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造园手法: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

苏州园林与日本园林

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比较 同:1、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都是自然山水园,整个布局看不出明显的轴线,道路蜿蜒曲折,这是东方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一个共同特征。拙政园桂离宫 2、苏州园林属于私家园林,面积有限;而日本国由于国土面积小,即使是皇家园林也无法像中国的皇家园林一样气势宏大,因此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的一个共同追求追求就是“精致”。造园者都专注与如何将自然微缩于方寸之间,并将主人的情怀融入其中。 3、可能真正会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就是日本的水石庭和苏州园林,因为他们都有继承“一池三山”(传说中的仙境,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琼莱、瀛洲、方丈)的园林模式,造园要素主要是以水体、假山、植物、小品为主。 4.苏州园林和日本园林都以建筑,山水和植物这三个元素来造园 不同:日本园林趋向纯净、极致、而有章法,中国园林更追求惬意、自然、以人为本。 布 1.中国园林偏重山性,而日本园林偏向水性。中国园必有山,园可无岛,而日本 园必有岛。 2.借景的造园手法,中国讲究“步移景异”,讲究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的在 呈现外部世界的空间与结构,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日本讲究 静观。这种对极致的追求可以使他们不断的突破与发展。禅在佛教中意为静观 苏州:水是苏州园林的主要景色,无水不成景,无水不成园。水总是占据园子的中心地带,房子依水而建,山依水而造。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 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式所重视的。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水的处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日本:日本多用静水,甚至不用真水,日本园林最为著名即其“枯山水”,以白沙象征水面,以小石象征岛屿,极端抽象体现山水关系。“池泉筑山庭”虽用真山真水,但注重 的是水的形态,小溪平桥,宛如画中。日本园林中的设计元素“枯山水”(karesansui) 是禅宗美学的体现。细细耙制的白砂石象征水,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象征山。整个庭院象征 宇宙,反应禅宗中得到“启蒙”(enlightenment )的过程。日本大音寺中的枯山水,就 用白砂石讲述了河流瀑布如何运动,最终流入静谧的大海的过程。

苏州园林造园的立意与写意

浅谈苏州园林造园的立意与写意 作者:陈健 阅读:2358次 上传时间:2006-03-02 推荐人:wuyingjian (已传论文16套) 简介: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 一名园”的留圆…… 关键字:立意布局写意文化意境创造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四天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 1. 园林的立意 1.1 苏州园林的风格特色的根基 苏州的特色何在呢?有人说苏州的风格在于柔和,即吴语所谓“糯”。“糯” 是对苏州风格的简要概括,“糯”字包含柔美、温文尔雅、细腻、潇洒等等,同样苏州的园林也有着“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淡雅的风范,当然传统的存在也受到历史的影响,回避倾轧的官场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请”,而以园言志,以景寄情,也正体现了苏州园林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意境。 1.2 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同样也是造园之理。苏州的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园林中每个观赏点,看来都是一幅幅含义深远而有不同层次的画。正所谓:“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另外古人善于将宗教的事物动静变化的辨证关系应用于园林创作中,景物有动观静观之分,造园之前,首要考虑。所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人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赏线。例如网师园园子较小是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而拙政园面积较大,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廊引人随,移步换景,这是动观。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浅议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 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集合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深,“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的成确实是与它专门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截了当触动人的心境的,专门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受的性质,因此,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关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造园手法表达在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纳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表达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表达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视觉传播,造景要素,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 视觉传播是传播行为最重要的内容和形式之一,在信息传播日益加快的今天,运用视觉传播形式传递信息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而且这种成效是仅仅通过书本阅读所不能达到的。关于现今社会中那些复杂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现象更适合用影像语言来表述,专门在表现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影像视觉传播就能恰如其分和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下面就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为例,简单的分析视觉传播的表现成效。 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集合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深,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因此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专门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追求意的文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专门是苏州古典园林,由于在极为有限的范畴内经营,为求得境的深邃,大多不遗余力的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使园林空间丰富多变,造成一种极为深远和不可穷尽的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摘要]: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启示了园林崇尚自然,创造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意境。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欲露先藏,含蓄有致,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形成画中有景,景中有画,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感染力,把园林意境提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造园;意境;小中见大;苏州古典园林;网师园 引言 中国古代造园家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创造所要达到的园林意境,以期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其中手法之一便是“咫尺山林,以小见大”。 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原始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然而,在古代的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现象:造园理论多借鉴于绘画理论;众多画家诗人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设计及建造,将诗情画意融于园林之中。 在造园理论和专著方面,分别有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清代李渔的《闲情寄语》和文震亨的《长物志》等。另外,造园理论还可于一些游记、散文和小说中找见,如《梦溪笔谈》、《红楼梦》等,但更多的还是见诸于山水画理论中。 在造园者方面,造园者不单只有一种身份,而是兼有诗人、画家等多重身份。如,元末著名的山水画家倪云林善,苏州的狮子林即为他所造,狮子林也因其画作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赞美:“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辋川置别业造庭院,因借辋川山色之胜,以画设景,以景入画;明代才华横溢的唐伯虎、祝枝山建造苏州园林中亦留有印记。另外,历代著名的造园专家,如计成、文震亨等,全部都精通诗词绘画,在造园理论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 南朝宋宗炳说:“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计成也在《园冶》中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可见“咫尺山林,小中见大”不仅是绘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园林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法,

从造园哲学思想上谈“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 于江南,重点则在 苏州,大小园墅数 量之多、艺术造诣 之精,乃今天世界 上任何地区所少 见。”之所以形 成这一情况,主要 是因为从春秋以 来,苏州一直是我 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认识和感受。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是中国古典园林本质特征之一。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巧于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 的空间视觉 效果。 动静结 合、虚实对 比、承上启 下、循序渐 进、引人入 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旅游景观赏析苏州园林赏析

中国园林旅游景观赏析 ——苏州园林赏析 摘要: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因其精美卓越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建筑,园林植物,艺术,文化 0.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和表现的重要思想开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1.苏州园林介绍 1.1苏州园林历史 苏州园林,名扬中外,不仅是因为苏州现今保存的古代园林为数众多,更是由于这里造园历史及其悠久。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苏州最早见诸历史书籍的园林,出现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此之后,造园活动几乎一直绵延不绝。尤其是在唐宋之后,历代都有许多文人、宦官因向往这里的山水秀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而到此定居,从而带动了当地园林建设的发展。时至明清,不仅“吴中富豪,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就是“闾阎下户,亦饰小山盆岛为玩”。(黄省曾《吴风录》)在如此普遍的造园之风的影响下,不仅当地园林数量激增,同时也促使造园艺术日臻完美。有人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来赞美苏州的园林艺术(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实非过誉之词。 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园林的生成与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从我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看,凡造园活动兴盛的地方,一般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物质基础及深厚的文化渊源。而这在苏州的社会演进中,始终未曾或缺。苏州自春秋吴国在此筑城建都,于城市选址合理、规划适宜,加之以后的社会发展进程未受到大规模战乱的影响而衰落或移址重建,故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城市位置和格局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而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又使经济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园林发展具备了稳定和坚实的基础。从有关的史志统计,自春秋吴国营建宫苑以来,著名的苑园可以千数,而且广泛分布在吴地城乡,至于仅凿一池、点数峰、莳栽几株花木的府宅小院,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园林艺术与鉴赏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外园林艺术与鉴赏 论文名称:苏州园林艺术及其赏析 作者名称:韩碧秋 指导老师:周武忠 学号: 04010410 2011 年 11 月 27 日 苏州园林的艺术与鉴赏 学号 04010410 姓名韩碧秋 (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江苏东南大学) 摘要: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刻的影响力。“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都使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据着高位。而其中,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着力分析苏州园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以一些特点明显的景点为例,阐述蕴含在看似自然的景色背后的匠心。并单独分析苏州园林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即符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缠绵含蓄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 苏州园林,艺术手法,意境 前言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苏州园林的自然美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

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摘自百度百科) 1 苏州园林中构景方法的运用 抑景中国传统艺术比较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采取这种抑景的办法,就会使园林看上去有艺术魅力。苏州园林入口处有的时候在门口放上假山,又叫做山抑。 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两边景色互相观看的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 2 苏州园林经典景点赏析(拙政园:虚实相生) 长窗中的虚景 直接观赏景物多了,难免会感到乏味和缺乏新意。在恰当的地方放置长窗就会带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美丽的景色在窗中重重叠叠,更组合出了不同的风景。其中远香堂就是一例。远香堂坐落在山水之间,厅堂四周都装上了美丽的玻璃长窗。坐在厅堂之中,就可以随意浏览周围景色。它的背面透过宽阔的平台和水面,可遥望对岸秀丽的景色。在厅内向四周看,每个窗都有每个窗的惊喜与奇异。由虚窗看实景,感受自然比毫无阻碍的看风景要有感觉的多。 镜面中的虚景 我们知道,从占地面积上来讲,苏州园林是不算大的,而拙政园就更小了。但我觉得,在游览起来确并没有这样的局限感,可以说与苏州园林中时不时地穿插的水面有关。在地面上观察的景物再真实,再明丽,总是缺乏了一种影影绰绰的美感。镜面就刚好弥补了这个遗憾,可以说和上面的长窗虚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又让镜面中的虚景带了点颤抖的惹人怜爱的柔美。不仅如此,湖水的镜面又相当于一个增加了的空间,各处的湖水镜面互相映衬,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制造出一种无穷无尽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园林中不觉得拥挤和狭小。

苏州园林艺术与手法

浅谈个人对苏州园林艺术与手法的理解 中国苏州古典园林是运用有限的空间营造造园家内心无尽的意境,通过艺术性手法的处理,结合造园要素(建筑、植物、山石、水)的独特艺术性表达,营造出极具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其中,造园手法特征之一便是通过虚实空间的建造,突显虚实景的艺术效果,营造一种特殊的情感氛围。下面着重从几个具体的例子中剖析苏州园林艺术手法的精妙之处。 远香堂。远香堂的实空间是一座四平厅建筑与周边假石共同组成的空间,虚空间为堂边的水、荷花构成的空间。实景是荷花围绕建筑长满水面的景象,虚景是夏日水中荷花散发出的清雅荷香。造园家独具匠心的造园手法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此景表达内心高洁品质,借周敦颐“香远益清”的诗意以及荷花出淤泥不染的品质表达君子清雅高尚的内心世界。 待霜亭。待霜亭的实空间是位于园中部六角景亭,虚空间是亭边的水面以及周边种植的柑橘等特征植物。虚实空间的结合营造出待霜亭独特的实景。柑橘的种植,笔者以为是借柑橘等待秋霜的磨练方可成熟的自然过程表达造园者内心坚贞不屈,不怕摧折的骨气。将植物的物性与人的人性结合起来,表达文人君子的高尚品质。 响月廊。廊本是古典园林重要交通联系,而响月廊不仅有联系空间的基本作用,其本身也透露出寄情于景的艺术造园手法。通过其名的理解,笔者以为,这是在忽明忽暗的月光下走在廊下发出脚步声声响的情景,只有在及其安静的夜晚才能有此情此景。廊周边的虚空间,种植的香樟、若竹等植物遮挡了部分水面,形成一个相对私密性强的空间。更体现出其静谧的氛围。借这些虚实空间的营造,让人行于其中之时浮躁的心便安静了下来,沉稳了下来,不再随凡尘漂逐,表达造园者一种对沉稳、安静的内心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听雨轩。听雨轩的实空间是建筑-小院构成的空间,虚空间则是院中小池、芭蕉共同构成的空间。雨中停于轩中听得雨打芭蕉的声音,此时的雨便也成为构成虚空间的一个重要元素,而雨声便是构成虚景的重要元素。雨打芭蕉是自古以来饱含艺术境界的情景,这其中蕴含着对自然之物的欣赏与憧憬,对古时诗人吟咏“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的感叹,也包含着造园者对自然之声营造出极静之境的渴望,这种造园艺术手法使得听雨轩的空间与意境无限地放大、放空,让人造空间与自然之景相互渗透、交融,让人在听雨轩中慢慢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无尽的世界。 石景理景,散置石的应用手法。叠石在苏州园林造园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园中的山石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叠石诸多手法中的散置石的应用手法透露出典型苏州园林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在规模较小的庭院中会布置散置石点缀,这些石头表面看上去拜访自由,实际上却不是随意放置,这些散置石均是精心设计的结果,由他们构成的实空间与配置的植物表达出咫尺山林的虚景气氛,传达浓郁的自然山林之感。表现作者对自然的崇尚与追寻。 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分析,可以看出,苏州园林艺术手法基本是通过虚实空间的营造,借以虚景的辅助作用,共同传达一种深刻的情感,每种理景方式看似随意确实经过精心推敲,用及其含蓄的手法传达一份情感,使得处于其境之人身有所感,心有所悟,表达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慢慢流淌在心间,不多不少,不急不慢。

(完整版)苏州园林调查报告

目录 一、卷首语 二、团队合照 三、团队介绍 四、苏州园林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总结报告 五、苏州园林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个人报告 苏州园林风貌及造园艺术…………………作者:袁雯菁苏州园林的现状……………………………作者:吴乃蕴苏州园林的破坏与保护……………………作者:柳叶苏州园林的开发与利用……………………作者:韩悦崎苏州园林的意义与价值……………………作者:杜晓芬苏州园林问卷调查总结及心得……………作者:徐雅婷六、苏州园林的美丽风貌(彩页) 拙政园…………………………………………彩页1~3 狮子林…………………………………………彩页4~6 留园……………………………………………彩页7~8 网师园…………………………………………彩页9~10 沧浪亭…………………………………………彩页11~12 (封面——烟雨江南;封底——沧浪美景)

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苏州园林调查小分队指导老师:吕艳(历史文化与旅游系0801班班主任)小组成员: 组长:袁雯菁(历史文化与旅游系0801班) 组员:吴乃蕴(历史文化与旅游系0801班) 柳叶(历史文化与旅游系0801班) 韩悦崎(历史文化与旅游系0801班) 杜晓芬(历史文化与旅游系0801班) 徐雅婷(历史文化与旅游系0801班) 团队实践目的: 苏州市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乡,气质婉约是它的特色,正因为苏州是这样的历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 本次活动以记录苏州园林风貌为主要目的,弘扬苏州园林文化,展示苏州的绝美风光,突显其旅游价值,同时记录苏州园林的破坏情况,针对此类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调查苏州园林的开发度,针对苏州园林的价值与意义,提出苏州园林更好的利用方案,在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基础上,弘扬园林文化,使苏州更好地走向世界。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的异同

从审美角度看,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趋近却不趋同,细到造园时间、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境界、空间布局等方面时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美。 1造园时间 从时间上来看苏州园林的造园时间整体上要早于扬州园林。在阶段上看,苏州园林大都建于成熟前期,即我国历史上的宋代至清初时期(公元960——1736年)。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水平。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购园整修成形;狮子林为至正二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所建;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后清嘉庆三年,广西右江兵备道刘恕扩建。 扬州园林处于成熟后期,此阶段相当于清王朝的中期和后期。例如:扬州园林的代表作——瘦西湖,虽然隋唐以来便有人“择地构园”,但真正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格局,还是在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后的“争地构园”;著名的个园为清代中叶盐商黄应泰所建的私家园林;何园则是清代光绪年间道台何芷///所建。这一时期的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

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烂熟”的情况,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处在封建社会即将解体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争名逐利,追求生活享乐。传统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越来越淡薄,这点从扬州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上可见一斑。类别园名造园时间 苏州园林沧浪亭北宋庆历,1045年 网师园南宋,1174——1189年 狮子林元至正二年,1342年 拙政园明正德四年,1509年 留园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扬州园林个园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何园清光绪年间 2造园者身份 江苏园林多为文人写意式园林。明清时期,苏州科举入仕者居全国之最,文人为官,不得意的很多,苏州园林就是这些文人官场失意后,回归乡里,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营造园林作为市隐之所,以修身养性。因此,明清时期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全城有大小园林共200余处,现尚保存完好的有十余处,作为苏州园林典型代表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耦园、沧朗亭、

苏州园林艺术欣赏论文

《苏州园林艺术欣赏》 课程论文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自公元前514春秋吴国在此建立都城以来,工商繁荣,人文荟萃,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方面,水平高超,名家辈出。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苏州产生了如诗如画的古典园林。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文化内涵之丰,不仅独步江南,而且誉满中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此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苏州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园林凝结了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

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作为人类环境创造的杰构,如一首首凝固的诗、一幅幅立体的画,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说起苏州园林,莫过于平淡简远疏朗错落的拙政园;庭院相属变化无穷的留园;草木郁茂三面环水的沧浪亭;奇峰异石玲珑多姿的狮子园。 苏州拙政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为明正德四年(1509)解职归田的御史王献臣所筑,取晋潘岳《闲居赋·序》中“筑室种树”、“灌园嵩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遂名“拙政”。后历经20余主。现呈东、中、西三园合一格局。全园占地约70余亩,水面约占三分之一。 中部为园林主体,建筑皆面水而筑,水木明瑟、疏朗雅致,体现出明代园林的艺术风尚。主厅远香堂前“一池三岛”,意境缅邈;水间、飞虹、旱船、书房、幽斋,庭院深深,迁回曲折。北寺塔借人园,为借景妙构。北岸边丛篁叠翠,芦苇摇曳,野趣横生。 西部主厅呈鸳鸳厅形式,面山临水;池北假山上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高低错落。池边有留听阁,阁中悬松竹梅挂落,池南北两端建塔影亭、倒影楼和水廊,光影浮动,景色绝幽。 东部曲水萦绕,风阜起伏,绿草如茵。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天泉亭点缀其间,疏朗闲适。

苏州园林浅析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景园赏析 论文题目:苏州园林浅析 系别:xxxxx 专业:xxxxxxxxx 班级:xxxxx 座号: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 任课老师: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关键词:苏州园林、廊的造型艺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世界园林典范、世界闻名、现状及未来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 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

苏州古典园林

我所看到的景观设计的美丽瞬间 苏州古典园林—城市中蕴藏的咫尺山林 摘要:一步一景自然山水写意宅院合一内涵融入 中国的园林是世界上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园林体系,堪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不但荟萃了自然山水之美,而且荟萃了各种艺术美和人工巧思,堪称是一切艺术品中最大型的综合艺术品,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反映了人类对完美生活环境的执着追求。依照其风格可分为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前者以颐和园为代表,豪华富丽,规模宏大;而后者可以以苏州古典园林为典型,精巧素雅又玲珑多姿。世界遗产委员 会对苏州古典园林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的评 语为:“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 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 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古典园林从很多方面来说也是当得起“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一美誉的。 一、苏州园林的形成和发展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 秋时期,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晋代宅园“土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树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已开始形成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风格。唐代造园,楼阁精致,欣赏运用太湖石,咏景吟石诗文风行,诗画园景相融。五代至宋,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进一步相互渗透,对后世的写意山水园林建造产生重大的借鉴意义,如钱氏吴越国孙承祐的南园。明清时期,苏州成为经济最繁华的地区,也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发展达到鼎盛的时期,苏州最多时有园林27处,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处。 而苏州之所以会成为江南园林私家园林最集中、最典型的城市,有许多方面

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开题报告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系别:美术系年级:2007级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龚毫慧专业:环艺设计指导教师:刘邦一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内容: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么重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学环境设计的学生去认识和研究。古园林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认识、分析、理解、传承、发扬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学院院长:(签名)年月日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谈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系别美术系 专业艺术设计 班级环艺设计 姓名龚毫慧 学号20071365162007 指导教师刘邦一 填表日期2010年11月 二0一0年十二月

研究的现状: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其影响远及日、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对其研究的著作也颇多,早期的有《园冶》,是由明朝匠人计成所著。《园冶》的园林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自然、如画和尚雅,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园林的主要美学特征。《园冶》总结出的造园基本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的结晶。《园冶》从道法自然的生态平等观、因借体宜的生态保护观、建筑与环境相和谐的生态规划观、以朴素自然为美的生态审美观和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生态观五方面启发当代环境美学的建构。近代的有《说园》,陈从周著对造园的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都有精辟的论述。陈从周认为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它具有哲理和诗情画意。之后出现了《苏州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等关于苏州园林的专著,全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后来者研究苏州园林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料。 研究的目的:传承、发展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研究的意义:更好的丰富现代人的居住环境,提高人的精神文化修养。

苏州园林赏析

苏州园林赏析 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关键词:苏州园林、廊的造型艺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世界园林典范、世界闻名、现状及未来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 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 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1

浅谈苏州园林中的框景 前言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便是对它的最好阐释。苏州园林的成就与它独特的造园技艺是分不开的。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需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观赏条件之外,更加讲究的是步移景异。在有限的空间里,使用各种不同的造景手法使景物与视线良好的结合起来。对景、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就是造园者常用的手法。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苏州园林中多用建筑物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框景的艺术效果不局限于对某一局部景观的突出,还能从观赏者的角度变换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关键词:框景窗框门洞天井 一、框景的特征及作用 1、构成方式框景有二种构成方式,一种是设框取景,另一种是对景设框。 设框取景,犹如照像一样,预先有一个固定的框,然后借框得景;对景设框,既已有较好的景致,于景之对面设框,将其收入框内。 在园林中除了对景设窗之外,也有对路设窗,门在一侧的作法。此种设置,路上游人均入窗中,好似一幅流动的人物画。立于窗前或人行窗外,均十分有趣。上述二种方式均为有景可赏,只不过是将天然景色集中、突出而成画面。观赏时距离不能太近,需离窗数步,则框与景连,无分彼此,宛然一幅天然图画。 2、特征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框景利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手法,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范围之内,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展现景观的目的。在古典园林中,主要是通过“框”来观“景”,人们不是直面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框”来进行构景认知,实现具有自然美、建筑美、意境美的艺术境界。诗圣杜甫有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里的“窗含”、“门泊”就是两幅具有诗意画一般的框景,因此,框景的实质是将一个局部景观比作一幅具有画框的风景画。充当这个景框的可以是门、窗、弧曲的植物枝条或两丛树木等。用艺术的匠心营造出的具有生活般情趣的画意框景,在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中比比皆是。 3、类型框景的主要应用类型为窗框、门洞和天井。 4、作用《园冶》中说“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防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框景的作用在于把园林景色利用镜框的设置,统一在宛然一幅图画之中,以简洁幽暗的镜框为前景,使观者视线通过镜框,高度的集中在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常,多在用以阻隔视线或空间分隔物的界上布置孔洞、缺口,或在景物与最佳视觉位置之间构设牌楼、空廊等框式建、构筑物,形成具有视线收束作用的“收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的内容,具体内容: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那么你知道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 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那么你知道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白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在苏州古典园林对各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 (1)对景: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但不同于西方庭院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 如留园的明瑟楼及曲廊就互为对景,明瑟楼是观赏曲廊的绝佳地点,同

理,曲廊也是观赏明瑟楼的最佳角度。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景色展开是随着游人在曲廊或明瑟楼的游览路线而展开的,真正达到了步移景换的效果。拙政园的倚玉轩与荷风四面厅、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别有洞天与待霜亭等景致都是对景手法运用的极佳范例。 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象。 (2)敞景: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使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方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如在拙政园的远香堂对岸观看中部景区时,会感觉视线开阔,一览无余,而且,各个景观随着视线依次展开,层次分明,很好的体现了敞景的特点。拙政园的香洲及荷风四面亭、沧浪亭水景、留园的曲溪楼及中部景区等也是敞景手法运用的较好范例。 (3)分景:景色的层次变换和视象的流动感受是形成构景艺术魅力的必要条件。如果要使景物具有吸引和诱导观赏的作用,那么,空间景物的视觉效果与意境构设,就宜含蓄有致,切忌一览无余,所谓"景愈藏,意境愈深;景愈露,意境越浅"。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定,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手法。它可以造成景物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半虚半实的丰富变化效果,其处理手法主要有障景与隔景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