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2020归纳五篇

合集下载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分享五篇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分享五篇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分享五篇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1一.细胞与稳态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2.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 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4.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技法提炼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易错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2个易错点:(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6.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2糖类: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结合水(4.5%):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4一.糖类化学通式:(CH2O)n(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_O6)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3.多糖+脂质=糖脂多糖+蛋白质=糖蛋白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注:组成元素C.H.O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空气-水界面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注:组成元素C.H.O.N.P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注:组成元素C.H.O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5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_.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_.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_.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_.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_.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_.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_.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_.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_.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_.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_.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_.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_.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_,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27.细胞以_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8.细胞有丝_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限度.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分享五篇。

高考生物主要知识点总结(4篇)

高考生物主要知识点总结(4篇)

高考生物主要知识点总结名词: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5、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6、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6n,4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3n,21条染色体。

),7、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8、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9、花药离体培养法: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种。

语句: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2、多倍体育种:a、成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已经复制后,由于外界条件的剧变,使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

(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到后期时破坏纺锤体,细胞就可以不经过末期而返回间期,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b、特点: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c、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

高三生物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

高三生物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

高三生物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五篇分享坚信有许多同学到了中学会认为生物是理科,所以没必要死记硬背。

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中学生物学问点众多,光靠一个脑袋是记不全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学好生物,同学们还是要多做学问点的总结。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生物复习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协助到大家!高三生物复习学问点1名词:1、显微构造:在平凡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视察到的细胞构造。

2、亚显微构造:在平凡光学显微镜下视察不能辨别清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构造。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必须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绿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汲取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那么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构造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构造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帮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局部是基质。

是细胞进展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构造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爱护。

其性质是全透的。

高三生物复习学问点2名词: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局部。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高考生假期复习指导计划。

是否要上辅导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高考状元是不是都是全身心扑在学习上下课就进培优班回家就是熬夜练习然而据____月份的调查显示,九成高考状元学前没有上过任何学科辅导培训班。

也许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兴许会不解,但这么长的假期时间,光用来“玩”似乎太浪费,但状元们却表示,假期的“玩”能够帮助新学期更好的“学”。

是否要狂买资料,题海战术我国的高考通常会被形容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为了在这千军万马中拔得头筹,很多考生选择的方法就是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做题的目的是增加做题的速度与熟练度;检查知识点,发现自己不会、不熟悉的知识点从而进行强化;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但是,我们需要题海但不能被题海绑架,因为我们要学会反思和回头看,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课堂上讲过的习题,重复老师的思路,自己再把老师讲过的题目“悟”一遍,完全吃透一道题的来龙去脉。

记得,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生搬硬套,重要的是理解,在执行的过程中体会。

最理智的做法-1)做好寒假学习计划对于那些既无辅导班可上,又无辅导资料可以参考,并且又很想利用寒假好好自我提升一下的同学,我们需要根据各学科的复习指导和自身情况况制定寒假复习计划。

2)分析自己、查漏补缺学生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各科的复习节奏,无论是各科成绩比较均衡的学生,还是存在偏科现象的学生,都要保证每天把各科目都兼顾到。

对于偏科学生,在保证其他科目复习时间的同时,可以额外“加码”。

3)关注外界、开阔视野学生可以把重点放在阅读上,假期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充电期,去充实知识,丰富见识。

同时可以多关注一些时事、社会等焦点问题和新闻事件,这对拓宽知识面、开阔写作视野很有帮助。

准高考生暑假学习计划很快就要迎来高考了,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这个暑假我特做了以下的冲刺计划。

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学习计划如下:英语在暑假期间把所学的英语书全部拿下。

1)背英语单词2)背语法3)听听力。

高中生物必背考点总结7篇

高中生物必背考点总结7篇

高中生物必背考点总结7篇篇1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具有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2.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其中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大脑”,其中含有染色体和DNA,能够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二、生物大分子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运输、支持等。

2. 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包括DNA和RNA 两种类型,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3. 糖类:糖类是由碳、氢、氧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同时释放出氧气。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四、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规律:生物的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即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并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2. 变异类型:生物的变异类型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表型变异等,这些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五、生物的进化与适应1. 进化机制:生物的进化主要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等机制实现,其中自然选择是决定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

2. 适应环境:生物通过不断的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适应性进化、趋同进化等。

六、微生物与人类生活1. 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众多种类,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2.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如食品发酵、污水处理等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

同时,一些微生物也会引起人类疾病。

七、生物技术及应用1.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众多领域,这些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新兴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兴的生物技术不断涌现,如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这些技术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9篇)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9篇)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9篇)高考生物相关知识点整理篇一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前期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2020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精选5篇

2020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精选5篇

2020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精选5篇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生物知识点1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生物知识点高考2020

生物知识点高考2020

生物知识点高考2020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常常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应对生物科目的考试,本文将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几个方面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

1. 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生物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 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通过细胞呼吸过程产生能量,而叶绿体则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

- 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载体,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决定细胞功能。

2. 遗传学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遗传性状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定律和双因素遗传定律,解释了遗传性状的传递规律。

- DNA结构和复制: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双螺旋结构,通过复制过程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

- 突变和基因工程:突变是遗传信息发生突然变化的一种现象,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变DNA序列来实现对遗传特性的改变。

3. 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 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是由各种生物种类共同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则是由生物群落和周围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 养分循环:养分的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

-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的重要任务。

4. 进化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研究物种的演化和变化过程。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 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提出了天演论,认为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过程。

- 人类进化:人类的进化过程包括露西、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等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2020归纳五篇生物这个科目一直是同学们又爱又恨的科目,学的好的同学靠它来与其它同学拉开分数,学的差的同学则在生物上失分很多;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同学们要善于总结知识点,这样有助于帮助同学们学好生物。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1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2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二、比较几组概念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3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下图所示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易错警示与兴奋产生与传导有关的3点提示:(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

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2)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填内环境成分)。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惑]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是特化的细胞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相同。

易错警示有关神经传递中的知识总结(1)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有关神经递质归纳小结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息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①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②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相应的神经递质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

③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④释放:其方式为胞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

在突触小体中与该过程密切相关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

⑤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⑥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

⑦种类:常见的神经递质有:a.乙酰胆碱;b.儿茶酚胺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c.5?羟色胺;d.氨基酸类: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这些都不是蛋白质。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5、大脑的高级功能:言语区: S区(不能讲话)、W(不能写字)、H(不能听懂话)、V(不能看懂文字)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4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

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5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值等条件。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2020归纳五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