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宪法修正案13项主要内容对照表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得很好很仔细,值得你拥有)

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A、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第二十项“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B、宪法第八十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
B、“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增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宪法第十四条(增加)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三条(增加)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
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宪法学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1、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从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将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3、根据宪法的效力与修改程序的不同,可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4、根据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将宪法分为(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5、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包括:(宪法典)、(宪法性文件)、(宪法惯例)、(宪法判例)以及宪法解释等。
6、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度起源于(美国),并为其他一些国家所借鉴。
这一制度称为(司法审查)制度。
7、(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8、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9、1918年的〈〈(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0、根据国家权利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配置不同,共和制有可以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三种。
11、近现代复活制国家主要有(邦联)和(联邦)两种。
12、按照宪法规定,我国行政区划分为三类;即(一般行政区划单位);(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
13、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
14、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公民的(受教育权)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15、当前世界各国的过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资本主义)国家机构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
16、国家机构的阶级本质取决于(国家的阶级本质)。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展工作的方式主要是(举行会议)。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案以及其他议案,选举和罢免国家领导人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提出议案)、(审议议案)和(表决通过议案)、公布法律、决议。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20、我国国旗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确定的,以后即为我过四部宪法所确认。
宪法学习资料

1、我国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82年通过的。
2、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有138条,其四个修正案共有31条。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7、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规定。
8、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13、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5、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1999 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的。
18、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19、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0、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2、我国从1988年开始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
25、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6、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
28、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宪法历次修正的条数及内容

宪法历次修正的条数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49年颁布以来,历经了数次的修正和修改。
每次宪法修正所涉及的条文和内容都有所不同,但是每次的修正都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下面将从历次宪法修正的条数和内容两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的情况作一个概述。
一、宪法历次修正的条数从1949年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历了五次大修和多次小修,总共修正的条数达到了四十几条。
其中最大的修正是1982年的宪法修正,涉及41个条文的修改。
下面分别对各次宪法修正的条数进行简要概述:1、1954年宪法修正:增加14条,主要内容包括设立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实行国家主席制度等。
2、1975年宪法修正:增加7条,主要涉及组织形式、interform 和反帝国主义的内容。
3、1978年宪法修正:增加6条,主要含义在于修改政体、政府的担任者和权力机构。
4、1982年宪法修正:修改41条,名义上增大了人民的权利和地位,在宪法中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增添了“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内容。
5、1988年宪法修正:增加4条,主要涉及到政府机构和部门组织的内容。
6、1993年宪法修正:修正了3条,主要改变是取消了巨额资产申报制度等内容。
7、1999年宪法修正:增加13条,主要内容包括扩大了人民群众的权利,增强了法制意识和意识形态上的内容等。
8、2004年宪法修正:增加1条,主要涉及到农民和城市居民追求的生活权利和基本保障的内容和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容。
9、2018年宪法修正:减少4条,主要修改集中在公民权利、国家机构和纪律等方面。
10、2021年宪法修正:增加1条,主要是明确国家统一、法治、基本法律制度的好处以及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
二、宪法历次修正的内容1、1954年宪法修正主要增加了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等的设立,其他主要内容包括权力结构、法律原则等。
宪法学简答题(一) (1)

法硕宪法学简答题超级大汇总(一)1、简述宪法的本质属性。
答:(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
(2)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2、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答: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1)近代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发展的必然结果。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简述英国、美国和法国宪法产生的特点。
答:英国宪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英国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的国家;是典型的柔性宪法的国家。
美国宪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确立了三权分立、联邦制等重要的宪法原则。
法国宪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法国宪法数量较多。
第二,法国宪法内容变化较大。
以宪法所确定的国家制度为例,有的宪法规定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有的规定实行封建帝制,有的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
第三,保持成文宪法的传统。
4、简述当代宪法发展的趋势。
答:当代宪法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基本权利范围的扩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魏玛宪法》的制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从自由权已扩大到了社会权领域。
2.人权保障方式的转变。
传统宪法强调通过限制政府权力来保障人权。
在现代,人民对政府的要求逐渐由消极地防范其干涉公民的基本权利,转变成积极地要求其致力于调和社会的贫富不均,谋求人民的社会福利,3.违宪审查制度的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违宪审查制度逐渐被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所继受,并相继创立了由特设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体制。
4.宪法的国际化趋势。
一方面,人权问题日益国际化,《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相继通过和生效。
历次宪法修正案超强快速5分钟牢固记忆

历次宪法修正案超强快速5分钟牢固记忆宪法修正案内容1988年第1修正案:私营经济是补充,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管理。
第2修正案:允许出租、转让土地的使用权。
1993年第3修正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第4修正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5修正案:“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
第6修正案: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第7修正案: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第8修正案:把原第16条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
第9修正案:废除“集体经济组织受国家计划指导”。
第10修正案:把原宪法第42条第3款中的“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
第11修正案:县级人大任期从3年改为5年。
1999年第12修正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第13修正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14修正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15修正案: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经济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第16修正案:非公有制是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17修正案:“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2004年第18修正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第19修正案: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20修正案:征收或征用土地并给予补偿。
第21修正案: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非公有制经济进鼓励、支持、引导、监督、管理。
第22修正案: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征收或征用公民私有财产并给予补偿。
第23修正案: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24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关于宪法的一些知识点,比较凌乱,但是值得一看

宪法修正案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一现行宪法颁布以后,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所的修正案及其内容:1、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该修正案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A:在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B:删去第10条第4款中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增加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2、1993年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
这次修正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根据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经验,着重对经济制度的有关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
主要内容有一下几个方面:A:明确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写进《宪法》,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宪法》中得到集中、完整的表述。
”B: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C: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D: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并对相关内容作了修改E:把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到5年。
3、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的第三次修正,主要内容包括:A: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
B: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此时去掉了“联产”二字)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E:将国家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合并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考88、93、99、04宪法修正案记忆

司考88、93、99、04宪法修正案记忆88、93、99、04宪法修正案私营是补充,土地可转让。
(88)国营县市场,承包正协商。
(93)革命双为主,法治道路长。
(99)三乡建设者,财产有保障, (04)国事少戒严,经济全补偿。
四次修宪时间尾数谐音记忆:把散酒吃(8394)联想:修宪惠农,农民“把散酒吃”(农民穷,瓶装酒吃不起)故事情节串联:一个农民转让了土地,到县城承包国营市场,但经商仍不忘革命,致富后依靠宪法保障个人合法私有财产私营是补充土地可转让1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2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营县市场承包正协商1国营:“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自主权2县:县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3市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承包: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5正:我国正处于社会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6协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革命双为主法治道路长1革命:“反革命”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2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为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4法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5道路长: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乡建设者财产有保障国事少戒严经济全补偿1三:“三个代表”入宪2乡:乡镇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3建设者: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财产: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为公共利益可征收征用并补偿)5保障: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6国事:国家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时节7少:全国人大各代表团应有少数民族适当名额代表8戒严:“戒严”改为“紧急状态”9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宪法原有表述
修正案草案表述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A、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B、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A、“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
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13、增加对国Leabharlann 的规定A、宪法第四章的章名“国旗、国徽、首都”;B、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进一步明确对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A、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第二十项“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B、宪法第八十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
6、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B、“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增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宪法第十四条(增加)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三条(增加)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C、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职权第十六项“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A、“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C、“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11、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
宪法第八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A、“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B、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