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体生长标准图表(共7张)
儿童身高体重对照表.pptx

13.0-16.4
12.6-16.1
91.1-98.7
90.2-98.1
13.9-17.6
13.5-17.2
95.0-103.1
94.0-101.8
14.8-18.7
14.3-18.3
98.7-107.2
97.6-105.7
15.7-19.9
15.0-19.4
102.1-111.0
100.9-109.3
22.2-30.0
21.4-30.2
121.6-132.2
120.4-132.4
24.3-34.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儿童身体生长标准图表(共7张)

附件70~2岁男童身长/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注:若24月龄的男童使用立式身高计测量身高,则数值请参见“2-5岁男童身高、体重标准差单位数值表”的24月龄数据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附件82~7岁男童身高/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2~7岁男童身高/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附件90~5岁男童头围/年龄标准差数值表0~5岁男童头围/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附件10男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男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续1)男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续2)附件11男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男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续1)男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续2)附件120~7岁男童体质指数(BMI)/年龄标准差数值表0~7岁男童体质指数(BMI)/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注:若24月龄的男童使用卧式身长计测量身长,则使用年龄为2a行的数据,若其使用立式身高计测量身高,则使用年龄为2b行的数据。
此表上0-2岁的BMI值是根据身长测算的,若0-2岁的男童测量的是立式身高,要在身高基础上增加0.7cm,转换成身长后再计算BMI指数。
若2-5岁的男童测量的是卧式身长,则要在身长基础上减少0.7cm,转换成身高后再计算。
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附件130~2岁女童身长/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附件142~7岁女童身高/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2~7岁女童身高/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附件150~5岁女童头围/年龄标准差数值表0~5岁女童头围/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附件16女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女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续1)女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续2)附件17女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女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续1)女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续2)附件180~7岁女童体质指数(BMI)/年龄标准差数值表0~7岁女童体质指数(BMI)/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注:若24月龄的女童使用卧式身长计测量身长,则使用年龄为2行的数据,若其使用立式身高计测量身高,则使用年龄为2行的数据。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同名14862)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
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
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与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
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
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
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
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
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
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
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
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世卫组织最新标准 - (0-5岁)体重生长曲线图 ~ 身高生长曲线图 ~ BMI生长曲线图

世卫组织最新标准 - (0-5岁)体重生长曲线图 ~ 身高生长曲线图 ~ BMI生长曲线图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标准是完全根据母乳宝宝的生长情况制定的。
而我国的标准是综合国内不同地区和不同喂养分方式的数据统计出来的。
但这样的数据并不能说明它更正确,而恰恰会由于混合或人工喂养宝宝的因素使数据偏高。
这些新指标是基于8440名母乳喂养的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做出的。
与吃母乳的婴幼儿比起来,吃配方奶的孩子体重比吃母乳的孩子要增长得快些。
而“世卫组织”旧的有关婴幼儿的成长发育指标却是根据吃配方奶的孩子的发育情况制定的,这就意味着这一套标准存在着重大缺陷。
从1997年到2003年间,世界卫生组织对包括巴西等6个国家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
这些孩子来自巴西、加纳、印度、挪威、阿曼和美国等6个不同的国家,身体都很健康,且他们的母亲都不吸烟,对孩子的照顾也非常周到。
而之前的指标只是取单独一个国家的儿童为样本(也就是美国儿科学会公布的美国婴幼儿生长发育曲线)。
男宝BMI生长曲线图女宝BMI生长曲线图新的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中还包含了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单位为公斤/平方米),这是WHO首次在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中引入此项指标。
BMI为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提供了工具,对于监控孩子的肥胖症非常有效。
它是评估儿童健康的一个重大革新。
男宝宝体重生长曲线图专家认为,新指标的发表不会给中国孩子生长发育情况带来大影响。
我国每10年都要在北部、中部、南部各选三地,对0-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综合了各种喂养方式,得出我国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参照值。
用生长曲线检测孩子的身高、体重的发育,比起简单用一个数字断定孩子是高是胖要更科学。
使用方法如下:1、做顺时记录。
每个月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体重,把测量结果描绘在生长曲线图上(不要在孩子生病期间测量),连成一条曲线。
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一直在正常值范围内(3号线到-3号线之间)匀速顺时增长就是正常的。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

儿童标准身高体重对照表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
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
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
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
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
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
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
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
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
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

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是一份重要的资料,它记录着儿童成长的数据,对比常规值,可以更好地评估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
一、身高对照表身高是儿童最直观的生长指标之一。
正常的身高范围大小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身高范围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儿童身高对照表参考范围。
1.男孩身高对照表年龄最小范围(cm)最大范围(cm)0-3个月 50.3 61.93-6个月 60.1 71.86-9个月 66.2 78.59-12个月 71.2 83.51-2岁 79.5 92.13-4岁 89.4 105.45-6岁 98.4 115.47-8岁 106.4 123.49-10岁 113.2 130.211-12岁 120.0 137.02.女孩身高对照表年龄最小范围(cm)最大范围(cm)0-3个月 49.0 60.23-6个月 57.9 69.06-9个月 63.3 75.39-12个月 68.0 80.31-2岁 76.2 88.13-4岁 85.9 100.55-6岁 93.5 109.17-8岁 100.9 117.19-10岁 107.6 123.211-12岁 114.2 129.2二、体重对照表体重对照表也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与身高一样,体重的大小也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体重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儿童体重对照表参考范围。
1.男孩体重对照表年龄最小范围(kg)最大范围(kg)0-3个月 3.2 5.53-6个月 5.0 7.56-9个月 6.4 9.49-12个月 7.2 10.81-2岁 9.2 14.03-4岁 12.3 18.35-6岁 15.3 23.67-8岁 18.1 29.09-10岁 22.0 36.011-12岁 26.0 44.02.女孩体重对照表年龄最小范围(kg)最大范围(kg)0-3个月 3.0 5.33-6个月 4.7 7.26-9个月 6.1 9.11-2岁 8.9 13.53-4岁 11.9 17.75-6岁 14.8 22.77-8岁 17.4 27.39-10岁 20.8 34.211-12岁 24.7 41.2三、头围对照表头围是婴幼儿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估婴幼儿脑部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表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表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准确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能够帮助医生和家长判断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和干预措施。
因此,制定一份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情况的标准化生长曲线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表,以帮助医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
一、标准化生长曲线表的意义身高和体重是儿童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测量和监测,我们能够及时发现生长迟缓、肥胖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整。
标准化生长曲线表可以为医生和家长提供参考标准,以便及时评估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二、制定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表制定一份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情况的标准化生长曲线表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统计分析。
研究人员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调查和测量,收集大量关于身高、体重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情况,研究人员得出了一系列生长曲线表,以供医生和家长参考。
三、标准化生长曲线表的使用方法医生和家长可以根据标准化生长曲线表,将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数据与曲线表上的相应年龄段、性别的曲线进行比较。
如果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数据位于曲线表的正常范围内,则说明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
如果数据超出曲线表的正常范围,说明他们可能存在生长迟缓或肥胖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四、标准化生长曲线表的应用领域标准化生长曲线表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和科研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根据曲线表的数据评估和监测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医疗咨询和指导。
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98

根据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国家卫生部妇社司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了《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该标准已于2009年6月2日由卫生部正式公布。
男孩和女孩的发育情况不同,家长可参考以下表格数据,看看孩子的身高体重是否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数据并非绝对标准,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值在正常范围内,身体无异常病症,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表1 ? ? 7岁以下男童身高(长)标准值(cm)注: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表3 ? ? 7岁以下男童体重标准值(kg)表2 ? ? 7岁以下女童身高(长)标准值(cm)注: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表4 ? ? 7岁以下女童体重标准值(kg)说明:“中位数”,表示处于人群的平均水平;如果在“-1sd~中位数~+1sd”即:中位数上下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属于“正常范围”,代表了68%的儿童;如果在“(-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则定义为“偏矮(高)”,代表了27.4%的儿童;如果在“(-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内,则定义为“矮(高)”,代表了4.6%的儿童。
极少儿童在三个标准差(<-3sd>+3sd)之外(比例小于0.5%)。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计算方法身高、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
现将小儿正常身高、体重标准计算公式方法介绍如下:婴幼儿体重标准测量公式:1-6个月时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6(公斤)7-12月体重(公斤)=出生体重(或3公斤)+月龄×0.5(公斤)2-10岁体重(公斤)=年龄×2+7(或8)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7
0~2岁男童身长/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
注:若24月龄的男童使用立式身高计测量身高,则数值请参见“2-5岁男童身高、体重标准差单位数值表”的24月龄数据
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
附件8
2~7岁男童身高/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
2~7岁男童身高/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
附件9
0~5岁男童头围/年龄标准差数值表
0~5岁男童头围/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
附件10
男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
男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续1)
男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续2)
附件11
男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
男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续1)
男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续2)
附件12
0~7岁男童体质指数(BMI)/年龄标准差数值表
0~7岁男童体质指数(BMI)/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
注:若24月龄的男童使用卧式身长计测量身长,则使用年龄为2a行的数据,若其使用立式身高计测量身高,则使用年龄为2b行的数据。
此表上0-2岁的BMI值是根据身长测算的,若0-2岁的男童测量的是立式身高,要在身高基础上增加0.7cm,转换成身长后再计算BMI指数。
若2-5岁的男童测量的是卧式身长,则要在身长基础上减少0.7cm,转换成身高后再计算。
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
附件13
0~2岁女童身长/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
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
附件14
2~7岁女童身高/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
2~7岁女童身高/年龄、体重/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
附件15
0~5岁女童头围/年龄标准差数值表
0~5岁女童头围/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
附件16
女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
女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续1)
女童体重/身长标准差数值表(续2)
附件17
女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
女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续1)
女童体重/身高标准差数值表(续2)
附件18
0~7岁女童体质指数(BMI)/年龄标准差数值表
0~7岁女童体质指数(BMI)/年龄标准差数值表(续)
注:若24月龄的女童使用卧式身长计测量身长,则使用年龄为2行的数据,若其使用立式身高计测量身高,则使用年龄为2行的数据。
此表上0-2岁的BMI 值是根据身长测算的,若0-2岁的女童测量的是立式身高,要在身高基础上增加0.7cm,转换成身长后再计算BMI指数。
若2-5岁的女童测量的是卧式身长,则要在身长基础上减少0.7cm,转换成身高后再计算。
2006年WHO儿童生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