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砼(砂浆)抗压抗折强度试验记录表

合集下载

水泥 胶砂流动度、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水泥   胶砂流动度、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JJ0406/JJ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07
水泥胶砂强度、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品种强度等级 主要仪器 设备及编号 养护条件 胶砂流动度 试验次数 扩展直径(mm) 垂直直径(mm) 水泥胶砂流动动度单值(mm) 水泥胶砂流动度(mm) GB丨T17671-1999 干燥、无结块 P·O 42.5 水泥胶砂搅拌机、300型压力机、抗折试验机 、电子天平 记录编号: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成型 试验 条件 3d破型 28d破型 成型日期 P·O 42.5水泥
试验:
青海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监制
水泥胶砂强度(ISO法) 试压日期 抗 折 强 度 (MPa) 龄期(d) 抗折强度单值(MPa) 4.9 3d 4.5 4.7 7.8 28d 7 7.8 试压日期 龄期(d) 破坏荷载(KN) 35.83 29.4 3d 抗 压 强 度 (MPa) 29.5 28.2 33.34 30.68 72.84 73.91 28d 71.99 70.85 71.47 70.88 备 注: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抗压强度单值 (MPa) 22.4 18.4 18.4 17.6 20.8 19.2 45.5 46.2 45 44.3 44.7 44.3 45 19.5 抗压强度(MPa) 7.5 4.7 抗折强度(MPa)

监理抽检资料整理编制

监理抽检资料整理编制

监理抽检资料整理编制办法2009年8月28日连南段项目管理处行政信息部召开监理抽检资料整理编制办法讨论会,会议由管理处信息部档案主管古振荣主持,档案助理李小鹏、监理办J1~J5、QT合同段各监理组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内容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了监理抽检资料整理、编制办法、各分部分项抽检频率办法等,现汇总会议纪要如下:1、各分部分项监理资料需做的表格和要求均确定(具体见附表),驻地监理人员应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及时完成及签认自己相应资料责任。

2、监理工程师对工序项目抽检频率不低于20%,是相对每一个分项及其单元工程的每个检查项目,而并非抽检的工程项目。

是应涉及到工程所包含的所有工程项目、每一构件、每道工序的每一检测指标,即工程覆盖面应达到100%,而不是简单的理解为按工程项目或构件数量的20% 。

3、监理抽检资料编制方法及要求:分项工程质量检验监理用表及排序目录一、路基工程(一)路基土石方工程1、挖土路基2.挖石路基3、填土路基4、填石路基注:1、路基交验资料单独组卷,以每个分项工程为单位,主线路基按桩号从小到大排序,匝道按顺序,放在相应的互通主线路基后面。

2、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试验原始记录按照施工前已划分的施工段落,分层积累。

在划分施工段落时可在结构物处断开,文件材料形成时应注意桩号必须连续,相互之间桩号不能交叉,填写时应标示清楚哪一压实度区的哪一层,不同压实度区不宜一起排列层次(比如93区1-20层后,94区、96区应另从第1层开始)。

组卷时按分段、层次排列。

5、台、涵、墙背回填6、软基处理(砂垫层)7、软基处理(袋装砂井)8、软基处理(塑料排水板)9、软基处理(碎石桩、砂桩)10、软基处理(喷粉桩)注:1、软土地基以分项工程为单位单独组卷,不同处理方式按桩号从小到大顺序组卷。

2、不同处理方式按砂垫层、袋装砂井、CFG桩、预制管桩排序组卷。

3、软基处理如清淤换填,其中检测资料如清淤前后地面标高、横断面图,回填砂前后标高、横断面图等中间检测数据(原件),应按施工工序放入相应位置进行归档。

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步骤图解

混凝土试块抗压试验步骤图解

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检测试验内容一:水泥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1)试验目的标准的混凝土成型方法和养护方式,是进行混凝土最重要的技术性质~力学强度测定的基本要求,通过试验掌握正确的混凝土试件制作方法和养护条件。

(2)试验仪器①振动台:振动频率3000±200次/min,负荷时的振幅为0.35mm。

②试模:由铸铁或钢制成,相应的几何尺寸如表所示。

试验内容试模内部尺寸(mm×mm×mm)集料公称最大粒径(mm)尺寸换算系数抗压强度标准试件150×150×15031.5 1.00 非标准试件200×200×20053 1.05100×100×10026.5 0.95抗折强度标准试件150×150×55031.5 1.00 非标准试件100×100×40026.5 0.85劈裂抗拉强度标准试件150×150×15031.5 1.00 非标准试件100×100×40026.5 0.85③其它:镘刀、捣棒、金属直尺、湿布等。

(3)试验方法与步骤①试件成型1)装配好试模,避免组装变形或使用变形试模,并在试模内部抹薄薄一层脱模剂。

2)将拌合好15min后的拌合物填入试模中。

如采用振动的方式密实,可将已装填拌合物的试模固定在振动台上,接通电源振动至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时间一般控制在1.5min。

如采用插捣方式密实,则将拌合物分两层装填试模中,用捣棒已螺旋形从边缘向中心均匀插捣,插捣次数随试件尺寸的不同而不同,实际次数见下表。

底层捣至试模底部上两层捣至下层20~30mm的位置。

注意插捣时应垂直压入,而不是冲击方式。

整个成型过程要求在45min内完毕。

试件尺寸(mm×mm×mm)每层插捣次数试件尺寸(mm×mm×mm)每层插捣次数(抗压)150×150×15025 (抗折)150×150×550100 (抗压)200×200×20050 (抗折)100×100×40050 (抗压)100×100×10012 (轴心抗折)150×150×300750.5mm。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原始记录
二、使用保管人更换记录
保管人
保管时间
交接记录
三、检定记录
序号
最近检定日期
检定证书号
检定单位
检定结果
下次检定时间
四、故障、维修记录
维修日期
发生故障原因
维修情况
记录人
%
评语
试验单位(章):年月日
备注
试验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

试验编号
成型日期
年月日
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
年月日
使用部位
龄期
d
设计抗冻等级
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配合比(重量比)
砂子种类、规格
水胶比
石子种类、规格
胶凝材料用量
外加剂品种掺量
坍落度mm
掺合料品种掺量
养护条件
试件规格
主要仪器设备
试验项目
试验结果
冻后抗压强度比%
工程名称
成型日期
年月日
使用部位
试验日期
年月日
设计抗冻等级
龄期
d
配合比(重量比)
水泥品种强度等级
水胶比
砂子种类、规格
胶凝材料用量
石子种类、规格
坍落度mm
外加剂品种掺量
养护条件
掺合料品种掺量
主要仪器设备
试件规格
执行标准
试验项目
试验结果
冻后抗压强度比
强度损失率不超过25%
%
冻后质量损失比
重量损失率不超过5%
98
99
100
执行标准
评语
备注
试验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

试验单位
试验编号
工程名称
成型日期

水泥抗折抗压强度表

水泥抗折抗压强度表

≥42.5 ≥52.5
≥10.0 ≥15.0 ≥15.0 ≥19.0 ≥21.0 ≥23.0
≥32.5 ≥42.5 ≥52.5
2400±200
Rc=F3.5 ≥4.0 ≥4.0 ≥5.0 ≥5.0 ≥5.5
≥6.5 ≥7.0 ≥8.0
≥3.5 ≥4.0 ≥4.0 ≥5.0
水泥强度表
品种
强度等级
硅酸盐水泥 (P·Ⅰ P·Ⅱ)
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 (P·O)
42.5 42.5R 52.5 52.5R
矿渣硅酸盐水泥 (P·S·A P·S·B)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P·P)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P·F)
复合硅酸盐水泥 (P·C)
≥6.5 ≥7.0
≥2.5 ≥3.5 ≥3.5 ≥4.0 ≥4.0 ≥4.5
≥5.5 ≥6.5 ≥7.0
50±10
Rf=1.5*Ff*L/B3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以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 值的±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 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 平均值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 作废。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加荷速度(N/s)
强度计算公式
Fc:抗压荷载 A:受压面积 Ff:抗折荷载 B:棱柱体截面边 长
抗压强度(Mpa)
3天
28天
≥17.0 ≥22.0 ≥23.0 ≥27.0 ≥28.0 ≥32.0

抗折强度

抗折强度

材料的抗折强度一般采用电动 抗折试验机进行测定,其测力原理 如图42-2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力 矩M与各量的关系为: M1 = P L1 M2 = S L2 M3 = S A M4 = Q B 平衡状态时, M 1 = M 2 即 P = S·L 2 / L 1 M 3 = M 4 即 S = B·Q / A
图42-2 42-
电动抗折试验机测力原理示意图
所以 L2 Q P = ——·——·B A L1 由于仪器设定为:力臂L 1 = 1 长度单位,A = 1长度 单位,L 2 = 5长度单位,Q = 10公斤,所以 L2 Q P = ——·——·B L1 A 5×10 = ——— B 1×1
= 50 B
3.试模
试模由三个水平的模槽组成(如图42—6),可同时成型 三条截面为40×40×160 mm的棱形试体。
4.播料器和金属刮平尺
为控制料层厚度和刮平胶砂,应备有二个播料器和一金属刮 平直尺。
5.抗折强度试验机
抗折强度试验机,抗折夹具的加荷与支撑圆柱直径均为10± 0.1 mm,两个支撑圆柱中心距为100±0.2 mm。
表42—2 每锅胶砂的材料质量(g) 42— 每锅胶砂的材料质量(g)
材料量 水泥 水泥品种 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 石灰石硅酸盐水泥 标准砂 水
450±2
1350±5
225±1
把量好的水(精确±1 ml )加入锅里,再加入称好的水 泥(精确±1 g ),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然后立即开动搅拌机,低速搅拌30 S后,在第二个30 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 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 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 )。 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 S,停拌90 S,在第1个15 S内 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 继续搅拌60 S。 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 S以内。

土木工程材料——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必修)子项目1水泥实验一. 实验内容四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实验环境室内温度___________℃;相对湿度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 __日。

三.实验样品水泥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厂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厂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度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记录与计算1.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水量法、调整水量法);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记录表表1.1.1实验次数水泥重量C/ g加水量W/ g试锥下沉深度S/ mm标准稠度用水量P/ %12平均P / %2. 凝结时间水泥凝结时间实验记录表表1.1.2加水时间时(h)分(min)实验次数测试时间/h, min沉入深度/ mm距底板距离/ mm1 —2 —3 —4 —初凝时间/ h, min终凝时间/ h, min3. 体积安定性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试饼法、雷氏法);合格性判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胶砂强度⑴ 材料配比:水泥︰标准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型三条40×40×160mm 试件需:水泥___________g ;标准砂_____________g ;水___________g 。

⑵ 抗折强度:试验机型号______________; 最大加荷范围______________;本试验加荷速度______________;水泥抗折强度实验记录表 表1.1.3试件编号实验日期 龄期 /d 试件尺寸/mm 实验结果 备 注(注明剔除及特殊情况) 成 型 试 验 跨度L 宽 b 高 h 破坏荷载 /N 抗折强度 /MPa1 (1) 3个试件强度平均值 MPa (2)试件 强度超平均值±10%,应剔除(3) 抗折强度评定值应按剩余 个试件强度评定2 3抗折强度评定值 / MPa⑶ 抗压强度:试验机型号______________; 最大加荷范围______________;本试验加荷速度______________;水泥抗压强度实验记录表 表1.1.4试件编号 实验日期龄期 /d 受力面积 /mm 2实验结果 备 注(注明剔除及特殊情况)成型 试验 破坏荷载 /N 抗压强度/MPa1(1) 6个试件强度平均值 MPa (2) 试件 强度超平均值±10%,应剔除(3) 抗压强度评定值应按剩余 个试件强度评定2 3 4 5 6抗压强度评定值ce f / MPa⑷ 确定水泥强度等级:根据国标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为________________。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DOC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DOC

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中篇)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一)混凝土的强度强度是硬化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质,混凝土的其他性能与强度均有密切关系,混凝土的强度也是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和质量检验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其中抗压强度值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强度指标。

1.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

根据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85)规定,立方体试件的标准尺寸为150mm×150mm×150mm;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标准龄期为28天。

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表示。

其测试和计算方法详见试验部分。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混凝土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共14个等级。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的规定,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和相应的标准值表示,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共12个强度等级。

如C30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亦即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30MPa的概率要求95%以上。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方便设计、施工验收等。

强度等级的选择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部位和荷载情况确定。

一般可按下列原则初步选择:(1)普通建筑物的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或非永久性建筑选用C7.5~C15。

(2)普通建筑物的梁、板、柱、楼梯、屋架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选用C20~C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