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个大概念汇总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一、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物质与能量是重要的基本概念。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是可以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的物质实体。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能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产生运动。
1. 物质的特性- 颜色:物质可以有不同的颜色,用以区分不同物质。
- 形状: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 质量:物质有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 体积:物质占据空间,可以用容器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2. 能量的转化- 工具和设备:各种工具和设备能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电灯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动汽车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能量的转化,例如,水沸腾时将热能转化为蒸汽,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
-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能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变化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物质的形态变化、分子构成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1. 物质的形态变化- 融化:固体物质经加热变成液体,在小学实验中常用固体物质如蜡烛、冰进行融化实验。
- 凝固:液体物质经降温变成固体,在小学实验中可观察到水的凝固过程。
- 气化:液体物质经加热变成气体,小学实验中可通过煮水或沸腾水观察到气化现象。
- 液化:气体物质经压缩变成液体,小学实验中常用液化气体等进行实验。
2. 物质的分子构成- 分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分子可以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小学科学中常学习一些常见元素如氧气、氢气等。
3. 物质的化学变化- 反应: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反应,例如酸和碱中和的反应。
- 物质的消失与生成: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铁与酸反应产生铁离子和氢气。
三、生物和环境小学科学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重要知识点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
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歧点一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一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一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一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一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一一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一一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一一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一一订书机、跷跷板、天平】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_ _ ,4cm 3 G.i住空二」一L 左左左边【2 S令Fi X2=4】【右己)跖边1X4=4】左边12X1+1X1=3】右边【1X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
【小杆秤三点:提绳一一支点;秤盘一一阻力点;秤坨一一用力点】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
】【当轮轴的轴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螺丝刀刀柄越粗越省力】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小学科学教学的所有名词解释

小学科学教学的所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连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横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8、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9、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10、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藏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
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科版科学概念汇总

小学科学教材的科学概念总汇三年级上册1.《植物》单元·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结构: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1-1《我看到了什么》·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1-2《校园的树木》·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1-3《大树和小草》·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观察水生植物》·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5《植物的叶》·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浅谈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教学

浅谈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教学一、什么是科学大概念科学概念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比如“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果实包含果皮和种子”,这些具体概念反映自然界特定事件和事实,而科学大概念是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事实更为宏观的概括性认识和观念。
我国研究大概念的专家韦钰院士,参加了2009 年和2014 年举办的两次关于核心概念的国际教育研讨会。
会后专家组相继出版了《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等专著,提出了14 项科学教育中的大概念,其中10 项关于科学知识,4 项关于科学本身。
这些大概念是科学领域内最基本的原理,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起到重要的组织作用。
2017 年,我国新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布,选定大概念进行科学教学成为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重点。
新课标在大概念理念统领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归纳提炼了18 个主要概念,这18 个概念的概括性虽然不是那么强,但是也可以看做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大概念。
二、围绕大概念的科学学习有何积极意义1.促进学生正确理解科学周光召先生在《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的序言中写道: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学生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理论和事实,而是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
围绕大概念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宏观上加强对自然、对世界运转规律的理解,从而摒弃以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科学教学弊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理解科学。
2.帮助学生有效记忆知识以往的科学课以传授知识点为主,聚焦于具体的科学事实,没有形成有结构的网络。
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可以把互相割裂的小概念、小知识点组织成互相关联的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有效记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
3.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韦钰院士在《以大概念的理念进行科学教育》一文中归纳了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1)创新思维是一种直觉,而不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2)创新思维过程需要特定情感的伴随;(3)创新思维的产生需要有认知的基础: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要进入潜意识即直觉中。
小学科学全概念分类

(一)植物部分科学概念1、植物茎的特征:植物有茎,茎上多有节、叶、芽。
2、植物茎的分类:从软硬区分为木质茎和草质茎3、植物茎的功能: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还有一些植物的茎有繁殖的作用。
4、植物根的分类:分为直根和须根。
直根:有一条比较粗壮的主根,主根周围有几条比较细的侧根。
须根:根很细,没有主根,好像一把胡须5、植物的根的功能:能够支持和固定整棵植物;吸收水分和养料。
6、植物果实的基本构造: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7、植物果实的分类:肉果和干果。
肉果: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实。
干果:干瘪无肉的果实。
8、解剖植物果实的方法可以分为:纵切和横切两种。
9、植物叶子的形状。
常见的有七种叶形:掌形、针形、披形、扇形、带形、卵形、心形。
10、植物叶子的构造:叶片、叶柄;叶片上有叶脉。
11、植物叶的功能。
光合作用:植物的叶子能龙水分和二氧化碳,在阳光下制造养料,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12、制作叶标本的步骤:采集、压制、上台纸、固定、贴标签。
13、植物花的基本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完全花:像油菜花那样,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个本分组成的花。
不完全花:像黄瓜花那样,比油菜花缺少一些组成本分的花。
14、植物种子的基本构造:胚根和胚芽以及种子、子叶。
胚根:将来会长成植物的根。
胚芽:将来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15、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土壤、光、水分、温度等。
16、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弹力传播、水流传播。
17、植物的繁殖。
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的。
此外,还可以由植物的茎和根来进行繁殖。
(二)动物部分科学概念1、生物: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它们会生长、产生后代。
2、昆虫:凡是成虫的身体均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软体动物:像蜗牛、田螺、河蚌这样身体柔软,外面有壳的动物。
4、鱼:像鲫鱼那样,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的动物。
5、爬行动物:身体外面覆盖着鳞片,用肚皮贴地爬行,一般卵生的动物。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全册1--6年全册知识点汇总及归纳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全册1--6年全册知识点汇总及归纳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汇总归纳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知识点1.我们在山脚下,小河边,草地上,都能见到石头。
2.石头的用途有:可以用来打水漂,跳房子,拼有趣的图案,在石头上画美丽的图案,用来做盆栽等。
石头还可以用来造房子,建桥梁,铺路,做雕塑,还可以加工成项链,手镯等工艺品。
3.我们从以下方面观察描述石头的样子:形状,斑纹,大小,颜色,表面是否光滑,轻重等。
4.石头的每一个特征都可以作为分类的标准,用它来给石头分类,但是每次只能按石头的一个特征来分类。
5.原始人将石头加工成各种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锤。
6.筛泥土时,先用筛孔最大的筛子,再用筛孔中等的,最后用筛孔最小的,大网眼的筛子筛出来的泥土粗,小网眼的筛子筛出来的泥土细。
7.我们从挖出来的泥土中,可以找到小石子,小树枝,枯树枝,小虫子,沙子,小砖块,碎玻璃,小纸屑,蚯蚓等。
8.做泥塑,我们要先铲土,然后捡出不是杂物,并把大土块碾碎,再用筛子把细土筛出来,加水和成泥巴,捏成各种造型。
泥塑经过复杂的工艺处理和高温烧制,就制成了陶器。
9.我们可以在沙滩上,沙坑里,建筑工地,在泥土里也能见到沙子。
10.黏土,是有黏性的、颗粒极小的泥土,可以用极细的针在铝箔上扎孔然后借助塑料瓶筛出来。
11.干沙子与干黏土有以下不同::放大镜看一看:干沙子颗粒大,干黏土颗粒小;用手按一按:干沙子不沾手,干黏土沾手;用手捻一捻:干沙子粗糙,干黏土细腻,干沙子硬,干黏土软等。
12.沙子颗粒大,颗粒间的空隙也大,水容易渗透。
黏土颗粒小,颗粒间的空隙也小,水不容易渗透。
13.瓷器是用黏土做的,泥人是用黏土做的,沙雕是用沙子做的,沙画是用沙子画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知识点1.生活中,洗菜做饭,洗衣服,浇花,刷牙洗脸等都需要水。
2.我们要判断玻璃瓶中的液体时,要充分的运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颜色,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科学概念姓名生物与环境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
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绿豆芽的向阳性:长出真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消费者一般指动物。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检测。
1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18个主要概念
物质科学
一、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二、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三、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四、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五、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六、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6.1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6.2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6.3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6.4电可以在特定的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6.5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6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化
生命科学
一、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二、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三、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四、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五、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
六、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宇宙
一、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的运动着
二、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
一、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二、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三、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