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6 三峡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在 如果 断 停止 极(高)
即使
有时 冲荡
奔驰的马
快
到了 连续不断 的确,实在
ppt精品课件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个句子的正确理解:自非亭午,不见曦; 自非夜分,不见月。 翻译: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 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ppt精品课件
俯视
仰视 色彩艳丽
“清” “荣” “峻” “茂”
一字一景
4.作者描绘三峡秋天的景象时选取了 怎样的时间和事物?请用两个词语概 括其特点。
晴初霜旦 林、涧、猿啸、回声
ppt精品课件
悲寂、凄凉
5.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 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来写?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 “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 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 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 的悲凉气氛。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这么好的文章,怎能不背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 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ppt精品课件
课文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 腾的长江黄河,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 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 作者描述了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 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分
四时之景
春冬:素 清——清幽美 秋:寒 凄 ——凄婉美
三峡——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思考讨论:
ppt精品课件
1.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 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 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 色、秋天景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0课三峡(共26张PPT)

重岩叠嶂 襄陵 曦月
sù
沿溯
zhǔ
属引
素t湍uān
jiàn
涧
绝y巘ǎn
shù
飞漱
A.小对子交流: 对子间相互交流划分的节奏,读 出自己的节奏。
检测主题:美文诵读
1.对文章进行节奏划分。 2.创设多种诵读形式,营造经典诵读氛围。
建议: ①带读:选择本组朗读最佳者,带读2-3个自然段,注 意语音、语调、节奏等。②齐读:全班有节奏、有韵 味的齐读一个段落。 ③背读竟比:比一比谁背得多。 (注:组长可挑选1-2个选项进行展示)
(2)回清倒影( 清波
)
清荣峻茂( 清澈 )
(3)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受益( 自己 )
(4)素湍绿潭( 白色 )
可以调素琴( 不加修饰 )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 名词作动词,指飞奔的马)。 (2)素湍绿潭( 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 (3)回清倒影( 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 (4)晴初霜旦( 名词作动词,下霜,结霜。 ) (5)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 )
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 有时
今义:( 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或者
(2)虽乘奔御风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
(3)不以疾也
古义:( 快
今义:( 疾病 )
(4)良多趣味
古义:( 实在
今义:( 好
)
) )
)
)
)
一词多义。
(1)绝巘多生怪柏( 极
)
哀转久绝( 消失 )
沿溯阻绝( 断绝 )
sù
沿溯
zhǔ
属引
素t湍uān
jiàn
涧
绝y巘ǎn
shù
飞漱
A.小对子交流: 对子间相互交流划分的节奏,读 出自己的节奏。
检测主题:美文诵读
1.对文章进行节奏划分。 2.创设多种诵读形式,营造经典诵读氛围。
建议: ①带读:选择本组朗读最佳者,带读2-3个自然段,注 意语音、语调、节奏等。②齐读:全班有节奏、有韵 味的齐读一个段落。 ③背读竟比:比一比谁背得多。 (注:组长可挑选1-2个选项进行展示)
(2)回清倒影( 清波
)
清荣峻茂( 清澈 )
(3)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受益( 自己 )
(4)素湍绿潭( 白色 )
可以调素琴( 不加修饰 )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 名词作动词,指飞奔的马)。 (2)素湍绿潭( 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 (3)回清倒影( 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 (4)晴初霜旦( 名词作动词,下霜,结霜。 ) (5)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 )
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 有时
今义:( 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或者
(2)虽乘奔御风 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
)
(3)不以疾也
古义:( 快
今义:( 疾病 )
(4)良多趣味
古义:( 实在
今义:( 好
)
) )
)
)
)
一词多义。
(1)绝巘多生怪柏( 极
)
哀转久绝( 消失 )
沿溯阻绝( 断绝 )
八年级语文上册26《三峡》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 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 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看 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 月亮。 •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 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 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 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 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 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 疾风,也不如它快。
三读课文:译读《三峡》
• 要求:文从字顺
• 借助词语手册,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 译全文,小组共同解决疑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至于 夏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发 ,暮到 ,其间千二百 ,虽乘奔御 , 不以疾也。
减字背诵法二
自 叠 朝 不以 ,隐 至 七 蔽 中,两岸连 ,自非亭 ,略无阙 夜 ,不见 。重 。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三峡》 新人教版A

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天刚晴 早晨
寂静
连续 延长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概数
消失
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 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 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
也不如它快。
回旋的清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
白色 急流
极高的山峰
树荣 草盛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急流冲荡 水清 山高 真,实在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 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 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
[北魏]郦道元
瞿塘峡
巫峡
长江三峡驰名中外,古代这里航道曲折狭 窄,布满暗礁险滩,水流湍急紊乱航行障 碍重重。古诗“巴蜀雪消春涨发,何人敢 放东吴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正是对当时三峡航行的写照。
西陵峡
• 郦道元(466---527)
• 范阳涿县(现隶属河北)人
• 北魏地理学家
(2)侧面描写: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流
湍急)
4、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 “迅疾”有什么关系?
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 水的迅疾做铺垫。
领略“三峡夏水”之势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整体感知
5、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作者 是怎样写三峡的春冬之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天刚晴 早晨
寂静
连续 延长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概数
消失
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 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 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 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
也不如它快。
回旋的清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
白色 急流
极高的山峰
树荣 草盛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急流冲荡 水清 山高 真,实在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 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 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
[北魏]郦道元
瞿塘峡
巫峡
长江三峡驰名中外,古代这里航道曲折狭 窄,布满暗礁险滩,水流湍急紊乱航行障 碍重重。古诗“巴蜀雪消春涨发,何人敢 放东吴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正是对当时三峡航行的写照。
西陵峡
• 郦道元(466---527)
• 范阳涿县(现隶属河北)人
• 北魏地理学家
(2)侧面描写: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流
湍急)
4、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 “迅疾”有什么关系?
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 水的迅疾做铺垫。
领略“三峡夏水”之势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整体感知
5、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作者 是怎样写三峡的春冬之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26《三峡》

26.三 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处( quē ) 曦.月( xī ) 绝 ( yǎn ) 沿溯.( sù ) 素湍.( tuān ) 怪柏.( bǎi ) 飞漱.( shù ) 属.引( zhǔ ) 涧.肃( jiàn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不见曦.月:_日__光__,__这__里__指__太__阳___ (2)至于夏水襄.陵:_漫__上____ (3)沿.溯阻绝:__顺__流__而__下___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垂阴相荫.( yìn )_遮__蔽__,__荫__护____ (2)乃疏凿芜秽.( huì )_污__秽__,__肮__脏___
(4)绝多生怪柏:__险__峻__的__山__崖__或__山__峰____ (5)飞漱.其间:__冲__刷___ (6)清荣.峻茂:_茂__盛____ (7)林寒涧肃.:__寂__静___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人有百手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君有疾.在腠理 4.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处( quē ) 曦.月( xī ) 绝 ( yǎn ) 沿溯.( sù ) 素湍.( tuān ) 怪柏.( bǎi ) 飞漱.( shù ) 属.引( zhǔ ) 涧.肃( jiàn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不见曦.月:_日__光__,__这__里__指__太__阳___ (2)至于夏水襄.陵:_漫__上____ (3)沿.溯阻绝:__顺__流__而__下___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垂阴相荫.( yìn )_遮__蔽__,__荫__护____ (2)乃疏凿芜秽.( huì )_污__秽__,__肮__脏___
(4)绝多生怪柏:__险__峻__的__山__崖__或__山__峰____ (5)飞漱.其间:__冲__刷___ (6)清荣.峻茂:_茂__盛____ (7)林寒涧肃.:__寂__静___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人有百手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君有疾.在腠理 4.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三峡》课件2 新人教版

4、轻舟已过万重山: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
句子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 看不见月亮。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在夏天江水漫上两边小山的时候,上行和 下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是乘上飞奔的 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状的柏树。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林每 寒至 涧晴 肃初 ,霜
旦 ,
常有高猿 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重点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悬泉瀑布从山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茂、山 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到了秋雨初晴和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 一片清冷寂静。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
常有高处的猿猴在长啸,叫声接连不断悲哀 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很长时间才 能消失。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 合性地理著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三峡》(第3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三峡
郦道元
第一页,共17页。
引言(yǐnyán)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 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 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 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 们写下了一篇篇脸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 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 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 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huánjìng)的污 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 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 去,想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 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第十五页,共17页。
三、与写景(xiě jǐnɡ)相配合的 手法
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 样(zhèyàng)写的好处是?
• 借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 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 清(qīqīng)的气氛。
第十六页,共17页。
第十七页,共17页。
略无阙处(“阙”通“缺”)重岩叠嶂(像屏障 一样的高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 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形容三峡江面狭窄,两岸群山 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夏水襄陵(襄陵:动补短语(duǎnyǔ),涨上丘 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duǎnyǔ),顺流而下 和逆流而上。)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奔马。用“乘奔御风” 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第四页,共17页。
重点理解(lǐjiě)下列词语和句子(二)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素湍:急流溅 起的雪白浪花。素湍、绿潭,一动一静。) 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倒影: 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 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 指山;茂,指草。) 晴初霜旦(旦:早晨。) 属引凄清(qīqīng)(属引:连续不断。)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
郦道元
第一页,共17页。
引言(yǐnyán)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 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 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 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 们写下了一篇篇脸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 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 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 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huánjìng)的污 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 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 去,想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 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第十五页,共17页。
三、与写景(xiě jǐnɡ)相配合的 手法
本文最后收笔落在渔人的歌唱上,这 样(zhèyàng)写的好处是?
• 借用渔歌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 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 清(qīqīng)的气氛。
第十六页,共17页。
第十七页,共17页。
略无阙处(“阙”通“缺”)重岩叠嶂(像屏障 一样的高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 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形容三峡江面狭窄,两岸群山 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夏水襄陵(襄陵:动补短语(duǎnyǔ),涨上丘 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duǎnyǔ),顺流而下 和逆流而上。)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奔马。用“乘奔御风” 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第四页,共17页。
重点理解(lǐjiě)下列词语和句子(二)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素湍:急流溅 起的雪白浪花。素湍、绿潭,一动一静。) 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倒影: 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 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 指山;茂,指草。) 晴初霜旦(旦:早晨。) 属引凄清(qīqīng)(属引:连续不断。)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三峡》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欣赏“三峡群山”之美
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不见曦月
2021/4/6
CHENLI
15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 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26 三峡
2021/4/6
鹂道元
CHENLI
1
2021/4/6
CHENLI
2
欣赏三峡之秋景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021/4/6
CHENLI
3
2021/4/6
郦道元
CHENLI
4
2021/4/6
CHENLI
5
•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 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 陕西临漳)。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 父、父亲曾多年为官。郦道元成年之后,也 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 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 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 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
•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
行得快啊。2021/4/6来自CHENLI16
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 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连绵(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分不见曦月)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 峡山的特点?
2021/4/6
CHENLI
1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 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枝词
白居易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之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西陵峡
清 孙原湘 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碧从帆底尽,楚云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风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本句)
推荐篇目:
余秋雨《文化苦旅· 三峡》 刘白羽《长江三峡》 刘 征《过万重山漫想》 顾一樵《川游小记——巫山十二峰》
检测:
• 1、作者是____ ,_______时的人物。 • 2、《三峡》主要描绘的是 ______的风光。从文中的 哪句话可以看出来?_________ •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风光的? • 4、背诵默写: (1)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旧传为西汉桑钦所作。经清代学者考证, 大概是三国时人所作。原书列举大小河道 137条,内容甚略。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 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 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 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 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 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 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 利工程等。
划分句间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重岩 隐天 叠嶂(变句)——重叠 岩嶂(本句) 蔽日(变句)——隐蔽 天日(本句)
并提:把本来的应该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 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一个句 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 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 关系来分别相承。翻译时应分成两句。 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 曦月(变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1、落实常用文言字词,解决疑难字词。
2、写了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内容。 3、描写了三峡哪些景物? 4、表现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 感受三峡之美。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夏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 急宣,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巴女词
李白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秋兴八首之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上瞿塘
白居易 瞿塘天下险,夜上谁信哉? 崖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签(拉纤拉缆)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於滟滪堆。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地理 学专著,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 部文学著作。这部在历史上被称为“圣经贤 传”、“宇宙未有 之奇书”。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 展史 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 究,形成一门“郦学”。
《水经注》使其作者郦道元成为山水游记文学的 鼻祖。唐宋诗人陆龟蒙、苏东坡都有阅读《水经 注》的嗜好。清初学者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 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则袁中郎。”称郦道 元是山水游记文学的巨擘(bò),世人所公认。 原德国柏林大学校长、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李希霍 芬(1833-1905)称郦道元《水经注》是“世界地 理学的先导”;东南亚学者认为郦道元是“中世 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课文选的是总写三峡的一段,是全注的精华所在。 三峡,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朝发 暮到 (侧面)
三
清荣 峡 隐天 峻茂 蔽日 (侧面) 秋
晴初 霜旦
水:素、绿、清、 影、悬、漱 :绝
柏:怪
大处落笔 小处刻画 情景交融
林寒、涧肃、猿啸 (正面) 泪沾裳 (侧面)
四、品味本文语言之美。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
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
词语,并认真体味。
一、朗读全文。 读顺;
读出情味。
识记字词
quē zhà ng xī xiāng
阙
yù
嶂
sù
曦
tuān
襄
yǎn chá ng
御
xià o
溯
zhǔ
湍
jià n
啸
属
涧
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連山,略无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 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嘯,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 ——选自《水经注疏》
雄壮美
摇 曳 多 姿
四 春冬: 素湍绿潭 季 ( 回清倒影 清秀美 景 水 悬泉瀑布 致 ) 清荣峻茂
秋: 林寒涧肃 猿啸哀转
凄异美
三、欣赏本文写作构思之妙。 选材 结构安排
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 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 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 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 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 带来的四季景色作了铺垫。正因为山势高峻, 才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沿溯阻绝”;正因 为“重岩叠嶂”,才会出现“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奇景;正因为“两 岸连山、略无阙处”,且难见“曦月”,才 能使人在秋日倍感“林寒涧肃”,十分凄清。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写三峡,重在写“水”。
春 冬
春冬之时,则 素湍绿潭,回清倒 影,绝 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 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秋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 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两岸连山 连绵
地貌特征 (山)
奇特险峻
群峰对峙 高、陡
夏:水大流急
你会选择在哪个季节去三峡? 为什么?请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作答。
一、解释语句及词语: •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4、或王命急宣。 •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 • • •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素。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 绘色,以“‘隆”、“悬”、“漱”绘形。 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 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 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 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 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 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 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 的感情。
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
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
合为一体?
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 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之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 出,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 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 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
夏
襄
阻
(正面)
水 重岩 春冬 叠嶂
这篇文章虽短,但波澜起伏、节奏感强。 写山势文气舒缓,写江水暴涨, 如异峰突起,文气急促,写冬春之景, 文气变得凄清、悲凉,节奏变得沉重凝滞。
互文:古代汉语的一种修辞方法。为避免行文的 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 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极少数也有三 个)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 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 渗透,互相补充的关系。翻译时应并成一句。
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后世影响极大,李白、 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请就
学过或课外阅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即借用了《三峡》中的“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
小结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地貌特征,然 后分写四季景色,突出不同季节峡中不 同景致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幅风格各异、 色彩鲜明的风景图。
郦道元
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 期,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 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 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 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 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 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由于时代更 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 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 《水经》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