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裂纹产生原因及预防
建筑钢结构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建筑钢结构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建筑钢结构焊接是连接构件的常用方法,但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研究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并采取合理的防止措施至关重要。
焊接裂纹主要是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引起的,其产生机理包括冷裂纹、热裂纹和残余应力裂纹。
冷裂纹是指焊缝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收缩应力引起的裂纹。
焊接时,焊缝收缩后会产生应力,如果不加控制地冷却,收缩应力会引起元件产生冷裂纹。
防止冷裂纹的主要措施包括预热、均匀冷却以及控制焊接方向。
预热可以减少冷却速率,降低收缩应力的大小。
均匀冷却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减少冷裂纹的产生。
控制焊接方向可以调整焊缝形式,减少应力的集中。
热裂纹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组织相变引起的裂纹。
焊接时,材料会受到高温热输入,过高的热输入会引起材料组织相变,从而产生热裂纹。
防止热裂纹的关键措施是控制焊接热输入,采用适当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方法,以使材料组织相变得到控制。
残余应力裂纹是指焊接后钢结构中残余应力引起的裂纹。
焊接后,由于组织变化和热应力等原因,结构会产生残余应力。
如果应力过大,就容易引起裂纹的产生。
防止残余应力裂纹的措施包括适当的焊接顺序和采用适当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方法。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焊接工艺来防止焊接裂纹的产生。
采用适当的焊接电流和电压、焊接速度和焊缝宽度、合理的焊接通道和方法等,都可以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纹的产生。
针对建筑钢结构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我们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如合理控制焊接热输入、适当预热和后热处理、调整焊接方向、控制焊接顺序等,从而降低焊接裂纹的发生率,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确定。
)。
焊接热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焊接热裂纹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一、热裂纹产生的原因分析1、焊缝中杂质和拉应力的存在因为焊缝中的杂质在焊缝结晶过程中会形成低熔点结晶。
原因是低熔点共晶物的存在.结晶时被推挤到晶界上,形成液态薄膜,凝固收缩时焊缝金属在拉应力作用下,液态薄膜承受不了拉应力而形成裂纹。
热裂纹就轻易在焊缝金属中产生.所以要控制焊缝金属杂质的含量,减少低熔点共晶物的天生。
同时由此可见结晶裂纹的产生是低熔点共晶体和焊接拉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低熔点共晶体是产生结晶裂纹的内因,焊接拉应力是产生结晶裂纹的外因。
2、焊缝终端部位温度的变化埋弧焊焊接时,当焊接热源靠近纵焊缝的终端部位时,焊缝端部正常的温度场将发生变化,越靠近终端其变化越大.由于引弧板的尺寸远比筒体小,其热容量也小得多,而熄弧板与筒体之间只靠定位焊连接,故可视为大部门不连续.所以终端焊缝部位的传热前提是很差的,致使该部位局部温度升高,熔池外形发生变化,熔深也将随之变大,同时熔池在高温下停留的时间也变长,熔池凝固的速度变慢,尤其当熄弧板尺寸过小、熄弧板与筒体之间的定位焊缝过短、过薄时更为明显. 焊缝外形对结晶裂纹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熔宽与熔深比小易形成裂纹,熔宽与熔深比大抗结晶裂纹性较高。
3、焊接线能量的影响因为埋弧焊所采用的焊接热输入量往往比其他焊接方法要大得多,焊接线能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焊缝的成形,而焊缝的成形外形又直接决定着焊缝凝固后的晶粒分布和低熔点共晶体的存在位置及受力情况,因而对结晶裂纹产生与否影响较大。
另外,焊缝的横向收缩量远比间隙的张开量要小,使终端部位的横向拉伸力比其他焊接方法要大.这对开坡口的中厚板和不开坡口的较薄板尤为明显.4、其他情况如存在强制装配,装配质量不符合要求.二、焊缝裂纹的性质及特点终端裂纹形成的部位有时为终端,有时为距终端四周地区150mm 范围内,有时为表面裂纹,有时为内部裂纹,而大多数情况是发生在终端四周的内部裂纹.裂纹与焊缝的波纹线相垂直,露在焊缝表面的有显著的锯齿外形。
焊接冷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

焊接冷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1.原因:1.1材料的选择不当: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合适,或者材料含有较高的残留应力,容易导致冷裂纹的生成。
1.2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不合适: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焊接速度不合理,容易造成焊缝和母材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导致冷裂纹的生成。
1.3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后,热量的收缩导致焊缝和母材之间的残余应力,这些应力容易导致冷裂纹的生成。
1.4接缝设计不合理:接缝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不合理,例如锯齿形的接头,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增加冷裂纹的风险。
1.5焊接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焊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操作,例如焊接速度太快或太慢,焊接温度不稳定,都会增加冷裂纹的发生风险。
2.防止措施:2.1合理选择焊接材料: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确保化学成分符合要求,并且没有过高的残余应力。
2.2控制热输入: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热能输入,使焊缝和母材温度均匀,另一方面要避免过高的热输入,以免造成过大的残余应力。
2.3使用预热和后热处理:对于容易产生冷裂纹的材料和结构,可以采用预热和后热处理的方法来减少焊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
2.4设计合理的焊缝:在设计焊缝时,应尽量避免锯齿形的接头,可以采用圆弧形或其他形状,以减少应力集中。
2.5严格控制焊接过程参数: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速度、焊接压力和焊接温度等参数,确保稳定和合理的焊接条件。
2.6检测和治理裂纹:焊接后应对焊缝进行严格的裂纹检测,如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一旦发现裂纹,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包括打磨、退火或重新焊接等。
2.7人员培训和操作规范:通过人员培训,提高焊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减少不合理操作的发生,从而减少冷裂纹的产生。
总结起来,焊接冷裂纹的产生主要是由材料的选择不当、焊接过程中的热输入不合适、焊接残余应力、接缝设计不合理和焊接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防止焊接冷裂纹的产生,应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控制热输入、使用预热和后热处理、设计合理的焊缝、严格控制焊接过程参数、检测和治理裂纹,并加强人员培训和操作规范。
热裂纹的主要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热裂纹热裂纹是在高温和熔池凝固过程中产生的裂纹,是焊接过程中最常见的裂纹类型,从低碳钢、低合金高强度钢,到奥氏体不锈钢、铝合金和镍基合金等都有产生焊接热裂纹的可能。
热裂纹最常见于焊缝中心,属于结晶裂纹,其形成过程主要与低熔点共晶物和拉应力有关。
二、影响热裂纹的主要因素1、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焊缝金属中C、S、P、Cu、Zn等低熔点元素及其化合物较多时,会促使形成热裂纹。
在焊缝凝固过程期间,这些低熔点物质容易在焊缝中央聚集偏析,当焊缝边缘结晶凝固时,焊缝中心晶粒间杂质仍处于液态膜状态,在焊缝收缩产生的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
2、焊缝横截面形状当焊缝深度比宽度大时,会使凝固颗粒增长垂直于焊接中心,容易产生热裂纹,特别是高熔深的埋弧焊和药芯焊丝气保焊用于厚板窄间隙焊接时更容易发生。
建议焊道宽深比(焊缝宽度/焊缝深度)在1~1.4之间有利于提高抗裂性。
此外,凹形焊缝比凸形焊缝更容易产生裂纹,而高电压、焊接速度过快是凹形焊缝的主要成因,应尽量避免。
3、焊接应力焊件刚性大,装配和焊接时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会促使形成热裂纹。
三、预防热裂纹的主要措施1、冶金控制方面(1)控制焊缝中有害杂质含量严格限制母材和焊接材料中的C、P、S等有害杂质含量。
(2)改善焊缝结晶组织碳钢和低合金钢主要通过向焊缝添加某些合金元素,如Mo、V、Ti等,以改变结晶组织形态,细化晶粒从而提高抗裂性。
不锈钢则通过加入Cr、Mo等铁素体形成元素,使焊缝中形成适量铁素体,以减少P、S等有害元素在晶界上的分布,同时细化晶粒,从而有效防止裂纹产生。
(3)限制稀释率对于一些易于向焊缝转移某些有害杂质的母材,焊接时必须尽量减少稀释率,如开大坡口、减小熔深、堆焊隔离层等,尤其是中碳钢、高碳钢以及异种金属焊接时。
2、应力控制方面(1)选择合理的接头形式(2)确定合理的焊接顺序总体原则是尽量使大多数焊缝在较小的刚度条件下焊接,避免焊接结构产生较大的拘束应力。
各种焊接裂纹成因特点及防止措施这条必须收藏了

各种焊接裂纹成因特点及防止措施这条必须收藏了焊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工艺,但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焊接裂纹。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减少焊接裂纹的产生,需要了解不同焊接裂纹的成因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焊接裂纹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和固化裂纹等不同类型。
下面将就各种焊接裂纹的成因特点及防止措施进行介绍:1.热裂纹:热裂纹是由于焊接过程中材料受热引起的裂纹。
其特点是呈现出明显的沿晶裂纹特征,并且易于在焊接接头中形成交叉网络裂纹。
常见的热裂纹包括低温热裂纹和高温热裂纹。
低温热裂纹通常发生在焊接高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材料时,主要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低熔点物质(如非金属夹杂物、硫化物)会导致裂纹的形成。
因此,防止低温热裂纹的关键在于降低焊接接头中的夹杂物含量,控制焊接温度和速度,使用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电压等。
高温热裂纹主要发生在焊接高强度钢、铝合金等材料时,其主要原因是焊接接头中的合金元素偏析或金属在焊接中的高温下形成致密的化合物,导致焊接接头发生脆性断裂。
预热和后热处理是防止高温热裂纹的常用方法,通过控制焊接温度梯度和应力,避免裂纹的生成。
2.冷裂纹:冷裂纹是焊接接头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裂纹,主要由于焊接接头的收缩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而引起。
冷裂纹通常呈现出沿晶和剥离两种形态。
冷裂纹的形成与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焊接参数(如预热温度、焊接电流和速度等)、接头几何形状和约束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防止冷裂纹的产生,可以采取增加预热温度和焊接层间温度、降低残余应力、使用低氢焊条或填充剂等措施。
3.固化裂纹:固化裂纹是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熔敷金属中的液态组织在冷却过程中发生凝固收缩而产生的裂纹。
固化裂纹主要由于焊接接头中的组织偏析、组织转变和凝固缩短等因素导致。
防止固化裂纹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焊接参数、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和焊接序列等措施控制焊接缩短率,减少焊接接头中的温度梯度和残余应力。
总之,了解不同焊接裂纹的成因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对于提高焊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焊接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裂纹是焊接结构最危险的一种缺陷,不仅会使产品报废,而且还可能引起严重的事故。
所以如何避免裂纹的产生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
本文着重从焊接裂纹形成原因,影响裂纹生成的因素以及防止措施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热裂纹;冷裂纹;产生原因;预防措施0引言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的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区域因开裂而产生的缝隙称为焊接裂纹。
在焊接生产中出现的裂纹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裂纹产生的情况,可把焊接裂纹归纳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和层状撕裂。
下面主要讨论较为常见的热裂纹和冷裂纹。
1热裂纹热裂纹是高温下在焊缝金属和焊缝热影响区中产生的一种沿晶裂纹。
热裂纹产生的原因焊接是一个局部加热的过程,液体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需要放热,体积缩小,焊缝金属凝固后,在冷却过程中处于放热状态,因此体积收缩。
但焊缝周围金属性能稳定,焊缝金属的收缩受到阻碍,因而使焊缝受到拉力作用。
在焊缝开始凝固、结晶时,液体流动性较小,因此产生的拉应力不会引起裂纹。
此时的液体金属可以在晶粒间自由流动,因而拉应力造成的晶粒间隙能被液体金属填满。
当温度继续下降时,柱状晶体继续生长,拉应力也逐渐增长。
之所以焊缝中的共晶体被柱状晶体推向晶界,聚集在晶界上,是因为焊缝中低熔共晶体的熔点比较低,凝固的时间晚。
在焊缝金属基本上都凝固时,小部分低熔点的金属还未完全凝固,在晶界上形成了一种“液体夹层”,拉应力在此时已经变的比较大了,然而液体金属本身强度很小,这大大减弱了晶粒间的结合。
在拉应力的作用下,柱状晶体之间的间隙被增大,低熔点液体金属这时填充不了被增大的空隙,因此产生了裂纹。
1.1由此可见,拉应力是产生热裂纹的外因,晶界上的低熔点共晶体是产生热裂纹的内因,拉应力作用在低熔点共晶体处的晶界上而造成裂纹。
1.2影响生成热裂纹的因素1)合金元素的影响。
合金元素是影响热裂纹倾向最根本的因素,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硫:硫在钢中能形成多种低熔点共晶体,同铁会形成FeS,FeS与铁以及FeS与FeO会形成低于钢熔点的共晶体,它们在焊缝结晶时聚集在晶界上,当焊缝金属大部分已凝固时,它尚未凝固,形成液态薄膜,因而增大热裂纹倾向。
冷热裂纹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冷热裂纹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措施引言冷热裂纹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力学性能问题,其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存在,并对材料的性能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冷热裂纹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冷热裂纹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了解该问题,并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
冷热裂纹形成机理冷热裂纹的形成机理是由于材料在冷却或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应力超过了其破坏强度,导致裂纹的生成和扩展。
一般来说,冷热裂纹的形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机制:1.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应力:在材料冷却或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变化引起了材料的热膨胀或收缩,从而产生内部应力。
当这些内部应力超过材料的破坏强度时,就会形成裂纹。
2.材料组织的不均匀性:材料内部的组织不均匀性会导致不同部分的热膨胀或收缩程度不同,从而引起内部应力的积累。
这种内部应力的不均匀分布会促使裂纹的形成。
3.金属材料中的相变:某些金属材料在冷却或加热过程中会发生相变,进而引起内部应力的产生。
这种内部应力可以导致裂纹的形成。
4.加工工艺缺陷:不合理的加工工艺,如快速冷却或加热,过高的加工温度等,可能会导致材料内部应力过大,从而引发冷热裂纹。
影响因素冷热裂纹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1.材料特性: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弹性模量等性质会影响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应变和应力分布,从而对冷热裂纹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2.加工工艺:加工工艺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冷热裂纹的形成。
材料的加工温度、冷却速率、加热速率以及冷却或加热时所采用的手段等都会对冷热裂纹的发展起到影响。
3.材料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粒尺寸也会影响冷热裂纹的形成。
晶体结构不完善或晶粒尺寸过大都会削弱材料的抗裂性能,增加冷热裂纹的发生风险。
4.环境条件:环境因素如湿度、氧化性、腐蚀性等也会对冷热裂纹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特别是在存在湿度和腐蚀性较高的环境中,冷热裂纹的形成更容易发生。
焊接 热裂纹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一、热裂纹的分类及特征 二、热裂纹的形成机理 三、热裂纹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一、热裂纹的分类及特征
凝固裂纹 液化裂纹 高温失延裂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结构形式与 拘束程度
结晶应力 与应变
凝固 裂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三)防止热裂纹的措施
以上两类因素中,哪些因素可以进行控制呢?
总体来看:冶金因素的影响在铸造熔炼过程中 比较容易实现控制,而在焊接工艺过程中只能通 过对焊材与焊接工艺参数选择来限制热裂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1、凝固裂纹
金属凝固结晶末期,在固相线附近发生的晶间开裂现象, 称为凝固裂纹或结晶裂纹。其形成与凝固末期晶间存在的 液膜有关,断口具有沿晶间液膜分离的特征。裂纹无金属 光泽,有明显的氧化色彩。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液化裂纹的形成机理
液化裂纹是一种沿奥氏体晶界开裂的微裂纹,一般认为是 由于热影响区或多层焊层间金属奥氏体晶界上的低熔点共 晶,在焊接高温下发生重新熔化,使金属的塑性和强度急 剧下降,在拉伸应力作用下沿奥氏体晶界开裂而形成的。
裂纹
TL TH
TB
TS TS'
δ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T/℃
TL
TH
δmin
δ=Φ(T)
TB
TB内金属的塑性 δmin越低,产生热 裂纹的倾向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冷裂纹
焊接接头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对于钢来说在MS温度,即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以下)产生的焊接裂纹。
最主要、最常见的冷裂纹为延迟裂纹(即在焊后延迟一段时间才发生的裂纹-------因为氢是最活跃的诱发因素,而氢在金属中扩散、聚集和诱发裂纹需要一定的时间)。
产生原因
①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性能脆化。
②扩散氢含量较高,使接头性能脆化,并聚集在焊接缺陷处形成大量氢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压力。
(氢是诱发延迟裂纹的最活跃因素,故有人将延迟裂纹又称氢致裂纹)③存在较大的焊接拉应力
预防措施
①选用碱性焊条,减少焊缝金属中氢含量、提高焊缝金属塑性②减少氢来源,焊材要烘干,接头要清洁(无油、无锈、无水)③避免产生淬硬组织,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以降低焊后冷却速度)④降低焊接应力,采用合理的工艺规范,焊后热处理等⑤焊后立即进行消氢处理(即加热到250℃,保温2~6小时左右,使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逸出金属表面)。
二、热裂纹
焊接过程中,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冷却到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产生的焊接裂纹。
焊接热裂纹(welding hot breaking)多产生于接近固相线的高温下,有沿晶界分布的特征,有时也能在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沿着“多边化边界”形成。
焊接热裂纹通常产生于焊缝金属内,也可能在焊接熔合线邻近的热影响区组织内(母材金属)。
按裂纹产生的机理、形态和温度区间不同,焊接热裂纹可分为:凝固裂纹,液化裂纹,多边化裂纹和失塑裂纹4种。
造成液化裂纹的原因是:(l)金属材料的晶粒边界聚集较多的低熔点物质。
(2)由于快速加热使某些金属化合物分解而来不及扩散,局部晶界产生某些合金元素的富集而达到共晶成分,使局部组织的熔点下降,在焊接热影响下促使局部晶界液化。
防止液化裂纹产生的措施有:严格控制母材的杂质含量; 合理选用焊接材料;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规范,尽量减少焊接热作用。
多边化裂纹在焊缝金属凝固结晶不平衡的条件下,在低于固相线温度的高温区域,沿多边形化边界形成的热裂纹。
它与一次结晶的晶界无明显关系,较多产生于单相奥氏体金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