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七节丝竹相和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七节丝竹相和

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内容:1.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2.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的: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民族器乐的地方风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教师动情地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器乐的风格特点,为节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

(思考中国民间器乐的悠久历史。

)2.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丝竹相和的民间器乐世界。

(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江南丝竹《中花六板》欣赏:①介绍“江南丝竹”(见课本第50页)“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

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

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

乐队的编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

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

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

其乐曲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快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

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②作品分析:《中花六板》又名《熏风曲》或《虞舜熏风曲》。

它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所以称它为《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的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民间艺人的已决: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

③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作品欣赏:(见课本第48也曲谱)④聆听《中花六板》,判断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⑤《中花六板》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⑥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想她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见课本第51页曲谱)2.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欣赏:①介绍“广东音乐”(见课本第50页)“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抒发出对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感受到乡村的美好和城市的便利,增进对于各地人民、各种文化的了解。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家乡、土地、乡情的深厚感情,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乡,珍惜与家乡相伴的美好时光。

3.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抒发能力,增强学生主动思考、观察、发现未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七课(第一课时)《请到我的家乡来》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家乡、乡村的感情,深刻地体验乡村文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文化、乡情、家乡的内涵,抒发出自己的感受,达到互相了解、欣赏、珍惜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乡村文化。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3.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定,让学生深入体验乡村的美好,感受乡情。

五、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具有现实性、感性、情感性、趣味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收到良好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效果。

但因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设置一些拓展的问题和活动,以达到更加丰富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引入:“家乡在哪里?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 听讲,思考自己的回答 | 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好奇心和思考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主题讲解:老师讲述自己的家乡、乡村文化等相关东西 | 听讲,做思考筆記 | 呈现乡村的美好景象,为学生了解乡情、积累情感素材。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分享、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地域文化等 | 分组讨论,一起分享 |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域差异。

抒发情感:让学生抒发自己对于家乡、乡情的思考和感受 | 抒发思考,归纳总结自己的情感体验 | 让学生将对于家乡、乡情的情感焕发出来,加深自己对于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情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3.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个人经历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与家乡相关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和思考。

2.学生观察图片或教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起家乡的一些特点。

步骤二:阅读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

2.学生根据理解情况自主回答问题,或与同桌合作讨论。

步骤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种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分享。

步骤四:情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学生互相交流,听取他人对家乡的看法,并进行适当的反馈。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3.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留在班级展示或学校图书馆。

五、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次活动,撰写一篇感受家乡的小作文。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情感互动中积极参与,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得到了增强。

2024年《善良》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2024年《善良》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2024年《善良》教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二必修教材《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善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七节“善良的力量”,详细内容为:善良的含义、善良的重要性、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善良、善良与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善良的含义,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善良,提升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善良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善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教学重点:善良的含义、善良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善良故事,引发学生对善良的思考。

2. 讲授新课:(1)善良的含义:教师讲解善良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内涵。

(2)善良的重要性:分析善良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的作用。

(3)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善良:分享一些践行善良的实例,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

(4)善良与人际关系的处理:讲解善良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教授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善良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善良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善良的含义2. 善良的重要性3. 践行善良的方法4. 善良与人际关系的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

(2)列举三个你亲身经历的善良行为,分析它们给你带来的影响。

2. 答案:(1)答案示例:善良是一种美德,它体现在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等方面。

我认为善良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2)答案示例:①帮助一位老人过马路;②给流浪狗喂食;③安慰一位受伤的同学。

这些善良行为让我感受到关爱他人的快乐,也使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7课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

第7课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

第7课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优质教学课件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通过学习实例,感受合作、共同探索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感受合作、共同探索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们回想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团队活动,分享在这个团队中的感受。

2.导入目的:通过了解学生们的团队活动经历,引导学生知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并关联本次课程。

二、讲授(30分钟)1.借助课件,介绍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发明都是一个人完成的还是团队完成的?为什么需要团队合作?3.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并回答上述问题。

同时,了解中国科学家们的学术信息,并与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们比较。

4.让学生们展示团队成果,并和其他小组一起讨论,了解不同小组的观点和发现。

三、活动(15分钟)1.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小小的“发明”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

2.让学生们使用自身的经验、技能和知识以及与他人协作的技巧,共同创造一个最好的发明。

3.让他们在课后做汇报,展示他们的发明和获得的收获。

四、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课程内容,奖励那些在课堂中积极参与的学生。

2.展望下一个课程,让学生们回馈自己的感受,并提出自己想要学的知识点和感兴趣的领域。

教学反思:1.在课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对科学家的贡献、团队合作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展示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本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对内容的感兴趣,并提高了课堂效率。

3.下一次课程需要注意调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问题和相应思路,并提供更多啤酒的参考材料,以使课堂更加充实。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维也纳的音乐钟》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维也纳的音乐钟》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维也纳的音乐钟》教案一. 教材分析《维也纳的音乐钟》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音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术语和节奏辨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乐曲《维也纳的音乐钟》的优美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符,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术语和节奏辨识2.乐曲结构的分析3.集体协作演奏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浪漫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2.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

3.分组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对比教学法:分析乐曲的不同部分,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维也纳的音乐钟》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3.教学道具:音乐钟模型、音符卡片等。

4.分组标识: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颜色标志,以便于识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乐曲《维也纳的音乐钟》,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乐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音乐钟模型,让学生了解音乐钟的基本结构。

然后,教师通过播放乐曲的不同部分,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和特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一、教学内容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二、教学目标1.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对欧洲的影响。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以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3.能够分析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对欧洲历史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对欧洲的影响。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以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件、讲解、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上课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这个新课的主题。

2.提问方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之前学过的欧洲历史相关的知识,例如罗马帝国的衰落、拜占庭帝国的兴起等等,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出现也变得十分重要呢?第二步:讲解基督教的兴起和影响1.讲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耶稣是基督教的缔造者,公元1世纪在以色列出生。

(2)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合法化。

(3)基督教在欧洲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在唐朝传播到中国。

2.讲解基督教的影响:(1)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带来了欧洲文化的转变。

(2)基督教教义对现代欧洲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基督教广泛的爱心和慈善道德,深深影响了欧洲文化。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法兰克王国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2.讲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影响:(1)法兰克王国建国的背景和意义。

(2)卡洛曼大帝时期,法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

(3)查理曼大帝能重建一个法国王朝,并能击败阿拉伯军队。

(4)法兰克王国对欧洲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第四步:总结复习1.让学生总结和回顾课上所学内容。

2.提问方式:请同学们分别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角度,提出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本节历史课上,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解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第七课《木星——欢乐使者》教案

第七课《木星——欢乐使者》教案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将复杂的知识点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但可能还需要结合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木星在太阳系中的重要性。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疑问,我应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木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我感觉这个主题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以便让学生们更具体地探讨木星的知识点。在讨论过程中,我会继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们提出更多创新性的观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星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木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文知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木星——欢乐使者》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对木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在讲授过程中,我意识到在解释木星大气层、云带等难点内容时,可能还需要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木星相关的问题,如木星对地球的影响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模拟木星大气层中的风暴现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关于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如彗星撞击木星等事件,使学生理解木星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4)在对比其他行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各行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第七课上课
教学目标:不同课程词汇的学习和表达应用
教学重点:
●生字:王—玉
●词汇:a--数学、英语、科学、汉语、美术、音乐、体育
b--节、课、上课、第、音、乐、音乐、一天、知、道、知道、累
●语法:(1)量词:“节”的运用
(2)“第”+数字: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3)句式:a--我今天上了五节课。

b--你知道我有多累吗?
c--第___节是____ 课。

d--一天下来……
e--最后一节是……
教学道具:卡片(字、拼音、翻译)、音频、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步骤:
1,复习-review 5 minutes
2, 检查作业,校对,并且回收作业。

3,先问同学谁会读“kè”,谁会读“shàng kè”,谁知道是什么意思?【M】Attend class-----【character】上+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的组词有哪些吗?
上山、上车、上楼……
今天我们学习“上课”
4,现在我们在干什么?-----现在我们在上课
我们在上什么课?-----现在我们在上汉语课
拿出准备的卡片“拼音+翻译”一面,轮番提问
----现在我们在上数学课
----现在我们在上英语课
----现在我们在上科学课
----现在我们在上美术课
----现在我们在上音乐课
----现在我们在上体育课
5,游戏操练词汇
分组竞答,“闪”词速答,得分多者少作业。

6,课程表展示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第一节课美术课
第二节课英语课
第三节课音乐课
第四节课汉语课
第五节课体育课
先贴拼音一面,让学生读,
第一节是美术课
第二节是英语课
第三节是音乐课
第四节是汉语课
第五节是体育课
然后比赛,哪一组可以快速读完,获胜者,全组加一分。

7.学习额外的几个生词
历史课、
电脑课、
地理课
8.你喜欢什么课?
学生一一回答。

9.回到课程表
大家来猜猜,其他几天的课程吧?
先将空挡遮住,让学生分组猜,哪组先猜出来,哪组得一分。

(这个游戏,让学生不停操练生词”
10.问学生“你们累不累”
11.学习写汉字
看看汉字变化?
老师姓“wáng” -----王+“丶”=玉
想一想“木”-----木+“、”=术
12.汉字结构分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熟悉汉字结构
将汉字部件拆开,分成三组,让学生来自己组合,完成最快最多的一组,可以得一分。

13.开始课堂作业完成1-8
14.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
15.复习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16.a布置作业,写一张自己的一天的课程表,画图+汉字
Eg:我今天有几节课?
第一节课是美术课第二节课是英语课
b p46页生词--4遍,赢了的同学3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