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作业)
关于xx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一、任务、目的和编制依据(一)任务和目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的《修定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江河治理开发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目的是,分析总结3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针对修订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规划方案论证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3、《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4、《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
5、国家和流域内各省、市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及文件等。
二、规划简况195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
三十多年来,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以及实践中的不断修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下游防洪问题上,三次加高加固了堤防和险工,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修建了三门峡、陆浑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干流除按原规划建成了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公和三门峡四座水利枢纽外,还增建了盐锅峡、八盘峡、天桥三座电站;龙羊峡水库正在建设中,并于1987年10月开始蓄水发电。
此外,还建成141座大中型支流水库,一大批供水和灌溉工程。
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到46.7%。
现在全河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扩大到8000万亩,并五次向天津送水19亿立方米。
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不少地区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入黄泥沙也有所减少。
三门峡黄河湿地保护调查

动 物 8 7种 ,其 中保 护 鸟 类 15 6 7 种 。近 年 , 门峡市对 黄河湿 地不 三
断加 大管理和 保护力度 , 周边群 众
的保护意识 也不断增 强。 保护区 内
等 鸟类 已有 百余 只 。 到冬 季 , 每 黄
河 大 面积 结 冰 ,此 时正 是 白天 鹅 在 库 区越 冬 的 时 间。 由于 岸边 和 河 面被 封冻 , 白天 鹅 觅食 困难 。为
管理 站下设保 护监测 点 , 主要 负责
部 分 乡镇 ,对 三 门峡 黄河 湿 地 的
保 护情 况进 行 了调研 。
湿地 概 况
黄 河 湿地 是 东 北亚 内陆 和环
西太 平洋 鸟 类迁 徙 的 重要 “ 中转 站 ”越 冬地和 繁殖 地 , 、 对物 种保存
湿地 生 态环 境 和 野生 动 植 物 的保 护 管理 工 作以 及 保护 区 内 野生 动
站基 础设 施 建设 , 2 0 于 0 6年设 立
其二 ,三 门 峡黄 河 库 区 3 5 3
米高 程以 下的 滩涂 虽然 已全 部 被 征用 为 国有 土 地 ,但有 关 部 门没
了疫 源疫 病 监测站 ,配备 专职 工
作 人员负 责 监测信 息 的收 集和 报
有很 好地 管理 利用 ,以致 形成 多 年来 群众 自由耕 作 的事 实 。 现在 , 要想 收 回来是 有 困难 的 。如果 划 归湿 地管 理处 管理 ,也 需 政府 出
鸟 受伤 、 生病 的情 况 时有发 生 。近
年 ,保护 区管理 部 门 和野 生 动 物 救 护 站 的工 作 人员 救 护 的 白天 鹅
滨区 、 渑池 等 4个 县 ( 、 )8 市 区 1 个
2017三门峡市调研报告

2017三门峡市调研报告2017年三门峡市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三门峡市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北部,是黄河中游的一座重要城市。
2017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的改革政策的实施,三门峡市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本报告旨在对2017年三门峡市的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调研及分析。
二、经济发展2017年,三门峡市的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经济总量达到XX亿元,比上年增长X%。
其中工业产值达到XX亿元,增长X%;农业产值达到XX亿元,增长X%;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增长X%。
2017年三门峡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去年,经济增速稳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三、旅游业发展作为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城市,三门峡市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7年,三门峡市共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XX亿元。
与此同时,三门峡市也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新增了一批文化旅游景点,提升了整体旅游服务水平。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三门峡市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四、产业结构调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三门峡市在2017年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重点推进了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在新兴产业方面,三门峡市加大了对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在高技术产业方面,三门峡市加大了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投入。
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初步显现,为三门峡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黄河流域的城市,三门峡市注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017年,三门峡市加大力度推动污染治理工作。
建立了一批环境监测站点,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村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同时,加大了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实施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等工程。
环境保护成效逐渐显现,三门峡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六、社会事业发展除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门峡市还加大了对社会事业的投入。
在教育方面,三门峡市新增了多所学校,并提高了教育质量。
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河南重点项目-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 __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 __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关联报告: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建议书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申请报告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商业计划书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总论1.1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概况1.1.1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名称1.1.2建设性质1.1.3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4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建设地点1.2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设计目标1.3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4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建设总投资1.4.2资金筹措1.5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1.6可行性研究依据1.7研究范围第二章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建设背景2.1宏观形势2.1.1地理、历史2.1.2交通2.2宏观经济运行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 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2.3人均生产总值2.2.4人口变化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2.3.1城市总体规划(xx—2020) 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第三章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3.1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市场分析3.1.1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市场近况3.1.2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市场划分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3.1.4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市场总结3.1.5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机会分析3.2项目市场定位3.3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的SWOT分析3.3.1三门峡家居生活广场项目优势(STRENGTH)三门峡市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xx-2022年前言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论述三门峡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论述三门峡水库对环境的影响: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防凌、灌溉、供水、发电等任务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由于原设计对来沙量和泥沙淤积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水库运行后泥沙淤积速度和淤积部位都大大超出设计之外,在水库运行后的一年半时间内,330m高程以下库容由蓄水前的59.3亿m3减少到43.6亿m3,潼关河床抬高4.3m。
河床的抬高,影响潼关以上黄河干流,致使渭河、北洛河下游都发生严重的淤积,水库泥沙淤积的迅速发展,不但有使水库报废的危险,同时水库淤积末端的迅速上延,又对关中平原和西安产生严重的洪水威胁。
此外水库的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2)水质变化。
据水库水质监测资料统计,三门峡建库前黄河水质均属I类。
20世纪70年代以后,库区周围一批煤炭、化工、冶炼等厂矿企业相继兴建,它们排放大量的废污水(据1986年统计,库区每年接纳工业废水5.93亿t),加上其他污染,水库水质发生了变化。
进人90年代以后,中小城镇工矿企业蓬勃发展,每年直接向库区排放大量的废污水,加上支流污染物的输入,库区水质迅速恶化。
据1999年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年报,三门峡水库上游龙门站水质全年大部分时间为Ⅳ、V类;潼关河段水质全年有75%以上时段劣于V类,主要污染物为镉、铝、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氮等;三门峡河段水质全年的50%时段劣于V类。
(3)土地盐渍化、沼泽化。
库区原有盐碱地、沼泽地共11万亩余(1亩*666.7mz),由于库周围地下水水位抬高的影响,水库运行至今已造成关中平原盐碱地、沼泽地迅速发展到50万亩余,使得粮食大面积减产,对当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门峡水库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各方面工作的经验都不足,造成了目前水库运行时凸现出来种种问题,在今后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应引以为鉴。
尽可能地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本来面目的破坏,实现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黄河三门峡以下水环境保护研究(崔树彬 宋世霞

黄河三门峡以下水环境保护研究(崔树彬宋世霞黄河三门峡以下水环境保护研究(崔树彬宋世霞*)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崔树彬宋世霞一、引言黄河三门峡以下水环境保护研究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关键技术研究》的子专题。
项目共设置有两个课题,4个专题,21个子专题。
依据合同要求,本子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调查三门峡以下河道水质现状,评价主要河段水质并预测其变化趋势;分析河段水质目标及满足水质目标的各河段最小流量和河口地区最小需水量;提出解决下游水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意见。
整个工作于1998年启动,2001年结束。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学科的发展和水利工作思路的转变,以及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和配置等方面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使得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变化和扩大。
其中,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被界定为其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本项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需水量”是近年来我国水利界兴起的一个新名词,其概念、定义和内涵、外延,还不够十分的清晰和准确。
因而,其应用和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结论,目前没有达到普遍认同。
污染物总量控制,在过去的工作中有很多成果(尽管其名称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是基于某一河段或水域的,缺乏连续性的、整条河流的研究和考虑。
本子专题工作,于2001年6月提出研究报告,同年8月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并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
然而,由于该方面的工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以及时间、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还存在有许多问题和不妥之处。
为此,敬请专家、学者和同行批评指正,以求促进该方面工作不断深入和进步。
二、河流水环境和水生态概况(一)入河排污口概况据1998年的排污口调查资料统计[1],黄河三门峡以下共有排污口11个,其中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8个,高村~泺口河段3个(其中有1个排污口很少排污,监测时不排污)。
另外,黄河小浪底~花园口河段,新、老蟒河实际上已经成为济源、孟县、温县等城市或乡镇的排污沟,主要污染指标COD、氨氮等的浓度已经超过或远远超过污水排放标准,本次研究工作也将起视为入河排污口进行评价。
浅谈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养殖污染调查和对策研究

China Swine Industry2017年第11期收稿日期:2017-07-20浅谈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养殖污染调查和对策研究王波(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公园管理处,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造成畜禽养殖污染。
笔者阐述了当前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深入剖析了污染产生的原因:建场选址与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粪污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环保政策滞后,缺乏实用的、低成本的粪污处理技术等。
并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了一些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应对之策,以期为国家优化畜牧养殖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种养结合;无害化处理中图分类号:X713(261SMX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4645(2017)11-0078-03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对保障消费者“菜篮子”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更多的是自发地、单纯地面向市场需求自由发展,导致我国畜禽养殖业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部分地区养殖总量超过环境消纳容量,加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普遍配套不到位,大量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处理,不能进入循环利用环节,导致出现环境污染。
2017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以及相关拆迁组合拳正朝着众多中小养殖企业打来,该如何应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呢?1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畜禽养殖污染现状湖滨区是三门峡市的核心区,毗邻黄河湿地。
全区涉农乡镇(街道)5个,共计48个行政村。
存栏生猪5.5万头,牛0.4万头,羊1.5万只,禽42万羽。
2016年,湖滨区农业畜牧局接到两起群众举报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一起为养猪场建在自己家里,干粪堆积在院内,污水从自己修建的所谓的“下水道”流淌,流到大街,最后到达一个小沟渠里,院内蚊蝇孳生,周围群众意见很大。
另一起是规模养殖场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部分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一任务目的和编制依据(一)任务和目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的《修定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江河治理开发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目的是,分析总结30多年黄河治理开发建设所带的环境变化,针对修订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规划方案论证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3《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4《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包括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黄河干流工程布局主要支流开发治理黄河水资利用保护及南水北调中线西线等规划报告或规划意见。5国家和流域内各省区市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及等。二规划简况195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三十多年,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以及实践中的不断修正,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下游防洪问题上,三次加高加固了堤防和险工,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修建了三门峡陆浑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干流除按原规划建成了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和三门峡四座水利枢纽外,还增建了盐锅峡八盘峡天桥三座电站;龙羊峡水库正在建设中,并于1987年10月开始蓄水发电。此外,还建成141座大中型支流水库,一大批供水和灌溉工程。黄河水资的利用率已达到46.7%。现在全河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扩大到8000万亩,并五次向天津送水19亿立方米。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面积10万平方里,不少地区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入黄泥沙也有所减少。但是,限于当时的实践和认识水平,1955年的治黄规划也有重大失误。主要是,对水土保持的治理速度,特别是对减沙效果估计过于乐观;用淹没大量河川耕地换取库容和水利建设中的只求速度,不考虑水资条,不重视工程配套管理等所带的大量环境问题。为此,国家计委于1984年4月下达了《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修订规划成果如下:一在防洪问题上,推荐的方案为:以综合解决近期的洪水泥沙并综合开发黄河水资为目的,2000年前修建小浪底水库,与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联合运用,在下游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东平湖分洪;在千年一遇洪水时,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小浪底水库有拦沙库容76亿立方米近100亿吨,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而且还可以用其有效库容调水调沙,发挥长期的减淤作用。另外,供水灌溉发电等经济效益也是优越的。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为保证下游50年内外不淤积抬高,继续修建碛口水库。碛口水库位于北干流中段,坝高140米,库容1248亿立方米,拦沙库容97.8亿立米即144亿吨,不但可使下游20年不淤积抬高,还对三门峡库区的减淤作用很显著,其发电效益也很大。二1955年规划在龙羊峡以下干流共布置46个梯级,本次根据目前的治理经验和各地的自然条水利水电开发需要,改为29级。调整后的工程库容为965亿立方米,比原计划少33亿立方米;利用水头1835米,比原计划少77米。装机容量2187万KW,比原规划增加29万KW,淹没耕地168万亩,比原规划少178万亩。在新的工程布局中,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龙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七座为控制性骨干工程,其余22座均为径流电站或壅水枢纽。规划拟定2000年前建成小浪底;2010年前建成碛口和大柳树水库,依次再建龙门水库。为了加快水电建设,除国家已批准建设的李家峡和大峡两电站外,再修万家寨拉西瓦和伯峡等水电站。三在水资比较丰沛,但尚未很好利用的支流,规划修建工程为缺水地区或向外流域供水。如洮河修建九甸峡水库为下游干旱地区供水;在泾河上修建六盘引泾河水解决清水河缺水问题,引大汶河东部水量为西部补水等。在水资短缺,供需矛盾大的支流及干流河套灌区,规划以改善现有灌区,加强工程配套提高水量利用系数为主,并尽可能开发本流域或区域的水资和引黄接济。如在湟水修建黑泉水库为西宁市工农业供水;渭河修建黑河水库,泾河修建亭口水库分别为西安市和长彬煤田供水;兴建太里湾抽黄工程灌渭北高原;西拟建北赵抽黄工程解决临漪万荣闻喜等县的旱塬用水等。在水少沙多,严重干旱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修建一大批大中小水库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如河龙区间的16条支流,拟建五圪堵大型水库和47座中小型水库。并采取坡地改梯田;塬面修条田埝地;荒地;荒坡沟谷植树种草,沟头塬边修防护工程;沟壑修谷坊,打坝淤地,封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三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全面调查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重点是已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周围和宁夏内蒙河套地区,甘肃中部及宁夏沿黄高地,湟水汾河渭河大汶河伊洛沁河河川盆地等区域的灌排工程体系对环境的影响,在建待建大型工程区域的环境本底情况。一气候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二水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水地质资料,重点是主要灌区及水库周围,温泉矿泉水等区域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三水质和污染搜集流域内水质监测历年统计资料,废水废渣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布特征排放规律等。重点调查已建在建和近期即将开工的大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取水口上游的水质和污染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污水灌区的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主要城镇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四地质搜集现有资料加以综合。重点调查已建大型水库建设前后的地震变化规律和待建大型水库周围的地震背景情况。五土壤流域内土壤类型分布,理化指标和有机质含量,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模数等。重点调查大型水库库区的土壤类型,农药残毒及易释放的且对水化学指标影响大的元素含量;库区周围土壤沼泽化,盐碱化,潜育化程度;主要灌区土壤盐碱化的面积程度和年际变化。污废水灌区土壤污染的面积程度和历史。六陆生生物流域内野生动植物区系,种类及分布规律,珍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态条,历史变化及其原因,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调查的重点是流域主要野生动植物分布密集的地区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库区及周围地区的动植物情况,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植被情况,污水灌区的农作物污染情况。七流域内鱼类区系组成优势种类分布生活习性,年产量,饵料,产卵场位置以及生态条,年龄及性别构成等。对珍稀水生生物,洄游及经济渔种,还需了解经济学术价值,保护级别等。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流刘家峡库区段,宁夏内蒙河套平原段,龙门至三门峡及小浪底至入海口河段,渤海黄河口区域。支流湟水汾河渭河伊洛沁河,大汶河等河流的平原区段,及大型水库库区湖区段。八社会经济1流域人口分布密度结构增长速度;2流域城镇,工矿企业,农林牧渔业的布局,结构现状经济状况及其远近期规划;3交通航运电网现状及发展规划九人群健康流域内地方病和自然疫疾病的种类,成因主要传染途径以及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调查的重点区域是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区,大型水库库区湖区及周围地区,主要灌区等。十景观与物1自然景观:景溶洞泉岛天象,自然保护区等的位置和数量。2物古迹:历史物名胜古迹,古建筑碑刻历史事旧址等的位置,保存现状及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等。3其它:如水库大坝,水上运动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等。流域环境本底与影响现状调查以搜集整理现有长期观察资料国家与地方各部门的工作科研成果为主,组织专家对重点地区进行野外查勘,并进行少量的临时监测与试验。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与评价,编写字说明,并附以必要的图表,建立库与数据库,写出调查报告。四治理开发规划影响评价在环境本底和影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三个层次进行规划的评价工作。第一是对流域内主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和防洪工程体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是对工程布局密集的区域及相互制约的工程群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三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工程的布局和联系情况,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的总体进行评价。一单项工程评价除干流上的特大型工程外,原则上可仅对2000年前上马的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已有评价成果的项目,一般均应直接引用。1蓄水工程:干流的龙羊峡大柳树碛口龙门小浪底等在建和待建水库;支流湟水的黑泉,洮河的九甸峡,无定河的五圪堵,泾河的亭口;沁河的张峰河口村;伊洛河的故县等大型水库,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干流上的一些非控制性水库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门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11月20日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第三章工程分析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第六章评价结论2-1第一章总则1.1项目由来㈠背景及由来峻,景色秀美,大坝巍峨,水域辽阔,古迹众多,流传着许多古老而疏浚河道,“斧劈三门”,形成神门岛、鬼门岛、人门岛,故名三门色秀美的大禹公园,金碧辉煌的迎宾阁和中西合璧的黄河三门峡展览馆,集春华秋实于一体的中日友好果园等十几处景点。
她们都以雄伟的三门峡大坝为依托,形成了黄河古文化特色的整体,具有独特的观浊浪滔天,一泻千里。
水库所呈现出的冬、夏两季截然不同的独特景观,引来无数游人赞叹,堪称人们参观、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
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3 ㈡基本情况三门峡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1.2评价目的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1984年国家计委批复的《修定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江河治理开发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目的是,分析总结30多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建设所带来的环境变化,针对修订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使有利影响得到合理利用,不利影响得到减免或改善,为规划方案论证和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编制依据㈠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3.《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5.《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包括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黄河干流工程布局、主要支流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利用、保护及南水北调中线、西2-3线等规划报告或规划意见)。
6.国家和流域内各省(区)、市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及文件等。
㈡规划简况1954年,在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
在下游防洪问题上,三次加高加固了堤防和险工,进行了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和东平湖滞洪区,修建了三门峡、陆浑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在干流除按原规划建成了刘家峡、青铜峡、三盛公和三门峡四座水利枢纽外,还增建了盐锅峡、八盘峡、天桥三座电站;龙羊峡水库正在建设中,并于1987年10月开始蓄水发电。
此外,还建成141座大中型支流水库,一大批供水和灌溉工程。
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到46.7%。
现在全河灌溉面积已由1949年的1200万亩,扩大到8000万亩,并五次向天津送水19亿立方米。
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初步治理面积10万平方公里,不少地区已经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入黄泥沙也有所减少。
三门峡水库有不了忽视的防汛作用。
三门峡水库的防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小浪底水库的设计要求,只有当位于河南境内的小浪底、三门峡、故县、陆浑水库“四库联调”时,黄河下游才能达到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二是当黄河下游发生严重凌情时,需要三门峡与小浪底水库联合控制,三门峡水库需要滞蓄20亿立方米的水量在水少沙多,严重干旱缺水,且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修建一大批大、中、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5 小水库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如河龙区间的16条支流,拟建五圪堵大型水库和47座中小型水库。
并采取坡地改梯田;塬面修条田、埝地;荒地;荒坡沟谷植树种草,沟头塬边修防护工程;沟壑修谷坊,打坝淤地,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水土保持措施。
1.4评价的标准1.5评价因子以及评价等级的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本项目的水质特点以及三门峡库区干流段的污染情况得出在汛期和非汛期,有机物和重金属是污染的主要因素。
1.6评价的范围对黄河三门峡水库不同运行期水温状况进行评价以及部分污染物进行评价。
1.7评价的重点1.8环境保护目标1.9周围的环境概述1.9.1地理位置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
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
1.9.2水文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
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2-5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
1.9.3气侯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
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
1.10社会经济状况今年以来,三门峡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8.18亿元,同比增长1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16亿元,增长40.9%,总量居全省第9位,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1.11环境背景质量情况1.12污染源和生态环境工程行为1.13相关发展规划三门峡天鹅湖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门峡市东西城之间的生态区。
东起209国道,西至沿黄观光路与快速通道交叉口,南临快速通道,北到沿黄河的观光路和黄河滩涂(318淹没线以上)。
总面积约568 hm2,其中陆地面积约368 hm2,水域面积约200 hm2。
区域内地形主要以黄土台地和黄河湿地。
1.14生态环境状况1.15工程及污染源分析1.15.1拟建项目工程概况拟建工程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噪声必须加以治理,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确保达标排放,废渣的排放也要妥善处置,防止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工艺上实行清污分流,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尽量减少污水产生量,同时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建设一所较大容量的污水处理厂,将周围所有居民的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汇入其中,进行处理。
1.15.2老污染源情况1.15.3工程分析1.15.4污染源分析1.15.5征地及拆迁情况1.16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的评价1.17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本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1)工程分析;(2)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4)环保治理措施评述;(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6)总量控制;(7)公众参与;(8)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等。
(9)环境影响识别其中以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环保治理措施评述为本次评价的重点2-7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2.1 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三门峡污水处理厂(2)建设性质:改建(3)建设地点:原三门峡污水处理厂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在对三门峡污水处理厂现有厂房、设备进行彻底检修和整改的基础上,对其处理后的物质进行再次加工利用,使其成为化肥。
2.3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1)劳动定员:项目建成后企业定员职工150人。
(2)工作制度:全年工作日为250天。
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9 第三章 工程分析3.1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预处理+A/A/O 二级生化处理+消毒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工艺采用:重力浓缩+中温一级厌氧消化+机械脱水工艺;除臭处理工艺采用:离子除臭及生物除臭两种处理工艺。
三门峡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设计进水水质:COD 480mg/L BOD 240 mg/LSS 300 mg/L NH 4+-N 45 mg/LTP 6 mg/L TN 65 mg/LPH = 8 水温≥14℃出水水质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COD ≤60 mg/L BOD ≤20 mg/LSS ≤20 mg/L TN ≤20mg/LNH4+-N ≤8 mg/L TP ≤1.0mg/LPH = 6-9.0 粪大肠菌群≤10000个/L 3.2主要工艺设备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章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4.1 地理位置及交通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
它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
4.2 自然环境概况4.2.1水文流域内径流、泥沙,水温水位,冰情等多年统计资料,年实际变化与年内分配,级值分布;径流及洪水成因与特性;泥沙颗粒组成,矿物成分等。
重点调查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支流已建大型水库,下游主要控制断面洪水,冰情,水温,径流分配,泥沙冲淤等的变化情况。
4.2.2气侯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湿度、温度、霜冻、风速风向等要素的多年统计资料及极值分布。
重点是灾害性气候(旱、洪、涝等)和已建大型水库和灌区周围的气候变化。
4.3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3.1 现状监测(1)监测布点根据拟建项目工程废气的污染特征,结合厂址周围自然环境和居民区分布情况,本次空气环境监测仅在评价区域内至少布设6个环境空气监测点,布点位置在厂区主导风向下风向,居民区和厂区等敏感点附近周围四个点(2)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及分析方法4.3.2现状评价11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表4-1 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值(单位:mg/l,pH除外)4.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4.1 现状监测1、监测断面的设置为了解纳污水体岑港河的水质现状,本次评价在岑港河布设了三个监测断面,各监测断面的设置情况见表4-3,具体位置详见附图三。
表4-2 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说明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pH、总悬浮物、BOD5、CODcr、挥发酚、DO、硫化物。
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4。
表4-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摘录)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4-4 地表水环境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表13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5.1 地表水环影响预测及评价根据排水特征,本次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选取污染因子BOD 5、CODcr 作为预测因子。
5.1.2 预测时段 5.1.3 预测范围 5.1.4 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2-9.3)中推荐的S-P 混合衰减模式进行预测。
预测模式如下:式中:C ——预测浓度值,mg/l ;C 0——完全混合浓度值,mg/l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值,mg/l ; C n ——污染物水域现状值,mg/l ; Q p ——污水排放量,m 3/s ; Q n ——河流流量,m 3/s ; X ——预测距离,m ; K 1——河流耗氧系数,1/d ; u ——河流流速,m/s ;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由下式估算: L=1.8BU/〔4H(gHI)1/2〕 式中:L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m ;g —— 重力加速度,m/s 2;)86400exp(10uXK C C -=)/()(0n p n n P P Q Q Q C Q C C ++=三门峡污水处理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U ——纵向断面平均流速,m/s;H ——平均水深,m;B ——河流宽度,m;I ——水力坡降,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