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名录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

中国历代着名诗人一览表巍巍中华五千年出现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和诗词名家,每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着名的诗人吧。

还可以点击相应链接查看其代表作品,希望对您鉴赏古文化有所帮助!一、先秦至隋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

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2、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

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

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击败。

4、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

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王朝建立者。

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

5、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

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

【介绍及代表作】6、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

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

7、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官至丞相,封魏王。

8、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

9、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

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10、曹丕(187—226),即魏文帝。

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

1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着名诗人。

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12、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我国有哪些诗人

我国有哪些诗人

我国有哪些诗人我国不管是古代还是近现代都涌出很多诗人,你知道的有哪些呢?下面是关于我国有哪些诗人的内容,欢迎阅读!我国古代诗人有哪些著名的如曹操、曹植、曹丕,谢灵运、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杜牧、李商隐、岑参、王昌龄、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韩愈、柳宗元。

陆游、杨万里、黄庭坚、苏轼、王安石……我国伟大的诗人有哪些屈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不朽诗篇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两千多年来,哺乳着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陶渊明——字元亮,后改为潜,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后世称靖节先生,田园诗派第一人。

有《陶渊明集》。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王维画像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

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

李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

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的诗作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故他的诗被称作“诗史”,本人被尊称为“诗圣”元稹——唐,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名句: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中国有名的诗句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移。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古代著名诗人100个

古代著名诗人100个

古代著名诗人100个
1.屈原宋玉王逸王褒秦嘉扬雄张衡蔡邕蔡琰祢衡
2.孔融嵇康王勃王维李白杜甫唐寅陆游韩愈杜牧
3.陶渊明谢灵运上官仪骆宾王王昌龄孟浩然刘长卿柳宗元韦应物白居易
4.刘禹锡李商隐皮日休杜荀鹤僧皎然僧齐己温庭筠崔道融刘希夷王之涣
5.贺知章鲍令晖刘方平于良史张若虚张仲素范仲淹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
6.黄庭坚李清照朱淑真叶梦得张孝祥辛弃疾刘辰翁关汉卿高文秀王实甫
7.李贺李煜柳永苏轼元稹孟郊马致远龚自珍曹雪芹纳兰性德
8.虞世南卢照邻杨炯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张九龄皇甫松张祜王涯
9.常建储光羲李颀高适岑参寒山顾况李益卢纶钱起
10. 张籍贾岛许浑薛涛陆龟蒙杜荀鹤韦庄王翰张谓张继。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

中国历代著名诗人一览表1.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以其《离骚》等作品著名,开创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2.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飘逸、豪放,富有想象力。

3.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歌深沉、内敛,反映社会现实。

4. 白居易: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歌通俗易懂。

5. 王维: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佛”,其诗歌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6. 杜牧:唐代诗人,以咏史诗和妇女诗著名,其诗歌锋利、深沉。

7. 李商隐:唐代诗人,以爱情诗和咏史诗著名,其诗歌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8. 刘禹锡:唐代诗人,风格独特,善于以民歌体裁写诗。

9. 孟浩然: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名,其诗歌清新自然。

10. 王昌龄:唐代诗人,以七言绝句著名,被誉为“七绝圣手”。

11. 高适: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名,其诗歌豪放、激昂。

12. 岑参:唐代诗人,也是边塞诗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富有奇情逸兴。

13. 苏轼: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以其词和散文著名,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14. 辛弃疾:宋代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词慷慨激昂、情感深沉。

15. 陆游:宋代诗人,以诗歌表达爱国主义情怀。

16. 杨万里:宋代诗人,以写景抒情诗著名,其诗歌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17. 范成大:宋代诗人,以田园诗著名,其诗歌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18. 文天祥:宋代诗人、民族英雄,以诗歌表达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

以上仅是中国历代著名诗人的部分代表人物,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诗人如李清照、黄庭坚等也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文学史相关书籍或文献。

盘点中国历史上各朝代,100位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诗人

盘点中国历史上各朝代,100位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诗人

盘点中国历史上各朝代,100位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诗人先秦1.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2.宋玉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楚国辞赋作家。

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

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

汉末三国3.曹操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4.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5.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6.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

西汉大辞赋家。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

7.班固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8.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代著名诗人名录

历代著名诗人名录

历代著名诗人名录June 8th, 2022, what a day of hard work.中国历代着名诗人名录一、先秦至隋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2、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击败;4、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5、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6、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7、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至丞相,封魏王;8、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9、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10、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1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着名诗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12、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13、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相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14、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诗品中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15、吴隐之—414,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属河南人;曾任中书侍郎、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东晋后期着名廉吏;16、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诗人;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17、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南朝宋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擅长七言诗;18、陆凯,生卒年不详;字智君,代今河北蔚县人;南朝宋诗人;谨重好学,以忠厚见称;19、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诗人;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后世与谢灵运对举,称小谢;为李白所推许;20、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信阳人;南朝诗人;齐代官至广州刺史,梁代为吏部尚书;21、释宝月,南朝齐时僧人,生平不详;22、沈约441—512,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代;撰四声谱,倡声病说,对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23、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诗人;诗风与谢朓相近;24、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诗人;其文体清拔,有古气,当时称吴均体;25、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有山中宰相之称;26、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梁诗人;27、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文学家,宫体诗的主要倡导者;28、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朝陈文学家;诗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与何逊诗风相近;29、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编有玉台新咏;30、邢邵496—,“邵”一作“劭”;字子才,河间今河北任丘人;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31、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北周文学家;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北周时官至开府义同三司,世称庾开府;32、江总518—590,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南朝陈诗人,随后主游宴后庭,多作艳诗;33、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人;隋朝诗人;历仕齐、周,至隋累官司隶大夫;34、孔绍安577—约622,隋唐之际诗人;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二、唐代35、王绩约589—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隐居东皋,号东皋子;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语言朴素自然;也能文;有王无功文集;36、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与王勃等人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37、李峤约645-约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他写的多为咏物诗,十分讲究格律,唐玄宗曾称赞他是“真才子”;着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38、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与杨炯、39、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丽,朴质自然,对促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有王子安集;40、宋之问约656—约713,唐代诗人;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他的诗讲究声律对偶,对唐代近体诗的完善和发展有较大贡献;有宋之问集;41、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性格豪放旷达,喜欢喝醉了酒以后挥笔写诗,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之一;他和大诗人李白情趣相投,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贺知章不但诗写得好,还擅长隶书和草书;42、张说667—730,唐代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睿宗、玄宗朝官至宰相,封燕国公;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有张燕公集;43、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他的诗流传不多,相传宰相张说把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在政事堂上,让当时的读书人作榜样; 44、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的诗以格调刚健着称,感遇诗十二首是他的代表作;有曲江集;45、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他的七绝凉州词与五绝登鹳雀楼都是唐诗和中国诗史上的绝唱;46、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他的诗清淡幽远,长于写景;有孟浩然集;47、王昌龄约698—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进士;因担任过江宁丞和龙标尉的职位,后人也称他为“王江宁”或“王龙标”;善于写七言绝句,被人称作“七绝圣手”;有王昌龄集;48、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与王维、孟浩然接近;有常建集;49、刘长卿-约789,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年间进士;他的诗多表达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擅长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的美誉;有刘随州诗集;50、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作品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多写田园隐逸生活,擅长状景绘物;有祖咏集;51、李颀—751,唐代诗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人;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有李颀集;52、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年间进士;早期诗多写闺情,后来去过边塞,风格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诗集;53、高适约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他早年生活贫困,流落在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后受人推荐,做了个县尉;“安史之乱”后,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他的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诗风也大致相近;有高常侍集;54、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河东人;早期的诗题材丰富,积极向上,体现出奋发进取的精神;晚年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不时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他的诗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宋代文学家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55、裴迪,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曾与王维一同隐居终南山;其诗多描绘自然美景,风格与王维相近;56、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大诗人,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李白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他的诗想象力丰富,语言流转自然,是屈原以来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有李太白全集;57、崔曙约704—739,唐代诗人;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其诗多写景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58、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一生坎坷,备尝艰辛;其诗真实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擅长各种诗体,尤其以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力;有杜工部集;59、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60、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年间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他的诗以写景居多,风格清丽,朴实自然;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以这首枫桥夜泊最为有名;有张祠部诗集;61、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他的诗以写田园山水居多,寄情悠远,语言简淡;也有关心民众疾苦的作品;后世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有韦苏州集;62、卢纶748-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多为送别和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有卢纶诗集;63、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尚书;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诗风奇崛雄伟,对宋代诗歌影响很大;有昌黎先生集;64、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元和年间进士,武宗时做过宰相;与白居易、元缜等诗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诗追求通俗平易;悯农二首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65、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为现实服务,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弊政;他的诗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诗风平易;新乐府、秦中吟等是体现他的诗歌主张的代表作,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有白氏长庆集;66、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是王叔文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势力,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后官至太子宾客;他的诗歌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同时,十分注意向民歌学习,形成活泼明快的独特风格,被当时人称为“诗豪”;有刘宾客集;67、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刘禹锡一起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调任柳州刺史;他的诗大多数作于被贬之后;诗的风格淡雅,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有柳河东集;68、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为僧,法号无本,后来经韩愈相劝还俗;他的诗以清奇和凄苦着名,大多是写自然景物和闲居情致;诗风清淡朴素,意境荒凉枯寂,与孟郊齐名,被后人称作“郊寒岛瘦”;69、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不顺,又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对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天纵奇才,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将他的诗风称为“李长吉体”;有昌谷集;70、马戴,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会昌年间进士;与贾岛、姚合为诗友;其诗很为时人及后世所推崇,尤以五言律诗着称;有会昌进士集;71、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着称;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有樊川文集;72、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时期着名诗人;因为受到排挤,一生都很不得志;擅长写律诗、绝句,诗富于文采,风格色彩很浓,音调和谐优美,意境朦胧抒情,多用典故,以无题组诗最为着名;有李义山诗集;73、温庭筠—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才思敏捷,每次应试,八叉手就能写成八韵;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是“花间派”的鼻祖;他的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74、崔涂,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礼山,江南人;光启年间进士;诗以怀乡、送别、旅愁等题材为主,情绪低沉,意境比较深刻委婉;全唐诗收其诗一卷;三、宋代75、柳开947—1000,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改名开,字仲涂;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散文家,以韩愈、柳宗元的继承人自居;76、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宁化人;初仕南唐,入宋后中进士,累官兵部员外郎;着江表志,记录南唐史事;77、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文学家;在宋朝初年提倡平易朴素的诗风,推崇杜甫、白居易;78、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封莱国公;79、林逋967—1029,北宋诗人;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有“梅妻鹤子”之称,卒谥和靖先生;80、范仲淹989-105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他的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81、曾公亮999—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人;宋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撰武经总要;82、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83、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北宋诗人;论诗重政治内容,反对靡丽文风,对宋代诗风转变有较大影响;84、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迁居开封;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风格豪健;85、张俞,生卒年不详;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属四川人;北宋诗人;86、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诗人,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87、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世称盱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北宋哲学家、诗人;88、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变法的推行者;89、刘攽1023—1089,字贡父,或作戆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曾帮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90、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北宋诗人;以教书为生;诗风奇崛豪放;91、张舜民约1034—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北宋诗人;官至吏部侍郎;92、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官到中书舍人;擅长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9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94、孔平仲,字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北宋诗人;与兄文仲、武仲都有文名,合称“清江三孔”;95、王雱1044—1076,字元泽,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儿子;官到龙图阁直学士;96、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97、道潜1043—1102,字参寥,俗姓何,本名昙潜,赐号妙总大师,杭州於潜今浙江临安人;北宋诗人;98、晁冲之,字叔用,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江西诗派诗人;99、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北宋诗人;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100、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也擅长诗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101、程颢1032—1085,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与弟弟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102、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诗宗杜甫,锻炼辛苦,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103、徐俯—1140,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外甥,诗属江西派;104、吴涛,字德劭,崇仁今属江西人;北宋诗人;105、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宋代诗人、诗论家,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106、汪藻1079—1154,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宋代诗人;高宗时任翰林学士;107、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一号病翁,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哲学家、诗人;朱熹曾向他问学;108、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北宋女词人,亦能诗;109、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南宋女词人;也擅长诗文; 110、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南宋诗人;陆游曾向他学诗;111、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主战派大臣;112、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南宋诗人;诗出于江西诗派,而自成一家;113、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为秦桧所陷,以“莫须有”之罪被害;谥武穆;114、萧德藻,字东夫,号千岩老人,闽清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11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主张坚决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排挤,爱国热情却始终不变;116、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南宋诗人;官至参知政事;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117、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他的诗自成一家,人称“杨诚斋体”;118、林升,生卒年不详,南宋士人;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大约生活在孝宗淳熙年间; 119、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120、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学者;和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121、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诗为杨万里所称道;122、徐玑1162—1214,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自其父时移居永嘉今浙江温州;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123、赵师秀—1219,字紫芝,号灵秀,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翁卷、徐玑并称“永嘉四灵”;124、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125、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126、戴复古1167—1248,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温岭人;南宋诗人,江湖派重要作家,曾师从陆游;127、叶绍翁,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属浙江人;其诗属于宋朝后期的“江湖派”,尤其擅长七言绝句;128、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官至工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谥文定;江湖派最大的诗人;129、志南,南宋诗僧,生平不详;130、严羽1192—1245,字仪卿、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诗歌批评家,论诗推崇盛盛,强调“妙悟”和“兴趣”;131、周密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文学家;132、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着名的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133、汪元量1241—,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为宋宫廷乐师,被掳北上,后以道士南归;134、郑思肖1241—1318,字亿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宋末太学生,宋亡后隐居苏州;诗有很强的遗民特色;135、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宋亡后被强制送往大都今北京,坚贞不屈,绝食而死;门人私谥文节;136、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平不详;四、金辽元明清137、王庭筠1156—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又号黄华老人; 138、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元之际最有成就的诗人;其诗风格沉雄,豪放超迈;139、陈孚1240—1303,字刚中,天台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代诗人;诗以雄浑刚健着称; 140、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诗人;古诗学陶、柳,近体学唐,以感情深挚着称;141、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湖州今属浙江人;元代书画家、诗人;宋宗室,入元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142、黄庚1260—1328,字星甫,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宋元之际诗人;宋亡不仕,以教馆为业;诗以近体见长,清丽纤巧;143、杨载1271—1323,字仲弘,浦城今属福建人;元代诗人;与虞集、范椁、揭傒斯合称“元诗四大家”,以骨力遒劲着称;144、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四川仁寿人,侨居崇仁今属江西;元代诗人,“元诗四大家”之一;也擅长散文;145、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待制、侍讲学士;元代诗人,“元诗四大家”之一;诗风清丽婉转;146、王冕—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着名画家,尤其擅长画梅;其诗遒劲纵逸;147、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最负盛名的诗人,其诗号“铁崖体”;148、倪瓒1301—1374,原名珽,字元镇,号元林,无锡今属江苏人;元代画家,与黄公望、吴镇、王蒙称“元末四大家”;其诗清旷萧散;149、萨都剌1272—,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居雁门今山西代县;元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150、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封诚意伯;诗多古体,苍莽萧瑟;151、袁凯约1310—,字景文,号海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诗人;曾任监察御史,后托疾归;152、杨基1326—,字孟载,号眉庵,嘉定州今四川乐山人,迁居江苏吴县;明代诗人,与高启等合称“吴中四杰”;153、毛铉,字鼎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诗人,其诗富于生活气息;154、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初成就最高的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官至翰林编修、户部侍郎;155、王恭,字安中,闽县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永乐初年授翰林典籍;。

古代有名的诗人有哪些

古代有名的诗人有哪些

古代有名的诗人有哪些
(1)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

主要诗作《离骚》、《九歌》、《九章》。

(2)曹植: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现存诗约80首,其中“七步诗”广有影响。

(3)陶渊明:东晋在诗人,名潜,字元亮。

所作诗文多描写农村景色,以《归田园居》、《桃花源诗》为代表作。

(4)王维:唐朝山水田园诗人,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李白:唐朝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功居士,存诗990余首,有《李太白文集》。

(6)杜甫: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后人称杜工部,其诗歌被称为“诗史”,有《杜少陵集》。

(7)白居易:唐朝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

(8)李商隐:唐末诗人,字义山,以七言律诗见长,有《李义山诗集》。

(9)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清新雄放,诗文有《东坡七集》。

(10)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存诗9000多首,诗风激昂豪放,有《剑南诗稿》等。

附其他:
唐代诗人
初唐:王绩王勃陈子昂贺知章杨炯张九龄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王维岑参李白杜甫孟浩然高适刘长卿韦应物王昌龄柳宗元王之涣王翰
中唐:卢纶白居易孟郊李贺韩愈刘禹锡
晚唐:杜牧李商隐
宋代诗人
苏轼杨万里王安石陆游李清照龚自珍林升郑燮辛弃疾柳永。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简介(按出生先后顺序整理)清晰明了,方便记忆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简介(按出生先后顺序整理)清晰明了,方便记忆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简介按出生先后顺序整理,清晰明了,方便记忆。

L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修订《春秋》。

他的学生将其言行记录在《论语》中。

《论语》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约前372 —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刍K(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3.吕不韦(?一前235):战国末年秦国相国,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

4.屈原(约前340 —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天问》《九歌》。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5.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 -?):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主要作品为《史记》,全书130篇。

6,曹操(155 —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死后被他的儿子追尊为魏武帝。

他的诗歌有《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等篇,诗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东汉末年人民的苦难生活。

7.曹植(192—232):字子建。

曹操子。

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三国魏诗人。

主要代表作为《七步诗》《洛神赋》等,原有集,已散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8.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着名诗人名录一、先秦至隋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

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2、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

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

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击败。

4、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

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王朝建立者。

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

5、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

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

6、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

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

7、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官至丞相,封魏王。

8、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

9、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

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10、曹丕(187—226),即魏文帝。

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

1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着名诗人。

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12、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13、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西晋文学家。

相传左思写成《三都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4、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诗人。

《诗品》中称他为“隐逸诗人之宗”。

15、吴隐之(?—414),字处默,濮阳鄄城(今属河南)人。

曾任中书侍郎、广州刺史等职,官至度支尚书,东晋后期着名廉吏。

16、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南朝宋诗人。

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

山水诗派的开山祖师。

17、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

南朝宋文学家。

曾任临海王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擅长七言诗。

18、陆凯,生卒年不详。

字智君,代(今河北蔚县)人。

南朝宋诗人。

谨重好学,以忠厚见称。

19、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南朝齐诗人。

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

后世与谢灵运对举,称小谢。

为李白所推许。

20、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信阳)人。

南朝诗人。

齐代官至广州刺史,梁代为吏部尚书。

21、释宝月,南朝齐时僧人,生平不详。

22、沈约(441—512),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南朝文学家。

历仕宋、齐、梁三代。

撰《四声谱》,倡声病说,对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3、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梁诗人。

诗风与谢朓相近。

24、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诗人。

其文体清拔,有古气,当时称吴均体。

25、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隐居茅山,有山中宰相之称。

26、王籍,生卒年不详。

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

南朝梁诗人。

27、萧纲(503—551),即梁简文帝。

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

南朝文学家,宫体诗的主要倡导者。

28、阴铿,生卒年不详。

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南朝陈文学家。

诗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与何逊诗风相近。

29、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陈文学家。

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

编有《玉台新咏》。

30、邢邵(496—?),“邵”一作“劭”。

字子才,河间(今河北任丘)人。

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

31、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北周文学家。

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

北周时官至开府义同三司,世称庾开府。

32、江总(518—590),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南朝陈诗人,随后主游宴后庭,多作艳诗。

33、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人。

隋朝诗人。

历仕齐、周,至隋累官司隶大夫。

34、孔绍安(577—约622),隋唐之际诗人。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二、唐代35、王绩(约589—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

隐居东皋,号东皋子。

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乐,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语言朴素自然。

也能文。

有《王无功文集》。

36、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

与王勃等人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有《骆宾王文集》。

37、李峤(约645-约714),唐代诗人。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他写的多为咏物诗,十分讲究格律,唐玄宗曾称赞他是“真才子”。

着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

38、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与杨炯、39、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

他现存诗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丽,朴质自然,对促进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贡献。

有《王子安集》。

40、宋之问(约656—约713),唐代诗人。

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他的诗讲究声律对偶,对唐代近体诗的完善和发展有较大贡献。

有《宋之问集》。

41、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性格豪放旷达,喜欢喝醉了酒以后挥笔写诗,被杜甫称为“酒中八仙”之一。

他和大诗人李白情趣相投,是十分要好的朋友。

贺知章不但诗写得好,还擅长隶书和草书。

42、张说(667—730),唐代诗人。

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睿宗、玄宗朝官至宰相,封燕国公。

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

有《张燕公集》。

43、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先天年间进士。

他的诗流传不多,相传宰相张说把他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在政事堂上,让当时的读书人作榜样。

44、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大臣、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他的诗以格调刚健着称,《感遇》诗十二首是他的代表作。

有《曲江集》。

45、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唐代着名的边塞诗人,善于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

他的七绝《凉州词》与五绝《登鹳雀楼》都是唐诗和中国诗史上的绝唱。

46、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

他的诗清淡幽远,长于写景。

有《孟浩然集》。

47、王昌龄(约698—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年间进士。

因担任过江宁丞和龙标尉的职位,后人也称他为“王江宁”或“王龙标”。

善于写七言绝句,被人称作“七绝圣手”。

有《王昌龄集》。

48、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开元年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

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与王维、孟浩然接近。

有《常建集》。

49、刘长卿(?-约789),唐代诗人。

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开元年间进士。

他的诗多表达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气韵流畅,音调谐美。

擅长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的美誉。

有《刘随州诗集》。

50、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

作品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多写田园隐逸生活,擅长状景绘物。

有《祖咏集》。

51、李颀(?—751),唐代诗人。

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人。

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

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

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

有《李颀集》。

52、崔颢(?—754),唐代诗人。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年间进士。

早期诗多写闺情,后来去过边塞,风格变为雄浑奔放。

有《崔颢诗集》。

53、高适(约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他早年生活贫困,流落在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后受人推荐,做了个县尉。

“安史之乱”后,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他的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诗风也大致相近。

有《高常侍集》。

54、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河东人。

早期的诗题材丰富,积极向上,体现出奋发进取的精神。

晚年作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不时流露出消极的情绪。

他的诗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宋代文学家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有《王右丞集》。

55、裴迪,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关中(今属陕西)人。

曾与王维一同隐居终南山。

其诗多描绘自然美景,风格与王维相近。

56、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出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大诗人,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

李白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他的诗想象力丰富,语言流转自然,是屈原以来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有《李太白全集》。

57、崔曙(约704—739),唐代诗人。

宋州(今河南登封)人。

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

曾隐居河南嵩山。

其诗多写景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

58、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一生坎坷,备尝艰辛。

其诗真实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擅长各种诗体,尤其以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现力。

有《杜工部集》。

59、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

江陵(今湖北荆州)人。

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

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有《岑嘉州诗集》。

60、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天宝年间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

他的诗以写景居多,风格清丽,朴实自然。

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以这首《枫桥夜泊》最为有名。

有《张祠部诗集》。

61、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