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摘要:一、朱光潜及其著作《西方美学史》简介二、读后感概述三、对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的美学发展的认识四、对中世纪的美学观点的探讨五、对现代美学发展的展望正文:朱光潜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翻译家。
他的著作《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美学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研究西方美学的第一人”。
读完《西方美学史》,我深感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全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详细阐述了西方美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对各个时期的重要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美学思想的萌芽诞生于哲学和文艺批评之中。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他们关于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的探讨为后世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学的又一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美学开始从哲学和文艺批评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美的学科。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等,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论。
中世纪的美学观点主要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美的本质和意义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神学家将美学与神学相结合,为西方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
进入现代,西方美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从康德的先验美学,到黑格尔的历史美学,再到尼采的意志美学,现代美学流派层出不穷,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西方美学史》是一部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美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0《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西方美学史》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美学发展历程的著作,作者朱光潜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西方美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西方美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这部作品让我了解了西方美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轨迹。
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到中世纪的基督教美学,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美学,以及近现代的德国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西方美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西方美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变化轨迹,对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这部作品让我深入了解了西方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详细阐述了美的本质、艺术的定义、审美经验、艺术批评等核心问题,让我对西方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各个时期美学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内涵的介绍和分析,让我看到了西方美学理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这部作品还让我感受到了西方美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精神。
从古希腊哲学家到近现代的美学家,他们都对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断推动着西方美学的发展和创新。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学术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创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这部作品对于提高我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和核心理论,还通过作者对各个时期美学家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内涵的分析和评价,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学问题,更加敏锐地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总之,《西方美学史》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西方美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轨迹,深入理解了西方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还感受到了西方美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精神。
同时,这部作品也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着作,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着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该书的主要流派中主要代表的选择是根据代表性较大,影响较深远,公认为经典性权威,可说明历史发展线索,有积极意义因而足资借鉴的。
而在具体评述每一位美学家时,先介绍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再分析和评价其具体美学观点,总结其得失。
古希腊罗马美学思想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
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
美学思想也强调对于人类社会的效用。
苏格拉底认为同样的东西,当它适合目的,对人有用的时候,是美的;反之,当它不适合目的,对人无用的时候,就是丑的。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真正的系统的哲学思考,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者。
柏拉图把美学思想融贯在哲学思想中,广泛地探讨了美与艺术的问题。
现实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享了“美本身”。
他离开美的事物,认为另外还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美的理念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
中世纪美学思想欧洲中世纪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他们从物质感性的美,一层层引向道德性的内在的美,以至达到最高的上帝的美。
西方美学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主张,艺术要从人的技艺上升到哲学智慧的高度。
西方美学史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一是对于希腊罗马古典的崇拜,二是对于理性和秩序的尊重。
认为理性是主宰,美的事物必须是符合理性的,也就必然具有普遍性,并在这种普遍性上建立起文艺的审美标准。
一切艺术作品必须从理性中获得它的价值。
西方美学史法国启蒙运动美学启蒙运动是思想和文艺领域里反新古典主义的运动。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西方美学史是20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光潜。
属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该作品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西方美学史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篇一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
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朱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
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
”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
它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发展、演变和斗争为纲,对美学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介绍,并对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这几个或其中某一个问题所持的基本主张,以及他们在美学史上的建树与得失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就以“美的本质”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对于美学中的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是各各不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
朱先生将他们的看法大致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有的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有的只重内容,轻视形式;也有的企图使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感性按照他们的需要而相互结合。
在具体论述时,又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侧重地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美学(古希腊时代)的“美在物体的形式”说;新柏拉图主义(古罗马)和法国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则又提出“美在于完善”(即“天意安排”的合理性)。
英国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美学把“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分析转到对美感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
所以他们强调:美在于愉快。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精品文档]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68ed81ba5e9856a561260e8.png)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1)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1)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三、赫拉克利特 (1)四、德谟克利特 (2)五、苏格拉底 (2)第二章柏拉图 (2)一、美学的基本观点 (2)1.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 (2)2.鄙视艺术的根源:阶级根源 (3)3.关于艺术美 (3)4.对美育的看法 (3)二、文艺的社会功用 (3)三、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 (4)第三章亚里士多德 (4)一、亚里士多德 (4)二、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4)1.肯定艺术真实性 (4)2.艺术有机整体思想 (5)3.和谐概念 (5)三、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6)1.肯定文艺的社会功用 (6)2.文艺的两种心理根源 (6)3.文艺的目的 (6)4.喜剧与丑 (6)第四章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 (7)一、贺拉斯 (7)1.关于文艺的本质 (7)2.关于诗的功用问题 (7)二、朗吉弩斯 (8)1.关于崇高 (8)2.关于文艺的现实基础 (8)3.自然与艺术(天资与人力)的关系 (8)4.文艺的社会功用 (8)5.音乐与文学 (9)三、普洛丁 (9)1.“分享说”(“放射说”) (9)2.认识与评价 (9)第五章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亚昆那和但丁 (10)一、奴隶社会的解体与封建制度的奠定 (10)二、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10)三、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10)四、圣奥古斯丁和圣托玛斯的美学思想 (10)1.圣奥古斯丁 (10)2. 圣托玛斯 (11)五、但丁的文艺思想 (11)1.诗为寓言说 (11)2.《论俗语》 (12)第六章文艺复兴时代:薄迦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维屈罗等 (12)一、文化历史背景 (12)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 (12)三、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13)1.古典的批判与继承 (13)2.文艺对现实的关系 (13)3.对艺术技巧的追求 (13)4.文艺的社会功用 (13)5.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4)第七章法国古典主义:笛卡尔和布瓦罗 (14)一、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14)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和美学 (14)1.论美的定义 (15)2.论文章的风格 (15)三、布瓦罗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15)1.理性主义 (15)2.普遍人性论 (15)第八章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士,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和博克 (16)一、培根 (16)二、霍布士(附:洛克) (17)三、夏夫兹博里 (18)1.与经验派美学争论 (18)2.新柏拉图主义美学观 (18)3.美的形式 (18)四、哈奇生 (18)1.与经验派美学的争论 (18)2.审美活动与感官活动的联系和区别 (19)3.绝对美与相对美 (19)五、休谟 (19)1.美的本质 (19)2.审美趣味的标准 (20)3.文艺发展的历史规律 (20)六、博克 (20)1.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 (20)2.崇高和美的客观性质 (21)3.诗与画的区别 (21)4.审美趣味的性质和标准 (21)第九章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 (22)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2)二、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 (22)三、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22)1.戏剧理论 (22)2.关于艺术、自然和美的看法 (23)第十章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莱辛 (24)一、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24)二、几个先驱人物 (24)1.高特雪特 (24)2.鲍姆嘉通 (24)3.文克尔曼 (25)4.莱辛 (25)第十一章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 (26)一、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26)二、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27)三、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 (27)1.形象思维的原始性和普遍性 (27)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 (27)3.形象思维如何进行:以己度物的隐喻 (27)4.形象思维如何形成类概念或典型人物 (27)第十二章康德 (28)一、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 (28)二、《判断力批判》 (28)1.美的分析 (28)2.崇高的分析 (29)3.天才和艺术 (30)4.美的理想和审美的意象:典型问题 (30)第十三章歌德 (31)1.浪漫的与古典的p413 (31)2.由特征到美,“显出特征的整体” (31)3.艺术与自然 (32)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史发展观点 (32)第十四章席勒 (32)一、《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 (33)1.艺术家与被表现对象的关系 (33)2.诗——如何用形式征服材料 (33)3.《审美教育书简》 (33)二、《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34)1.感伤诗人的产生原因和心理特征 (34)2.古代素朴诗人的心理情况 (34)3.感伤诗与素朴诗的区别 (34)第十五章黑格尔 (35)一、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 (35)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5)2.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35)3.艺术美与自然美 (35)4.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36)5.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情致说 (36)6.冲突论和悲剧论 (37)7.理想的人物性格 (37)第十六章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 (37)一、别林斯基 (38)1.思想的转变问题 (38)2.艺术的本质和目的 (38)3.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诗与理想诗,“情致”说 (38)4.典型说 (38)5.内容和形式:美 (39)二、车尔尼雪夫斯基 (39)1.关于美的定义 (39)2.关于艺术 (39)3.车尔尼雪夫斯美学思想的功绩和缺点 (39)第十八章“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 (40)一、移情说的先驱:费肖尔父子 (40)二、立普斯 (40)三、谷鲁斯 (40)1.游戏说 (41)2.内摹仿 (41)四、浮龙.李 (41)五、巴希 (41)第十九章克罗齐 (42)一、克罗齐的哲学体系 (42)二、克罗齐基本美学观点 (42)1.直觉就是抒情的表现 (42)2.直觉即艺术 (42)3.直觉与艺术的统一还包括创造与欣赏的统一 (43)4.美即成功 (43)5.语言就是艺术,语言学即美学 (43)6.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43)7.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 (43)8.艺术不是道德的活动 (43)9.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 (44)10.艺术不能分类 (44)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一、希腊文化的概况P29发源期BC6 代表: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转型期BC5 雅典的黄金时代(伯力克里期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成自由批判,有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朱光潜_西方美学史笔记

朱光潜_西方美学史笔记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学者编写的第一部美学史教材。
这部著作从古希腊时期一直梳理至十九世纪末,对于西方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朱光潜先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朱光潜先生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各时代代表性美学家的生平、思想、著作及其历史背景的详细介绍。
这种深入到每个时代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的研究方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时期的美学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要的时期和人物。
古希腊时期的美学思想令我印象深刻,尤其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论。
从中,我理解到了他们是如何将美视为一种超越现实的存在,以及他们对于美的本质和意义的深入探讨。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则让我看到了人们对于人性、自由和美的重新认识,以及这种认识如何影响了艺术和文化的走向。
在书中,朱光潜先生也提到了十九世纪的美学思想变革。
在这一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其中,康德的批判哲学和席勒的美学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康德,我们看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对于美的定义的重要性;而席勒则强调了游戏冲动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审美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除了对各时代代表性美学家的介绍,朱光潜先生还对一些重要的美学概念和范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例如,他对于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感经验等方面的讨论,都让我对于美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朱光潜先生还特别注重对于各个时期的美学思潮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考察,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美学的发展历程。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
例如,在面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美学思想时,如何把握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如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朱光潜先生的解答是:应该从整体上把握美学的发展历程,注重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美学思想的相互影响和演变;同时,也应该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
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朱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
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
”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
它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发展、演变和斗争为纲,对美学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介绍,并对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这几个或其中某一个问题所持的基本主张,以及他们在美学史上的建树与得失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就以“美的本质”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对于美学中的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是各各不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
朱先生将他们的看法大致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有的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有的只重内容,轻视形式;也有的企图使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感性按照他们的需要而相互结合。
在具体论述时,又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侧重地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美学(古希腊时代)的“美在物体的形式”说;新柏拉图主义(古罗马)和法国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则又提出“美在于完善”(即“天意安排”的合理性)。
英国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美学把“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分析转到对美感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
所以他们强调:美在于愉快。
而法国启蒙时代的美学,以狄德罗为代表,主张真善美相结合。
在具体说明什么是美时,狄德罗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美在于关系。
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看到了他们以前的美学史上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相互割裂的局面,于是从唯心主义出发,提出了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的论点。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1那个困倦的下午,于席书购得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一下午的劳顿也就有了点小的收获和小的欣喜。
开篇介绍的是古希腊美学的源头,一看名字都很熟悉。
首先介绍的是一个大数学家毕达格拉斯,起初读到小标题的时候还有些疑惑,觉得美学与老毕应该无什么瓜葛。
读完以后赶紧把自己刚才的想法埋藏在了谁也找不到的地方。
用数字解释一切的想法是好的,至少是美的开始。
但是他们把数的作用夸大了,过犹不及。
我们可以说我们吃到了鸡蛋非常爽口,也可以夸奖那只生蛋的鸡是多么的本事,但是我们总不能说那只鸡样样都行吧。
其次,老毕的贡献还有一个,那就是认为事物是处于对立和谐的状态之中。
我们国家在几千后,提出的和谐社会估计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切终究要是要和谐的,但是在和谐的前期没有斗争是不行的。
所以,几千年后盖棺定论,毕学派的结果只有一个,客观唯心主义。
之后介绍的是赫拉克里特。
(这外国字打起来就是麻烦,浪费空间,还伤键盘。
)他找到了一些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地水风火,虽然现在看起来比较狭隘,但如果我们生活在那时候估计想狭隘都狭隘不出来呢。
想想老赫那时候,能看到的学术专著能有几本,连车都没有,还有谁会在意闭门造车呢?其次,老赫对于事物的对立,更多的侧重于对立的斗争,斗争就意味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显然,与毕学派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下面登场的是德谟克里特,他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他的原子论和认识论为美学打下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他强调了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性认识是需要的,但是理性认识是达到正确认识的必要过程。
对于美学是个很大的发展。
今天的最后一位是苏格拉底,他用他的嘴巴征服着世界,与其他几位不同,他毕生没有任何作品,所有的东西完全都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1)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1)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三、赫拉克利特 (1)四、德谟克利特 (2)五、苏格拉底 (2)第二章柏拉图 (2)一、美学的基本观点 (2)1.文艺对客观现实的关系 (2)2.鄙视艺术的根源:阶级根源 (3)3.关于艺术美 (3)4.对美育的看法 (3)二、文艺的社会功用 (3)三、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 (4)第三章亚里士多德 (4)一、亚里士多德 (4)二、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5)1.肯定艺术真实性 (5)2.艺术有机整体思想 (5)3.和谐概念 (5)三、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6)1.肯定文艺的社会功用 (6)2.文艺的两种心理根源 (6)3.文艺的目的 (6)4.喜剧与丑 (6)第四章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和普洛丁 (7)一、贺拉斯 (7)1.关于文艺的本质 (7)2.关于诗的功用问题 (7)二、朗吉弩斯 (8)1.关于崇高 (8)2.关于文艺的现实基础 (8)3.自然与艺术(天资与人力)的关系 (8)4.文艺的社会功用 (9)5.音乐与文学 (9)三、普洛丁 (9)1.“分享说”(“放射说”) (9)2.认识与评价 (10)第五章中世纪:奥古斯丁,托玛斯.亚昆那和但丁 (10)一、奴隶社会的解体与封建制度的奠定 (10)二、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10)三、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10)四、圣奥古斯丁和圣托玛斯的美学思想 (11)1.圣奥古斯丁 (11)2. 圣托玛斯 (11)五、但丁的文艺思想 (11)1.诗为寓言说 (12)2.《论俗语》 (12)第六章文艺复兴时代:薄迦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维屈罗等 (12)一、文化历史背景 (12)二、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 (13)三、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13)1.古典的批判与继承 (13)2.文艺对现实的关系 (13)3.对艺术技巧的追求 (14)4.文艺的社会功用 (14)5.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4)第七章法国古典主义:笛卡尔和布瓦罗 (15)一、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15)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和美学 (15)1.论美的定义 (15)2.论文章的风格 (15)三、布瓦罗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15)1.理性主义 (15)2.普遍人性论 (16)第八章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士,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谟和博克 (16)一、培根 (17)二、霍布士(附:洛克) (17)三、夏夫兹博里 (18)1.与经验派美学争论 (18)2.新柏拉图主义美学观 (18)3.美的形式 (19)四、哈奇生 (19)1.与经验派美学的争论 (19)2.审美活动与感官活动的联系和区别 (19)3.绝对美与相对美 (19)五、休谟 (20)1.美的本质 (20)2.审美趣味的标准 (20)3.文艺发展的历史规律 (21)六、博克 (21)1.崇高感和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 (21)2.崇高和美的客观性质 (22)3.诗与画的区别 (22)4.审美趣味的性质和标准 (22)第九章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 (22)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3)二、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 (23)三、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23)1.戏剧理论 (23)2.关于艺术、自然和美的看法 (24)第十章德国启蒙运动: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文克尔,莱辛 (25)一、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25)二、几个先驱人物 (25)1.高特雪特 (25)2.鲍姆嘉通 (25)3.文克尔曼 (26)4.莱辛 (26)第十一章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 (27)一、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27)二、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28)三、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 (28)1.形象思维的原始性和普遍性 (28)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 (28)3.形象思维如何进行:以己度物的隐喻 (28)4.形象思维如何形成类概念或典型人物 (28)第十二章康德 (29)一、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 (29)二、《判断力批判》 (29)1.美的分析 (29)2.崇高的分析 (30)3.天才和艺术 (31)4.美的理想和审美的意象:典型问题 (31)第十三章歌德 (32)1.浪漫的与古典的p413 (32)2.由特征到美,“显出特征的整体” (33)3.艺术与自然 (33)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史发展观点 (33)第十四章席勒 (34)一、《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 (34)1.艺术家与被表现对象的关系 (34)2.诗——如何用形式征服材料 (34)3.《审美教育书简》 (34)二、《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35)1.感伤诗人的产生原因和心理特征 (35)2.古代素朴诗人的心理情况 (35)3.感伤诗与素朴诗的区别 (35)第十五章黑格尔 (36)一、黑格尔美学的基本观点 (36)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6)2.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37)3.艺术美与自然美 (37)4.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37)5.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情致说 (38)6.冲突论和悲剧论 (38)7.理想的人物性格 (39)第十六章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 (39)一、别林斯基 (39)1.思想的转变问题 (39)2.艺术的本质和目的 (39)3.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现实诗与理想诗,“情致”说 (40)4.典型说 (40)5.内容和形式:美 (40)二、车尔尼雪夫斯基 (40)1.关于美的定义 (41)2.关于艺术 (41)3.车尔尼雪夫斯美学思想的功绩和缺点 (41)第十八章“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浮龙.李和巴希 (41)一、移情说的先驱:费肖尔父子 (41)二、立普斯 (42)三、谷鲁斯 (42)1.游戏说 (42)2.内摹仿 (42)四、浮龙.李 (43)五、巴希 (43)第十九章克罗齐 (43)一、克罗齐的哲学体系 (43)二、克罗齐基本美学观点 (44)1.直觉就是抒情的表现 (44)2.直觉即艺术 (44)3.直觉与艺术的统一还包括创造与欣赏的统一 (44)4.美即成功 (44)5.语言就是艺术,语言学即美学 (45)6.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45)7.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 (45)8.艺术不是道德的活动 (45)9.艺术不是概念的或逻辑的活动 (45)10.艺术不能分类 (45)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一、希腊文化的概况P29发源期BC6 代表: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转型期BC5 雅典的黄金时代(伯力克里期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成自由批判,有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贸易战争中的文化思想交流。
)极盛于BC(5-4)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P.S. 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文化,所谓“民主”也只是“有限的民主”,即奴隶主内部的民主。
除德谟克利特外器物大部分美学思想家都是贵族党。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P32盛行于BC6,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从自然观点去看美学问题,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中的一切现象。
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
首先他们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文艺思想“寓整齐于变化”原则的最早萌芽。
毕达哥拉斯学派说(柏拉图往往采用这派的话),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波里克勒特《论法规》P33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认为圆球形最美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诸天音乐”)的概念,认为天上的诸星体在遵照一定轨道运动之中,也产生一种和谐的音乐。
即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就像天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小宇宙”)的和谐与外在(“大宇宙”)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才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三、赫拉克利特(BC530-BC470)P34早期哲学中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观点的最大代表。
《论自然》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是最基本的,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而不是从类似的东西产生的,”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强调世界的不断变动和更新。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四、德谟克利特(BC460-BC370)P35原子论创始人《节奏与和谐》、《论音乐》、《论诗的美》、《论绘画》(皆已失传)近似“余力说”:“音乐是最年轻的艺术”,因为“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于正在发展的奢侈”。
这是近代席勒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才使人对物体产生“意象”(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五、苏格拉底(BC469-BC399)P36标志着希腊美学思想的一个很大转变《回忆录》(门徒克塞纳芬著)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
美即效用:有用就美,无用就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
这说明美不完全在事物,与人也有关系。
艺术摹仿自然,但模仿并非抄袭,艺术不应只描绘自然外貌的细节,而应“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状态”。
另外,还应该从自然形体中选择一些要素,构成美的整体,使艺术刻画出的形象比原来更美。
第二章柏拉图P39一、美学的基本观点柏拉图(BC427-BC347)《大希庇阿斯》、《伊安》、《会饮》、《理想国》、《法律》等著作多用对话体(“直接叙述”)这一独立的文学形式写成。
运用与学术讨论即所谓的“苏格拉底式辩证法”。
这种辩证法特点在于侧重揭露矛盾,剥茧抽丝地逐层揭露矛盾。
柏拉图在政治上的基本动机就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足以维持贵族统治的政教制度和思想基础。
他的思想在文艺复兴运动和浪漫运动中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