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赏析

合集下载

心忧国难 矢志不渝——屈原《涉江》赏析

心忧国难  矢志不渝——屈原《涉江》赏析
活 中 他写 下 了大量 忧 国 抒 愤的不 朽诗篇
, , 。

,
,
,
,
,

《 涉江 》 是 屈 原 被 顷 襄王 放逐 江 南 亦 即第 二次被放 逐 途中所写
, ,
诗歌 以纪
、 一
行 为 线 索 叙 述 了他 流 放途 中 的经 历 和 遭 受的痛苦 倾诉 了 他欲 留 不 能 欲 去 不 忍 的 愁怀 抒发 了他 对 楚 国 腐朽 政 治的悲愤 也 表达 了 他 同邪 恶 势力 牛争 到
际 的 具 体场景 学 生 也 就 不 容易把 文 章 写得 合体合 式 甚 至 造 成 作 文 以 教师 为 唯 一 读者 对 象 的 错 觉 养
,
.




,
,
成 不正 确 的 写作 态度 降低 了 作 文训 练的效 果
,
,

在交 际 的需 要 与可 能
而 反 映 这 些 语 言交 际 规律 的
,
好 的命题 是 作 文 成 功 的一 半 会把 学 生 引 向 有
所 为而 作 的美好境 地 张 志公先 生 和 叶 圣 老 的几 例



社会 生 活 是 丰 富 多 彩 的 用 一 个词 组 或一 个短 语 命 题 ( 传统 命题 的 习 惯做法 ) 在 一 般情 况 下 往 往 不 足
。 、
,
,
,
为 我 国 诗歌创作 开辟 了 崭新的领 域 他 的 思 想 品 质 创 作艺 术 影 响 了 后 世 一 大
心 矢 不 忧 国 渝 志 难
庆 重 省 川 四 一 校 范 师 其 君 邹 第 学
批诗 人 其诗作成为我 国浪 漫 主 义文 学 的 滥 筋

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楚辞九章涉江译文

楚辞九章涉江译文

楚辞九章涉江译文翻译: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

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

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高视阔步,置之不理。

坐上驾着青龙两边配有白龙的车子,我要同重华一道去周游仙境。

登上昆仑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与天地啊同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

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

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岗,让我的车来到方林。

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

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

清早我从枉渚起程啊,晚上才歇宿在辰阳。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何妨?进入溆浦我又迟疑起来啊,心里迷惑着不知我该去何处。

树林幽深而阴暗啊,这是猴子居住的地方。

山岭高大遮住了太阳啊,山下阴沉沉的并且多雨。

雪花纷纷飘落一望无际啊,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檐。

可叹我的生活毫无愉快啊,寂寞孤独地住在山里。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接舆剪去头发啊,桑扈裸体走路。

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

伍子胥遭到灾祸啊,比干被剁成肉泥。

与前世相比都是这样啊,我又何必埋怨当今的人呢!我要遵守正道毫不犹豫啊,当然难免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尾声:鸾鸟、凤凰,一天天远去啊;燕雀、乌鹊在厅堂和庭院里做窝啊。

露申、辛夷,死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啊;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能接近啊。

黑夜白昼变了位置,我生得不是时候啊。

我满怀着忠信而不得志,只好飘然远行他方。

出处:《楚辞》作者:楚国诗人屈原扩展资料赏析《九章·涉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晚年的作品。

此诗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述说自己高尚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阐明这次涉江远走的基本原因;第二段叙述一路走来,途中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慨;第三段写进入溆浦以后,独处深山的情景,第四段从自己本身经历联系历史上的一些忠诚义士的遭遇,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第五段批判楚国政治黑暗,邪佞之人执掌权柄,而贤能之人却遭到迫害。

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您浏览的《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正文如下:1、涉江采芙蓉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8、涉江采芙蓉300字赏析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采莲,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9、涉江采芙蓉200字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

《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

《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楚辞·九章·涉江》翻译赏析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注释:奇服:奇伟的服饰,是用来象征自己与众不同的志向品行的。

衰:懈怠,衰减。

铗(音夹颊:剑柄,这里代指剑。

长铗即长剑。

陆离:长貌。

切云:当时一种高帽子之名。

崔嵬:高耸。

被:同“披”,戴着。

明月:夜光珠。

璐:美玉名。

莫余知:即“莫知余”,没有人理解我。

方:将要。

高驰:远走高飞。

顾:回头看。

虬:无角的龙。

骖:四马驾车,两边的马称为骖,这里指用螭来做骖马。

螭(音痴):一种龙。

重华:帝舜的名字。

瑶:美玉。

圃:花园。

“瑶之圃”指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句的盛产美玉的花园。

英:花朵。

玉英:玉树之花。

夷:当时对周边落后民族的称呼,带有蔑视侮辱的意思。

南夷:指屈原流放的楚国南部的土著。

旦:清晨。

济:渡过。

湘:湘江。

乘:登上。

鄂渚:地名,在今湖北武昌西。

反顾:回头看。

欸(音哀):叹息声。

绪风:余风。

步马:让马徐行。

《涉江采芙蓉》赏析

《涉江采芙蓉》赏析

《涉江采芙蓉》赏析下面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涉江采芙蓉》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篇课文。

涉江采芙蓉(无名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氢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

屈原《涉江》探赏

屈原《涉江》探赏

2012.05学教育17屈原《涉江》探赏刘新丽(鹿邑县德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周口477200)[摘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生活在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复杂激烈的时代。

他的悲愤的诗篇,一字一句都倾泻了深沉的爱国情感,成为千古传诵的杰作。

他的作品《涉江》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本文从三个方面鉴赏了这首不朽的诗篇。

再现了诗人艰难的人生历程、伟大的艺术形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关键词]赏析;涉江;人生历程;艺术形象;艺术技巧一、鉴赏诗人艰难的人生历程《涉江》是屈原被第二次流放到沅湘之间时记述征程和抒写怨愤的诗作,是《九章》中的一篇。

朱熹谈及《九章》时曾说:“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时感触,辄形于声。

”“涉江”就是过江南行,“旦余济乎江湘”句表明了题意。

诗人因进谏而遭楚顷襄王流放,离开郢都东行,到了鄂渚。

由鄂渚渡江湘南行,一路颠簸,到达方林,横渡洞庭湖,然后改行水路,溯沅水而上。

一路上只有孤寂的身影陪伴自己,却找不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诗人备尝艰辛。

诗人途径当今湖北湖南两省几个县,山一程,水一程,行程非常漫长,一路上的波折坎坷不计其数。

从鄂渚出发还是“秋冬之绪风”,到达溆浦则已是“霰雪纷其无垠”。

路途曲折艰难,时日痛苦难挨,我们于上述地址的变化中分明看到了一位“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的年迈老人的凄苦形象,分明感受到一位“帝乡日远”“逆以煎我怀”的忠臣的复杂心情,更清楚地听到“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的顽强斗士的呐喊。

因此,作者并不是单单纪录自己流放的行程,而是以抒发自己越远离故都越沉重的心情来表达对祖国的无限依恋。

诗人学问广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有干练的才能,曾为楚怀王左徒,明告怀王,“来!吾导夫先路”,希望“及前之踵武”。

可是楚国“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而怀王反复无常,“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最后不辩忠邪,“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后信谗而齐怒”。

结果屈原由一开始的颇受信任到因奸臣谗言而被楚王疏远,再而“见放”终于“见逐”!这不幸的遭遇,多难的经历,多么像这流放的曲折之路啊!而这一路的颠沛流离,憔悴不堪,又多么像诗人倍受打击、横遭贬谪之苦、多艰的人生啊!我们读到《涉江》中的行程途径,不得不为诗人流两行同情之泪呀!二、鉴赏诗人伟大的艺术形象诗人从幼年起就爱穿标新立异的服装,这种兴趣到了老年仍不衰减。

屈原《涉江》赏析

屈原《涉江》赏析

屈原《涉江》赏析沅湘流萦绕,汩罗独沉吟。

凭栏思旧友,泪满楚天心。

涉江而上兮,哀屈子之民生。

车轮滚滚东逝去,但总有不能抵挡的巨浪将它翻覆于江中。

屈原,他不为巨浪所折服,竟跳入江中,那勇敢与坚毅感人至深。

在死亡的边缘,他做出了令世人为之震惊的抉择。

故君思我兮,菖蒲生之浦。

荒淫无道的楚王为美色所迷惑,将他关入牢狱,在酷刑下屈原没有屈服。

怀王听信小人谗言,疏远屈原,甚至怀疑屈原投靠秦国,便下令放逐屈原。

身处苦境的屈原仍忠于故国,毫不动摇。

“横流”一词写出了水流的壮阔和汹涌。

屈原面对着黑暗势力的威逼利诱,强大敌人的屠刀,以及自己的无助,仍挺直腰板,奋起反抗。

尽管前路荆棘遍地,但也阻止不了他继续前进。

他用笔挥洒出了不朽的诗篇。

他是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坚贞。

“哀民生之多艰”,一个“哀”字体现出了他的拳拳之心。

“求索不得”,一个“求”字包含了他多少辛酸?他寻觅了多少代?最终,他成功了,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内心却无比悲痛,像一只飘零的鸿雁,疲倦、哀伤。

他的努力却始终换来的只有失望与无奈。

这些他都忍受了,可是当他听到自己被楚怀王遗弃时,仍不禁落泪。

那一刻,他感觉到了彻骨的冰凉。

屈原是一个多情的男子,纵使流离失所,他仍会一次又一次忆起远方的伊人,吟诵出千古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流落江湖,但始终不忘自己的故乡,他的胸襟,这是何等宽广!“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我宁愿被杀头也不愿如此行尸走肉地活着。

他始终不肯向命运低头,即使已被楚怀王放逐,也始终高洁自持。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放弃高官厚禄,是怎样的意志让他九死不悔?汨罗江边,屈原纵身跃入汨罗江中,他用鲜血浇灌出了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文明。

在他死后的几百年里,不论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人们都会记住他,铭记他的英名。

我们就如同这秋天的流水,永远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退缩,因为梦想是心灵的归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赏析【作者介绍】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伟大的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国人。

他是楚王的同姓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在同反动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斗争中,遭谗去职。

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比较接近人民生活,对黑暗现实愈益不满。

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首都郢[yǐng]亦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的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著作有长诗《离骚》和《天问》,组诗《九歌》《九章》等。

《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汉代学者刘向辑集的《楚辞》。

【解题】《涉江》选自《楚辞·九章》。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衷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jú)颂》《悲回风》,共计九篇。

除《橘颂》或为早年作品外,余皆反映其遭谗及放逐后的.生活,抨击腐朽贵族集团,表现出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思想。

《涉江》是屈原晚年的作品。

这是一首纪行诗,也是一首抒情诗。

叙写了作者于顷襄王三年(前296)第二次被放逐后,渡江而南的经历和思想情况,故题名“涉江”,当时屈原在流放途中,渡过长江,登上鄂渚,穿过洞庭,走到沅水上游。

在行径辰阳,进入淑浦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注评】余幼好(hào)此奇服兮,【余:我。

好:爱好。

奇服:奇特的服饰,指下文的长铗、切云冠、明月(珠)、宝璐等。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表句读的停顿,并起舒缓语气、抒发感情的作用。

】年既老而不衰。

【既:已经,副词。

不衰:指对奇服的爱好没有减弱。

】带长铗(jiá)之陆离兮,【铗:剑柄,这里指剑。

陆离:长的样子,是“长铗”的后置定语。

】冠(guàn)切云之崔(cuī)嵬(wěi)。

【冠:用作动词,戴。

切云:一种很高的帽子的名称。

崔嵬:高耸的样子,是“切云”的后置定语。

】被(pī)明月兮珮宝璐(lù)。

【被:通“披”。

明月:珍珠名称,即夜光珠。

珮:同“佩”。

璐:美玉。

○写诗人奇伟瑰丽的服饰和始终如一的爱好,表现他高洁的品质和坚贞不渝的精神。

】世溷(hūn)浊而莫余知兮,【溷浊:即“混浊”,肮脏。

莫余知:莫知余,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莫,没有谁,无指代词。

知,了解。

】吾方高驰而不顾。

【方:正在,副词。

高驰:大步地驰骋。

顾:回头。

○写诗人身处黑暗的世道,虽遭迫害排斥,但决不妥协,见其坚持真理的精神。

】驾青虬(qiú)兮骖(cān)白螭(chī),【驾青虬:用青龙驾车。

虬,传说中有角的龙。

骖白螭:用白龙做骖马。

骖,驾在车子两侧的马。

这里用作动词。

螭,传说中无角的龙。

】吾与重(chóng)华游兮瑶之圃。

【重华:虞舜的名。

相传舜重瞳,故名重华。

瑶之圃:生长着玉树的花园,指仙宫。

瑶,美玉。

圃,园。

】登昆仑兮食玉英,【昆仑:山名。

玉英:玉的精华。

一说,玉树的花。

这里指非人间所有的精美食品。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齐光:一样光明。

○写诗人在现实世界中陷入孤独苦闷,不得不凭借幻想去寻求精神上的安慰。

这些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神奇幻想,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恶浊世界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哀:为动用法,为……而悲伤。

南夷:指楚国的统治集团,楚国僻处南方,“夷”是当时中原各国对周围落后民族的轻蔑的称呼。

这里称楚国统治集团为“南夷”,意在斥责他们的愚昧无知。

是一种愤激之词。

】旦余济乎江湘。

【旦:明早。

济:渡。

江湘:指长江和洞庭湖。

湘,本指湘水,屈原过江,经洞庭湖入沅水,并未渡湘,但湘水为洞庭正流,所以用“湘”来称洞庭湖。

○写诗人怀着痛苦的心情,被迫远离故国,走向僻远的南方。

这既交代了远行的原因,又自然引出下文。

】这一段,写诗人服饰奇伟,德行高洁,理想远大却不见容于时,被逼涉江远去的原因与悲愤心情。

乘鄂(è)渚(zhǔ)而反顾兮,【乘:登,指登岸。

鄂渚;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城。

反顾:回头看。

】欸(āi)秋冬之绪风。

【欸:叹息。

秋冬之绪风:秋冬时节残留下来的寒风。

绪,残余。

本诗作于初春,所以说“秋冬之绪风”。

○写诗人被流放的季节和途中悲伤滴怀的心境。

“反顾”二字,可以想见他对故国的深切眷恋,步步不忍离去的心情。

】步余马兮山皋(gāo),【步:行走。

用于使动。

“步余马”,让我的马走到……。

山皋:山冈。

】邸(dǐ)余车兮方林。

【邸:同“抵”,到。

用于使动,使……来到。

方林:地名。

○此写诗人陆路行程的情况。

一个“步”字,表达了诗人被迫离去的沉痛心情。

】乘舲(líng)船余上沅兮,【舲船:有窗的小船。

上:指逆流而上。

沅:沅水,在湖南省。

】齐吴榜以击汰(tài)。

【齐吴榜:(船夫们)一齐摇桨。

齐,用为动词,指一齐摇。

吴榜,指仿照吴地的桨制作的船桨。

吴是水乡,所以船桨出名。

以:连词,表顺接。

汰:水波。

】船容与而不进兮,【容与:徘徊不前的样子。

】淹回水而凝滞。

【淹:停留。

回水:回旋的水流。

凝滞:受阻而停留不进。

○写诗人水路行程的情况。

“容与”“不进”“淹”“凝滞”等语,亦表现出诗人无限眷恋故国的心情。

】朝发枉陼(zhǔ)兮,【发:出发。

枉陼:地名,作补语,表处所。

陼,同“渚”。

】夕宿辰阳。

【辰阳:地名,作补语,表处所。

○写诗人去国日远,在流放途中早发晚宿,行程之艰辛。

】苟余心之端直兮,【苟:如果,连词;端直:正直。

端,正。

】虽僻远其何伤? 【僻远:用作动词,意思是放逐到僻远的地方。

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何伤:妨害什么,意即有什么妨害。

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写诗人坦然自慰的心情,见其身处逆境而志行不变的决心。

】这一段,写诗人流放途中的情况与感触,发抒了他眷恋故国而不忍离去的深情。

入溆[xù]浦余儃(chán)佪(huái)兮,【儃徊:徘徊,指心情的无所着落。

】迷不知吾所如。

【所如:“所”字短语作“知”的宾语。

如,往,动词。

○紧承上段末句“僻远”而来,以“值佪”写出诗人无所适从而徘徊不前的样子。

“迷”字,见出其惶惑的心理。

“不知”“所如”,更见其心境的抑郁苦闷。

】深林杳(yǎo)以冥冥(míng)兮,【杳:幽暗。

冥冥:昏暗。

以:连词,用法同“而”。

】乃猨(yuán)狖(yòu)之所居;【乃:副词,加强判断语气。

猨:同“猿”。

狖:长尾猴。

所居:居住的地方。

】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huì]以多雨;【幽晦:阴暗。

以:连词。

】霰(xiàn)雪纷其无垠(yín)兮,【霰:雪珠,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纷其:纷纷扬扬地。

其,助词,用作形容词的后缀。

下句的“其”同。

垠:边际。

】云霏霏其承宇。

【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

承:连接。

宇:屋檐,一说,天宇。

○人迹罕至,阴雨连绵,天气恶劣,景象阴森,处境凄凉冷落,诗人孤独傍徨的苦闷心境可见。

】这一段,写诗人到达溆浦后所见到的景象,抒发了孤独彷徨苦闷的心情。

哀我生之无乐兮,【哀:哀叹,为动用法。

】幽独处(chǔ)乎山中。

【幽处:寂寥孤独地,作“处”的状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从俗:随从世俗,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以:连词。

】固将愁苦而终穷。

【固:当然,一定,副词。

终穷:终身不得志。

穷,境遇不好,不得志。

○写诗人虽然孤独苦闷,但终不改其志,见其对邪恶势力毫不妥协。

】接舆髡(kūn)首兮,【接舆:jiē yú ,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

姓陆,名通,字接舆。

髡:将发剃去,是古时的一种刑罚。

据说接舆最初披发佯狂,后来索兴将头发剃掉,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桑扈(hù)臝[luǒ]行。

【桑扈:古代隐士。

赢行:赤身露体走路。

这种异常行为也是不与统治者合作的表示。

臝,同“裸”。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指忠臣。

贤:指贤人。

用、以:都是任用的意思,又都是意念上的被动。

○借古人不满现实的反常行为,抒发了诗人不容于世的愤懑】伍子逢殃兮,【伍子: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的大臣,吴王夫差拘囚越王勾践,他劝夫差杀勾践,以免后患,夫差不听,最后令子胥自杀。

后来吴终于为勾践所灭。

殃:灾祸。

】比干菹(zǔ)醢(hǎi)。

【比干:商纣王的叔父。

纣王无遭,比干直谏,被纣王剖心而死。

菹醢:把人剁成肉酱。

】与前世而皆然兮,【与前世:整个前代。

与,通“举”,全部。

皆:都.副词。

然:这样,代词,作谓语。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何:何必,疑问副词,作状语。

乎:同“于”,对于,介词。

○借古代贤人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朽势力的切齿痛恨。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董道:正道。

在句中作谓语,意思是“遵守正道”。

董,正。

豫:犹豫。

】固将重(chóng)昏而终身。

【固:本来,当然,副词。

重昏:一再陷入黑暗的境地。

重,一再,副词。

昏,黑暗,用作谓语,指陷于黑暗的境地。

终身:结束自己的一生。

“身是“终”的宾语。

○宁愿穷愁至死也不改初衷,再一次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始终不渝的品质和坚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战斗精神。

】这一段,探索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引用历史故事来抒发内心的悲愤,并重申坚持正道,至死不变的决心。

与第一段遥相呼应。

乱曰:【乱:乐章的尾声叫乱。

辞赋的结语也叫乱。

】鸾鸟凤皇,【比喻忠臣贤士。

皇,通“凰”。

】日以远兮。

【日:用作状语,一天天地。

以:连词。

远:远离。

指忠臣和贤人远离朝廷。

】燕雀乌鹊,【比喻小人。

】巢堂坛兮。

【巢:名词用作动词,筑巢。

堂:殿堂。

坛:当时楚地的方言称中庭为坛。

巢堂坛,指小人窃位。

○喻忠贤遭受迫害,日益远离;小人窃位,把持朝政。

】露申辛夷,【比喻忠臣贤士。

露申,或作“露甲”,即瑞香花。

辛夷,树名,有香气。

】死林薄兮。

【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

薄,草木丛生。

】腥臊并御,【腥臊:指气味恶臭的东西,比喻谗佞小人。

并:一齐,副词。

御:用,进。

】芳不得薄兮。

【芳:芳香的东西,比喻忠臣贤士。

薄:近,靠拢。

○喻忠贤被弃放逐,折磨死于荒原;小人邀宠得志,好人不得接近。

】阴阳易位,【这是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以比喻当时楚国政治的混乱情况。

】时不当(dàng)兮。

【生活的时代不合适。

当,合适。

○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楚国政治,一片紊乱。

诗人深感生不逢时,发出无限慨叹。

】怀信侘(chà)傺(chì),【怀信:怀抱忠诚。

侘傺:惆怅失意的样子。

】忽乎吾将行兮。

【忽乎:飘然。

忽,飘忽。

乎,助词,作形容词词尾。

○见诗人被迫远行的无可奈何的悲愤和誓不回头的决心。

】这一段,是全诗的总结,运用对比和比喻痛斥了楚国朝政的混乱和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诗人不可遏抑的悲愤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