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得很好很仔细,值得你拥有)
宪法2004年修改内容

宪法2004年修改内容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主要包括以下九项内容:1.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在土地征用方面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一修改规定将“公共利益”作为征地的前提条件,并增加了征地必须给予补偿的规定,对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2.保障私有财产权。
在保障私有财产权方面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些修改进一步表明了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基本立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3.规范国家财政税收。
在规范国家财政税收方面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这些规定对于保证法律的贯彻实施、彰显法律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
4.改革政治体制。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将“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内部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中增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修改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革命委员会”修改为“人民代表大会”;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改为五年等。
这些修改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包括统一战线在内的各种政治力量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5.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在人权保障方面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等。
2004年宪法修正案13项主要内容对照表

主要内容
宪法原有表述
修正案草案表述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A、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B、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A、“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
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13、增加对国Leabharlann 的规定A、宪法第四章的章名“国旗、国徽、首都”;B、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进一步明确对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A、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第二十项“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B、宪法第八十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
6、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四次宪法修正案要点概括

三
1999.3
九届二次
6(12-17)
1.确立邓小平理论合法性《12》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入宪《13》3.完善现行经济制度《14》4.进一步确定了农村的经济体制《15》5.提高“私营经济”地位《16》6.将“反革命的活动”改为“危害国家的犯罪活动”《17》
四
2004.3
十届二次
14(18-31)
四次宪法修正案要点概括(1988-2004)
次数
时间
人大届数
条数
内容
一
1988.4
七届一次
2(1-2)
1.允许私营经济合法存在《1》2.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2》
二
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3
八届一次
9(3-11)
1.“初级阶段”“中特理论”“改革开放”“富强民主文明”入宪《3》2.表述政党制度《4》3.把“国营”改为“国有”《5、8、10》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5.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9》6.县级人大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11》
“《》”内为相应修正案条数
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宪法修正案是指对国家宪法的修改和补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规定和约束。
因此,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和影响都是非常重大的。
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机构和权力结构的调整。
宪法修正案通常会对国家机构和权力结构进行调整。
这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构的职权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权力的分工和制衡关系的调整。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通常也会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和调整。
这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财产权、劳动权等各项权利的规定,以及公民的义务和责任的规定。
三、国家制度和国家政策的调整。
宪法修正案还可能对国家的制度和政策进行调整。
这包括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个方面的调整,以及国家的政治方向、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等各项政策的调整。
四、国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调整。
宪法修正案还可能对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进行调整。
这包括国家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政策、对外文化政策、对外安全政策等各项对外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家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的调整。
五、其他相关内容的调整。
宪法修正案还可能对其他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这包括宪法修正案的适用范围、宪法修正案的程序规定、宪法修正案的生效条件等其他相关内容的调整。
总之,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涉及国家机构和权力结构的调整、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国家制度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的调整等各个方面,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宪法修正案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慎重对待,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 3。对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 突出了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和对等原则。
2020/10/13
11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
法;(3)国家赔偿法;(4)行政
•
许可法;(5)选举法。
2020/10/13
5
修宪是为了更有效地保障公民权利即 人权
1。潘恩名言:专制与君主至上相伴、民主 与宪法至上相随。一切公权来于人民。
2。宪法是确保公民的天赋人权向法定人权 再到现实人权的过度的法律保障。
3。为确保公民私权(citizen’s rights)不受 国家公权(state’s power)侵害,必须通过 宪法及其不断修宪加以实现。
4。宪法与社会的关系犹如人体与衣服、脚
与鞋的关系一样。
2020/10/13
6
我国前三次宪法修正案的回顾和总结
• (1)88年:土地批租和使用权转让,私有经
•
济的地位,从尾巴到有益补充(社会与
•
经济发展的呼声)
• (2)93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体
•
制的确立(社会转型与利益主体多元化)
• (3)99年:依法治国与法治国家,私有经济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2
• 3。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群如何带动穷人群体 共同富裕?(基尼系数与人权)、我国税收制 度?
2•0204/10。/13 序言部分的地位、份量与宪法主文的关系。10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我国法制建设的 影响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得很好很仔细,值得你拥有)

主要内容宪法原有表述修正案草案表述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A、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B、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A、“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B、“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增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3、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进一步明确对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6、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2004年宪法修改内容

2004年宪法修改内容2004年中国宪法修改了许多重要内容,这些修改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2004年宪法修改内容的详细描述。
首先,2004年宪法修改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提高公民义务意识结合起来,并强调了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行使这些权利所应承担的义务相结合,强调了公民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这一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宪法修改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目标。
宪法明确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强调了法律的权威和法治的原则。
这一修改的目的是加强法治建设,保护公民权益,提高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程度。
宪法还明确指出,国家必须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一修改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的法治建设。
第三,宪法修改进一步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途径。
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参与政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并鼓励公民通过法定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和参与决策。
这一修改的目的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决策的民主性,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第四,宪法修改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和权益。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少数民族团结、宗教信仰自由和文化传统的权利,并提倡各民族平等和谐发展。
这一修改的目的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第五,宪法修改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向。
这一修改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规范化,增加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度和活力。
第六,宪法修改进一步加强了法律保障机制。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法律的监督和检查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这一修改的目的是加强法治国家的建设,维护社会的法制秩序,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综上所述,2004年宪法修改了许多重要内容,这些修改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宪法修改2004

宪法修改20042004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历了一次重要的修改,成为了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
这次修改不仅是宪法自身发展的一次重要进步,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里程碑。
本文将从宪法修改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及历史意义四个方面,对2004年《宪法》修改进行详细阐述。
一、宪法修改的背景在2004年之前,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历了几次修改。
自1982年新宪法施行以来,宪法已经成为国家基本法的根本体现。
尽管宪法在保护国家制度、维护公民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宪法的某些规定逐渐显现出需要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全球化进程加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国家治理体系面临新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领导层认识到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现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2004年《宪法》修改成为了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法治化手段应对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二、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修改后的宪法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明确市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修改旨在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强调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调控职责,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04年宪法修正案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宪法条款,标志着国家对人权保障的法律承诺。
此条款的加入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人权保障的重视,也为日后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修订后的宪法加强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明确了“国家依法保护私有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这一原则。
这一修改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经济中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承诺,回应了社会对财产权利保护的广泛诉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A、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第二十项“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
B、宪法第八十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戒严令”;
B、“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增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在统一战线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宪法第十四条(增加)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三条(增加)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
宪法第九十八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13、增加对国歌B、宪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6、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主要内容
宪法原有表述
修正案草案表述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A、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B、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A、“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C、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职权第十六项“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A、“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C、“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11、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
宪法第八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A、“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B、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5、进一步明确对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