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中油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制冷油分离器工作原理

制冷油分离器工作原理
制冷油分离器是一种用于分离冷库中产生的制冷油与制冷剂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混合相分离:制冷油与制冷剂在冷库中形成混合相。
制冷油一般是一种润滑油,用于润滑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和其他移动部件。
制冷剂是用于制冷循环的介质,其在制冷循环中会吸热蒸发和放热冷凝。
2. 冷凝分离:制冷油分离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冷凝过程中将混合相中的制冷剂和制冷油分离开。
在冷凝过程中,制冷剂被压缩和冷却,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制冷油则与制冷剂形成液滴状悬浮液。
3. 分离器结构:制冷油分离器通常采用纯物理分离原理,其内部具有一系列导流板或过滤媒介等结构。
这些结构能够有效地将混合相中的液滴分离出来,使得制冷剂顺着导流板或被过滤媒介滤除,而制冷油则沉积在分离器底部。
4. 制冷油回流:一些制冷油分离器还配备有制冷油回流装置,将底部沉积的制冷油回流到冷库的润滑系统中。
这样可以确保制冷系统的良好润滑,并减少制冷油的损失。
总的来说,制冷油分离器通过利用制冷剂在冷凝过程中从气态转变为液态而与制冷油分离的原理,使得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和制冷油能够有效地分开,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润滑性能。
螺杆空压机油气分离器工作原理

螺杆空压机油气分离器工作原理
螺杆空压机油气分离器是一种用于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油污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于油和气体在不同密度下的分离。
当压缩空气通过螺杆空压机时,油蒸汽会随着气体一同进入分离器内部。
分离器内部有一个集油室和一个分离腔。
首先,气体和油蒸汽进入集油室,由于气体的流速较大,油蒸汽被迫沉积在集油室的壁面上。
然后,油蒸汽进一步流向分离腔。
在分离腔内,设计有多个分隔板和导流装置,用于有效地阻挡和转向油蒸汽的流动。
由于分离腔内比集油室更大的体积,气体流速减小,流动变得更加缓慢。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油和气体的密度不同,油蒸汽逐渐凝结成液体油并滴下。
最后,沉积在分离腔底部的液体油经过排油阀流出分离器,而净化后的空气则通过出口进入下一道处理程序。
通过这样的分离过程,螺杆空压机油气分离器可以有效地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油污,保证后续生产和使用的系统的正常运行。
油气分离器工作原理

油气分离器工作原理
油气分离器是一种用于分离油气混合物的设备,它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行
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物理学的原理,通过不同密度的油气混合物在设备内部的分层沉降,从而实现油气的有效分离。
首先,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器后,由于密度差异,油和气会在设备内部自然分层。
油的密度大于气体,因此会向下沉降,而气体则会向上浮升。
在沉降过程中,油和气会逐渐分离,形成上层气体和下层液体的状态。
其次,分离器内部通常会设置一些分隔装置,如波纹板、环形板等,用于增加
油气混合物的接触面积,加速沉降速度,从而提高分离效率。
这些分隔装置可以有效地阻止气体向下渗透,保证油气分离的效果。
另外,分离器内部还会设置出口装置,用于分别排出上层的气体和下层的液体。
通过合理设置出口位置和管道连接,可以有效地将分离后的油和气送往下游设备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利用。
总的来说,油气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理学的原理,通过油气混合物的密
度差异实现油气的分层沉降,再通过分隔装置和出口装置的协同作用,实现油气的有效分离。
这种工作原理简单而有效,适用于各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油气分离器的工作原理还会受到流量、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运行分离器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选择设备结构和操作参数,以确保分离效果达到预期的要求。
总之,油气分离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设备,其工作原理简单而有效。
了解其工
作原理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设备的运行机理,还可以为设备的选择、设计和运行提供指导和参考。
希望本文对油气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螺杆压缩机油分离器内部结构

螺杆压缩机油分离器内部结构
螺杆压缩机油分离器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
1.浮球阀:当油分离器的底部达到一定油位时,浮球阀打开,使油能够通过回油管进入压缩机。
2.进气装置:进气装置与压缩机的排气管相连接,使气体可以顺利进入油分离器。
3.出口管:出口管与冷凝器相接,使经过油、气分离后的制冷剂气体能够通过出口管进入冷凝器。
4.回油管:当油积沉在分离器的底部时,可以通过回油管将油回流到压缩机中。
请注意,虽然无法给出具体的油分离器内部结构,但是一般来说,这些组件应该确保油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来。
这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油和气体具有不同的流速。
2.油在撞击壁面后流向油槽。
3.通过“雾化器组件”后被阻挡。
此外,油分离器的设计也应该考虑油位的控制。
通常,油位应保持在视镜的1/2-3/4之间。
如果长时间或过多的泡沫出现在视镜中,则表示油被制冷剂稀释,可能影响油的正常使用和系统的正常工作。
空调氟系统油分离器选型计算公式

空调氟系统油分离器选型计算公式(最新版)目录1.引言2.空调氟系统油分离器的作用和原理3.油分离器选型计算公式4.计算公式的运用示例5.注意事项6.结论正文一、引言空调氟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制冷系统,其中油分离器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件。
油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制冷剂中的油,防止油进入压缩机,避免对制冷系统造成损害。
本文将介绍空调氟系统油分离器的选型计算公式,帮助工程师正确选择适合的油分离器。
二、空调氟系统油分离器的作用和原理油分离器是空调氟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它的作用是将制冷剂中的油分离出来,让油返回到压缩机,避免油进入制冷系统。
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油和制冷剂分开。
在油分离器中,制冷剂的油聚集在油分离器的底部,通过一个由浮球操作的针型阀开启,让油回到压缩机中。
三、油分离器选型计算公式在选型油分离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制冷剂的种类、制冷量、工作压力等。
以下是油分离器选型的计算公式:1.制冷剂的种类:不同的制冷剂,其油的分离能力不同。
根据制冷剂的种类,可以查阅相应的油分离器选型表格,找到适合的油分离器。
2.制冷量:制冷量越大,需要的油分离器的处理能力越强。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需的油分离器处理能力:处理能力(kg/h)= 制冷量(kW)× 1.15(kg/kW)3.工作压力:工作压力会影响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在选型时,需要确保油分离器的工作压力与制冷系统的工作压力相匹配。
四、计算公式的运用示例以一台制冷量为 100kW 的空调氟系统为例,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油分离器处理能力为:处理能力(kg/h)= 100kW × 1.15(kg/kW)= 115 kg/h 根据系统的工作压力,选择合适的油分离器规格。
五、注意事项在选型油分离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油分离器,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2.安装油分离器时,要确保其进出管道的连接正确,并紧固好所有连接件。
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工作原理

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工作原理
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内部的滤芯和分离器装置,将压缩机中的油和气体分离出来。
以下是具体的原理描述:
1. 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器内部,首先经过初级滤芯的过滤,大部分较大颗粒的油和杂质会被滤除。
2. 油气混合物继续流动,进入分离器的主体部分。
在主体部分,压缩机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出来,并沉积在分离器的底部,而油气混合物则继续上升。
3. 油的进一步分离是通过滤芯的微米及波纤过滤材料层实现的。
由于滤材料的扩散作用、油颗粒被过滤材料阻拦以及惯性力撞击凝聚等原理,压缩空气中的飘浮油颗粒迅速凝聚成大油滴。
4. 在重力的作用下,油聚集在油分芯底部,并通过底端凹陷处二次回油管进口返回主机润滑油系统。
这样,空压机排出来的就是更为纯净、无油的压缩空气。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机械工程师或查阅专业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制冷系统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和原理

制冷系统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和原理一、引言制冷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热力学循环系统,用于将低温热量从低温源吸收,然后通过压缩增加其温度,最后释放高温热量。
在制冷循环过程中,气液分离器(也称为油分离器)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分离制冷剂中的液体和气体组分,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介绍制冷系统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和原理。
二、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 分离液体和气体: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会出现液体和气体两种形态,而液体和气体具有不同的密度和流动性质。
气液分离器能够将液体和气体分离,确保液体进入制冷系统的合适位置,而气体则被排出系统外。
2. 保护压缩机: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是核心部件,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提高其温度。
然而,液体进入压缩机会引起液击现象,造成压缩机的过载运行或损坏。
气液分离器可以防止液体进入压缩机,保护其正常运行。
3. 保持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制冷系统中的液体冷却效果更好,而气体冷却效果较差。
通过分离液体和气体,气液分离器可以确保液体尽可能多地进入冷却部件,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三、气液分离器的原理气液分离器的原理基于液体和气体在分离器内部的流动性质和密度差异。
1. 流体流动原理:在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流入分离器后,由于其流速减小,液体组分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分离器的底部沉降,形成液体层。
而气体组分由于较小的密度,往往停留在分离器的上部形成气体层。
2. 分离原理:由于液体和气体的密度差异,液体层和气体层之间形成明显的分界面。
分离器内部设有分离板或分离腔,通过这些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分离效果。
液体组分在分离器的底部通过出口排出,而气体组分则通过顶部的出口排出。
3. 动力学平衡原理:气液分离器还利用动力学平衡原理,通过控制分离器内部的液位和气体排出速度,实现液体和气体的平衡状态。
这样可以确保制冷系统中液体和气体的比例始终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气液分离器的类型根据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重力分离器:利用液体和气体的密度差异,通过分离腔和重力作用实现液体和气体的分离。
空调油分离器工作原理

空调油分离器工作原理
空调油分离器是一种用于空调系统中油分离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物理方法将混合在空调系统中的油分离出来,并使其重新回流到系统中。
空调系统中的油主要用于润滑和密封部件。
然而,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压缩机的工作和循环过程中的摩擦,部分油会被带入制冷剂中,形成混合物。
这会导致系统中的油量不足,进而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率。
空调油分离器主要包括过滤器和分离器两个部分。
通过设置过滤器,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和大部分油分离出来。
过滤器通常采用纤维材料或者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沉淀和分离效果。
而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剩余的微小油滴从制冷剂中分离出来。
分离器通常采用离心分离原理,通过旋转或离心力的作用,将微小油滴和制冷剂分离开来。
在分离器中,微小油滴会因为密度的差异而沉积在底部,而较干净的制冷剂则从分离器的顶部排出。
空调油分离器通常安装在空调系统的低温回气管道上,在制冷剂经过过滤器和分离器后重新回流到系统中。
这样可以实现对系统中油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总之,空调油分离器通过过滤和离心分离的方式将空调系统中
的油分离出来,保证系统中的油量合适,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油分离器与集油器
(一)油分离器的作用
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经压缩后的氨蒸汽(或氟利昂蒸汽),是处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
由于它排出时的流速快、温度高。
汽缸壁上的部份润滑油,由于受高温的作用难免成油蒸汽及油滴微粒与制冷剂蒸汽一同排出。
且排汽温度越高、流速越快,则排出的润滑油越多。
对于氨制冷系统来说,由于氨与油不相互溶,所以当润滑油随制冷剂一起进入冷凝器和蒸发器时会在传热壁面上凝成一层油膜,使热阻增大,从而会使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果降低,降低制冷效果。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蒸发表面上附有油膜时,将使蒸发温度降低℃,多耗电11~12%。
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设置油分离器,以便将混合在制冷剂蒸汽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
总结起来,油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有:
1.确保润滑油返回到压缩机储油槽中,防止压缩机由于润滑油的缺乏而引起故障,延长压缩机适用寿命。
2.流动速度减小和流动方向变化的互相作用引起润滑油的聚集,这样在高温下分离出来的润滑油被集中收集,并自动返回到曲轴箱中,提高效率。
3.防止压缩机产生液击。
4.更好的发挥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效率。
5.减小系统高压端的震动和噪音。
6.同时这些特点还可以会使得系统的电费用降低。
(二)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大家都知道,汽流所能带动的液体微粒的尺寸是与汽流的速度有关。
若把汽流垂直向上运动产生的升力与微粒的重量相平衡时的汽流速度称为平衡速度,并用符号ω表示。
则显然当汽流速度等于平衡速度时,则微粒在汽流中保持不动;如果汽流速度大于平衡速度时则将微粒带走;而当汽流速度小于平衡速度,微粒就会跌落下来,从而使油滴微粒制冷剂汽流中分离出来。
油分离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主要就是利用润滑油和制冷剂蒸气的密度不同;以及通道截面突然扩大,气流速度骤降(油分离器的筒径比高压排气管的管径大3~15倍,使进入油分离器后蒸气的流速从原先的10~25m/s下降至~1m/s);同时改变流向,使密度较大的润
滑油分离出来沉积在油分离器的底部。
或利用离心力将油滴甩出去,或采用氨液洗涤,或用水进行冷却降低汽体温度,使油蒸汽凝结成油滴,或设置过滤层等措施来增强油的分离效果。
(三)油分离器的形式和结构目前常见的油分离器有以下几种:洗涤式、离心式、过滤式、及填料式等四种结构型式,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洗涤式油分离器
洗涤式油分离器适用于氨系统,它的主体是钢板卷焊而成的圆筒,两端焊有钢板压制的筒盖和筒底。
进汽管由筒盖中心处伸入至筒下部的氨液之内。
进气管的下端焊有底板,管端四周开有出气孔,以免高压蒸气直接冲击筒底,使已沉淀的润滑油搅动浮起。
筒内进气管的中部(位于液面之上)管壁上还开有平衡孔,其作用是当压缩机停车时平衡排气管路、油分离器、冷凝器三者之间的压力,特别是在压缩机发生事故时,可以防止因冷凝器的高压将油分离器中的氨液压回压缩机,造成更大事故。
在进气管的外侧上部还装有多孔伞形挡板,作分离液滴之用。
筒体下部侧面设有放油管接头,与集油器相连。
伞形挡板之上的筒体侧面设有出气管接头,并使出汽管伸入筒内有一定的长度,且引出口是朝上开的,其目的是使氨汽在排出分离器以前再折流一次,有助于提高分离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洗涤式油分离器在工作时主要是利用混合气体在氨液中被洗涤和冷却来分离油,同时还利用降低气流速度与改变气流运动方向,油滴自然沉降的分离作用。
其中洗涤和冷却作用对洗涤式油分离器的分油效率影响最大,因此筒体内必须保持一定高度的氨液。
洗涤式油分离器中的氨液一般是由冷凝器供给,为了保证油分离器内有足够高度的氨液,它的进液管应比冷凝器出液口位置低240~250mm,另外它一般装在机房外,紧靠冷凝器的地方,这样可以多台压缩机共同用一个油分离器。
2、填料式油分离器
填料式油分离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
在钢板卷焊而成的筒体内装设填料层,填料层上下用二块多孔钢板固定。
填料可以是陶瓷杯,金属切屑或金属丝网,以金属丝网效果最佳。
当带油的制冷剂蒸气进入筒体内降低流速后,先通过填料吸附油雾,沿伞形板扩展方向顺筒壁
而下,然后改变流向从中心管返回顶腔排出。
分离出的油沉积在它的底部,再经过浮球阀或手动阀排回压缩机曲轴箱。
图2
由上述可见,这种油分离器的分油是依靠降低流速、填料吸附及改变气流方向来实现的,其中以填料层的吸附作用为主。
与洗涤式油分离器相比,填料式油分离器的分油效率较高,可达95%(洗涤式为80~85%),安装位置较紧凑且对安装位置及安装高度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多台压缩机共同用一台油分离器,故填料式油分离器现已广泛用于氨制冷系统中。
但填料式油分离器对气流的阻力较大,要求筒内制冷剂蒸气的流速不大于s。
此外填料式油分离器的金属丝网一般采用不锈钢丝网,价格较贵。
3、离心式油分离器
离心式油分离器的油分离效果较好,适用于大型制冷系统,其结构如图3所示。
压缩机的排气经油分离器进气管沿切线方向进入筒内,随即沿螺旋导向叶片高速旋转并自上而下流动。
借离心力的作用将排气中密度较大的油滴抛在筒壁上分离出来,沿壁流下,沉积在筒底部。
蒸气经筒体中心的出气管内多孔板引出。
筒侧装有浮球阀,当油面上升到上限位时,润滑油通过浮球阀打开阀芯,自动向压缩机曲轴箱或集油器排油。
有的在油分离器外部还设有冷却水套,使混合汽体在其中又受到冷却水的冷却并通过降低流速和改变流向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分离。
4、过滤式油分离器
过滤式油分离器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常称为氟利昂油分离器,其结构如图7—4所示。
当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分离器后,由于过流截面较大,气体流速突然降低并改变方向,加上进气时几层金属丝网的过滤作用,即将混入气体制冷剂中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下滴落聚集在容器底部。
当聚集的润滑油量达一定高度后,则通过自动回油阀,回到压缩机曲轴箱。
在正常运行时,由于浮球阀的断续工作,使得回油管时冷时热,回
油时管子热,不回油时管子就冷。
如果回油管一直冷或一直热,这说明浮球阀已经失灵,必须进行检修,检修时可使用手动回油阀进行回油。
这种油分离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应用普遍,但分油效果不及填料式。
(四)油分离器的计算
油分离器的计算就是确定其筒体直径的大小。
油分离器筒体直径的大小,是根据压缩机的排气量和油分离器的流量相同这一连续方程及油分离器中气流速度必须降为υ≤~1m/s的工作条件推导出来。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d= ×(λ*V/u)
式中:D——油分离器筒体直径,[m]。
V——压缩机的理论排汽量,[m3/h]。
λ——压缩机的输气系数,无因次。
υ——油分离器内蒸气的流速,[m/s)。
对于填料式油分离器取υ=~s,其它形式油分离器取υ≤s。
例:某冷库分三个系统,设双级和单级机排汽合用一台油分离器,已知—15℃系统输气系数λ=,Vh=285m3/s,—28℃系统输气系数λ=,低压级Vh=s,—33℃系统输气系数λ=,低压级Vh=285m3/s,若采用洗涤式油分离器,试求所需的油分离器直径。
解:则应选用直径D≥363mm的油分离器一台。
(五)集油器
所谓集油器就是将系统中的油集中起来的容器(也称放油器)。
在氨制冷系统中,如果从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冷凝器等压力较高的容器中直接放油,对操作人员是很不安全的。
另外,在这些容器中氨液也较多,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并减少氨液的损失,应将系统中各有关容器的油先排至集油器,再在低压下将油从集油器排出。
对于氟利昂系统,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一般都通过它下部的手动或浮球
自动放油阀直接送回压缩机曲轴箱,其它设备中的润滑油靠流速带回压缩机。
因此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不单独设置集油器。
1、集油器结构集油器的构造如图7—5所示。
它是用钢板焊制的立式圆柱形容器,其顶部设有回汽管接头,用作回收氨汽的出口和降低筒内的压力。
筒体上侧部设有进油管接头,它与其它容器的放油管相连接,各容器中的油由此进入集油器。
筒体的下侧设有放油管,以便在氨回收后将油从筒内放出。
此外,为了便于操作管理,在壳体上还装有压力表和玻璃液面指示器,通常集油器的进油量不易超过其容积的70%。
在放油前,为了加速油中氨液的蒸发,更好地回收制冷剂,常采取在集油器顶部用水淋浇加热的措施。
放油时只允许各设备逐一进行,避免压力不同的设备互相串通。
2、集油器的选择当压缩机总制冷量小于或等于233KW时,采用筒径为159mm 的JY—150集油器一台,总制冷量在233~1163KW时,采用筒径为325mm的JY—300集油器1—2台,总制冷量在1163KW以上时,采用筒径为325mm的JY—300集油器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