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题2019年3月注意:本试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A.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D.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2.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

这句话填入下列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书店是商业活动的场所,老板当然也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可经管书籍毕竟不同于经营其他商品,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

①正是这一点,使得读书人与书店的关系,并非一般的买卖关系,更有体威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②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不只关涉到书店的生意,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当代读书人的心态与价值進求。

③书业的凋零,“不胜感伤之至”的不只是书店的掌柜,也包括常跑书店的读书人,因其同时显示出文化衰落的迹象。

④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3.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A.苏轼杜甫陆游陶潜B.苏轼屈原陆游王维C.林逋杜甫郑夑王维D.林逋屈原郑變陶潜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人一直事欢幻想,所以有神话、家教、文学,人越来越理智成热,从前的想已无法满足現代人的精神需求,人一直在寻找幻想的新形式。

在今天,这种新的幻想形态已经卓然成形,那就是料幻。

从前人信神,现在人信料学,它们都能给人提供安慰和希望,但料学的安慰和希望比从前的神真实可信,从这个意义上,科学不但是现代的神,而且比旧神受加威力强大。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教学调研(一)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教学调研(一)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1试题2019年3月注意:本试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A. 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 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 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D. 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劳神费力:耗费精神和力量。

跟句文意可知,对于“非看不可的书籍”肯定要耗费精神和力量,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道貌岸然: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

现多用贬义。

此处根据语境“前者目的在求知”可知,读书应该严肃,所以应该用成语“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

难分轩轾:轩和轾分别指古代车辆的车轮的外圆和内圆,很难区分其准确的大小,因此引申为不分伯仲,难以区分。

此处根据语境是不分伯仲,难以区分的意思,所以应该用成语“难分轩轾”。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调研试题(一)(含解析)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调研试题(一)(含解析)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教学调研试题(一)(含解析)注意:本试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A. 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 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 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D. 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劳神费力:耗费精神和力量。

跟句文意可知,对于“非看不可的书籍”肯定要耗费精神和力量,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道貌岸然: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

现多用贬义。

此处根据语境“前者目的在求知”可知,读书应该严肃,所以应该用成语“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

难分轩轾:轩和轾分别指古代车辆的车轮的外圆和内圆,很难区分其准确的大小,因此引申为不分伯仲,难以区分。

此处根据语境是不分伯仲,难以区分的意思,所以应该用成语“难分轩轾”。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

2019年苏锡常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2019年3月19日)

2019年苏锡常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2019年3月19日)

2018- 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I试题2019年3月注意: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另一种是“消闲的读书一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

A.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轻D.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2.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点‘文化味’。

”这句话填入下列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书店是商业活动的场所,老板当然也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可经营书藉毕竟不同于经营其他商品,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

①正是这一点,使得读书人与书店的关系,并非一般的买卖关系,更有休威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

②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不只关涉到书店的生意,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当代读书人的心态与价值追求。

③书业的凋零,“不胜感伤之至”的不只是书店的掌柜,也包括常跑书店的读书人,因其同时显示出文化衰落的迹象。

④A. 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3.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A.苏轼杜甫陆游陶潜B.苏轼屈原陆游王维C.林逋杜甫郑燮王维D.林道屈原郑燮陶潜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项是(3分)人一直喜欢幻想,所以有神话、宗教、文学。

人越来越理智成熟,从前的幻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人一直在寻找们想的新形式。

在今天,这种新的幻想形态已经卓然成形,那就是科幻。

从前人信神,现在人信科学,它们都能给人提供安慰和希望,但科学的安慰和希望比从前的神更加真实可信,从这个意义上,科学不但是现代的神,而且比旧神加威力强大。

2019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三模试题答案

2019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三模试题答案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苏锡常镇)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2.B3.B4.C5.B6.A7.(1)高大的松树椿树之类的贺寿画,是你自己就有的东西,我拿什么来为你祝寿呢?”(4分)(2)平时常以恪尽忠孝礼义为誓言,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银子一定会还给那人,(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他没有答应。

(6分)8.有天赋,悟性好;得到名家指点;博采众长;努力学习。

(4分)9.归家之速;美景衬托;居家之乐;人情之美。

(6分)10.对友人的的依依不舍之情;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暗寓诗人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

(5分)11.(1)日月忽其不淹兮(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3)梦啼妆泪红阑干(4)猿猱欲度愁攀援(5)泉香而酒洌(6)寄蜉蝣于天地(7)小不忍则乱大谋(8)风景这边独好12.C13.有进取精神;不甘于做木匠;有责任担当;努力工作还债;坚韧:受伤后用微笑宽慰家人;断指之后,一人去医院,两处努力笑。

(6分)14.断指之后,父亲表现出来的脆弱,使许亮感到失望;和弟弟去寻找手指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归家后,父亲挣扎着坐起向他们挤出微笑,使他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为自己的武断和软弱感到惭愧。

(6分)15.A16.D17.丧失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行为。

诱导受众认同现实因境;使人沉溺内心,与外部世界隔绝。

(每点2分)18.D19.D20.喜欢武侠小说,看重侠士见义勇为,肝胆相照的精神;力排众议开设金庸小说课程,把武侠小说研究纳入学术殿堂;自认做学问与郭靖学武相类,记者认为他是学界开宗立派的代表人物。

(6分)21.略参考译文我家乡的吕水山先生,通达渊博,才能特出,稍一接触艺术之事,就能达到最高境界。

书法精妙道劲,绘画没有尘俗之气。

我曾经得到他所画的《双柑图》,枝叶交映,栩栩如生,好像可以摘下来一般。

他性喜助人成材,凡有微小的长处,推荐提拔不感到厌倦。

盛世,是安溪人,躲避仇人而居住在先生家前面的屋子里。

盛世本来擅长画人物形象和神像佛像,借此糊口谋生。

(完整版)最新:2019届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附加卷和答案)

(完整版)最新:2019届苏锡常镇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附加卷和答案)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I试题2019年3月注意: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另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

A.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D.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2.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

”这句话填入下列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书店是商业活动的场所,老板当然也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可经营书籍毕竟不同于经营其他商品,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

①正是这一点,使得读书人与书店的关系,并非一般的买卖关系,更有休戚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

②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不只关涉到书店的生意,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当代读书人的心态与价值追求。

③书业的凋零,“不胜感伤之至”的不只是书店的掌柜,也包括常跑书店的读书人,因其同时显示出文化衰落的迹象。

④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3.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A.苏轼杜甫陆游陶潜B.苏轼屈原陆游王维C.林逋杜甫郑燮王维D.林逋屈原郑燮陶潜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人一直喜欢幻想,所以有神话、宗教、文学。

人越来越理智成熟,从前的幻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人一直在寻找幻想的新形式。

在今天,这种新的幻想形态已经卓然成形,那就是科幻。

从前人信神,现在人信科学,它们都能给人提供安慰和希望,但科学的安慰和希望比从前的神更加真实可信,从这个意义上,科学不但是现代的神,而且比旧神更加威力强大。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9.5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和同行相比,XXX先生的________精神也是________的。

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________,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质疑当仁不让无微不至B.置疑不遑多让无微不至C.置疑当仁不让一丝不苟D.质疑不遑多让一丝不苟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③XXX重开,依然万里群峰XXX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XXX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当中A.①醉翁亭②岳阳楼③鹳雀楼④蓬莱阁B.①兰亭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滕王阁C.①醉翁亭②黄鹤楼③天一阁④滕王阁D.①兰亭②岳阳楼③天一阁④蓬莱阁3.在下面一段笔墨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月光洒满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豁亮的月光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③在那里荡漾④喷水池里的微波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⑥轻逸而静寂⑦烘出淡灰的影A.④②⑥⑤⑦①③B.⑤②⑦⑥⑦①③C.⑤①⑦④②③⑥D.④①③⑦⑤②⑥4.以下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符合的一项是(3分)()XXX.XXX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送到XXX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XXX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蓑笠双童傍酒船,XXX相引到房前。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最新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含附加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最新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含附加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绝密★启用前最新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成为文化世家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有着▲ 的文化底蕴。

北宋最著名的文化世家非苏氏一门莫属,父亲苏洵发奋苦读、勤于笔耕的美名▲ ,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在文坛的影响更是超过了父亲,真可谓▲ 。

A. 深厚家喻户晓长江后浪推前浪B. 深厚不言而喻这山望着那山高C. 深重不言而喻长江后浪推前浪D. 深重家喻户晓这山望着那山高2.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导游对游客)B. 下一阶段的工作我已经安排好,如有疑问,欢迎垂询!(上级对员工)C. 这次回母校叨扰老师,耽搁您宝贵的时间,真不好意思!(学生对老师)D. 请记得按时服药,及时复诊,祝您早日康复!(医生对患者)3.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泰山风景区大门两侧的一组是①摘星捧日雄踞五岳之首蔚霞蒸云广纳万有之灵②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江山留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③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④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总是埋怨这世界太喧闹,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专注一个目标、一项事业。

怎样才能静下心来?▲ 。

▲ ,▲ 。

▲ ,▲ ,▲ 。

这世界的一切喧闹,原本都是心闹。

①世界再喧闹我们也要听得见自己内心的声响②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③静得听得见一根针掉落的声音时④关键看我们的内心⑤我们才能听得见内心的梦想和希望⑥只有当我们的心静了A. ①②⑥③⑤④B. ①⑥②③⑤④C. ④①②⑥③⑤D. ④⑥③⑤②①5. 下列对“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徽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会徽将篆体“老”字置于中心位置,点明协会工作与老年人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十八)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________精神也是________的。

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________,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 质疑当仁不让无微不至B. 置疑不遑多让无微不至C. 置疑当仁不让一丝不苟D. 质疑不遑多让一丝不苟2. 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A. ①醉翁亭②岳阳楼③鹳雀楼④蓬莱阁B. ①兰亭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滕王阁C. ①醉翁亭②黄鹤楼③天一阁④滕王阁D. ①兰亭②岳阳楼③天一阁④蓬莱阁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月光洒满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③在那里荡漾④喷水池里的微波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⑥轻逸而静寂⑦烘出淡灰的影A. ④②⑥⑤⑦①③B. ⑤②⑦⑥④①③C. ⑤①⑦④②③⑥D. ④①③⑦⑤②⑥4.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 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 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 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盛溪绿生志胡胤嘉吾乡吕水山先生,通博异才,微及艺事,率尔造.极。

书法精劲,画无尘埃气。

余尝得其所写《双柑图》,枝叶扶映,生气可摘。

性好奖成人材,凡有片长,引接不倦。

盛世者,安溪人也,避仇居先生前庑下。

盛固工写照及神仪佛像,以糊齿颊。

先生谛视之,殊有思理。

一日,悬子昭《四时图》于堂,促盛至曰:“子能捉笔乎?”盛素有胆智,又心屈服先生,遂漫应曰:“诺!”键.户临染,三日始成。

先生掀髯曰:“子可教也!”遂与语山水去就曲折、草木舒结芊绵之致。

盛大悟,笔法顿上。

由是摩东村无不东村矣,摹徵仲无不徵仲矣。

第其自布一局,自出一意,则亦为其溪绿者而已。

一日与余饭斋中,是年适其六十诞期,余戏谓:“长松大椿,子所自有,金何以寿子?”盛立庭下,饮泣哀咽,若不自胜。

余怪骇之。

拭涕言曰:“余哭吾母也。

世生匝岁,痘发炽然,累累著面目,瞳如覆盂。

母日夜舐吮,一目复开,见日月光,不至懵懵作死人者,皆吾母涕唾余也。

母亡矣,虽有目,视之不见矣,世何以报吾母?公能言,怜而志其痛,世死且不朽,何以寿为?”余蹙然许之。

世为人直戆无粉藻,胸腹所欲言,落落喉间欲吐矣。

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

瓶无常粟,需十指为活,然见人穷迫如刺心肺,袖中一钱两钱,不尔即为解衣,务期必济.,无难割之色。

六岁就外傅,善占对,笔袅袅辄作人物形。

祖鹤亭钟爱之。

十岁祖亡,父龙桥不问生产,又为同役者欺弄,家日消落。

十四而父母相继殁,不聊生矣。

夫耕于前,妇播于后,仅足自立。

邻有怨家,徙居塘西,即所称吕先生庑下,得授书画者也。

其画老益精进,前辈名笔,无不心摹手追.。

余尝语之:“画不必其似,爱不必其有,子于此悟入,可矣。

”君生于嘉靖某年某月日,今万历庚戌,得年六十。

溪绿,其别号也。

(选自《北郭丛钞》,有删节)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率尔造.极造:到达B. 键.户临染键:钥匙C. 务期必济.济:帮助D. 无不心摹手追.追:模仿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盛溪绿得到吕水山的指点后,画技进步神速,模仿谁就像谁,但不足的是那时他的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B. 文章作者也是知画识画的行家,他同情盛溪绿的身世,欣赏其人品与画艺,而且在绘画上也曾指点过盛溪绿。

C. 盛溪绿周岁那年,生痘,病情严重,眼睛肿得都没法睁开,全靠母亲舔舐才又见光明,因此他十分感激母亲。

D. 盛溪绿的祖父去世后,父亲不问生计,家道日渐消落。

父母去世后,他因与邻家结怨,无奈由安溪迁居塘西。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长松大椿,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盛溪绿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

送客还江东韩翃还家不落春风后,数日应沽越人酒。

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

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

把手闲歌香橘下,空山一望鹧鸪①飞。

【注】①鹧鸪,鸟名。

《异物记》曰:“其志怀南,不北徂也。

”《本草纲目》记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9.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友人还乡的欢愉之情的?请根据前三联简要概括。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2) 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3) 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4)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5) 酿泉为酒,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6) 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7) 子曰:“巧言乱德,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8) 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父亲的手指甫跃辉尘土飞扬的大路在两个孩子的脚下延伸。

路面上,雨天留下的一个个泥坑,让太阳火热的舌头舔干了。

“你真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许亮再次停下,转身盯着弟弟。

“真的!”许明说。

大路尽头灰蒙蒙的,他们一前一后,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影子。

厚厚的灰尘,在脚下发出喑哑的扑突声。

许亮眼前浮现出父亲痛苦的脸。

他感到那张脸很陌生,他使劲回想他熟悉的父亲的脸。

父亲是个好木匠,爱笑。

舅舅教会他如何造出桌椅板凳后,十五岁的父亲就离开村子。

几年后回来,舅舅仍只会造些桌椅板凳,他已是建筑队的师傅了。

他们眼里,父亲就是英雄:头发根根竖立,精神抖擞;那双手宽大有力,兄弟一起也扳不过他一只手。

许亮上学那年,那双大手放下锯子,握住了方向盘,离开了村子。

端午,父亲没回来;中秋,父亲没回来;过年,父亲没回来。

他们和母亲常到村口,望着那条通向村外的大路,大路尽头灰蒙蒙的。

直到夏天,父亲回来了。

他们没看见汽车。

他们问汽车在哪,父亲笑笑。

父亲的大手又握住锯子了。

锯齿飞速旋转的刨木机前,父亲咬紧牙关,鼓着腮帮,用胸口抵住粗重的原木,一步步挨近刨木机,旋转的锯齿割进原木,火花四溅,锯末纷飞,刺耳的声音像细铁丝,勒得耳朵热辣辣的。

常去建筑队玩耍的两兄弟,张大嘴巴,看着父亲的手擦着旋转成白亮亮一圈的锯齿推过去,缩回来。

父亲回家后,他们很少看到他笑。

一天晚上,许亮从梦里醒来。

“下个月?怎么拿得出来?”父亲说。

“总要想想。

早晓得,就不去开什么车了。

”“好好,我明天就去卖刨木机还钱。

”父亲的笑越来越少了。

只有和木匠们聊天,还会炫耀他那双大手。

“瞧瞧!哪个木匠有这样一双手?当木匠的,谁的手指不要断几根?”舅舅就是的,他的右手只剩三个指头……以后呢?父亲再不会炫耀他那双大手了吧。

昨天放学回家,母亲说:“你爸的手指给刨木机割掉了。

我要和他去医院,他死活不让,说不过掉了个手指。

我怎么放得下心?”“我去!”许亮有点兴奋。

“你敢去?”母亲脸上亮堂了,就如当初给父亲的车灯突然照亮。

.“怎么不敢。

”他也成了父亲那样的英雄。

“不过掉了个手指。

”他想象着父亲说话的样子。

医院。

父亲的头发很长了,乱糟糟地趴在他的脑门耳际。

见到许亮,父亲努力笑了笑,两个酒窝裂成两条可怕的伤疤。

“你怎么来了?”父亲的声音落在阴湿静谧的空气里,像水渗入沙子。

“妈跟我说的。

”许亮嗫嚅道,“阿爸,我们回家吧。

”“你先回去,我今晚……”父亲声音虚弱,嘶嘶地吸着气。

许亮很失望。

他原以为父亲不等他说,便会跳下床,扯掉绷带,骑上单车带他回家的……“总算回啦!”母亲跑过来,“你爸怎么样?医生说什么?有没有好些?”“不过掉了一个手指,阿爸才不在乎,是吧!”许明神气十足,热切地望着哥哥。

“阿爸说没事。

”许亮很累,想要尽快摆脱弟弟的目光。

晚上睡下后,许明又问了许多问题。

许亮没有回答,总不能告诉他父亲是胆小鬼吧。

夏天的夜晚,他们只穿一条小短裤,月光在他们光溜溜的小腿上爬动。

许亮翻了个身,仍然睡不着。

许明凑到他耳朵边,得意地说:“我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父亲没回来。

中午,父亲没回来。

母亲看看许亮,许亮不看她。

他不想再去看父亲了。

母亲说:“你再去瞧瞧,咋还不回来?”许亮没法违抗,带着弟弟出了门。

“先去建筑队,找到手指,再到医院,就能让医生接上手指了!”许亮想,这主意不错。

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已经这么想了。

建筑队大院四周堆满木头。

刨木机周围干干净净,找不到一丝血迹。

他们也没找到父亲的手指。

“你不是说晓得在什么地方吗?”许亮瞪着弟弟,“走吧!”弟弟没动。

他们不甘心就这么回去。

忽然,有嗡嗡声传来,一只绿头苍蝇,掠过他们眼前,留下一条绿色的细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