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审版高中语文必修4《著导读 《谈美》》优质课教案_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谈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谈美》作者,作品主要内容。

2、学习: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一般方法3、初步树立在艺术欣赏中熏陶情感,净化心灵的观念学习重点:学习: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一般方法学习难点:初步树立在艺术欣赏中熏陶情感,净化心灵的观念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探索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导入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德体验,大家来谈谈,你在哪些时刻,或者哪些东西让你感受到了美?学生:看到美景时、美女,漂亮衣服,一副美丽的画·····教师:看来我们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不同,这都是一些现象,从本质上说,美是一门学问,也就是美学,说到这个大家也许就会感觉到深奥难懂,不知所云,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部有关美学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佳作,朱光潜的《谈美》。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生于安徽,朱先生是现代美学大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北京大学教授,直到1986年逝世。

他90年的生涯的大部分都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晚年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2、作品介绍:《谈美》写于1932年,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娓娓道来,平易亲切、引起很大反响。

之后,作为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了这本《谈美》,此书充分表达了他的美学思想。

朱光潜善于把西方各种美学,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人熟悉的文学现象结合起来,和鲜活的审美现象结合起来,见解精辟,读来让人津津有味。

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语文,文学是与美学密切相关的,我们如果能具备一些基本的审美观念,对美学有个基本了解,对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三、深入探究《谈美》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一)“免俗”——“美感修养”问题朱先生认为:“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

《谈美》导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朱光潜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谈美》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2.阅读《谈美》的部分文段,体会何谓“美”。

3.探究“美、移情、艺术和人生、美感和快感”等章节的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1.以老师的讲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品读名著。

2.要求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式阅读,并找出各个章节的关键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真正理解美学的内涵是免俗,远离功利。

2.培养学生纯正高雅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用出世的心态去做入世的事业。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美和美感、移情、艺术和人生、美感和快感等美学一系列的基本常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图片)同样是具有高超演唱技巧的歌唱家,一位星路坎坷,另一位一帆风顺。

歌唱比赛中,为何长得漂亮的歌手得分高?如果由美学学者来回答:首先从艺术形态角度来看,不管是舞台上的演唱还是歌手电视大奖赛,都是一种视听艺术。

所谓视听艺术就要有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的要素,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

其次,从美学范畴来看民歌的美属于古典美,古典美的最核心要素就是和谐。

也就是说,民歌的美学范畴要求它既要有美的内容(声音、技巧),又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美的外在形式(歌手的长相、服装)。

从这个角度来说,唱得好、长相又俊美的歌手自然是民歌这种美学形态更完满的表达者和实践者,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得分要高一些。

用美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何长得漂亮的歌手得分高?”这个看似无法回答的问题得到了一个理所当然的解释,美学给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朱光潜先生的《谈美》。

二、作者简介(ppt展示)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著导读 《谈美》》公开课教案_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著导读  《谈美》》公开课教案_6

名著导读无心以出岫——《谈美》朱光潜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1、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文学理论著作2、拓展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3、通过阅读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学习目标:1、通读全书,梳理全书纲目及关联2、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及价值取向。

3、深入理解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并领会“美”的内涵四、学习方法:摘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课前诵读《蒹葭》二、导入: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告诉我们“生活中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应该有感受美的心灵”。

那么,我们经常说“美”,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你们认为什么是“美”?三、提纲挈领——美是什么?1、学生活动一:自由回答自己感受的“美”。

预设学生答案——美女、美景、美文、美物、心灵美2、教师点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人就有一千种对美的理解,那朱光潜先生认为什么是美呢?他用三个不同身份的人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形象的告诉我们什么是美。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善(实用的态度)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真(科学的态度)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美(美感的态度)3、教师明确:美即直觉——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

人教课标版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整书阅读 课件

人教课标版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整书阅读 课件
人教课标版语文必修4 名著导读
朱光潜《谈美》
单位:广西桂平市第三中学 教师: 李燕霞
什么叫美?朱光 潜在《谈美》中说 “美不仅在物,亦不 仅在心,它在心与物 的关系上面;但这种 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 般人所想象的,在物 为刺激,在心为感受; 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 表现情趣。”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朱光潜的生平与创作,了解《谈 美》的主要内容
人生的艺术化——实现完美人生
完美的人生就是要追求实用的活动、科学的活动、 美感的活动平均发展,就是要让真善美均衡发展。
在人生之路上: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在开场话中说“我希望你把你自己 所想到的写一封回信给我”。通过学习探讨, 我们对“美感态度是什么、美与实际生活的距 离、创造、人生的艺术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现在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朱老先生写一 封回信,可以谈谈你们的感受或收获。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为学习服务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情感目标: 学习朱光潜的“免俗”的审美精神,提高审美
鉴赏பைடு நூலகம்创造能力,培养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谈美》中精辟的见解层出不穷,请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们最喜欢的观点或 句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欣赏,说说你们 的感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1)

《谈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并了解朱光潜的《谈美》;理解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提高学生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

2.通过学生交流与教师展示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美”的三个特点,明晰“刚性美”与“柔性美”,并运用审美知识观照自我,观照人生。

3.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感修养”,增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审美的本质及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

2.了解“美”的三个特点。

【教学难点】1.对“美”三个特点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新课:面对这样一棵古松,您会想到什么?假如你是一位木商,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值几多钱的木料。

假如你是一位植物学家,你也脱离不了植物学家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而假如你是画家,那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木材商是站在实用的角度,植物学家是站在科学的角度,而画家则是站在审美的角度。

你觉得这些图片美吗?一、什么是美?1.你觉得什么是美?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这里,柳宗元提出了一个思想,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唤醒”它,“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彰”,就是发现,就是唤醒,就是照亮。

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

但美并不在外物(自在之物)。

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美不自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5)

精选文档《谈美》教课方案教课目的 :知识与能力:初读并认识朱光潜的《谈美》;理解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适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提高学生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沟通与教师展现相联合,教会学生学会提练知识点,并运用审美知识观照自我,观照人生。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提高学生的“美感涵养”,加强学生崇高的道德感情。

教课要点:理解审美的实质及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

教课难点:在初读第一章的基础上,综合掌握对于审美的精华。

教课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一千种人有一千种思想,自然就有一千种不一样的生活道路,一千种不一样的审雅看法。

看了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后,总感觉他不是在谈美,而是在谈哲学,谈人间万象。

《谈美》从整体来看是本谈艺术赏识的专业书,但其中充满着对人生观的思虑。

在《谈美》这本小书中,乏味复杂的美学理论变得和蔼可亲了,朱光潜先生用理解晓畅的话语让我们先体验“美感”,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事各个方面去,进而“美化”人生,最后达到人心的“净化”。

二、作者介绍,整体认识,初步感觉朱光潜( 1897-1986),安徽桐城人。

我国有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1925 年起初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3 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声誉会长,一生从事美学教课与研究工作。

重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惨剧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朱光潜伏 30 年月至 40 年月时期以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体现于心者不过直觉,物所以接物者不过形象。

所以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适用的态度不一样,它不波及看法、适用等,不过全神贯注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赏析。

1950年此后提出主客观一致说,以为美一定以客观事物作为物的形象,而后提美。

60年月,他重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看法,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以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一致于实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教案

《谈美》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美”,学生有所了解;“美学”,学生可能知之甚少。

“美学”本身就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专业性很强,术语较多,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作支撑,不可能认识得很清楚,过于枯燥的讲解学生一定不会接受。

我想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去感知美,然后从文本中找出各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对照作者的观点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美,从而结合文本研读美感、移情、艺术和人生等基本的美学知识。

学生在初步认知了美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认知美的核心是“免俗”和“远离功利”,最后告诫学生珍惜生命,体味生活,引导学生用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

《谈美》作为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因其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是普及学生美学知识的好读物。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由教师示范阅读、学生归纳并学会运用读书方法,如“做摘要”、“作批注”、“制卡片”、“写心得”等。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朱光潜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2.体会并理解阅读这本美学著作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了解文中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感修养”。

4.引导学生运用审美知识观照自我,观照人生,以培养学生纯正高雅的审美情趣,用出世的心态去做入世的事业。

【教学方法】1.以老师的讲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品读名著。

2.要求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式阅读,并找出各个章节的关键词。

3.通过学生交流与教师展示相结合,给予学生以读书方法上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会提练知识点。

一、整体了解,初步感受。

1.作家作品介绍2.《谈美》内容介绍和朱光潜先生创作此书的意义——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

3.学生读目录,整体感知文本内容:⑴《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⑵《“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⑷《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⑸《“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⑹《“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⑺《“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与自然》⑻《“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⑼《“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⑽《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⑾《“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⑿《“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⒀《“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⒂《“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谈美》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谈美》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谈美》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必修四》的《谈美》导读部分,能够在课堂上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关于朱光潜和《谈美》的问题。

2、以《谈美》第二个话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一文为例,教师讲解名著阅读方法,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运用阅读方法,通过精读、赏读、研读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结合生活阐明“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学情分析: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还不够浓厚,对于阅读方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够明确,还需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和真诚表达的习惯。

重点难点:1、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必修四》的《谈美》导读部分,能够在课堂上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关于朱光潜和《谈美》的问题。

(重点)2、以《谈美》第二个话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一文为例,教师讲解名著阅读方法,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运用阅读方法,通过精读、赏读、研读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结合生活阐明“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难点)教学过程:学生行为(学案)教师行为(教案)1、导入(6分钟)学生仔细聆听、观看,进入一种有美感的氛围之中。

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探究的热情。

展示课件:体现美的图片提问: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所理解的“美”是什么?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主题。

板书课题,作者2:整体感知(6分钟)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名著导读《谈美》中“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部分,初步感知《谈美》这部作品提问:《谈美》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教材中介绍了哪些主要美学内容?明确:(1) 《谈美》写于1932年,由开明书店出版。

在这本书中,朱光潜善于把西方各种美学、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人熟悉的文学现象结合起来,和鲜活的审美现象结合起来,书中的精辟见解层出不穷,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

他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写这一本不厚的小册子。

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从而起到净化读者心灵、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课程设置
作品简介: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

《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重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并有多种美学译著行世。

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直觉,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

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

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物的形象,然后提美。

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目录: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三、谈人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德
八、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附:建构马克思主义新美学的尝试
精彩解读;
《谈美书简》一书凡十三封信,既有关于美学理论的论述,比如马列主义美学体系、美与美感、形象思维等;也有就具体的美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问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问题、悲剧性与戏剧性等;同时还总结自己切身的体会,对
某些错误思想和观点进行批判,比如号召大家冲破人性论、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等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等等。

说是清理过去的美学言论,其实最首要的是表明一种新的认识,强调自己新的思维的突破。

朱光潜在文中说:“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全国范围的美学批判和讨论中,我才开始认真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一些美学观点的错误。

”这本《谈美书简》的产生由来,也就是他在这些年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对美学上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己新的认识。

朱光潜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和研究美学,一定要把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放在首位,反复强调说“研究美学如果不弄懂马克思主义,那就会走入死胡同”。

在他看来,马列主义不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其本身也有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因为以往的美学大师,每一个人都是有一套自己的美学体系的,只不过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形而上学的还是辩证的问题。

就马克思来说,其美学体系作为哲学这个大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以及这里生发出来的认识来自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朱光潜在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理解和吸收马列主义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提出自己的“物甲物乙”说,也即是“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观点。

这个观点体现在,在以后关于美学的论述中,朱光潜一直恪守马列主义,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美学体系。

在《谈美书简》中,还有的是关于美学具体问题的论述,以及提出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中的禁区,这对于我们初学美学、开始接近美学的青年更具有解决实际问题、排除疑惑的重要作用。

比如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作为文艺流派和作为创作方法,是应该分别清楚的;但是同时,注意到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是没有必要机械地给某个作家或具体作品贴上现实主义或是浪漫主义的标签,他非常赞同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高尔基这样一句话:“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再比如,朱光潜结合自己的切身的经历,特别是我们的美学研究在“文革”中收到极大的破坏和干扰,在文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让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一起来冲破禁区吧。

”具体说来,要冲破的禁区包括哪些呢?就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以及“共同美感”等等这些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划定为禁区,被认为是作品中不能表现、研究中给予否定的。

我们突破禁区,表现在创作要表现它,研究中要有足够的重视,充分讨论。

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就是这样一本书,在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美的启示,逐步的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握美的体系。

正如他几十年前创作《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一样,不是掉书袋的,而信手所致,拿来谈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美学、理解美学,而不是空洞的来谈论美学大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