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锡常镇三模语文答案(1)

合集下载

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2018届中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根据课文默写。

(8分)①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②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③荡胸生层云,。

(杜甫《望岳》)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⑤,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⑥,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赤壁》)⑦辛勤的老师们看到自己的学生长大成人、幸福生活时,都会由衷露出欣慰的笑容。

此情此景,正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的名句“,。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分道扬biāo 恣suī浮想联piān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

《曹刿论战》选自此书。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B. 《蒹葭》是《诗经》的第一篇,描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开爱情文学之先河。

C. 《狼》的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文言写成,选自短篇小说《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我们学过的《范进中举》出自于《儒林外史》。

4、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为了加大宣传整本书阅读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B.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C.今日,西山白玉枇杷已进入黄金采摘期,无数当地村民忙着采摘枇杷,将销往无锡、上海、常州等地。

D.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5. 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年江苏高考模拟卷(一)(含答案及详解)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亲力亲为。

②不管日方如何、绞尽脑汁、变换手法宣传自己的错误立场,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属于中国这一基本事实。

③他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索,力求变化创新,在挥毫泼墨中抒发画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A.处心积虑苦心孤诣殚精竭虑 B.处心积虑殚精竭虑苦心孤诣C.殚精竭虑处心积虑苦心孤诣 D.苦心孤诣殚精竭虑处心积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通过海丝之路走向海外的潮汕人,在一杯功夫茶之后,美美地回味那“九曲回肠、心旷神怡”,故乡的一草一木也由此映人眼帘。

B.新《广告法》规范了原《广告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了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广告乱象,在制度层面更加完善、健全、合理。

C.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D.阳光学校继承了《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一教育思想,于2014年提出了“率性教育”的理念。

3.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

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

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江苏省七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七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七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先生曾谓:「人生在世,须有一事,能为天下利,而不为己者。

」此言甚是。

然人之所以为人,亦须有一事,能为己而不为天下者。

人之所以为人,与禽兽异者,在于心智。

心智既不同,其所适宜者亦不同。

故有能为天下利而不为己者,则有能为己而不为天下者。

此二者各有其可取之处,不可一概而论也。

阅读上文,回答以下问题:6.XXX先生认为人生须有怎样的一件事情?为什么?(3分)答:XXX先生认为人生须有一件能为XXX而不为己的事情,因为这样能够使自己的存在对于社会有所贡献。

7.人之所以为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在哪里?(3分)答:人之所以为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在于心智。

8.为天下利而不为己和为己而不为天下各有什么可取之处?(3分)答:为天下利而不为己可以使自己的存在对于社会有所贡献;为己而不为天下可以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9.文中“不可一概而论也”是什么意思?(3分)答:文中“不可一概而论也”是指不能一概而论哪种做法更好,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适宜之处。

三、阅读表达(24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所给问题完成答案,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题号后。

2017年11月18日,由XXX、XXX和XXX共同主办的“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在北京隆重举行。

本次比赛以“书法与中国梦”为主题,旨在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广大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据了解,本次书法比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参赛作品近百万件,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等获奖作品。

同时,组委会还将根据比赛情况,推选出一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和出版。

问题1:本次书法比赛的主题是什么?(3分)答:本次书法比赛的主题是“书法与中国梦”。

问题2:本次书法比赛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本次书法比赛的目的是让广大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总复习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总复习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三总复习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3月.注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仍任重道远。

A.因缘..错综复杂...寻根究底..B.因缘..错综复杂..追本溯源C.姻缘参差不齐追本溯源...D.姻缘...参差不齐.寻根究底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3.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3分)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

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③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②③⑤.......D.⑤③④①②5.下列对北京2023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2018常州三语文一模详解

2018常州三语文一模详解
9. 黄叔扬不愿“背义独生”,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义”的内涵。 9. 维护正统的忠君思想;志同道合的朋友情谊。
补充
方孝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 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 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 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
③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
④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⑤路连接着家与前方。
⑥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
A. ①⑤④③②⑥ B. ③①②④⑥⑤ C. ④①⑤②③ ⑥ D. ⑤④②⑥③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 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后面说“因为, 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这是解释原因, 故前面应是说结果。第⑤句中说“路连接着家与前 方”,第④句中“路”“向前”与第⑤句中中的 “路”“前方”相关,故二者应放在一起,排除 BC两项;第②句中“人类就喜欢流浪”与第④句 中的“流浪”相关,故应连在一处;第⑥句“不得 不流浪”紧承“喜欢流浪”而言,第③句解释原因, 第①句紧承第③句也是分析人类喜欢或不得不流浪 的原因,这就排除A项,由此选出答案。
常州市2018届高三 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试题详解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____________的土地。得意
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 ____________,随时随地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 尘碌碌,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________地惦
) (8)
_____舞__榭__歌__台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

2018年苏锡常镇高三三模语文

2018年苏锡常镇高三三模语文

2018年苏锡常镇高三三模语文2017-2018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2018年5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2)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

(3)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气度。

A.盘踞千头万绪博大精深B.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C.占据蛛丝马迹博大精深D.占据千头万绪兼收并蓄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7年XXX的新晋外籍院士,除XXX外,还有XXX院长XXX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咖”也获此殊荣。

B.经历了三个月在中日韩各地打三十场正式比赛,XXX 熬了过来,最终夺得了第21届“三星车险杯”冠军。

C.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但仅有11%的德国消费者拒绝中国产品。

D.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当中真正起到增进感化,是确定某种传统文明是不是优秀的紧张尺度。

3.下列诗句中,与“XXX,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4.顺次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按次最得当的一组是(3分)血红的落日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

鸣沙山被天边的霞光勾勒出圆满的线条,,。

,,,。

天低了地窄了田野消失大海漂浮惟有这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群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的起点或是尽头在夜色中静静蹲伏A.B.C.D.5.以下春联中,适合悬挂在岳阳楼的一组是(3分)南极潇湘千里月XXX巫峡万重山百代题诗至崔李一楼抗势压江湖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词赋千秋唯一序江山万里独斯楼A.B.C.D.2、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学年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研试卷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附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学年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研试卷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附答案)

2018学年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研试卷1(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附答案)5 c 9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错自能知书。

稍长,词与铉齐名。

昇元中,议者以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

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

元宗嗣位,起家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

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

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

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

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

重忤权要,以书郎分司东都。

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

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

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

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锴颇怏怏。

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

”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

后主裒所制,命为之序,士以为荣。

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

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

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

少精小学,故所讎书尤审谛。

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之流也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

”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时国势日削,锴忧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

”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

谥曰。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2018年3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仍任重道远。

A.因缘错综复杂寻根究底B.因缘错综复杂追本溯源C.姻缘参差不齐追本溯源D.姻缘参差不齐寻根究底【答案】B(①因缘:缘分,或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姻缘:婚姻的缘分。

根据语境,应用“因缘”。

②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参差不齐:高低长短不整齐。

根据语境,应用“错综复杂”。

③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根据语境,应用“追本溯源”)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D.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答案】C(没有使用“夸张”手法,为比喻手法。

)3.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3分)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答案】D(根据内容,适用于祠堂。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

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③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②③⑤D.⑤③④①②【答案】A(根据整体语境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参考答案2018.05 1.B(盘踞:盘结据守,比喻某些自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

占据: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兼收并蓄指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博大精深指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

借以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2.C(A结构混乱,B“经历”的宾语残缺,D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3.D(例句和D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4.C5.A(②黄鹤楼,④滕王阁)6.A(仓卒:非常事变,这里指兵祸。

)7.C(祠既可以由后世子孙修建,也可由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修建。

祠可为已逝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也可为活人修建“生祠”。

)8.(1)部属有贫难,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

(每个分句1分,句意通顺正确即可。

)(2)他引导夷民,慢慢用礼义影响他们,他使蛮夷开化的名声和任延差不多。

(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导”“渐”“侔”翻译正确各得1分。

)9.静泊无为,发展农业(或“教民耕作”),化育百姓,履正奉公(或“刚直不阿”)。

(每点1分)【参考译文】任延,字长孙,南阳宛县人。

十二岁时,他就成了太学的学生,在长安学习,他通晓《诗经》《易经》《春秋》,在太学中有名气,在学府中被称为“任圣童”。

赶上兵荒马乱,他到陇西避难。

当时隗嚣已经占领陇西四郡,派人去请任延,任延置之不理。

更始元年,任命任延为大司马部属,授予他会稽都尉一职。

当时他十九岁,来接他的官员见他年轻很吃惊。

他到郡以后,宁静淡泊无为,只是先派人拿了祭品去祭祀延陵季札。

当时,天下刚刚平定,道路不通,来江南避难的人都没有回中原,所以会稽一带有才能的人很多。

任延上任以后,对品行高洁之士像董子仪、严子陵等人一概聘请,并以师友之礼恭敬相待。

部属有贫难,他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救济他们;他裁减士兵,要他们耕种公家的田地,以便周济穷困之人。

他每次到各县巡行,总是派人慰问孝子,并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个叫龙丘苌的人,在太末隐居,立志不变。

王莽时期,四辅和三公连续召他做官,他都不去。

掾史禀告任延请求将他召来。

任延说:“龙丘先生躬行德义,具有原宪、伯夷的节操。

我上门洒水扫地,还担心使他受到羞辱,召见他是绝对不可以的。

”于是派功曹拿了礼品拜见他,给他写信,送去医药,使者一个接一个。

一年后,龙丘苌才坐车来到郡府,表示愿意在临死以前在郡供职。

任延再三推辞,最后要他暂任议曹祭酒。

龙丘苌不久病逝,任延亲自为他治丧,三天没有处理政务。

所以郡内有才能的士大夫争着到他这里任职。

建武初年,任延上书辞职,回去拜见天子。

诏书召任延任命他为九真太守。

光武召见他,赐给他马匹和各种丝织品,让他的妻子儿女留在洛阳。

九真以打猎为业,不知道耕地种粮,老百姓经常到交趾去买粮,往往弄得穷困不足。

于是任延要他们造农具,教他们垦荒种地。

这样耕地年年增多,百姓自给富足。

起初,在平帝时候,汉中人锡光担任交阯太守,他引导夷民,慢慢用礼义影响他们,使蛮夷开化的名声和任延差不多。

王莽末年,锡光封锁边境,派兵拒守。

建武初年,他派使者进贡,被封为盐水侯。

岭南有华夏风气,从这两位太守开始。

任延在九真任职四年,皇帝召他去洛阳,由于生病耽搁了行程,被降为睢阳令。

九真的官员和百姓在他活着时就为他建了祠堂。

到京后他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他,告诫他说:“好好侍奉上级,不要坏了名声。

”任延回答说:“臣听说忠臣无私,有私则不忠。

履行正直,克己奉公,这是臣子的本分。

上下附和,不是陛下的福气。

好好侍奉上级官员,臣不敢接受您的指示。

”皇帝叹息,说:“您说得对。

”10.点明离别的时节,“寒”、落梅等渲染离别惆怅气氛,梅花飘落为下文“孤香黏袖”等作铺垫。

(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4分)11.作者不直言离人不忍离去,而是通过写梅花在酒杯中照影,粘在离人的衣袖上,离人踏上行程,梅花又跟随过桥,(2分)表现梅花的多情和依依不舍使离人断肠(2分),作者写梅花的多情其实是写离人的多情,这些写显得委婉含蓄(2分)。

12.(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心远地自偏(3)未成曲调先有情(4)提携玉龙为君死(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金戈铁马(7)天下为公(8)我以我血荐轩辕13.具体表现我的懵懂状态;与后文我对严彩萍的激烈反应形成对比,增添了作品张力;为作品结尾表现我的内心成长作铺垫。

(每点2分)14.亲妈死了,后妈待他不好,成绩不好,受人歧视(大家看不起她,用谐音起绰号)。

(每点1分)15.第一处,想用帮我扫地的方式表达歉意。

(2分)第二处,希望和解,没被接受的急躁、失望和无奈。

(2分)16.了解真相之后的惊讶,明白了严彩萍身世之后的同情,内心里也原谅的严彩萍,对自己行为的内疚,体现内心开始认识母亲对自己的意义。

(每点1分,答满四点得6分)17.儒家试图把发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外化为仪式和礼节,这种做法在作者看来是本末倒置的(2分),导致两方面结果:一方面不能激发人的内心情感(2分),另一方面把孝变成了礼节和体统,不是基于至诚,而只是遵守礼节(2分)。

18.心就是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至诚(2分);理,一是理智(2分),一是规训,要自觉遵守(2分)。

19.第一层(第一小节),提出论题,理智的生活是否尽善尽美。

(2分)第二层,分析完全信任理智则人生趣味全无。

(1分)第三层,分析完全信任理智则道德亦必流为下品。

(1分)最后得出结论,理智的生活不是尽善尽美的,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

(2分)20.参考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标准拟定评分细则。

1)题目分析:作文材料由三句话组成,一是“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强调健康重要,二是“身体要健康,心灵也要健康;个人要健康,社会也要健康”,强调健康所指,很宽广,三是“维护健康是做人责任”,强调责任。

这三句话的核心词都是“健康”。

“健康”在《现代汉语辞典》上的解释是:1.(人体)发育良好,机理正常,有健全的心理和社会。

2.(事物)情况正常,没有缺陷。

考生只要能抓住“健康”这一核心词从命题人提供任一角度来写都可视为切题。

相对而言,能融合多个角度,有重点的说清说透一个道理更好,不必拘泥于简单的一一对应。

2)判分原则从考场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一以贯之。

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有逻辑地分析说理;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强调虚实要合乎生活真实,有真情实感。

3)判分要点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要着眼于全篇,作整体评价,抓大放小;既看写什么,也看怎么写,看内容与语言、结构的融洽度。

阅卷力求整体着眼,不要刻意放大优点和硬伤,以质赋分,不屈其文,分所应当,分文相称。

要看其思想内涵与材料是否存在联系,本质上是否相同或相似。

议论文重点看“是否讲理”“会不会讲理”。

要审视文与题、材料和观点是否统一浑成,看论证和分析是否严谨深刻,是否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警惕作文审题之外导致的表达偏题现象:素材缺陷、表述缺陷等。

关注议论文语言的规范,避免过于华丽、大而无当、虚张声势的表达。

记叙文与议论文应一视同仁。

重点引导学生有真情实感地写作,揭示生活的真实和细节中呈现的事理。

记叙文要注意生活回应在行文中的点染,注意细处入笔,注意真情动人。

防止虚假的贴标签式作文,对于一些“暗合”材料旨趣的作文要整体研读避免误判偏题。

4)个案处理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明显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21.其所书之事也/皆言罕褒讳/事无黜陟/故马迁所谓整齐故事耳/安得比于《春秋》哉!22.左氏春秋传(左传);春秋公羊传(公羊传)。

23.没有褒贬,没有选择。

(每点2分,写出“没有史识”可得4分)24.B、E(B崔久峰没有办工厂、银号。

E是雷欧提斯自己决定涂毒药。

)25.(1)是秦可卿说的(1分),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省亲(2分),这是秦可卿临终前对王熙凤的提醒(1分),也暗示贾府盛极而衰的走势。

(2分)。

(2)曹操表荐刘备领豫州牧,并送兵送粮让他赴任(2分)。

反映了曹操胸怀远大、深谋远虑的性格特点(2分)。

26.以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为基础;经民间传说和说书人演绎;最后,能文的人把它写出来。

(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5分)27.选材上别开生面,不同于通行的柔情妖怪一派,给读者新奇感;投合了市井中人希望立功发迹的社会心理。

(每点2分)28.作品的题材,作品的传播历史,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作品的艺术价值(如作者的思想,作品的构思,作品的语言等)。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