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顶力及允许土抗力计算
混凝土顶管顶力计算书

顶管顶力计算书混凝土管的口径D=1800 mm ,壁厚t=150 mm ,管外径B C =2.1 m ,每米管的重力W=18.63 KN /m ,土的容重γ=18 KN / m 3 ,内摩擦角 Ф=15º,土的内聚力C= 10 Kpa ,管与土的粘着力C ′= 10 Kpa , 标准贯入数 N = 4 ,复土深度H = 6 m ,顶程L = 30 m 。
1、 总顶力为初始顶力与各种阻力之和F = F 0 + [(πB C q + W ) μ′+ πB C C ′] LF — 总顶力 ( KN ) F 0 — 初始顶力 B C — 管外径q — 管周边均布载荷 ( Kpa ) μ′— 管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2、初始顶力 F 0 = 13.2πB C N=13.2×3.1415926×2.1×4 =348.34( KN )3、挖掘直径 B t = B C + 0.1 =2.1 +0.1 = 2.2 m4、管顶的扰动宽度 B e = B t [ )245cos(245sin(1Φ-︒Φ-︒+)] =2.2×(79.061.1) = 4.48 m 5、土的摩擦系数 μ = tg Φ=tg15º= 0.2686、土的太沙基载荷系数Ce = )21BeK μ([ 1-e )2H Be k μ(-]= ⨯120.01[1-0.487] = 4.275 m7、管顶上方土的垂直载荷W e = ( γ- Be C 2 ) Ce = (18- 48.4102⨯)×4.725 = 57.87 (Kpa ) 8、冲击系数 i = 0.65 – 0.1H = 0.65 – 0.6 = 0.059、地面的动载荷 p = )2()1('2θHtg a B i p ++ = 55.33210)45622.0(75.2)05.01(10020=⨯⨯+⨯+⨯⨯tg = 6.25 Kpa 10、管周边的均布载荷 q = We + p = 57.87 + 6.25 = 64.12 Kpa11、管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μ¹= tg 2Φ =tg 2150= 0.132 12、总顶力F = F 0 + [(πB C q + W ) μ′+ πB C C ′] L= 348.34 + [ (3.1415926×2.1×64.12+18.63)×0.132 + 3.1415926×2.1×10] ×30 = 4076.44 KN= 407.65 吨 (力) 使用2个400 T 千斤顶 按70%效率计算T = 400 T ×2×70% = 560 吨 (力) 因此 T > F =407.65 吨 (力)所以千斤顶配置满足要求。
顶管顶力计算

工程概况:F=F 1+F 2p17:(7.4.1-1)F 1=πD*L′*fp17:(7.4.1-2)上式中:F —总顶力(KN)D —管外径(m)1.62(m)L′—管道顶进长度(m)600(m)F 1—管外壁与土层摩阻力(KN)F 2—顶管机迎面阻力(KN)f—管外壁与土层平均摩阻力(Kpa)4.00KN/m2F1=πD*L′*f =12208.32(KN)F 2=π/4*D ′2*R 1658.93(KN)式中D′—顶管机外径(m) 1.64(m)R 1—顶管机下部1/3处被动土压力(KN/m2)R 1=γ(H+2/3*D)tg 2(45oH-管顶土层厚度(F=F 1+F 22、钢管允许顶F ds =K ds f s A pF ds -钢管允许顶力(N)k ds -钢管综合系数,一般可取=0.277;顶管长度小于300m,且土层均匀时可取0.3460.346f s -钢管轴向抗压强度设计值(N/mm 2)215(M pa)A p -管道的有效传力面积(mm 2)130134.16(mm2)顶管壁厚(mm)26(mm)F ds =K ds f s A p =9680680.16(N)顶管顶力计算顶管为钢管,直径1620,以工作井壁为后背,泥水平衡方式顶管。
1、管道总顶力按下式估算:(顶管施工规程DG∕TJ 08-2049-2016 )3、中继间设置第一道中继间的间距计算(按60%中继间顶力计算)S′=k(F 3-F 2)/(πDf)p 19:(7.5.3式)式中:S′-中继间的间隔距离(m)k—顶力系数,宜取0.5~0.6F 2—顶管机迎面阻力(KN)F 3-控制顶力(KN)D-管道外径(m)f-管外壁与土层平均摩阻力(Kpa)S′=k(F 3-F 2)/(πDf)取第一道中继间布置位置L1后续中继间间距按80%中继间顶力计算,后续中继间顶推时,取F2=0。
⊿S=k(F 3-F 2)/(πDf)式中:⊿S-中继间的间隔距离(m)k—顶力系数,据经验取0.80.8F 2—顶管机迎面阻力(KN)0(KN)F 3-控制顶力(KN)3000(KN)D-管道外径(m)1.62(m)f-管外壁与土层平均摩阻力(Kpa)4.00(Kpa)⊿S=k(F 3-F 2)/(πDf)=117.95(m)中继间的数量n计算:(取整数)n =(L ′-L1)/⊿S 钢管允许顶力9680KN ,工作井允许顶力3000KN 。
(完整版)顶管施工技术参数计算

顶管施工技术参数计算一、顶推力计算(1)推力的理论计算: (CJ2~CJ3段)F=F1+F2其中:F —总推力Fl 一迎面阻力 F2—顶进阻力F1=π/4×D 2×P (D —管外径2.64m P —控制土压力) P =Ko ×γ×Ho式中 Ko —静止土压力系数,一般取0.55Ho —地面至掘进机中心的厚度,取最大值6.43m γ—土的湿重量,取1.9t/m 3P =0.55×1.9×6.56=6.8552t/m 2F1=3.14/4×2.642×6.8552=37.5tF2=πD ×f ×L式中f 一管外表面平均综合摩阻力,取0.85t/m 2D —管外径2.64mL —顶距,取最大值204.53mF2=3.14×2.64×0.85×204.53=1441.15t因此,总推力F=37.5+1441.53=1479.04t 。
(2)钢管顶管传力面允许的最大顶力按下式计算:F ds =φ1φ3φ4γQdf s A p 式中 F ds — 钢管管道允许顶力设计值(KN )φ1—钢材受压强度折减系数,可取1.00φ3—钢材脆性系数,可取1.00φ4—钢管顶管稳定系数,可取0.36:当顶进长度<300 m 时,穿越土层又均匀时,可取0.45,:本式取0.36γQd —顶力分项系数,可取1.3A p —管道的最小有效传力面积(mm 2)计算得181127=3.14*13222-3.14*13002f s —钢材受压强度设计值(N/mm 2)235 N/mm 2由上式可得钢管顶管传力面允许的最大顶力11787KN,约1202.75t 经计算得知总推力F=1479.04t ,大于钢管顶管传力面允许的最大顶力1202.75t ,顶管时只能用其80%,1202.75×80%=966.2t 。
顶管施工工艺顶力及后背计算

顶管施工工艺顶力及后背计算:1、顶力计算D=1000mm泥水平衡机械顶管顶力计算(1)顶力计算π=F+NfLfkDF--顶进阻力(KN)D0--顶管外径(m),按线路管径D=1200mm,取D0=1.22 mL—管道设计最大顶进长度(m),150mfk—管道外壁与土的单位面积平均摩阻力(KN/㎡)经验值fk=6KN/㎡NF--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查表得:NF=π∕4Dg2P式中 H0—管道覆土厚度,取最大值5mγ—土的湿密度,取18KN/m3解得:NF=(3.14/4)×1.222×5×18=105.2KN则:F=3.14×1.22×150×6+105.2KN =3552.92KN即F=355.292t根据以上计算需要两支(型号)200t顶镐。
根据总顶力计算出顶力为3552.92kN,实际施工过程中选用的顶镐设备为2台200吨的顶镐,能够提供4000kN的顶力,根据现场情况与实际施工经验,采取注浆、涂蜡等减阻措施,可以不使用中继间,能够满足顶力的要求。
1.1.1.12、后背安全系数的核算:根据顶力计算取D=1200进行后背核算根据管道直径选择墙宽2.6m,高2.4m,墙厚0.8m,内衬Φ14@150双层钢筋网片,网片生根于底板钢筋,外侧以预制钢后背为模板,两侧支模,内浇混凝土,混凝土强度采用C30。
后背面积计算:F=V×n/Kp×r×hV:主顶推力n: 安全系数,取n≥1.5Kp :被动土压力系数,取2r:土的重度,取19h:工作井深度F:后背面积F=3552.9×1.5/2×19×6=30.93后背墙的核算按右公式计算F≥P/[σ];F—混凝土后背面积P—计算顶力5877.21KN[σ]—混凝土允许承载力1000 KN/m2F=P/[σ]= 5877.2÷1000≈5.88m2取安全系数2,(P/[σ])’=11.76m2实际施工时采用9*4=36 m2〉30.96 m2 >11.76 能够保证安全由此计算出实际顶进坑的后背可以承受顶推力的作用,能够安全施工。
顶管顶力计算及后背土体稳定(word)

顶管顶力计算及后背土体稳定(1)顶管总顶力和传力面允许最大顶力计算D60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混凝土强度C50,内径=600mm ,外径D=720mm ,壁厚60mm 顶入管总长度L=58+45=103m ,土的重度3s =19kN/m γ,管道覆土层厚度Hs=5.5m综合摩擦阻力 4kPa k f =(触变泥浆减阻,参《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表12.6.14) 管道的总顶力估算:0k F F DLf N π=+(公式参《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12.4.1条) 顶管机迎面阻力223s s 3.14=D H =0.7219 5.5=42.5kN/m 44F N πγ⨯⨯⨯(选用泥水平衡式) 管线总顶力计算:30 3.140.72103442.5973.9kN/m k F F DLf N π=+=⨯⨯⨯+=钢筋混凝土管顶管传力面允许最大顶力计算:(公式参《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8.1.3条) ()22123de c p d 500.9 1.050.85 3.140.50.523.17206001.30.7941123087N 1123kN Q F f A F φφφλφ⨯⨯==⨯⨯⨯⨯-⨯==≥满足要求。
(2)工作井后背土体稳定验算土的内摩擦角:=12φ;土的重度3s =19kN/m γ;编号W A48工作井沉井入土深度:H=8.58m 地下水位埋深:w z =1.6m ;地下水位以下土的有效重度:3s =9kN/m γ'根据《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沉井结构设计规程CECS137:2015》6.2.8条:土压力合力至刃脚底的距离:H /3 2.86m p h == 顶管力到刃脚底的距离: 2.2 1.1 3.30m f h =+=考虑顶管力与土压力合力作用点可能不一致的折减系数: ()()p =/ 3.3 3.3 2.86/3.30.86f f f h h h h ξ--=--= 主动土压力系数:20tan 450.662K αφ⎛⎫=-= ⎪⎝⎭被动土压力系数:20p tan 45 1.522K φ⎛⎫=+= ⎪⎝⎭刃脚底部主动土压力标准值: ()()ep,k F 0.6619 1.698.58 1.661.52m s w s w K z z z αγγ⎡⎤'=⋅+⋅-=⨯⨯+⨯-=⎡⎤⎣⎦⎣⎦沉井前方主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ep k ep k 11E r 3.14 4.48.5861.521823.1kN 44HF π==⨯⨯⨯⨯=,, 刃脚底部被动土压力标准值:()()p,k p F 1.5219 1.698.58 1.6141.70m s w s w K z z z γγ⎡⎤'=⋅+⋅-=⨯⨯+⨯-=⎡⎤⎣⎦⎣⎦沉井后方被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pk pk 11E r 3.14 4.48.58141.704199.3kN 44HF π==⨯⨯⨯⨯= 顶管力标准值:()()tk pk ep,k 0.80.860.84199.31823.11321kN P E E ξ=-=⨯⨯-= 综上计算得出结论,顶管限制值取110吨。
顶管施工工艺顶力及后背计算

顶管施工工艺顶力及后背计算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顶管施工工艺顶力及后背计算:1、顶力计算D=1000mm泥水平衡机械顶管顶力计算(1)顶力计算F--顶进阻力(KN)D0--顶管外径(m),按线路管径D=1200mm,取D0=1.22 mL—管道设计最大顶进长度(m),150mfk—管道外壁与土的单位面积平均摩阻力(KN/㎡)经验值fk=6KN/㎡NF--顶管机的迎面阻力(KN),查表得:NF=π∕4Dg2P式中H0—管道覆土厚度,取最大值5mγ—土的湿密度,取18KN/m3解得:NF=(4)××5×18=则:F=××150×6+=即F=根据以上计算需要两支(型号)200t顶镐。
根据总顶力计算出顶力为,实际施工过程中选用的顶镐设备为2台200吨的顶镐,能够提供4000kN的顶力,根据现场情况与实际施工经验,采取注浆、涂蜡等减阻措施,可以不使用中继间,能够满足顶力的要求。
1.1.1.12、后背安全系数的核算:根据顶力计算取D=1200进行后背核算根据管道直径选择墙宽2.6m,高2.4m,墙厚0.8m,内衬Φ14@150双层钢筋网片,网片生根于底板钢筋,外侧以预制钢后背为模板,两侧支模,内浇混凝土,混凝土强度采用C30。
后背面积计算:F=V×n/Kp×r×hV:主顶推力n:安全系数,取n≥Kp:被动土压力系数,取2r:土的重度,取19h:工作井深度F:后背面积F=×2×19×6=后背墙的核算按右公式计算F≥P/[σ];F—混凝土后背面积P—计算顶力[σ]—混凝土允许承载力1000KN/m2F=P/[σ]=÷1000≈5.88m2取安全系数2,(P/[σ])’=11.76m2实际施工时采用9*4=36 m2〉30.96 m2>能够保证安全由此计算出实际顶进坑的后背可以承受顶推力的作用,能够安全施工。
顶管顶力计算书

顶管顶力计算书计算:聂石宇(中铁九局铁路工程处)混凝土管的口径D=1800 mm ,壁厚t=150 mm ,管外径B C =2.1 m ,每米管的重力W=18.63 KN /m ,土的容重γ=18 KN / m 3 ,内摩擦角 Ф=15º,土的内聚力C= 10 Kpa ,管与土的粘着力C ′= 10 Kpa , 标准贯入数 N = 4 ,复土深度H = 6 m ,顶程L = 30 m 。
1、 总顶力为初始顶力与各种阻力之和F = F 0 + [(πB C q + W ) μ′+ πB C C ′] LF — 总顶力 ( KN ) F 0 — 初始顶力 B C — 管外径 q — 管周边均布载荷 ( Kpa ) μ′— 管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2、初始顶力 F 0 = 13.2πB C N=13.2×3.1415926×2.1×4=348.34( KN )3、挖掘直径 B t = B C + 0.1 =2.1 +0.1 = 2.2 m4、管顶的扰动宽度 B e = B t [ )245cos(245sin(1Φ-︒Φ-︒+)] =2.2×(79.061.1) = 4.48 m 5、土的摩擦系数 μ = tg Φ=tg15º= 0.2686、土的太沙基载荷系数Ce = )21BeK μ([ 1-e )2H Be k μ(-]= ⨯120.01[1-0.487] = 4.275 m7、管顶上方土的垂直载荷W e = ( γ- Be C 2 ) Ce = (18- 48.4102⨯)×4.725 = 57.87 (Kpa ) 8、冲击系数 i = 0.65 – 0.1H = 0.65 – 0.6 = 0.059、地面的动载荷 p = )2()1('2θHtg a B i p ++ = 55.33210)45622.0(75.2)05.01(10020=⨯⨯+⨯+⨯⨯tg = 6.25 Kpa 10、管周边的均布载荷 q = We + p = 57.87 + 6.25 = 64.12 Kpa11、管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μ¹= tg 2Φ =tg 2150= 0.132 12、总顶力F = F 0 + [(πB C q + W ) μ′+ πB C C ′] L= 348.34 + [ (3.1415926×2.1×64.12+18.63)×0.132 +3.1415926×2.1×10] ×30 = 4076.44 KN= 407.65 吨 (力)使用2个400 T 千斤顶 按70%效率计算T = 400 T ×2×70% = 560 吨 (力)因此 T > F =407.65 吨 (力)所以千斤顶配置满足要求。
顶管工程中土抗力计算

顶管工程中土抗力计算当顶力较小时,顶力首先由作用于井壁的静止土压力平衡。
随着顶力的增大,顶力一部分由后背土体承担,一部分由井侧壁摩阻力和井底摩阻力承担。
当井侧壁摩阻力和井底摩阻力小于静摩阻力时,不产生井位移。
由于后座井壁的刚度不是无限大,在顶力作用下要产生变形,且与其后部土体的变形保持协调。
后部土体要达到被动土压力需较大位移,砂土约为0.005H,黏性土约为0.1H(h为挡墙高度)[2]。
在软土地区,如果后座井壁后部土体较软、没有加固,要达到被动土压力所需的位移光靠后座井壁变形显然不够,因此在土体达到破坏之前必定会产生井位移。
当顶力克服了井侧壁和井底的静摩阻力时,沉井开始产生井位移。
井壁和井底变为滑动摩擦,摩阻力为定值,多余的顶力由后座井壁后部土体承担。
井位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工作井的结构要牢固,后座井壁与井侧壁、井底的连接处不断裂。
随着井位移变大,由于达到主动土压力所需的位移较小,前壁土体首先达到主动土压力。
后背土体位移等于井位移加上后座井壁的变形,当达到某一值时,最大土抗力达到被动土压力,此时工作井达到临界状态。
顶力再增大,则后座井壁后部土体发生破坏,沉井发生倾覆。
矩形沉井的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
图中L为沉井长度,B为沉井宽度。
沉井受到的作用力有:顶力F、后座井壁后部土抗力F P、井侧壁摩阻力f侧壁、井底摩阻力f底和前壁主动土压力F a。
1.2 后背土抗力分布形式探讨对于顶管施工中后背竖向土抗力分布形式,现有的4种分布形式,见图2。
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按挡土墙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计算,土抗力呈线性分布,如图2 a)、2 c)、2 d)所示;二是借鉴弹性地基梁法,竖向土抗力简化为三部分,如图2 b)所示,最大反力出现在后座墙后面的土体范围内。
这两种方法都有不足之处:对于第一类方法,由于一般矩形沉井的长宽比较小,通常在2-3之间,只有当挡土墙长宽比大于4时,朗肯理论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的土压力情况[3];对于第二类方法,忽略了井底以下的土体对后座井壁底部的阻挡作用,井底部分的土抗力不可能为三角形分布,井壁最底部的土抗力也不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后座反力计算
忽略钢制后座的影响,假定主顶千斤顶施加的顶进力是通过后座墙均匀地作用在工作坑后的土体上,为确保后座在顶进过程中的安全,后座的反力或土抗力R应为的总顶进力P的~倍,反力R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R——总推力之反力,kN;
α——系数,取α=~,计算中取2。
B——后座墙的宽度,取5m;
γ——土的容重,kN/m3;
H——后座墙的高度,取4m;
Kp——被动土压系数,)
2
/
45
(
tan
Kp2ϕ
+
=;
c——土的内聚力,kPa;
h——地面到后座墙顶部土体的高度,见表1。
井号基坑尺寸坑深(m)后背墙高(m)墙顶到地面的高h(m)
W1、Y1平面异形面积
127m2
4
W3、Y39mx9m
W6、Y59mx9m
W9、Y79mx9m
W11、Y99mx9m
Y’29mx5m
Y旧29mx5m
W旧29mx5m
W’3、Y’59mx9m
(1)工作基坑W1、Y1的后背墙反力计算
管道所在的土层为粉质粘土层,C=,γ= kN/m3,φ=°。
将数据代入公式:
R=
(2)工作基坑W3、Y3的后背墙反力计算
管道所在的土层为粉质粘土层,C=,γ= kN/m3,φ=°
将数据代入公式:
R=
(3)工作基坑W6、Y5的后背墙反力计算
管道所在的土层为粉质粘土层,C=,γ= kN/m3,φ=°
将数据代入公式:
R=
(4)工作基坑W9、Y7的后背墙反力计算
管道所在的土层为淤泥质粘土层,C=,γ=m3,φ=°
将数据代入公式:
R=。
(5)工作基坑W11、Y9的后背墙反力计算
管道所在的土层为淤泥质粘土层,C=,γ=m3,φ=°,h=。
将数据代入公式:
R=。
(6)工作基坑Y’2的后背墙反力计算
管道所在的土层为粉质粘土层,C=,γ=m3,φ=°,h=。
将数据代入公式:
R=。
(7)工作基坑Y旧2的后背墙反力计算
管道所在的土层为淤泥质粘土层,C=,γ=m3,φ=°,h=。
将数据代入公式:
R=。
(8)工作基坑W旧2的后背墙反力计算
管道所在的土层为淤泥质粘土层,C=,γ=m3,φ=°,h=。
将数据代入公式:
R=。
(9)工作基坑W’3、Y’5的后背墙反力计算
管道所在的土层为淤泥质粘土层,C=,γ=m3,φ=°,h=。
将数据代入公式:
R=。
2、顶管顶进时最大顶力计算
1、顶进阻力计算
根据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式计算。
总顶进阻力:
F
p =ΠD
Lf
k
+N
f
式中F
p
-顶进阻力(KN);
D
-管道外径(m);
(1)对于Y’2~Y’1与Y’2~Y旧1段,因为管径、管长均相同,故只需计算一个即可。
F
p =ΠD
Lf
k
+N
f
=**76*5+*()**400
=
=
(2)对于W旧2~W’2、Y’4与Y旧2~W’2、Y’4段,取管径、管长均大的后者计算。
F
p =ΠD
Lf
k
+N
f
=**55*5+*()**400
==
(3)对于W’3、Y’5~W’2、Y’4与W’3、Y’5~W’4、Y’6段,因为管径、管长均相同,故只需计算一个即可。
F
p =ΠD
Lf
k
+N
f
=**80*5+*()**400
通过计算可得:对于任意顶管区间,后背墙允许承载力、墙后土抗力允许值、管道允许承载力中的最小值均大于顶管时的最大阻力,所以本工程顶管施工不需要增设中继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