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九千字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笔记[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因此,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

学、特别是其本体论的超越,对二元分立哲学模式的超越,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对近代哲学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理论的超越。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从整个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过程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可谓是这一转型的过渡期,而从20世纪初至今可谓是其完成期。

过渡期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前者采取了马赫主义等形态,后者主要有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实用主义(特别是詹姆士)兼有上述两种倾向。此外,还有一些既较多地保留又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流派,主要有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实在主义。

完成期可分为20世纪上半期的西方哲学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上半期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出现和盛行。它们标志着西方哲学在总体上已由近代思维方式转向现代思维方式。20世纪初罗素和摩尔对黑格尔主义的公开驳斥标志着分析哲学运动的正式形成。现象学运动肇始于胡塞尔,广义地说,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的存在主义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对早期的形而上学不彻底性及实利主义倾向作了进一步的改造,更为强调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宗教哲学和神学方面兴起了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神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蒯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流派之外,又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多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宗教哲学方面,新托马斯主义等各种形态的基督教哲学仍居主导地位。

三、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作为对西方近代哲学等古典哲学的扬弃而产生的,它们的流传和发生影响又大致是在同一历史时代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密切的联系。然而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无论从社会阶级背景、理论形态和职能来说,都必然与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世界观的理论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原则的区别。

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了以主客、心物、思有二分为特征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些超越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超越之列。马克思彻底打破了一切旧哲学由以出发的前提,但他的哲学不是去建立描绘整个世界的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直接面向人的实践和现实生活,通过强调主客统一的实践的核心作用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在超越近代哲学上存在着原则的、甚至是原则性的区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现代西方哲学的各流派在超越近代哲学时几乎都存在着种种不彻底性,甚至自相矛盾。例如,他们往往把哲学所应有的对真理、理想等的形而上的追求与近代哲学之将这种追求思辨化、绝对化混为一谈,往往走向相对主义、非理想主义和主观主义等。

因此,我们应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大胆借鉴现代西方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