱼苗数 (万尾)
510 1746 1392
孵化率 ( %)
71
91
87
(1) 适宜温度范围 : 从三个温度区间的 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 适宜的繁殖水温为
4
18 —22 ℃之 间 , 效 应 时 间 14 —16 个 小 时 , 发情后 2 —4 小时产卵结束 。催产率 9614 % , 平均绝对产卵量 112 万粒 , 相对产卵量为 4162 万粒/ 公斤 。表明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异 育银鲫性腺发育正常且较为一致 , 雌鱼产卵 顺利 , 极 少 发 生 难 产 , 卵 子 受 精 率 84 % , 孵化率 9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