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脉象融合四种形态,常见阴阳气血四种虚证,许多人却并不了解

合集下载

阴阳脉症是怎么样的?《黄帝内经》:阴脉主死,阳脉主生

阴阳脉症是怎么样的?《黄帝内经》:阴脉主死,阳脉主生

阴阳脉症是怎么样的?《黄帝内经》:阴脉主死,阳脉主生上期讨论的阴阳离合的关系,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阴阳脉症的讨论。

人体分阴阳,与四时相对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阴阳调和,人才能适应自然变化。

有阴阳调和,自然有阴阳失衡的情况发生。

一旦阴阳失衡,人体就会显现病症。

有了病症,自然就会想着治疗。

擅长诊疗的人,会通过阴阳脉搏诊断出疾病的病变情况是是否存在死症。

黄帝内经有云:“所谓阴者,真脏也。

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真脏脉象是胃气已经败坏的症状。

一旦出现真脏脉象,则胃气败坏,必然会出现死症。

阳脉就是胃气之脉。

正确区分阴阳双脉,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变以及疾病能否治疗的情况了。

那该怎么诊断阴阳双脉呢?“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一般三阳经脉的诊断部位在上部的人迎穴,三阴经脉诊察在手部鱼际之后的寸口。

一般健康人的人迎穴和寸口的脉象的诊断差不多是一致的。

那疾病的脉象又是怎么样的呢?“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黄帝内经上是这么说的,一旦出现无胃气的真脉象,如肝脏来的脉象仿佛处在悬崖巅峰上,脉象似断非断,亦或者是弦急而硬,出现这种脉象的人18日后就会死去。

如果是心脏脉象仿佛处在悬崖上,脉象出现断绝之症,这样的人9日后就会死去。

如果是肺部脉象仿佛处在悬崖上,脉象出现断绝之症,这样的人12日后就会死去。

如果是肾脏脉象仿佛处在悬崖上,脉象出现断绝之症,这样的人7日后就会死去。

如果是脾脏脉象仿佛处在悬崖上,脉象出现断绝之症,这样的人4日后就会死去。

除了上诉五脏脉象的死症,还有一些可以治疗的脉象。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一般来说,胃肠一旦出现病症,可影响到心脾。

病人往往有难以言说的隐症。

如果是女子就会出现月经不调,严重时可造成闭经之症。

中医养生:解析脉象的奥妙

中医养生:解析脉象的奥妙

中医养生:解析脉象的奥妙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文,今天我们将聊一聊中医养生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脉象。

脉象在中医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中医医生可以了解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情况,以及脏腑功能状态。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脉象背后的奥妙吧!脉象的基本概念我们来了解一下脉象的基本概念。

在中医养生中,脉象是指人体各部位动脉搏动的节律、频率、力度、长度等特征。

根据中医理论,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疾病的情况,因此被称为“望闻问切”中的“切”之一。

脉象的分类根据中医的分类方法,脉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浮脉、沉脉、数脉、弦脉等。

每种脉象的出现都代表着不同的体质特征和疾病状况。

比如,浮脉常见于气虚体质,而沉脉多见于阳虚体质。

掌握这些脉象的特点对于中医养生至关重要。

解析脉象的奥妙脉象的观察并不简单,其中蕴藏着许多奥妙。

中医医生通过触诊众多经络穴位,在细腻的触觉中感知脉搏的跳动,从而推断出体内的病理变化。

这种观察和判断需要准确的感知力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脉象也受到人体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气温、饮食等。

因此,为了获得准确的脉象信息,需要在检查时排除这些外部干扰因素,确保脉象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应用脉象于养生在中医养生中,通过观察脉象可以及时发现体内的健康问题,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定期观察脉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及时做出调整,预防疾病的发生。

脉象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深刻的奥妙。

通过学习脉象的观察方法和解读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古老而神奇的诊断方法,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关注自己的脉象变化,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做好养生保健工作,让身体永远保持活力和健康!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迎接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感谢阅读!。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脉象,是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是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不同的脉象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为大家总结了24中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7、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8、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9、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

10、实脉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2、涩脉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3、长脉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14、短脉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5、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1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17、紧脉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18、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

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常见脉象种类及其特点是什么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常见脉象种类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脉象的种类特点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优于,按之不足。

见于表证,虚阳外越证,瘦人,秋季脉。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证,亦见于肥胖者,六阴脉,冬季脉。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多见于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之里实热证(特指阳明腑实证)。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六至。

多见于热证,亦可见于里虚证(主要指心气血虚证)。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痰湿医|学教育网整理、食积和实热,青壮年人及妇人妊娠。

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疼痛、痰饮、胃气衰败、老年人、春季脉。

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三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之阿布丰王创作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凡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暗示。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凡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暗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暗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凡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暗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凡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暗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出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管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

中医最实用的五种脉象

中医最实用的五种脉象

中医最实用的五种脉象中医学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一直都是中医学习的重点之一。

在脉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触摸脉搏,了解病人的脏腑功能状况,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其中,有些脉象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下面将按类别介绍五种中医最实用的脉象。

一、脾虚脉脾虚脉是中医诊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脉象。

感觉是脉搏柔和无力,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搏动,有时感觉不像脉搏,更像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声音。

中医认为,这种脉象预示着脾气虚弱,消化功能下降,大便稀溏等症状。

脾虚脉出现时,应该采取益脾健胃的中药调理,正常饮食生活习惯,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加强运动等。

二、肾虚脉肾虚脉也是中医诊断比较重要的脉象之一。

感觉是脉搏弱缓,甚至看不到明显的搏动。

肾虚脉与脾虚脉相似,但两者存在区别。

肾虚脉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表现,例如脉搏玄约,且暂时中断。

中医认为肾虚脉出现时,预示肾脏功能下降,引起了各种相关疾病。

一般来说,肾虚脉出现在中年人或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应采取滋补肾气的方法,如适当食用肾气补益的食物,如海参、龟肉等,多进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三、血瘀脉血瘀脉感觉呈现出脉搏沉紧,节律不规则。

中医认为血瘀脉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液淤积在血管中,产生一种紧束或沉重的感觉。

血瘀脉和肾虚脉和脾虚脉有所不同,后两种脉象是气虚,而血瘀脉则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

应该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如适当进行针灸、艾灸,进行拔罐等治疗方式,并避免长期久坐,加强运动,保持情绪平稳。

四、阳虚脉阳虚脉的感觉呈现出脉搏缓慢无力。

中医认为阳虚脉出现时,是由于阳气严重不足,引起了胃肠蠕动、气血循环等功能减退的表现,使体力逐渐消耗。

应采取温脾胃,补益阳气的中药治疗,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五、气滞脉气滞脉感觉呈现出脉搏紧绷、不畅等现象。

中医认为,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气机郁滞,使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

出现气滞脉时,应采取行气化滞的方法,如适当进行按摩、艾灸等调理方法。

老师摸准“脉”,对症解决

老师摸准“脉”,对症解决

老师摸准“脉”,对症解决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判断疾病症状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医师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
了解病人的体内状况,然后根据脉象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诊断,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
划。

中医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切即脉诊,也是
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中医师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到患者体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从而判断出病情所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脉象的特点及其对应的病症。

1.脉象弦:脉搏在手指下有弦状感觉,紧绷有力。

这种脉象多见于实证疾病,如实热、实寒等。

常见病症有急性感冒、流感、肺炎等。

2.脉象滑:脉搏在手指下有滑动感觉,节律平稳。

这种脉象多见于正常人和气虚病人。

常见病症有气虚、阳虚等。

5.脉象细:脉搏在手指下感觉细弱,有时似乎是丝线一样。

这种脉象多见于气血亏虚
的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等。

常见病症有贫血、营养不良等。

通过摸准脉象,中医师可以了解到患者体内的状况,并根据脉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医脉诊是一门精深而又复杂的学问,需要医生对脉搏变化的经验和技巧,以及对中
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希望大家通过脉诊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28种脉像总结大全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脉象的差别: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脉象的特征的差别: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促脉与结脉、代脉类似,三者都具有突然歇止的脉象。脉象的差别:1.促脉的脉象急数,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2.结脉的脉象迟缓,每次歇止的间隔没有一定的规律,歇止的时间也比较短暂。3.代脉比促脉迟缓,每到一定的规律就突然歇止。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脉象融合四种形态,常见阴阳气血四种虚证,许
多人却并不了解
展开全文
古往今来,中医在诊疗过程中,脉诊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但是脉象那么多种类,并不是每一种都像浮、沉、迟、数那么简单的,就连这几个简单的,个个都暗藏玄机,更何况遇到一些复脉,就会更加复杂。

在28脉中,第一个提到的复脉就是虚脉,而且这是一个十分奇特的脉象。

不要想当然的以为虚脉就是脉来无力,要知道虚脉是几种脉象的结合体,缺一不可。

那么,虚脉究竟是由哪些脉象的结合体?它的基本特征究竟又是怎样的呢?首先,虚脉是由浮、大、迟、软四种脉象形态结
合而成的,并不仅仅是脉来无力那么简单。

要说虚脉的特征,早在《脉经》中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寸关尺三部举、按均感觉无力的脉象,也就是说,虚脉符合浮迟大软、稍加重按,全然无力的特征。

虚脉的出现,一般都是虚证,大多与气血不足或者脏腑虚证有关。

气血不足,气不足以推动血行,所以脉来无力;血不以充于脉,所以按之空虚;脏腑功能低下,津液精血亏损,以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都会使得气血不足,往往脉象多见于虚脉。

另外,还有伤暑也可见虚脉。

具体虚脉的常见病证及其治疗,我们就来简要梳理一下。

1.阴虚虚脉一般所表现的证候都是虚证,自然也包含阴虚证,临床上常以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虚细数为特征。

这种情况,常以补阴丸为代表方剂,药用熟地(酒洗)八两,黄柏(酒洗)四两,当归(酒洗)三两,菟丝子三两,肉苁蓉(酒洗)三两,知母(酒洗)三两,枸杞三两,天门冬二两,龟版(酥炙)二两,山药二两,五味子一两半。

将这些药研为细末,用人参四两,黄芪八两熬膏,再用猪肾酒煮捣烂为丸。

2.阳虚虚脉也时常见于阳虚证,临床上常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胖嫩,苔白滑,脉虚无力为特征,这种情况常以保元汤为代表方剂,药用人参3克,黄芪9克,甘草2克,肉桂1.5~2克。

3.气虚虚脉所主虚证,自然也有气虚之证,在临床中常以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虚弱等为特征,这种情况常以四君子汤为代表方剂,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等分。

4.血虚古人认为,血虚脉虚,所以虚脉常见病症中最常见的莫过于血虚了,血虚常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虚细等为常见证候,在治疗上常以四物汤为代表方剂,药用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8g。

5.伤暑虚脉除了主虚证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主病,那就是感受暑气,正所谓前人所说的“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这种病证常以多汗身热,心烦口渴、气粗、四肢疲乏、小便赤涩、脉虚等为特点。

这种情况常以清暑益气汤加减化裁资料,药用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综上所述,
别小瞧一个虚脉,它所主的病症都很有特点,在临床中尤其需要加以注意。

很大程度上虚脉所主病症多以虚证为主,偶有还有伤暑的表现。

在临床诊疗中,不仅仅是需要对虚脉进行详细甄别,在用药方面也要善于加减化裁,方能脉方相应、药到病除。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