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题目(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基本要求

(一)强化阅读理解

1.带着作答任务去读材料,才能详略得当。理论性材料和事实性材料不是详略得当的依据。

2.通过议论文写作题目(主题)和党政文件观点来确立材料主题非常重要。

3.把握好“人”和“事”的阅读方法——把握主要矛盾。

“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专家学者、普通百姓、国外……“事”:制度机制、法律法规、思想观念、宣传教育、财物保障、技术投入、监督管理……

4.阅读方法并不总是奏效,对词句进行概括提炼、分析推断、归纳段落大意是关键。

(二)形式为先,内容为王

形式:1.分条;2.分类;3.分层次。

分条:通过阿拉伯数字1、2、3、4、5或大写的一、二、三、四、五把答案要点区隔开来。

分类:对认识或行为从不同角度进行整合、区分的过程。分类后的答案要点,各个子项间无重复。

分层次:按照等级秩序、先后顺序、认知顺序等所进行的一种排列或安排,强调的是“有序”。

内容:1.突出关键短句、关键词,去修饰;2.全面;3.有逻辑。

申论常见逻辑举例:1.并列、因果、递进、条件关系、正反对照;

2.分—总、总—分、总—分—总;

3.内涵、原因(影响)、对策;

4.事前—事中—事后;

5.过去—现在—将来。

(三)加强申论关键词、高频词的积累

申论阅卷高频关键词——50个(仅列举你不熟悉的)——重磅推荐:

1.政府主导、依法行政、转变职能、服务型政府、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2.组织机构、工作思路、理念意识、统筹布局、综合施策、科学规划(设计)、经营(运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辨证施治、方式(方法)、特色(特点)、模式(规模)、标准(机制)、营造氛围(环境)、交流互动、信息公开、保障体系、激励机制、政策落实、实施效果、补齐短板、积极性、灵活性

3.经济结构、原创(创新)、品牌、工匠、服务水平

4.人文价值

5.信息安全、便民设施、社会参与

6.生态效益、改善环境、开发与保护、人与自然、自然(地理)条件

7.执法主体、实施效果、惩处力度、取长补短因地制宜、阶段性产物、(主体、对象、方式、实施效果、结论)、价值取向、归零思维、文化名片

(四)“同类合并,异类罗列”中“类”的角度有哪些

1.给定材料的角度

2.人的角度(比较少见)

3.事的角度

4.流程的角度(健全、理顺、加强、落实、完善)

5.时间的角度

6.辩证的角度

7.要素的角度

8.领域的角度

(五)如何把握概括的度

所谓“概括”,就是得出的答案要点能括得住资料中句群或段落中的信息点。如果资料中的关键词、关键短句能够括得住,就摘抄提炼;如果括不住,就得扩大外延了。

二.综合分析题

(一)要素分析

单一式概括与要素分析的区别:

1.思维过程不同。

2.概括相对抽象,分析相对具体。

3.概括里一般不能有案例、数据,是一个去论据、去论证的过程,分析需要适当论证(举例子)。

4.概括的答案都源自于材料,而分析的答案不完全源自于材料,有推断的部分。

(二)比较分析

1.常见的考查方式有相同点、不同之处、关系等。

2.对于比较分析“相同点、不同之处”的题目,明确比较标准是重点。

3.对于分析“关系”的题目,思考全面是重点。

4.比较完后,最好得出结论。

(三)词句理解

1.要素分析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基本分析框架,适用于部分题目,但不是万能模板。(当题目有基本框架、知识要点的时候用)

2.把握“理解”(广义)和“含义”(狭义)的区别。(含义、本质、基础、关键、影响)

3.对于词语理解题,一般都需要指出这个词语的深层含义,再具体展开。

4.对于句子理解题:如果句子中有抽象难懂词语,建议采用“分——总”的解题思路,即先解释关键词(抽象难懂),再综合来理解整个句子;如果句子中无抽象难懂词语,建议采用“总——分”的解题思路,即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具体展开。

5.词句理解题的弹性空间与字数要求有很大关系。(论据若有字数,可进行例子

论证)

路径是多样的,但不一定最后都走得通,得看材料中的信息点。

(四).观点/现象评价

1.把握“理解”与“评价”的区别。(理解是可观的,评价是主观的)

2.“评价”需要表态,表态的常见词语:有道理、合理、不合理、有失偏颇、过于绝对、辩证看、积极消极、利弊等(一般很少用“对”“错”)。

3.分析论证是重点,对策并不是重点。

4.“辩证法”很重要(思维不存在模板)。

5.需要成文的“观点/现象评价题”,实则是一篇小议论文。

6.“观点/现象评价题”如果有抽象难懂词语,一般需要做出解释说明。

(五)提出对策题经验小结

(一)对策(措施)、建议

1.理解考试大纲中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摘自《考试大纲》2.理解对策(措施)与建议的区别。对策是在职能范围内提出,建议一般是向别人提出。

3.把握针对性、身份感、轻重缓急。

针对性:对策.建议都是根据问题来提的。

问:什么情况下该写问题?什么情况下不写问题?(最好都带问题)

身份感:身份决定职能,要将身份带入情境,提接地气的对策。

一般来讲,建议不受身份限制。

轻重缓急:先紧急、再常规、后长远;先解决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

4.对策、建议的三种来源。

第一,直接摘抄提炼。

第二,根据案例(经验、教训)分析得出。

第三,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得出。

5.“事”的角度要牢记。(制度机制、法令法规、宣传教育、人财物投入、监督管理、科学技术、组织机构等)

6.越来越流行的按流程作答。

7.申论中的提出对策题与面试中的组织管理题与应急应变题。

组织管理题:强调全面,多角度发散思维

应急应变题:强调紧急,流程类线性思维

(二)系统性方案

方案究竟是提出对策题还是应用写作?

方案: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规划,一般包括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工作原则或要求、具体对策(步骤)等,方案更强调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背景、指导思想、步骤和措施、要求)

四、捉摸不定的提纲

困惑:提纲是否应该成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