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弘道养正著华章——在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2017年6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光阴似箭,岁月如歌,青葱少年,整装待发!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和分享你们顺利毕业的喜悦和兴奋。
此时此刻,我想用刚才授礼时的音乐表达我的心情,“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同学们,祝贺你们经过三年、四年、五年、七年乃至十一年的寒窗苦读,你们终于毕业啦!三月杜鹃争艳,四月木棉攀枝,五月芍药初开,六月凤凰漫舞。
在广中医的时间纪念册里,记录着你的青葱岁月和欢快足迹。
你们扮演的各种角色,已深深印刻在母校的记忆里:博物馆前,你们是高昂深情的朗读者;文化广场前,你们是认真勤奋的习练者;垂柳河岸旁,你们是惬意享受的漫步者;图书馆里,你们是孜孜不倦的探索者;课室里,你们是专精覃思的求学者;大会堂里,你们是欢歌雀跃的表演者;实验室里,你们是一丝不苟的研究者;药王山上,你们是不辞辛苦的观药者;同时,你们也是母校甲子华诞的见证者,见证广中医的沧桑与成长,展示广中医人的责任与担当。
“你来过一阵子,我却怀念一辈子”。
与你们相约,一起学习,一起座谈,一起晚餐,一起走外环,是我最快乐的事。
你们最美的年华,已定格在这个校园里,而明天的你们,又将多了一个角色,那便是担负起传承广中医精神和中医药事业的校友!明月有缺,白璧微瑕。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美好时光,但也激荡起许多“浪花”。
你们吐槽过校道上的路障“重重阻滞”,埋怨过五一期间的校园网“无理罢工”,投诉过四级报名“无情限额”,调侃过宿舍空调“不够给力”,三元里校区的同学甚至还没有享受到清凉的夏天就要离校!感谢你们,发出肺腑之言。
我深知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不足之处,也知道你们“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情,相信有你们理性声音存在,广中医将会变得更好。
年年有今日,今日复年年。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今天你们站在这个千人瞩目的舞台中央,我知道你们不少人为了这“黄金30秒”,买了新衣服,化了妆,穿上了平日少穿的高跟鞋,我也知道你们为了今天这一刻,甚至提前半年就做足了准备,让我们为你们“努力创造30秒的精彩”点赞,也希望你们今后做每一件事都要认真。
广东商学院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

广东商学院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广东商学院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广东商学院毕业证样本:广东商学院简介乘车路线地址:广东商学院(广东法商大学{筹}),简称广商,溯源于1934年广州国民政府创建的勷勤大学商学院,于1946年改办为广东省立法商大学。
秉承“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努力发展成为办学条件良好、学科基础扎实、科研实力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在全国同类院校居先进行列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广东和华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法商型人才。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佛山610路公交线路、从广州-广东商学院走约100米到赤沙(广东商学院)总站乘坐节假日公交专线1(天河城专线)(坐5站)、37路(快线)(坐6站)、14路(坐6站)、37路(慢线)(坐7站)到江海大道中站转乘302路A(市区部分无站牌)(坐6站)、45路(坐9站)到广州火车东站总站下,走到广州火车东站转乘动车:广深动车组(坐1站)到东莞-东莞石龙火车站下。
从广州-广东商学院走约640米到赤沙牌坊站乘坐762路(坐7站)到海珠客运站总站(站内)下,走到广州海珠客运站转乘长途汽车:广州海珠客运站-东莞汽车客运总站(坐1站)到东莞-东莞汽车客运总站下。
广东商学院历任校(院)长:1983年—1992年:李鸿昌(广东商学院)1992年—2001年:罗国民(广东商学院·广东法商大学)2001年—2009年:吴家清(广东商学院·广东法商大学)2009年—:王华(广东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1.经济学院>>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统计学(经济统计、金融统计)2.财税学院>>财政学、税务(财政税收、税务代理)、资产评估3.金融学院>>金融学(货币银行)、金融学(国际金融)、投资学(理财、证券)、保险、金融工程4.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数学、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5.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6.会计学院>>会计学、会计学(ACCA)、审计学、审计学(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7.法学院>>法学、法学(国际法)、法学(民商法)、治安学8.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9.资源环境学院>>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10.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11.旅游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12.外语学院>>英语(国际商务英语)、英语(国际商务翻译)、日语(国际商务日语)13.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商务文秘)、对外汉语、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新闻学、新闻学(出版编辑)、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14.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广告设计)、艺术设计(玩具与游戏设计)、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艺术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广告学(广告策划与经营管理)、动画。
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任校长专业历史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56年创办,是新中国最早兴建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原直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1995年2月由广州中医学院更为现名。
现在学校由单一的医学门类发展成为集医、工、管、理、经、文和教多学科协调发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全面覆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学校注重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科技学术创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白云区机场路1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
到广州火车南站下,走到地铁广州南站转乘地铁二号线(坐16站)到地铁三元里站C1出入口下。
乘坐出租车(共行驶1.2公里,费用约10元)到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正门。
广州流花车站(坐2站)到广州流花车站转乘271路(坐3站)、271路快线(坐3站)到中医学院站2下。
往前走约100米到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正门。
广州汽车客运站(坐1站)到广州汽车客运站下,走到流花车站总站转乘271路(坐3站)、271路快线(坐3站)到中医学院站2下。
往前走约100米到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正门。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任校(院)长:王省良2011年10月-至今徐志伟2005年04月-2011,李任先1995.02-2005广州中医药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开设本科专业16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涉及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8个一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覆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项下全部二级学科。
学校现有医、工、管、理、经、文和教多学科协调发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全面覆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硕士点24个,学校还有中医药高校唯一的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
七十六年前的毕业证书

七十六年前的毕业证书作者:孙英梅来源:《北京档案》2018年第09期文中图片是已故老红军林春芳留下的一个不同寻常的毕业证书,是七十六年前由红军创办的卫生学校颁发的,上面印有毛泽东主席当年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证书现在由林老的女儿、沈阳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林朝胜教授珍藏。
之所以说这个毕业证书不同寻常,是因为它虽然是印刷简陋、质地粗糙的一页黄纸,但却见证了红军创办的卫生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直至成长为医科大学的艰难历程。
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由于敌人的封锁,药品、器材、医生都极度匮乏。
当时各种条件都很差,技术也低,谈不上有什么医疗设备”[1],常常是战士受伤或者生病,都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为此,经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在江西中央苏区诞生。
当时,中央军委总军医处从二百多名忠于党忠于红军、身体无恙、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青年红军战士中,挑选出25名学员进入军医学校学习。
1932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军医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學校。
红军卫校建校之初,学习环境异常艰苦,没有固定的校舍,没有明亮的教室,没有现成的教材,更没有医疗设备、器材,而且学校还经常跟随部队四处作战、转移。
但是学员们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为学校制定的“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发扬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在这所流动的学校中,以顽强的意志投入学习。
行军路上,教员发明了“行走的黑板”,将自编教材中的要点写在纸板上,然后将纸板挂在背包上,使学员们能够一边行军一边学习。
行军休息或者战斗间歇时,教员用门板当做黑板,用柴炭代替粉笔,耐心给学员们讲解医学课程。
战斗打响后,教员冒着枪林弹雨,抢救、医治伤员,学员负责运送、护理伤员,尽最大努力将红军的损失降到最低。
当时,反“围剿”战争频繁且残酷,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各种物品、药品都相当缺乏,红军伤病员日益增多。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学籍原版档案历任院长毕业证编号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学籍原版档案历任院长毕业证编号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简介、地址与历史沿革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外文名: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简称:广二师(GUE)(原广东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较早设置的省属公办高校之一。
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改制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目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5.78亩,设海珠和花都两个校区,有教育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科学系、体育系、美术系、音乐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13个教学机构,11个本科专业和27个专科专业,覆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六个学科门类。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院设置及主要专业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设置有;中文系、数学系、外语系、政法系、计算机科学系、化学系等教育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数学系、体育系、美术系、音乐系、思政部等系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历任校长及学校代码;14278
肖建彬:(2009年1月——现在,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院长;广东教育学院院长)刘劲予:(2000——2009年1月,任广东教育学院院长);
黄天发:(1996——2000年,任广东教育学院院长);梁琼芳:(1984—1996年,任广东教育学院院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史

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56年创办,是新中国最早兴建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原直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1995年2月由广州中医学院更为现名。
1997年学校正式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转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
2002年学校接受并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专家组评估;2003年学校“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以优秀的结论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组成的专家组评审。
2004年学校正式列入广东省“211工程”学校,在同年全国的一级学科评估工作中,学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第三,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第六。
学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三元里校区,占地面积327亩;位于番禺区广州大学城的新校区占地面积近1050亩。
校本部现有职工1025人。
学校图书馆藏书77万册。
学校下设14个院部等教学单位;与广东省中医药局合办的“广东省中医药职业学院”也设在该校。
与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体制的广州中医药研究院,下设4所直属附属医院和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合办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
有教学医院22间,实习医院24间,中药实习基地16个,其它类教学基地2个。
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共有博士点15个,硕士点18个,是首批被批准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硕士)和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的试点单位之一,其中博士点、硕士点已经覆盖所有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
已经建立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16个本科专业,横跨医、工、管、理、经、文、教7个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开办了3个方向的七年制本科教育;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
有8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此外开展成人教育和各层次的对外教育。
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拥有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5个,部(局)级重点实验室19个(含4个合作),全国中医重点专科8个及省级中医重点专科9个等技术平台,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南方医科大学毕业证样本学籍原版档案历任院长毕业证编号

南方医科大学毕业证样本学籍原版档案历任院长毕业证编号
南方医科大学的简介、地址与历史沿革
南方医科大学(外文名: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医大;学校地址;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顺德校区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马岗大道33号。
1951年,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1979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的命令,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
现有校本部、顺德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176.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4.67万平方米。
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招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院设置及主要专业
南方医科大学设置有;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生物技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基因工程研究所体育部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药学院等
南方医科大学历任校长及学校代码;12121
陈敏生:(2011年10月——现在,任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郑木明:(2004年6月——2011年10月,任南方医科大学校长);李康:(1998年8月——2004年6月,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白书忠:1996年3月——1998年8月,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杨根远:(1991年8月——1996年3月,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陈景藻:(1990年6月——1991年8月,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赵云宏:(1975年7月——1990年7月,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论文被指造假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论文被指造假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论文被指造假2009-6-18 9:41:48来源: 南都周刊浏览量: 5网友评论0 条推荐此文赖文和吴丽丽两位女教师的举报,已经持续了近两年。
她们是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骨干教师,而她们的举报对象,则是顶头上司——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
赖文,58岁,举报人之一。
这位刚退休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授、博导说,我站出来说话只是觉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看到学术不端的行为不能不说,尤其是在大家都不说的时候。
大学没有廉耻,社会就更有问题。
南都周刊记者·单崇山实习生·李颖娟广州报道摄影·孙炯6月15日,赖文和吴丽丽还在等待着上级部门的处理结果。
两位女教师的举报,已经持续了近两年。
她们是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骨干教师,而她们的举报对象,则是顶头上司——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
“这还不算是抄袭吗?”58岁的赖文说。
这位今年刚退休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随身携带的包里,放着两份装订整齐的博士学位论文复印件。
一篇是提交于2004年、署名“敖海清”的《逍遥散抗心理应激损伤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初步研究》(以下简称“敖文”),另一篇是提交于2005年、署名徐志伟的《逍遥散抗心理应激损伤学习记忆的有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以下简称“徐文”)。
在“敖文”封面上,“指导教师姓名”一栏写着“徐志伟教授”。
在向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位办质量监督处、广东省纪委、广东省教育纪工委递交的举报信上,赖文写道:徐志伟的博士论文在没有标明引录的情况下,大段大段地甚至一连数页地与2004届中医基础理论博士毕业生敖海清的博士学位论文雷同,涉嫌严重抄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任校长专业历史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
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56年创办,是新中国最早兴建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原直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1995年2月由广州中医学院更为现名。
现在学校由单一的医学门类发展成为集医、工、管、理、经、文和教多学科协调发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全面覆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学校注重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科技学术创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白云区机场路12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
到广州火车南站下,走到地铁广州南站转乘地铁二号线(坐16站)到地铁三元里站C1出入口下。
乘坐出租车(共行驶1.2公里,费用约10元)到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正门。
广州流花车站(坐2站)到广州流花车站转乘271路(坐3站)、271路快线(坐3站)到中医学院站2下。
往前走约100米到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正门。
广州汽车客运站(坐1站)到广州汽车客运站下,走到流花车站总站转乘271路(坐3站)、271路快线(坐3站)到中医学院站2下。
往前走约100米到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正门。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任校(院)长:
王省良2011年10月-至今徐志伟2005年04月-2011,李任先1995.02-2005
广州中医药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
开设本科专业16个,横跨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是广东省名牌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涉及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8个一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覆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项下全部二级学科。
学校现有医、工、管、理、经、文和教多学科协调发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全面覆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硕士点24个,学校还有中医药高校唯一的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点。
现有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3个。
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史变迁过程详解:
广州中医药大学原成立于是1956年,是我国最早的4所中医院校之一,它的建校基础
是成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前辈们以“上医医国,先觉觉民”为己任,在民国成立初期,自行筹款兴办了学校。
1924年9月15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建成举行开学典礼,首任校长卢乃潼.1933年,在学校对面建了附属广东中医院,供教师临床及学生实习之用。
抗战时期,学校流离失所,先后在香港、韶关办学,曾经停办,后又复校。
1940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
1952年,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依托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办学,1953年停止招生,两校成为近现代名医成长的摇篮,1957年,经上级批准,学校在三元里择地,新建校址。
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国最早招收研究生的高等学校之一。
1992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医学与哲学》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首届全国中西医学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1995年该校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这也是该校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该校一附院、二附院被评为“广东省抗非典先进单位”,2004年,该校主体进入大学城。
2005年,该校首次承担“973”计划项目,邓铁涛教授出任首席科学家。
本文由: 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