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2、5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1~103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

“2、5倍数的特征”是青岛版六年制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四年级,学生们已经学了整数除法,所以说本次研究的课题是“因数与倍数的初步认识”的继续,是学习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以及分解质因数的开始,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本专题研究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5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方面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不容易。为此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究规律,启发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设计理念】

以“知识建构”为核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经历探究“2、5倍数的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初步归纳及抽象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实例,了解2、5倍数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学生初步归纳的能力,推理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2、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5的倍数;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归纳2、5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课件、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明年六一儿童节,学校要组织一场汇报演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情境图(课件出示信息窗),都有哪些节目?

生齐:圆圈舞、叠罗汉、交谊舞。

师:看到这幅情景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1:圆圈舞有多少人参加?

生2:叠罗汉共有多少人参加?

生3:交谊舞可以派几人参加?

……

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很想知道:各项表演分别可以派多少人参加(课件出示)?

师:如果你是这次汇报演出的负责人,你想派多少人来参加交谊舞呢?

生1:10人

生2:12人

生3:15人

生4:26人

……

(板书:10、12、15、26)

师:如果我们派15人去参加交谊舞合理吗?为什么?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不合理,因为交谊舞是两人一组,15个人可以分成组7组,但是还多一个人。

师:回答的非常好。那你会派多少人呢?

生:我会派18人。

(修改板书,将14改成18)

师:如果是跳圆圈舞,同学们会派多少人参加呢?

生1:15人

生2:10人

生3:20人

生4:25人

……

(板书:15、10、20、25)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派这些人参加?

生1:交谊舞是两人一组,所以所要派的人数必须是2的倍数,10、12、18、26都是2的倍数。

生2:圆圈舞是五人一组,所派的15、10、20、25人都是5的倍数。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2的倍数特征和5的倍数特征。

(板书课题:2、5的倍数特征)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为了使学生能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儿童节”这一生活素材入手,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参与组织的热情,从而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为下面探究2、5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归纳特征

1. 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师:刚刚同学们所用的列举数的这种方法我们称它为列举法。

(板书:列举法)

⑴利用百数表探究。

师:下面我们用百数表来探究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

(课件出示百数表。)

师:我们每位同学手里都有一张百数表。在百数表上把2的倍数用铅笔圈出来。圈好之后同桌相互检查一下。

(学生圈数。)

(同桌交换,相互检查。)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圈的和老师圈的一样吗?

生齐:一样

⑵分小组讨论,思考所圈出的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探究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⑶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小组推选一位组员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1:看个位上的数

生2:个位上的数是2、4、6、8

生3:个位上的数是2、4、6、8、0

生4:都能被2整除

生5:都是双数

生6:都看个位上的数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用红色圈起来的这些数都是2

的倍数。我们先竖着看所圈的数,第一列的数有什么特点?

生齐:个位数都是2

师:第二列呢?

生齐:个位数都是4

师: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的个位分别是什么呢?

生齐:个位上分别是6、8、0

⑷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师:哪位同学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

生:各位上是2、4、6、8、0

(板书:个位上是2、4、6、8、0。)

【设计意图: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式下,多注重学生全面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因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大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空间,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画出2的倍数,然后分小组合作,再对这些2的倍数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归纳出2的倍数的特征。】

⑸奇数和偶数。

师:观察大屏幕,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小知识。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我们叫它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2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向学生们介绍奇数和偶数。这样学生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它们的含义。】

练习:判断偶数、奇数学生回答

师:(课件出示)根据刚刚老师介绍的小知识,同学们帮助青蛙过河吧!(青蛙只有跳过偶数的荷叶才能过河。)

(学生帮助青蛙过河。)

师:通过同学们的帮助,小青蛙安全过河了。

刚刚我们探究的是2的倍数的特征。还学了奇数和偶数。下面我们继续来探究一下5的倍数的特征。

【设计意图:这两个题关于奇数和偶数的练习。首先这两个小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什么是奇数和偶数。其次,这两个小练习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奇数和偶数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 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⑴学生自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

师: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探究吧!

(学生分小组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

⑵交流发现。

师: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一下,所以说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所探究的结果是什么?

小组1:我们是用百数表来探究的。我们是看的各位上的数,各位上是0、5。小组2:我们组也是用百数表来探究的,我们先将5的倍数画出来,然后找特征。师:什么特征呢?

小组2:个位上是0或是5。

小组3:我们小组和2组的结论一样。

师:其它小组呢?

小组4:我们也是。

小组5:我们也是。

小组6:我们也用了百数表,发现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都是5或者都是0。……

⑶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

师: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知道用百数表先找出5的倍数,再去观察,探究5

的倍数的特征。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5的倍数的特征。生: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者是5.

(板书:个位上是0、5)

【设计意图:有了2的倍数特征的探究经验,学生很容易能探究出5的倍数的特征。】

⑷比较2和5倍数特征的共同点。

师:我们在探究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在百数表上做了记号,观察一下你的百数表,发现了什么?

生1:发现了我画的圆圈和我画的5的倍数有一样的部分。

生2:我也是。

生3:百数表的最后一列,两种记号都画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3:这一列是它们共同的倍数。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是不是呢?

(学生观察百数表。)

生齐:是

师:那好,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2的倍数特征和5的倍数特征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个位上是0。

师:说的非常好。同学们看一下黑板,老师根据大家的归纳总结把2的倍数的特征写在一个椭圆型圈中,5的倍数的特征写在另一个椭圆型圈中。但是这两个圈画有重合的地方,中间这个重合的地方老师里面写了什么?

生齐:0

师:0。是不是刚刚大家发现的2的倍数特征和5的倍数特征的共同点啊?

生齐:是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⑸小结。

师:我们刚才分别探究了谁的倍数特征啊?

生齐:2和5

【设计意图:在探究了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再来探究2、5倍数的共同特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做一下小练习,考考大家,看看谁做的好。

(课件展示)

师:选一选,填一填。哪位同学来填一填?

生1:2的倍数有30、2、40、12、60、18、72、90.

生2:5的倍数有30、35、40、15、60、85、90.

师:同学们一起来说一下,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哪些?

生齐:30、40、60、90.

师: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看一下下面一个小题,(课件展示)选一选,分一分。生3:在左边的圈里分入偶数18、10、50、74、46,剩下的都填入右边的圈里。师:大家都同意他的分法吗?

生齐:同意

师:看来大家都学得不错。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应该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让学生学会运用2、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四.总结

师:大家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生1:这节课学到了2的倍数特征和5的倍数特征。

师:很好。

生2:这节课我明白了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师:很好,还有吗?

生3:这节课我知道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

【设计意图: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五.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收获不小呢!大家还想探究一下3的倍数的特征吗?

生齐:想

师:好,老师留个小作业,大家自己去尝试探究一下3的倍数的特征。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因好奇心和兴趣驱使,自己先去尝试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为下节课做了很好的预习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