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β-内酰胺作用机制及其过敏反应

其它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1、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2、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 唑巴坦 ) 3、单环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 4、 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 5、头霉素类 (头孢美唑、头孢西丁)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及处理
◆总的来说,该类抗生素较为安全,毒副反应小, 但也可发生致命性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故 临床医生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熟悉可以出现的各种 不良反应及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机理,掌握预防或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 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孟多、头孢克洛 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丙烯、头 孢尼西、头孢雷特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品种
①对革兰阳性菌有相当抗菌活性,但不及第一、二代头孢菌
素,对革兰阴性菌包括肠杆菌属和绿脓杆菌及厌氧菌如脆 弱类杆菌均有较强的作用;②其血浆t1/2较长,体内分布 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中;③对β -内 酰胺酶有较高稳定性;④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青霉素类
◆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 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 迄今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 ◆但青霉素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和 易引起6-氨基青霉烷 酸,进行化学改造,接上不同侧链,合成了几百种 “半合成青霉素”,有许多已用于临床。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可分速发型和迟发型,速发型多发生在 用药后5~30min,最快1min,迟发型可发生在服药数 天后。值得注意的是,发生过敏反应患者部分无该 品过敏史,或皮试阴性,甚至曾服同种药物未发生 过敏。缓释制剂在减少患者服用次数、提高用药依 从性同时,若为过敏者服用,可能带来反复过敏。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的情况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性。
•在临床应用上,大多数抗生素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用于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性疾病。
•除了抗感染的作用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有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
所以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于农业、畜牧和食品工业方面。
β-内酰胺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生素 结构分类第一节β-内酰胺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结构特征由四个原子环组成的β-内酰胺环青霉素类(Penicillins)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N SHXACOOHRCONHOCephalosporinsX = H- or CH 3COO-34567812碳青霉烯(Carbapenem)N O 1234 567 Carbapenem青霉烯(Penem)NS O1234567Penem氧青霉烷(Oxypenam)N OO1234567Oxypenam单环的β-内酰胺(Monobactam)N O1234Monobactam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NHOS HO OH H N H OPenicillins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β-内酰胺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骈合而成,二个环的张力都比较大β-内酰胺环中羰基和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不能共轭,易受到亲核性或亲电性试剂的进攻如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下 NHO S HO OH H NH O NH O S H O OH H N H H OOH-CO 2NH O SOH H N H HO HgCl 2NH O CHO COOH SH NH 2OH - or Enzyme Penicillonic Acid Penilloic AcidPenilloaldehyde +Penicillamine如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下NHO S HO OH H NH O如β-内酰胺酶)的作用下NHO S HOOH H N H O OH - or EnzymeBenzylpenicillin 遇到胺和醇时NHOS HO OH H N H O NHOS HO OHH N H H ONHOS HO OHH N H H O NHR ORRNH2ROHAmide of Penicilloic AcidEster of Penicilloic AcidBenzylpenicillin 在酸性条件下NHO S HO OH H NH O NH O S OH H N H H O NH OCHONH O CHO HOOC -CO 2Penilloic Acid Penilloaldehyde +H + or HgCl 2Penaldic Acd在稀酸溶液中(pH 4.0)室温条件下NHOS HO OHH N H O H+H +N S OHH N H H O SOH N H O O O N Penillic AcidH +pH=4.0HOOC NHO CHO COOH SH NH 2Penilloaldehyde +Penicillamineβ-内酰胺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外源性过敏原内源性过敏原Benzylpenicillin的过敏原青霉噻唑基Penicillins类抗生素之间能发生强烈的交叉过敏反应β-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耐酸的半合成青霉素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耐酸的半合成青霉素NHOS H OOH H NH ORPhenethillin R = C 6H 5OCH(CH 3)-Propicillin R = C 6H 5OCH(C 2H 5)-Azidocillin R = C 6H 5OCH(N 3)-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N HOSH OOH HNH ONO耐酶半合成青霉素的设计原理较大的空间位阻,阻止了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限制酰胺侧链R与羧基间的单键旋转降低了Penicillin分子与酶活性中心作用的适应性苯唑西林钠的研究•Oxacillin甲氧西林和苯唑西林结构比较NHOSHOOHHNH ONONHOS H OOHHNHOOCH 3OCH 3NHOSH OOHH NH ON ONONOOHSOHN HHOpH 3.8, Cu +(Rearrangement)Oxacillin 在弱酸条件,微量铜离子的催化下,发生分子重排,生成苯唑青霉烯酸。
国家职业资料考试复习~化学合成制药

化学合成制药相关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 B )A.为环氧合酶抑制剂,阻止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B.D-丙氨酸多肽转移酶抑制剂,阻止细胞壁的形成C.为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D.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阻止细胞壁的形成2.下列药物中哪个药物具有酸、碱两性( D )A.丙磺舒B.青霉素GC.吡罗昔康D.美他环素3.青霉素G钠在室温酸性条件下分解破坏( C )A.分解为青霉醛和D-青霉胺B.6-氨基上酰基侧链水解C.β-内酰胺环的水解开环D.发生分子重排生成青霉二酸4.下列几种说法中,何者不能正确传述β-内酰胺类的结构及其性质( A )A.在青霉素类化合物的6a位引入甲氧基对某些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高度稳定B.青霉素遇酸分子重排,加热后生成青霉醛和D-青霉胺C.β-内酰胺酶抑制类药物,通过抑制β-内酰胺酶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其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D.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的酰胺侧链对抗菌活性甚为重要,影响抗菌谱和作用特点及强度5. 青霉素G在碱性溶液加热条件下生成( D )A.6-氨基青霉烷酸(6-APA)B.青霉素G钠C.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的产物D.青霉醛和D-青霉胺6.化学结构中含有两个手性中心的药物是( D )A.青霉素GB.氯苄西林 C 头孢氨苄. D.氯霉素7.下列各点中哪一点符合头孢氨苄的性质( D )A.易溶于水B.紫外光不分解C.不能口服D.与水合茚三酮试液作用呈颜色反应8.下列药物中哪个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 D )A.阿莫西林B.头孢羟氨苄C.多西环素D.克拉维酸9.指出下列各药物中哪个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B )A.舒巴坦B.氨曲南C.克拉维酸D.林可霉素10.下列药物中哪个药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D )A.布洛芬B.芬布芬C.酮洛芬D.对乙酰氨基酚11. 在精制对乙酰氨基酚时,为保证产品的质量要加入何种物质( A )A.亚硫酸氢钠B.碳酸氢钠C.硫酸氢钠D.硼酸钠12. NHOH2 的人名反应叫 ( B )A. Claisen 重排B. Bamberger 重排C. Beckmann 重排D. Hofmann 重排13. 诺氟沙星的分子结构式正确的为( A )A. B. N COOH O F N C 2H 5HN N COOHO N Cl C 2H 5HN C. D. N COOH OF N HN NCOOHON Cl HN14. 下列哪种处理方式属于生物膜法( B )A.逐步曝气法B.生物转盘法C.深井曝气法D.纯氧曝气法15. 下列哪种处理方式属于活性污泥法( C )A.生物滤池法B.生物接触氧化法C.加速曝气法D.生物转盘法16.下列哪种处理方式属于厌氧处理法 ( B )A.生物滤池法B.厌氧接触法C.加速曝气法D.生物转盘法17. 由对硝基苯酚还原为对氨基苯酚,首选的还原方法是( C )A.硫化钠还原法B.铁粉还原法C.催化加氢法D. 电化学还原法18. 以硝基苯为原料,还原为中间体苯基羟胺,首选的还原方法是( B )A.铝粉还原法B.催化加氢法C.电化学还原法D.铁粉还原法19.以硝基苯为原料合成对氨基苯酚,生成的副产物不包括( D )A.苯胺B. 4,4’- 二氨基二苯醚C. 4-羟基-4’ –氨基二苯胺D.偶氮苯20. 由对氨基苯酚乙酰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过程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B.需加入少量抗氧化剂(如亚硫酸氢钠)C.副反应均是由于高温引起的D.该反应为平行反应21.单程转化率和总转化率的关系是( C )A.单程转化率= 总转化率B.单程转化率> 总转化率C.单程转化率< 总转化率D.不确定22.关于中试放大的规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比小型试验规模放大50~100倍B. 比小型试验规模放大500~1000倍C.比小型试验规模放大10~50倍D.比小型试验规模放大100~500倍23.新药研发过程中需要的样品数量一般是( B )A. 1 ~2kgB. 2~10 kgC. 10~20 kgD. 20~50 kg24.对于工艺技术尚未成熟或腐蚀性大的车间,年操作时间一般是( C )A. 330天B.360天C. 300天D. 200天25.下列哪种材质适合储存浓硫酸( B )A.玻璃钢B.铁质C.铝质D. 都可以26.适合酸性介质的反应釜首选是( A )A.搪瓷玻璃B.铸铁C.不锈钢D.都可以27.适合碱性介质反应的反应釜是( C )A.搪瓷玻璃B. 铸铁C.不锈钢D.都可以28.预设计一个3因素3水平的实验,应该选择哪一个正交表?( A )A. L9(34) B. L8(27) C.L4(23) D. L18(37)29.预设计一个5因素2水平的实验,应该选择哪一个正交表?( B )A. L9(34)B. L8(27)C.L4(23)D. L18(37)30.关于催化剂的论述,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C )A.能显著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及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B.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C.可改变反应的可能性和平衡常数D.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需选择不同的催化剂一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工程设计不包括BA.设计前期B.设计晚期C.设计期D.设计后期2.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以下哪个部门审批BA.地方计委B.国务院C.建设部D.环保总局3.生产方式不包含DA.连续生产B.间歇式生产C.联合生产D.加班生产4.硬度最大的指标为BA.8B.10C.9D.75.药材最易于粉碎含水量BA.1~2%B.3.3~4%C.3~4%D.6~ 7 %6.化学需氧量指BA.SSB.CODC.BODD.POD7.“三协调”工艺布局不包括DA.人物流协调B.工艺流程协调C.洁净级别协调D.人员协调8.洁净级别100级尘粒最大允许数(≥0.5μm(个/m3))AA.3500B.5000C.1000D.500009.粗粉进料粒径为(mm)AA.500-400B.500-300C.500-200D.50-10010.混合方法不包括DA.过筛混合B.研磨混合C.搅拌混合D.剪切混合11.制药企业的建筑系数一般可取BA.15~30%B.25~30%C.25~40%D.25~50%12.建筑物的柱距、跨度以及门、窗洞口在墙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尺寸等均为__B__的倍数A.200mmB.300mmC.300mmD.500mm13.对有内走廊的厂房,内走廊间的跨度一般为AA.3mB.6mC.9mD.12m14.车间多采用单体式布置形式AA.青霉素、链霉素B.磺胺脒、磺胺二甲基嘧啶C.氟轻松、白内停D.灭滴灵、利血平15.无菌原料药的“精烘包”工序、粉针剂的分装CA.10万级B.1万级C.1万级或局部100级D.30万级16.在管道设计中,液体的流速可取CA.15~30m⋅s-1B.0.5~2m⋅s-1C.0.5~3m⋅s-1D.10~30m⋅s-117.公称直径是管子、阀门或管件的名义内直径,常用符号__B__表示A.D cB.D gC.D hD.D d18.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一般在__A_上绘制A.1号或2号图纸B.0号或1号图纸C.0号或2号图纸D.1号图纸19.沿厂房_____方向的各承重柱____A_用①、②、③⋅⋅⋅⋅⋅⋅依次编号A.长度、自左向右B.长度、自上向下C.宽度度、自左向右D.宽度、自上向下20.主要工艺物料管道、主产品管道和设备位号线用__A__A.粗实线B.细实线C.中粗线D.实线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5分)1.防治废渣污染应遵循的原则为⑴⑵⑶;2.废水中第一类污染物包含⑴⑵⑶;3.重要的水质指标为⑴⑵⑶⑷;4.厌氧生物处理的适宜水温是⑴⑵⑶;5.热能传递的方式有⑴⑵⑶⑷;6.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要素是⑴⑵⑶。
第五章内酰胺类抗生素

三、临床应用的主要β-内酰胺抗生素
临床应用的β-内酰胺抗生素分为青霉素、头孢菌素
和新型β-内酰胺三类,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由天然
β-内酰胺抗生素半合成得到的。
苄青霉素(G)和苯氧甲基青霉素(V)是仅有的直 接用于临床的天然内酰胺抗生素。它们对革兰阳性 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半合成青霉素的主要有阿莫西林 (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
盐则可提高其稳定性。
②固体状态的青霉素钾盐类其稳定性质随质量的提 高而增加,由于醋酸钾有强烈的吸湿性,所以成
品中需将残留的醋酸钾除尽,否则会吸潮变质影
响有效期。
③青霉素在水溶液里很快地分解或异构化,因此应
尽量缩短在水中的存放时间,特别由于温度、酸 性、碱性的影响。一般青霉素水溶液在15℃以下 和pH值5-7范围内较稳定。一些缓冲液,如磷酸 盐和柠檬酸盐对青霉素有稳定作用。
低温保存备用。
(2) 生产种子的制备:
以每吨培养基不少于200亿孢子的接种量,接种到
以葡萄糖、乳糖和玉米浆等为培养基的一级种子罐
内 , 于 25℃ 培 养 40h 左 右 , 控 制 通 气 量 为 1:3m3/(m3· min),搅拌转速为300-350r/min。
一级种子长好后,按10%接种量移种到以葡萄糖、 玉米浆等为培养基的二级种子罐内,于25℃培养10-
二、作用及应用范围
青霉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细菌,部分革兰阴性
细菌,各种螺旋体及部分放线菌有较强抗菌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
丹毒、猩红热、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炎球菌所
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课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第一代头孢菌素
药物: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
头孢氨苄、头孢匹林、头孢拉定
药理: 1.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
包括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 对MRSA不敏感 金葡球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优于二、三代
表皮~;
链球菌:草绿色~(甲型)、
G-球菌
脑膜炎球菌;
溶血性~(乙型)、 肺炎~等
淋球菌等
杆菌
革兰阳性杆菌:白喉~、
炭疽~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产气荚膜~、
破伤风~等 革兰阴性杆菌:百日咳~、
流感~
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如:病原性钩端螺旋体;
疏螺旋体属- 如:回归热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如:梅毒螺旋体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二节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最早应用于临床,杀菌力强、毒性 低、价格低廉。
处理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 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噻唑烷环 A+β-内酰胺环B)
β-内酰胺环B对 抗菌活性起关键作 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 1929年,Alexander Fleming 发现青霉
2.对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杆菌及异型变型杆菌 敏感
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弱于第二、三代 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
3.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肠杆菌和厌氧菌无效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 耐酶青霉素 又称异噁唑类青霉素,侧链为 苯基异噁唑。(保护β-内酰氨环)
药物:苯唑西林、
特点:耐酸,
氯唑西林、
耐酶,
吉林大学22春“药学”《药物化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吉林大学22春“药学”《药物化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苯妥英钠临床上用作抗抑郁药物。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3.苯巴比妥合成的起始原料是苯乙酸乙酯。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某些类型的药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会呈现一定的化学结构,称之为药效团()。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5.环磷酰胺属于嘧啶类抗代谢的抗肿瘤药物。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6.头孢氨苄的7位侧链与羧苄西林类似。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7.硫巴比妥属哪一类巴比妥药物()。
A、超长效类8小时B、长效类6-8小时C、中效类4-6小时D、短效类2-3小时E、超短效类1/4小时正确答案:E8.苯巴比妥合成的起始原料是苯乙酸乙酯()。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9.盐酸哌替啶与下列试液显橙红色的是()。
A、硫酸甲醛试液B、乙醇溶液与苦味酸溶液C、硝酸银溶液D、碳酸钠试液E、二氯化钴试液参考答案:A10.与吗啡性质相符的是()。
B、分子由四个环稠合而成C、有旋光异构体D、会产生成瘾性等严重副作用参考答案:ACD11.关于盐酸吗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产物B、白色,有丝光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C、水溶液呈碱性D、易氧化E、有成瘾性参考答案:C12.盐酸吗啡溶液,遇甲醛硫酸试液呈()。
A、绿色B、蓝紫色C、棕色D、红色E、不显色正确答案:B13.药物化学是设计、合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构效关系,解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创制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医学、生物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4.下列哪项与扑热息痛的性质不符?()A、为白色结晶或粉末C、用盐酸水解后具有重氮化及偶合反应D、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易水解成对氨基酚E、易溶于氯仿参考答案:E15.可使药物脂溶性减小的基团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37张PPT)

– 脂溶型低,细胞内分布少
青霉素 G-体内过程
• 代谢 • 排泄
– 以原形从肾脏排泄,90%经肾小管分泌 – 合用丙磺舒可竞争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
,减慢青霉素的消除延长作用时间。
• 延长半衰期
– 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低效)
青霉素 G
– 改变PBPS结构 合成增加 药物亲和力下降
– 改变细胞通透性 跨膜通道孔蛋白
– 增强外排 – 缺乏自溶酶
第二节 青霉素类
• 母核为6-氨基青霉烷酸(6-APA),由噻唑环和β -内酰胺环(
基本结构)组成。
改造 形成 半合 成青 霉素
第二节 青霉素类
• 窄谱青霉素类 • 耐酸青霉素类 • 耐酶青霉素类 • 广谱青霉素类 •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 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类
窄谱 青霉素 GBiblioteka 概述• 青霉素发现、发展 • 药理学特点 • 水溶液不稳定,极易分解 • 易受酸、碱、醇、氧化剂、金属离子
分解破坏 • 不耐热 降解青霉胺 • 作用较强 • 抗菌谱较窄
青霉素 G-体内过程
• 吸收 口服不耐酸,吸收少,生物利用度低,
需肌注或静滴
• 分布 细胞外液,广泛分布 – 关节腔、浆膜腔间质液、淋巴液、中耳 液大量分布
• 第三代 头孢噻肟、 ~唑肟、 ~曲松、 ~地秦、 ~他定、 ~哌酮(先锋必)、 ~地尼、 ~克肟等
• 第四代 头孢匹罗、 ~吡肟、 ~利定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 药动学
– 吸收良好 – 可透过屏障 头孢曲松-血脑屏障 第三代可透过血眼
屏障 – 除头孢哌酮经胆汁排泄外,均经肾排泄 – 除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经代谢后排泄外,其余均以
β-药理学-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理学-3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1.β-内酰胺类作用机制 1)抑制转肽酶活性: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通过干扰细菌 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而显杀菌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 PBPs活性位点通过共价键结合,抑制转肽酶活性,从而 阻止了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引起细菌细胞死 亡。PBPs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是存在于细 菌细胞膜上的蛋白,按分子量的不同可分为若干亚型。 PBPs数目、种类、分子大小及与抗生素的亲和力均因细 菌菌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与 不同的PBPs结合阻碍其活性而表现出抗菌活性的差异。
N
O
COOR2
Β-内酰胺酶作用点
A:噻唑环
B:β-内酰胺环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penicillin G,苄青霉素) 【体内过程】
常规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脑脊液、眼房水和前列腺液中的量较少
【抗菌作用】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球菌 革兰阳性杆菌 螺旋体
【作用机制】
青霉素
1. 抑制转肽酶活性,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2. 增加细菌胞壁自溶酶的活性
4. 治 疗 肺 炎 球 菌 性 肺 炎首选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红霉素 D.四环素 E.氯霉素
答案
答案
5. 与 青 霉 素 相 比 , 阿 莫西林
A. 对 G+ 细 菌 的 抗 菌 作 用强
B.对G+杆菌作用强 C.对β-内酰胺酶稳定 D.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E.对绿脓杆菌有效
6. 主 要 用 于 敏 感 细 菌 所致的尿路感染和伤 寒的药物是
(一)口服耐酸青霉素
青霉素V(penicillin V) 非奈西林(pheneticillin) 丙匹西林(propicillin) 阿度西林(azidocillin) 环己西林(cyclacill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6 5 S 3 7 N O 1 2 Penam 青霉烷
4 4 6 5 6 5 S 3 3 7 N 7 N O O 1 2 1 2 Carbapenem Penem 青霉烯 碳青霉烯
青霉素
S CH3 C CH COOH CH3
5 3 7 6 S 2 4 4 8 N N 3 O 1 O 1 2 Monobactam Cefm 头孢烯 单环β-内酰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概念与分类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 类抗生素,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典 型代表,还包括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该类药物具有高效和不良反应低的特点, 是临床应用品种最多、发展最快、应用最 广泛的一类抗生素,在各种细菌感染的治 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用于临床的约100 余种,占全部抗菌药处方的60%以上。
• 第三阶段:已合成的双糖肽插在细胞膜外的细
胞壁生长点中,并交联形成肽聚糖。
• 第一步:是多糖链的伸长 • 第二步:通过转肽酶的转肽作用 (transpept来自tidation)使相邻多糖链交联
一、基本结构特点和作用机理(Characteristic of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内酰胺抗生素的分类
• 其他-内酰胺类
• 碳青霉烯类
– 亚胺培南 Imipenem – 美罗培南 Meropenem
• 头霉素类
– 头孢西丁cefoxitin
• 氧头孢烯类 • 单环-内酰胺类
– 拉氧头孢 latamoxef – 氨曲南 Aztreonam
基本结构
β-内酰胺环
O amidase R C NH CH CH O C S CH3 CH3
– 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呋苄西林,替卡西林
头孢菌素类
• • • • • • • • • • • • 头第一代 头孢氨苄(cefalexin),头孢唑林(cefazoin) 第二代 头孢孟多(cefamandole),头孢克洛(cefaclor) 头孢呋辛(cefuroxime,新菌灵) 头孢西尼(cefonicid) 第三代 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 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他啶(ceftazidlime) 第四代 头孢吡罗(cefplrome),头孢吡肟(cefepime) 孢菌素类
R1 O C NH O S B A N COO-
B
A
C
N
CH COOH
R2
penicillinase
青霉素类:6-氨基青霉烷酸
头孢类:7-氨基头孢烯酸
β-内酰胺环,为抗菌活性之关键。
抗菌特点:
1. 对 G+作用强,对G-作用弱 2. 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 3. 对人和哺乳动物细胞无影响
分类
• 青霉素类: •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 (penicillin G) • 半合成青霉素:通过改变青霉素化学结构的侧链而 得
• 耐酸青霉素
• 耐酶青霉素 • 广谱青霉素
– 青霉素V –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
• 抗铜绿假单孢菌广谱青霉素 • 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类
– 美西林,匹美西林
–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PBPs是具有催化活性的 D、D-肽酶,如:转肽酶
粘肽 (二糖十肽)
转肽酶
抑 制
粘肽交 叉联结
×
细胞壁 缺损 水分内渗
β-内酰胺环+ PBPS
菌体膨胀、变形
细菌裂解、死亡
自溶酶活化
PG对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
给药前 给药后
(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
特点:细胞壁厚度大,20~80 nm; 化学组分简单, 一般含90% 肽聚糖和10%磷壁酸。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中合成N-乙酰胞壁酸五肽
乙酰葡萄糖胺合成肽聚糖单体———双糖肽亚单位。
(“Park”核苷酸) • 第二阶段:在细胞膜上由N-乙酰胞壁酸五肽与N-
D-丙氨酰-D-丙氨酸
R
CONH
CH C
CH N
R'
CONH
CH C
CH3 NH
CH3 CH COOH
O
O
影响转肽酶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 是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两者相互竞争转肽 酶(PBPs)的活性中心。当转肽酶与青霉素结合后,双 糖肽间的肽桥无法交联,这样的肽聚糖就缺乏应有的强 度,结果形成细胞壁缺损的细胞,在不利的渗透压环境 中极易破裂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