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在大会即将结束之前,有记者就台湾局势 问题采访了周总理。
周总理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 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 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 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周总理这 一简短的声明,立刻震动了万隆,传遍世界,粉碎 了美国想利用它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来 影响亚非会议的阴谋,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的 和平诚意,把中国提出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与 世界各国和平共处落实到了行动上。
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 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外柔中刚, 最终尴尬、窘迫的是他们自己。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 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 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 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 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 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 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 无言。
2.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
5.“求同存异”方针。
6.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同学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 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的新局面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
他的自信、他的风度,通过外国人的眼神就能看出来!他被国际上称为最难对 付的政治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等奖优秀课件

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趋势
20 15 10 建交国数量 5 0 1949 -5 1952 1955 1958 1961 1964 1967 1970 1973 1976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
1979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 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缅甸总理吴努
不利的外交环境: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 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探究:“求同存异”的同指的是什么?异又是指什么呢?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如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 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 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 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 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根据以上评价,“求同存异”方针的他提出产生了什么 作用?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2.中国代表团与各国积极外交,促进了中国同亚非 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回 顾 历 史
印象历史
签订《马关条约》 签订《南京条约》

走 进 历 史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

和平外交的例子

和平外交的例子

和平外交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和平外交的例子:
1. 赫鲁晓夫的部分对美国:1962年,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
晓夫同意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将苏联在古巴的导弹撤回,以和平解决这场危机,避免了古巴和美国之间的武装冲突,防止了可能的全球核战争。

2. 南非的和平转型:1994年,南非实现了种族和解,结束了
种族隔离政策(也称为种族歧视政策)并实施了全国范围的多方参与选举。

这一转型过程通过和平外交和对话取得了成功,避免了内战和血腥革命。

3. 阿巴奇的调解努力:2008年,美国政府派遣亨利·阿巴奇前
往苏丹,与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叛军进行谈判,以结束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

阿巴奇的调解努力为和平解决冲突奠定了基础,并帮助实现了达尔富尔地区的和平进程。

4. 冷战结束和柏林墙的倒塌:1989年,东德政府宣布放宽旅
行限制,导致大量东德人涌入西柏林。

这一事件标志着冷战结束和德国统一的开始。

和平外交的努力促使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谈判和妥协,最终导致了柏林墙的倒塌和东西德的统一。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和平外交的力量,在解决国际冲突和促进地区和全球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优秀教学案例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中的外交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故事化教学,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形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政策等。
2.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抗美援朝、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
4.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历史图片,如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晤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事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吗?它对我国外交政策有何重要意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观点,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融合时事,关注现实
案例中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如何应对国际挑战,维护国家利益。这种融合时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2.创设历史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我国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的风采。

案例:新中国外交历程

案例:新中国外交历程

案例:新中国外交历程一、案例文本50多年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受了国际风云的考验,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国际舞台,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严峻对峙,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美国继续坚持反共、反华政策,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边倒”的战略思想,我国把发展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放在首位。

1949年底、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我国积极谋求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周恩来总理根据毛主席关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于1953年首先提出、并于1954年同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我国积极支持并参加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

周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

建国初期,美国从朝鲜、印度支那、台湾三个方面对我国进行威胁。

中国在三条战线同美进行军事的和外交的严肃较量。

在朝鲜,中朝两国军民把美国军队赶到三八线,美国侵略者不得不同意举行停战谈判,并最终签署停战协定。

在印度支那,我国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法国的殖民占领和美国的干涉,实现了越南北半部的完全解放。

在台湾问题上,我国强烈反对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坚决粉碎了台湾当局在美国支持下对大陆和沿海进行的军事骚扰。

1954年4月,我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在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世界上各种力量分化、改组。

苏联走上与美同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

苏美两国力图保持两极格局,竭力加强对各自盟国的控制,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西欧国家独立倾向发展,帝国主义阵营矛盾重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课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课件

立国际新秩序”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巴黎和会
D. 雅尔塔会议
B
7.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
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之所以说周恩来改变
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亚非国家虽然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但各国间也有错综 复杂的矛盾分歧,再加上帝国主义不愿看到亚非会议 的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的阴谋破坏活动,使会议初期 出现了分歧和矛盾。周恩来用“求同存异”的方针来 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他用平等的态度来平 息争论,用谋求团结的诚意来化解矛盾,赢得了各方 的尊敬和赞同,不仅有利于改变外界对中国的偏见, 也促进了会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推动会议获得圆 满成功。
1. “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 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 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共赢共享的理念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C
2. 1954年6月,周恩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谈。尼
下列属于其内容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⑥求同存异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⑤⑥
A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30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

外事外交法律案例(3篇)

外事外交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我国旅游、工作、学习。

然而,在人员流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等违法行为。

本案涉及某国公民在我国非法居留及遣返的法律问题,以下是详细案情:二、案情简介(一)基本案情2018年5月,某国公民李某(男,35岁)以旅游签证入境我国。

入境后,李某未按照签证规定的时间回国,而是在我国非法居留。

在此期间,李某通过非法手段在一家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并领取高额薪酬。

(二)调查取证2019年2月,我国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称李某在我国非法居留。

公安机关立即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取证,掌握了李某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证据。

(三)案件处理1. 遣返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6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对非法居留的外国人进行遣返。

本案中,公安机关对李某进行了遣返。

2. 法律依据(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62条的规定:“非法居留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出境;逾期不出境的,强制其出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66条的规定:“非法就业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出境;逾期不出境的,强制其出境。

”三、案例分析(一)非法居留的法律责任本案中,李某未按照签证规定的时间回国,属于非法居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62条的规定,非法居留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出境;逾期不出境的,强制其出境。

因此,李某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非法就业的法律责任本案中,李某通过非法手段在一家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并领取高额薪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66条的规定,非法就业的外国人,由公安机关责令其限期出境;逾期不出境的,强制其出境。

因此,李某的非法就业行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启示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出境入境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预防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案例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案例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案例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推动和引
领的一种外交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下面我将从
几个案例来说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全
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方案,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等,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国
际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强调和平发展,
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主张共同建设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世界。

例如,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南海争端等国际热点
问题上一直积极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另外,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注重多边外交
和双边外交并重,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同
时也加强与各国的双边关系,推动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最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强调国际合
作,支持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
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和平发展、开展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展现出
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
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案例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本课我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比较法:在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对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等事实进行回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

然后我紧接着提问:“哪么新中国成立以后又如何呢?”让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那句话,从而得出新中国建立以后外交的特点:平等、独立、自主。

通过比较,从而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为后面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意义打下了基础。

2.问题搭桥法:例如在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候,我首先提问: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后指名学生回答,这时学生说的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又把其分解为三个小问题:(1)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3)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敌视中国?这样通过以大化小,引导学生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

3.历史故事法:新教材的简要给了历史课堂一定的弹性和空间,这就为能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提供了可能。

在本课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必须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用外交故事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又可以引发思考和争辩。

4.通过伟人,感悟历史:让学生认识伟人,最好的方法是读伟人的事,学伟人的话,在伟人的言传身教中感悟
5.补充史料,激活思维: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的里程碑,这项重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周总理灵活、机智和高超的外交能力。

而教材因版面限制,没有过多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在教学时,我查找资料,给学生提供了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遇到的四个主要困难和他的应急对策。

学生通过资料阅读,不仅客观地了解了万隆会议的情况,了解了万隆会议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意义,而且周总理机智、灵活的高超的外交水平和能力生动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中的杰出贡献学生牢记在心。

这样了激活了学生思维,让他们做历史思维的“体操”,“动”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