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当前酸雨形势和治理对策讲义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酸雨PPT精品课件

20
皮肤损伤风险分析
酸雨对皮肤的刺激
酸雨直接接触皮肤时,会引起皮肤刺痛、瘙痒等不适感。
皮肤炎症风险
长期受到酸雨的侵袭,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反 应。
皮肤癌潜在风险
部分研究指出,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下可能增加患皮肤癌 的风险。
2024/2/3
21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能性
酸雨中有害物质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2024/2/3
氮氧化物转化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 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化 为硝酸和硝酸盐,对酸雨 贡献较大。
酸碱中和反应
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 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影响 酸雨的酸碱度和成分。
9
影响因子及条件分析
气象条件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 象条件对酸雨的形成和分布有
重要影响。
2024/2/3
5
酸雨危害程度评估
对环境的危害
酸雨会破坏植被、腐蚀建筑物、污染 水源,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对人类的危害
对经济的危害
酸雨还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产生 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同时 ,治理酸雨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 技术成本。
酸雨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如引 起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
2024/2/3
01
02
03
04
物种减少
酸雨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部 分敏感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
生态系统失衡
酸雨影响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和能量流,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
农业产量下降
酸雨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 响,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森林衰退
酸雨侵蚀森林,导致森林衰退 ,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024/2/3
皮肤损伤风险分析
酸雨对皮肤的刺激
酸雨直接接触皮肤时,会引起皮肤刺痛、瘙痒等不适感。
皮肤炎症风险
长期受到酸雨的侵袭,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疼痛等炎症反 应。
皮肤癌潜在风险
部分研究指出,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下可能增加患皮肤癌 的风险。
2024/2/3
21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能性
酸雨中有害物质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2024/2/3
氮氧化物转化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 系列化学反应,最终转化 为硝酸和硝酸盐,对酸雨 贡献较大。
酸碱中和反应
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 物质发生中和反应,影响 酸雨的酸碱度和成分。
9
影响因子及条件分析
气象条件
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 象条件对酸雨的形成和分布有
重要影响。
2024/2/3
5
酸雨危害程度评估
对环境的危害
酸雨会破坏植被、腐蚀建筑物、污染 水源,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对人类的危害
对经济的危害
酸雨还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产生 负面影响,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同时 ,治理酸雨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 技术成本。
酸雨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如引 起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
2024/2/3
01
02
03
04
物种减少
酸雨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部 分敏感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
生态系统失衡
酸雨影响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和能量流,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
农业产量下降
酸雨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 响,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森林衰退
酸雨侵蚀森林,导致森林衰退 ,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024/2/3
(2024年)acidrain酸雨版PPT课件

2024/3/26
18
05
酸雨防治技术与策略
2024/3/26
19
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措施
2024/3/26
采用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
01
推广使用低硫煤、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燃煤产生的二氧化
硫排放。
烟气脱硫技术
02
在燃煤电厂、工业锅炉等排放源中安装烟气脱硫装置,通过化
学反应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等无害物质。
8
酸雨形成的化学机制
1 2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转化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 应,生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酸性物质的溶解
酸性物质溶解在云滴或雨滴中,使云滴或雨滴呈 酸性。
3
酸雨的降落
含有酸性物质的云滴或雨滴降落到地面,形成酸 雨。
2024/3/26
9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Nhomakorabea01
02
03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
03
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
技术,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
20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物排放。
发展可再生能源
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 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推动全球环保治理体系变革
积极参与全球环保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 理、有效的全球环保治理体系。
22
06
酸雨研究前沿与展望
2024/3/26
23
酸雨研究前沿
酸雨成因与机制
深入研究大气化学过程、污染 物排放和气象条件对酸雨形成
《酸雨》课件(2024)

25
个人行动建议
提高环保意识
积极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个人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减少污染物排放
从自身做起,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选择清洁能源和绿色 出行方式。
参与环保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志愿活动,为酸雨治理和环境保护贡献 自己的力量。
2024/1/28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8
27
20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广清洁能源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 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 污染物排放。
加强能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
2024/1/28
21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2024/1/28
5
危害程度
2024/1/28
01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酸雨会破坏植物叶片的结构,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或死亡
。此外,酸雨还会改变土壤的性质,降低土壤肥力,影响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02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酸雨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硫酸、硝酸等,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
成危害。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下的人可能会出现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
形成。
2024/1/28
地形地貌
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 污染物的扩散和沉积,加剧酸雨的 形成。
污染源强度
工业布局、能源结构、交通状况等 因素会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 种类,进而影响酸雨的形成和酸度 。
10
03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024/1/28
酸雨ppt课件

影响
酸雨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危害,还可 通过大气和水循环影响全球环境。例 如,酸雨可导致森林退化、生物多样 性减少等全球性问题。
02
酸雨的化学原理
大气化学过程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
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SOx和NOx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酸雨的防治与治理
源头控制策略
调整能源结构
减少煤炭等高硫燃料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比 重。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低硫燃料、高效脱硫技术等,降低工业排放 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
加强城市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减少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 放。
排放减少措施
工业污染治理
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
全球合作与应对策略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少酸性物质排放的政策和措施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鼓励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从根本上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
公众意识与教育普及
提高公众对酸雨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加强环保教育普及,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酸雨的危害
1 2
3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可导致湖泊和河流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对土壤的影响
酸雨可改变土壤pH值,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
对建筑物和文物的影响
酸雨可腐蚀建筑物和文物表面,造成经济损失和文化遗产的 破坏。
酸雨的分布与影响
分布
酸雨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 的地区,如中国南方、欧洲中部和北 美东部。
酸雨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危害,还可 通过大气和水循环影响全球环境。例 如,酸雨可导致森林退化、生物多样 性减少等全球性问题。
02
酸雨的化学原理
大气化学过程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
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SOx和NOx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酸雨的防治与治理
源头控制策略
调整能源结构
减少煤炭等高硫燃料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比 重。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低硫燃料、高效脱硫技术等,降低工业排放 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
加强城市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减少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 放。
排放减少措施
工业污染治理
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
全球合作与应对策略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少酸性物质排放的政策和措施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鼓励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从根本上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
公众意识与教育普及
提高公众对酸雨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加强环保教育普及,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酸雨的危害
1 2
3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可导致湖泊和河流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对土壤的影响
酸雨可改变土壤pH值,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
对建筑物和文物的影响
酸雨可腐蚀建筑物和文物表面,造成经济损失和文化遗产的 破坏。
酸雨的分布与影响
分布
酸雨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 的地区,如中国南方、欧洲中部和北 美东部。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ppt课件

2
2、酸雨的成分
硫酸 60—65%
燃烧矿物燃料
硝酸 30%
汽车发动机
盐酸 5% 焚烧垃圾,使用氯化氢
有机酸 2%
3
酸雨的分类
•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
两大类。
•
湿沉降是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
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
15
酸雨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我国是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大气污染及酸沉降污 染已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材料、能见度 和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 发展。有关研究对我国1995年二氧化硫排放所造成损 失的估算表明: • 1995年对农作物、人体和森林影响所造成的经济 损失分别为218亿元、172亿元和776亿元,共计约为 1165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 • 每吨二氧化硫的经济损失约合7915元; • 这一估算没有考虑对水体以及对材料、建筑物腐 蚀的影响,
13
• 此外,酸雨或酸雾也可刺激人的眼睛,致使沙眼患病率提高,酸雨 污染较重区的沙眼检出率与污染较轻区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14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酸雨使土壤中的有 害金属被冲刷带入河流、湖泊,一方面使饮用水水 源被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如汞、铅、 镉会在鱼类机体中沉积,人类因食用而受害,可诱 发癌症和老年痴呆,再次,农田土壤酸化,使本 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 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 人类 摄取后, 中毒,得病。据报道,很多国家由于酸雨影 响,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 到正常值的10~100 倍。
2、酸雨的成分
硫酸 60—65%
燃烧矿物燃料
硝酸 30%
汽车发动机
盐酸 5% 焚烧垃圾,使用氯化氢
有机酸 2%
3
酸雨的分类
•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
两大类。
•
湿沉降是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
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
15
酸雨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我国是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大气污染及酸沉降污 染已经对我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材料、能见度 和公众健康构成了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 发展。有关研究对我国1995年二氧化硫排放所造成损 失的估算表明: • 1995年对农作物、人体和森林影响所造成的经济 损失分别为218亿元、172亿元和776亿元,共计约为 1165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 • 每吨二氧化硫的经济损失约合7915元; • 这一估算没有考虑对水体以及对材料、建筑物腐 蚀的影响,
13
• 此外,酸雨或酸雾也可刺激人的眼睛,致使沙眼患病率提高,酸雨 污染较重区的沙眼检出率与污染较轻区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14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酸雨使土壤中的有 害金属被冲刷带入河流、湖泊,一方面使饮用水水 源被污染;另一方面,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如汞、铅、 镉会在鱼类机体中沉积,人类因食用而受害,可诱 发癌症和老年痴呆,再次,农田土壤酸化,使本 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 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 人类 摄取后, 中毒,得病。据报道,很多国家由于酸雨影 响,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 到正常值的10~100 倍。
酸雨及其防治ppt

酸雨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酸雨导致建筑面目全非
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 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 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 “古”。 重庆市1956年建成的重庆体 育馆水泥栏杆, 由于酸雨腐蚀, 石子外露, 深达1厘米之多.
酸雨危害人体 香港酸雾酸雨如番茄汁 ,港 人眼睛如被镪水腐蚀。
用氨水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 SO2+H2O= H2SO3 2 NH4OH+H2SO3=(NH4)2SO3 2 NH4OH + H2SO4 = (NH4)2SO4 所得产物尚可加硫酸生成高浓度二氧化 硫和硫酸铵, 即: (NH4)2SO3 + H2SO4 = SO2 + (NH4)2SO4 硫酸氨是良好的化肥。
酸雨治理 现状
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失败。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
化学课件酸雨(2024)

展望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酸雨治理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同时,国际社会将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酸雨问题。通过共同努力,有望构建一个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
2024/1/28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9
2024/1/28
养分流失
酸雨可以加速土壤中养分 的流失,如氮、磷等,进 一步加剧土壤贫瘠化。
森林退化
长期酸雨作用会导致森林 土壤酸化,树木生长受阻 ,甚至引发森林退化。
1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呼吸道疾病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可以刺激人类的呼 吸道,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 气管炎等。
皮肤疾病
饮用水安全
酸雨会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酸化, 影响饮用水的安全性。长期饮用受酸 雨影响的水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 良影响。
1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
加强国际环保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 球酸雨等环境问题。
2 3
推动环保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技术交流与合作, 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经验,促进我国环保事业 的发展。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 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率。
2024/1/28
17
发展清洁能源
2024/1/28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 依赖,降低污染排放。
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创新
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
完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
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和利用效率 。
酸雨及其防治PPT精品课件

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雷电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污染、汽车 尾气等)导致大气中酸性物质增加,形成酸雨。
酸雨危害
酸雨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建筑物和材料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如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建筑物腐蚀等。
防治策略
通过减少污染源、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 少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研究不足与展望
企业责任和社会参与
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 染物排放,从源头上减少酸雨的形成。
公众参与和监督
公众应积极参与酸雨防治工作,通过举报违法行为、参与环保公益 活动等方式,推动酸雨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 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酸雨防治的良好氛围。
跨国界合作与全球治 理
酸雨问题具有跨国界性质,需要各国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未来可以通过建 立跨国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 强国际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等方式推 动全球范围内的酸雨治理工作。同时,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提高公众环 保意识等也究结论
酸雨成因
酸雨及其防治PPT精品课件
• 酸雨概述 • 酸雨的成因与机制 • 酸雨的危害与影响 • 酸雨的防治技术与措施 • 酸雨防治的政策与法规 • 酸雨防治的实践与案例 • 结论与展望
01
酸雨概述
定义与成因
定义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 他形式的降水。
成因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 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大气 中经过化学反应后,随降水落回地 面。
工业排放
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 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 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 人为来源。
酸雨危害
酸雨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建筑物和材料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如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建筑物腐蚀等。
防治策略
通过减少污染源、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 少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研究不足与展望
企业责任和社会参与
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污 染物排放,从源头上减少酸雨的形成。
公众参与和监督
公众应积极参与酸雨防治工作,通过举报违法行为、参与环保公益 活动等方式,推动酸雨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 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酸雨防治的良好氛围。
跨国界合作与全球治 理
酸雨问题具有跨国界性质,需要各国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未来可以通过建 立跨国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 强国际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等方式推 动全球范围内的酸雨治理工作。同时,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提高公众环 保意识等也究结论
酸雨成因
酸雨及其防治PPT精品课件
• 酸雨概述 • 酸雨的成因与机制 • 酸雨的危害与影响 • 酸雨的防治技术与措施 • 酸雨防治的政策与法规 • 酸雨防治的实践与案例 • 结论与展望
01
酸雨概述
定义与成因
定义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 他形式的降水。
成因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 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大气 中经过化学反应后,随降水落回地 面。
工业排放
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 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 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 人为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酸雨形势和治理对策
Acid rain:definitions,issues & solutions
Contents
1 2 3 4 5
酸雨的概念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检测
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防治
酸雨的概念
“酸雨”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化学家史密斯于1872年提出。酸雨正式 的名称应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 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 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 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在化学上定义水之酸碱值等于7为中性,小于则是酸性。自然大气中 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常温时溶解于雨水中并达到气液相平 衡后,雨水之酸碱值约为5.6,因此大自然的雨水是酸的。 但是,在大自然中,仍存在其他致酸的物质。例如,火山爆发所喷出 的硫化氢,海洋所释放出的二甲基硫,高空闪电所导致之氮氧化物等, 均会使雨水进一步酸化,而酸碱值会降至5.0 左右。因此.在1980 年代后期以来,许多国内外(包含环保署研究报告)研究者,已将所 谓“酸雨”认知为当雨水酸碱值在 5.0 以下时,即确定受到人为酸 性污染物的影响。 在环保署研究报告中,已统一雨水酸碱值达5.0以下时,正式定义为 “酸雨”。例如,若以环保署台北酸雨监测站1990~1998年之有 效雨水化学分析资料为准,显示约九成降水天数的雨水pH值在5.6 以下,而酸雨发生机率则为七成五左右。
我国三大酸雨区
1
华中酸雨区
目前它已成为全国 酸雨污染范围最大, 中心强度最高的酸 雨污染区。
2
西南酸雨区
它是仅次于华中酸 雨区的降水污染严 重区域。
3
华东沿海酸雨区
它的污染强度低于 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 入大气后经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使雨、雾、雪和雹 等酸化,导致酸性湿沉降(简称酸雨)。从1980年代 以来,我国的酸雨污染呈加速上升趋势,成为继欧洲和 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六五”期间我国 进行了第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酸雨区主要位于长 江以南,西南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酸雨问题已变 得相当严重。在“八五”期间的有关研究又进一步 表明,1982至1992年的十年间我国酸雨的面积已 大幅度地扩展。重庆是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酸雨问 题十分突出,因而也是我国开展酸雨调查和研究的重 点地区之一。
重庆市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
下图显示了2005年重庆各区县31个观测站年平均降水 pH值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看出,重庆地区降水酸性的地 区间差异较大,主要可以分为4个不连续的区域,即西南部、 涪陵及其邻近地区、中部和东南部、东北部。 西南部地处四川盆地内侧,可能由于盆地的大气结构较 稳定,污染物难以向外扩散,故而降水酸化的程度较严重; 涪陵及其周围地区的pH值明显高于西南和中部,可能存 在局地影响;中部和东南部的pH值也较低,酸化程度也很 严重;东北部可能由于地处四川盆地边缘,酸化程度较轻。 可见,重庆地区酸雨的局地性特征较明显,这与1980年 代有关研究结果认为重庆酸雨的来源主要是自身污染造 成的较一致。
酸雨的概念
中国的酸雨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区域性特 征总的趋势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水pH值偏高,多呈 中性或碱性,长江以南多呈酸性。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 南、青藏高原以东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其中长江以南酸雨 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重庆、四川、云 南等省市。华中中心区域也是中国酸雨污染最为严重的地 区。
重庆市酸雨的季节变化
2005年整个重庆地区31个观测站的降水pH值,春季平均为 4.6,夏季为4.7,秋季为4.3,冬季为4.4,标准偏差分别为 0.91,0.96,0.93和1.05,可见降水酸性在秋季最强,夏季最弱。 对31个观测站四个季节降水的pH值进行方差分析,利用P值检 验法对其进行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由于其P值小于0.05, 故可以认为2005年整个地区pH值的季节变化较明显。
重庆地区近十年酸雨时空分布 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参阅的文献利用2005年重庆各区县31个观测站降水的 pH值资料分析了当年整个地区的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和 季节变化特征,并选取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网中沙坪坝、 涪陵、万县、奉节和巴东5个观测站点1997年至2006 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对重庆地区近10年来酸雨的时空分布 特征和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 庆地区降水酸性和电导率的地区间差异较大,降水酸性的 季节变化较明显,冷季(秋、冬)较暖季(春、夏)要强。西 南部降水酸性较强,受污染程度也较严重,但没有明显的变 化趋势;东北部大多为弱酸性降水,且受污染程度也较轻,但 是日趋酸化和污染加重的趋势却较明显,且季节变化尤为 明显,其中夏秋两季pH值的明显减小是其近10年来酸化 加重的主要原因。涪陵的数据明显不同,酸性降水频率较 低,pH值偏高的同时电导率也偏高,2001年前后情况尤为 明显,可能受局地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酸雨的概念
酸雨是污染造成的,为了对比,必须找一个无污染的相对 干净地区进行酸雨监测。联合国有关组织分别在中国云南 丽江玉龙雪山山麓,印度洋的阿姆斯特丹,北冰洋的阿拉 斯加,太平洋的凯瑟琳和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岛等地建立了 内陆、海洋和海洋与内陆联接的清洁降水背景点。通过数 据对比,中国酸雨区域大致属于内陆型的,其特征是酸性 来源,首先是硫酸根,其次是硝酸根;酸缓冲物以铵和钙离 子为主。
重庆市酸雨的季节变化
重庆市酸雨的季节变化
上图中给出了2005年各个季节不同程度酸性降水的频 率。可以看到,每个季节发生强酸性降水(pH<4.5)的 频率均大于弱酸性降水(4.5<pH<5.6);强酸性降水在 暖季(春、夏)出现频率较低,而在冷季(秋、冬)相对较 高;而弱酸性降水频率则相反。因此可以说,秋季强酸性 降水频率增加是导致其降水酸性最强的主要原因;而夏季 虽然弱酸性降水频率不低,但强酸性降水频率最低,故总 体看来其降水酸性最弱。此外,空气中一氧化硫和氮氧化 物浓度一般在冷季(秋、冬)升高,暖季(春、夏)降低目 春夏的降水量明显多于秋冬,可能是导致降水中氢离了浓 度冷季明显高于暖季的原因。
Acid rain:definitions,issues & solutions
Contents
1 2 3 4 5
酸雨的概念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检测
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防治
酸雨的概念
“酸雨”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化学家史密斯于1872年提出。酸雨正式 的名称应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 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 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 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在化学上定义水之酸碱值等于7为中性,小于则是酸性。自然大气中 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常温时溶解于雨水中并达到气液相平 衡后,雨水之酸碱值约为5.6,因此大自然的雨水是酸的。 但是,在大自然中,仍存在其他致酸的物质。例如,火山爆发所喷出 的硫化氢,海洋所释放出的二甲基硫,高空闪电所导致之氮氧化物等, 均会使雨水进一步酸化,而酸碱值会降至5.0 左右。因此.在1980 年代后期以来,许多国内外(包含环保署研究报告)研究者,已将所 谓“酸雨”认知为当雨水酸碱值在 5.0 以下时,即确定受到人为酸 性污染物的影响。 在环保署研究报告中,已统一雨水酸碱值达5.0以下时,正式定义为 “酸雨”。例如,若以环保署台北酸雨监测站1990~1998年之有 效雨水化学分析资料为准,显示约九成降水天数的雨水pH值在5.6 以下,而酸雨发生机率则为七成五左右。
我国三大酸雨区
1
华中酸雨区
目前它已成为全国 酸雨污染范围最大, 中心强度最高的酸 雨污染区。
2
西南酸雨区
它是仅次于华中酸 雨区的降水污染严 重区域。
3
华东沿海酸雨区
它的污染强度低于 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 入大气后经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使雨、雾、雪和雹 等酸化,导致酸性湿沉降(简称酸雨)。从1980年代 以来,我国的酸雨污染呈加速上升趋势,成为继欧洲和 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六五”期间我国 进行了第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酸雨区主要位于长 江以南,西南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酸雨问题已变 得相当严重。在“八五”期间的有关研究又进一步 表明,1982至1992年的十年间我国酸雨的面积已 大幅度地扩展。重庆是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酸雨问 题十分突出,因而也是我国开展酸雨调查和研究的重 点地区之一。
重庆市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
下图显示了2005年重庆各区县31个观测站年平均降水 pH值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看出,重庆地区降水酸性的地 区间差异较大,主要可以分为4个不连续的区域,即西南部、 涪陵及其邻近地区、中部和东南部、东北部。 西南部地处四川盆地内侧,可能由于盆地的大气结构较 稳定,污染物难以向外扩散,故而降水酸化的程度较严重; 涪陵及其周围地区的pH值明显高于西南和中部,可能存 在局地影响;中部和东南部的pH值也较低,酸化程度也很 严重;东北部可能由于地处四川盆地边缘,酸化程度较轻。 可见,重庆地区酸雨的局地性特征较明显,这与1980年 代有关研究结果认为重庆酸雨的来源主要是自身污染造 成的较一致。
酸雨的概念
中国的酸雨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区域性特 征总的趋势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水pH值偏高,多呈 中性或碱性,长江以南多呈酸性。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 南、青藏高原以东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其中长江以南酸雨 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重庆、四川、云 南等省市。华中中心区域也是中国酸雨污染最为严重的地 区。
重庆市酸雨的季节变化
2005年整个重庆地区31个观测站的降水pH值,春季平均为 4.6,夏季为4.7,秋季为4.3,冬季为4.4,标准偏差分别为 0.91,0.96,0.93和1.05,可见降水酸性在秋季最强,夏季最弱。 对31个观测站四个季节降水的pH值进行方差分析,利用P值检 验法对其进行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由于其P值小于0.05, 故可以认为2005年整个地区pH值的季节变化较明显。
重庆地区近十年酸雨时空分布 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参阅的文献利用2005年重庆各区县31个观测站降水的 pH值资料分析了当年整个地区的降水酸度的空间分布和 季节变化特征,并选取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网中沙坪坝、 涪陵、万县、奉节和巴东5个观测站点1997年至2006 年的酸雨观测数据,对重庆地区近10年来酸雨的时空分布 特征和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 庆地区降水酸性和电导率的地区间差异较大,降水酸性的 季节变化较明显,冷季(秋、冬)较暖季(春、夏)要强。西 南部降水酸性较强,受污染程度也较严重,但没有明显的变 化趋势;东北部大多为弱酸性降水,且受污染程度也较轻,但 是日趋酸化和污染加重的趋势却较明显,且季节变化尤为 明显,其中夏秋两季pH值的明显减小是其近10年来酸化 加重的主要原因。涪陵的数据明显不同,酸性降水频率较 低,pH值偏高的同时电导率也偏高,2001年前后情况尤为 明显,可能受局地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酸雨的概念
酸雨是污染造成的,为了对比,必须找一个无污染的相对 干净地区进行酸雨监测。联合国有关组织分别在中国云南 丽江玉龙雪山山麓,印度洋的阿姆斯特丹,北冰洋的阿拉 斯加,太平洋的凯瑟琳和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岛等地建立了 内陆、海洋和海洋与内陆联接的清洁降水背景点。通过数 据对比,中国酸雨区域大致属于内陆型的,其特征是酸性 来源,首先是硫酸根,其次是硝酸根;酸缓冲物以铵和钙离 子为主。
重庆市酸雨的季节变化
重庆市酸雨的季节变化
上图中给出了2005年各个季节不同程度酸性降水的频 率。可以看到,每个季节发生强酸性降水(pH<4.5)的 频率均大于弱酸性降水(4.5<pH<5.6);强酸性降水在 暖季(春、夏)出现频率较低,而在冷季(秋、冬)相对较 高;而弱酸性降水频率则相反。因此可以说,秋季强酸性 降水频率增加是导致其降水酸性最强的主要原因;而夏季 虽然弱酸性降水频率不低,但强酸性降水频率最低,故总 体看来其降水酸性最弱。此外,空气中一氧化硫和氮氧化 物浓度一般在冷季(秋、冬)升高,暖季(春、夏)降低目 春夏的降水量明显多于秋冬,可能是导致降水中氢离了浓 度冷季明显高于暖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