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来教案

合集下载

《宇宙的未来》的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的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的精选教学教案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学习宇宙的膨胀和宇宙背景辐射。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从何时开始,大爆炸理论的提出。

宇宙的膨胀:解释宇宙膨胀的概念,引用哈勃定律。

宇宙背景辐射:介绍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和意义。

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实验模拟宇宙膨胀。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对宇宙起源的理解。

第二章:恒星的诞生与死亡2.1 教学目标:了解恒星的诞生过程,学习恒星的生命周期。

探讨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

2.2 教学内容:恒星的诞生:介绍恒星形成的条件,分子云和恒星胎的发育。

恒星的生命周期:学习恒星的稳定期、红巨星、白矮星等阶段。

超新星爆炸和黑洞:探讨恒星死亡时的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

2.3 教学活动:观察恒星形成区域的图片,分析恒星的诞生过程。

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恒星的不同生命周期。

小组讨论,研究超新星爆炸和黑洞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星系和星系团3.1 教学目标:了解星系的定义和分类,学习星系团的概念。

探讨星系的红移和宇宙的膨胀。

3.2 教学内容:星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星系的特征,螺旋星系、椭圆星系等类型。

星系团:探讨星系团的组成,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星系的红移和宇宙的膨胀:解释红移现象,学习宇宙膨胀的证据。

3.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类型的星系图片,进行星系分类的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研究星系团的特点和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观察星系红移的图像,探讨宇宙膨胀的证据。

第四章:宇宙的大尺度结构4.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学习宇宙的纤维结构和宇宙网。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纤维结构:介绍宇宙中的纤维结构,包括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宇宙网:探讨宇宙网的构成和暗物质的作用。

宇宙的膨胀:解释宇宙膨胀对大尺度结构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观察宇宙纤维结构的图像,了解其特征。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3、感受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教学重点】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本文的内涵,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预习1、作者简介: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

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畅销书。

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霍金的作品(1)《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2)《时间简史续篇》(3)《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4)《时空本性》(5)《果壳中的宇宙》2、写作背景《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

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二、互动(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文章较长,内容丰富,试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一→科学预言,更可靠些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一→其预言不可靠、荒谬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物理方程的方程具有混沌性一→不能预言人类的'未来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宇宙的行为大尺度下简单不混沌一→可以预言宇宙的未来继续膨胀下去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收缩以至坍缩成一点(二)合作探究具体研讨1、归纳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的主要观点明确:(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宇宙的未来》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宇宙的未来》教案4篇《宇宙的未来》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数学文化,激发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目标启发学生具有宏观的文化视野,以科学精神励志,以人文精神向学,开辟出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就作者所阐发的观点作广泛深入的研讨,以提高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线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2.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数学文化的一些知识;3.引导学生悉心体会作者对数学源头的溯访,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独特的语言魅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屈指可数”“弹指一挥见”,手指在生活中的计数功能,直接催生了数学这门科学,丹齐克的《指印》为我们揭开了这二者的关系(板书课题)。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丹齐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

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在当代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宇宙的未来》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掌握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了解黑洞和宇宙的命运。

2.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自然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2. 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3. 黑洞和宇宙的命运。

三、教学难点:1. 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2. 黑洞和宇宙的命运。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具和教学课件。

2. 宇宙模型和图片。

3. 相关科普书籍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对宇宙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讲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解释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概念。

3. 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讲解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和暗物质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的概念。

4. 黑洞和宇宙的命运:讲解黑洞的概念和特性,解释黑洞对宇宙的影响和宇宙的命运。

利用多媒体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黑洞和宇宙的命运。

5. 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相关的科普书籍和资料,让学生阅读和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6.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宇宙的起源、膨胀、暗物质和黑洞的概念。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自然的态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相关作业,包括阅读笔记、探究报告和问题解答等。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

《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精选5篇)《宇宙的未来》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呢?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

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1) 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

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

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

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

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阳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星系星系(7-9) 离地球80亿光年本星系群(10) 离地球200亿万光年银河系(11) 离地球4万光年太阳系彗核离地球1光年由远到近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第一章:宇宙的起源1.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

1.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介绍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包括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概念。

宇宙的演化:探讨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星系的形成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1.3 教学活动:观看宇宙起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理论。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概念,并进行小组分享。

1.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短文,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第二章:黑洞和星系2.1 学习目标:了解黑洞的性质和形成原因。

探讨黑洞与星系之间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黑洞:介绍黑洞的性质和形成原因,包括黑洞的吸积和喷流现象。

星系:探讨星系的结构和演化,包括星系的分类和星系间的相互作用。

2.3 教学活动:观看黑洞和星系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黑洞和星系的性质和演化。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黑洞与星系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小组分享。

2.4 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黑洞和星系的展示,加深对黑洞和星系的理解。

第三章:恒星的生命周期3.1 学习目标: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探讨恒星死亡的形式和遗迹。

3.2 教学内容:恒星的生命周期:介绍恒星的生命周期,包括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等阶段。

恒星死亡:探讨恒星的死亡形式和遗迹,包括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黑洞的形成。

3.3 教学活动:观看恒星生命周期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和演化过程。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恒星死亡的形式和遗迹,并进行小组分享。

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恒星生命周期和死亡的文章,加深对恒星的理解。

第四章:宇宙的极限4.1 学习目标:了解宇宙的观测极限和暗物质、暗能量的概念。

探讨宇宙的膨胀和宇宙学原理。

4.2 教学内容:宇宙的观测极限:介绍宇宙的观测极限,包括宇宙的可见部分和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

宇宙的膨胀:探讨宇宙的膨胀和宇宙学原理,包括哈勃定律和宇宙的加速膨胀。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

《宇宙的未来》教案设计第一章:宇宙的起源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

3. 了解宇宙的膨胀和演化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古代观念和现代理论。

2. 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和演化。

3. 宇宙的演化:恒星、星系和宇宙的形成的顺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让学生举例说明古代人对宇宙起源的认识。

2.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膨胀和演化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演化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宇宙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结构和层次。

2. 掌握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

3. 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宇宙的结构: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2. 宇宙的层次:从小尺度到大尺度的结构。

3. 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宇宙的纤维结构和宇宙网。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结构,让学生举例说明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

2.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的结构和层次,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大尺度结构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宇宙结构和层次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宇宙的膨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膨胀现象。

2. 掌握宇宙膨胀的原理和证据。

3. 了解宇宙膨胀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宇宙的膨胀:宇宙的加速膨胀现象。

2. 宇宙膨胀的原理:宇宙的膨胀和暗能量的关系。

3. 宇宙膨胀的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膨胀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宇宙膨胀的证据。

2. 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宇宙膨胀的原理和证据,让学生了解宇宙膨胀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宇宙膨胀对宇宙学的研究的重要性。

《宇宙的未来》教案(精选8篇)

《宇宙的未来》教案(精选8篇)

《宇宙的未来》教案(精选8篇)《宇宙的未来》教案(精选8篇)《宇宙的未来》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难点: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在当今世界的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8226;霍金了,他不但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其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说辞《宇宙的未来》(板书课题)。

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会肃然起敬,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想像。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宇宙的猜测和探索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如屈原在《天问》里就发出了一系列的探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中国古代的宇宙学有浑天说、盖天说、宣夜说等,西方有日心说、地心说等。

然而直到20世纪诞生现代宇宙学,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以“宇宙的未来”这样玄而又玄的话题在剑桥大学作讲演,对我们认识宇宙有哪些启示呢?2.作者简介史蒂芬#8226;霍金是继阿尔伯特#8226;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炼要点;
2.学会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了解史蒂芬·霍金的生平,学习霍金面对人生挫折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重点难点:
1.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炼要点;
2.学会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2012年热播的美剧《生活大爆炸》视频引入本文。

二、整体感知
感知课文,分小组讨论,概括各自然段的大意。

三.探究文本
1.请用一句话简要地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文要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作者预测了宇宙的两种结局:或者永远膨胀,或者停止膨胀开始收缩,并最终坍缩成一点。

2.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
明确:归根到底,宇宙的未来只有两种命运:继续膨胀,或可能收缩。

这取决于宇宙现有的密度,所以,科学家在没有算出宇宙的重量之前,不得不承认“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要继承巫师或预言家的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3.讨论题:本文是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那你们又是怎么看待宇宙的未来? 你们相信有世界未日吗?(各抒己见)
4.精读课文,请选出与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观点不符的一项( )
A.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

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

B.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暗物质,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于使这些星系或星系团飞散开去。

C.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五十亿年后,
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变成一颗白矮星。

在大约一百亿年后,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

D. 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发”掉。

E.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

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一定会使宇宙最终坍缩,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四.总结科技论述类的阅读方法:
1、阅读时,采用两步走:第一步泛读,即知其大意,不求甚解。

第二步精读。

2、边读边画出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句子、段落。

3、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尤其要注意段首、段尾句。

4、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如:也许、左右、可能、似乎、大概等模棱两可
的词语。

5、提取作者观点时,或摘录文中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五.作业:完成课堂拓展1—3题
宇宙的起源
詹姆•哈特尔和我发现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形成。

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

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

这些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

它们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

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时就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

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形成我们看到的泡泡。

它们对应于开始以不断增加的速率膨胀的宇宙。

这就是所谓的暴胀,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

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应归一战以后的德国。

在18个月期间价格膨胀了一千万倍。

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胀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内膨胀了10的30次方倍。

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的事情。

它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正如我们观察到的。

然而,它不是完全均匀的。

在对历史求和中,稍微具有无规性的历史和完全均匀和规则历史的概率几乎相同。

因此,理论预言早期宇宙很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

这些无规性在从不同方向来的微波背景强度上引起小的变化。

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已经观察到微波背景,发现了和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

这样,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早期宇宙中的无规性,意味着在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他地方的稍高。

这些额外密度的引力吸引使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

请仔细看这张微波天图(略)。

它是宇宙中一切结构的蓝图。

我们是极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产物。

上帝的确在掷骰子。

在过去的百年间,我们在宇宙学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永远继续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图像。

取而代之,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处起始。

它还预言时间在黑洞里终结。

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以及黑洞的观测,支持这些结论。

这是我们的宇宙图像和实在本身的一个深刻的改变。

虽然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何从大爆炸形成。

这样,广义相对论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为何宇宙如此这般;然而,如果广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合并,就可能预言宇宙是如何起始的。

它开始以不断增大的速率膨胀。

这两个理论的结合预言,在这个称作暴胀的时期,微小的起伏会发展,导致星系、恒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

对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预言的性质。

这样,我们似乎正朝着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确方向前进,尽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当我们通过精密测量空间航空器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检测到引力波的时候,就会打开极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引力波从最早的时刻自由地向我们传播,所有介入的物质都无法阻碍它。

与此相比较,自由电子多次地散射光。

这种散射一直进行到30万年后电子被凝结之前。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伟大成功,但并非一切都已解决。

我们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

对此理论还不能理解清楚。

缺乏这种理解,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

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暴胀是一个自然
定律吗?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新的观测结果、进步的理论正迅速涌来。

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

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选自《霍金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 1.从原文看,下列对“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相关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膨胀的发现,粉碎了永远存在并将永远继续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图像,因为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处起始。

B.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是由“我”(霍金)与詹姆•哈特尔发现的,这一理论完全可以回答从何处来、因何在此的问题。

C.微小的宇宙的膨胀,在由于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再次坍缩。

只有当膨胀到一定的尺度,才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缩,并且以不断增大的速度膨胀,形成早期宇宙中的暴胀,进而形成星系和恒星。

D.宇宙学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和活跃的学科。

我们正接近回答这些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10的30次方倍,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因此,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的事情。

B.利用MAP(微波各向异性)卫星观察到微波背景,发现了与早期宇宙可能是稍微不均匀的预言完全一致的变化。

C.科学家观察到,宇宙的膨胀在长期的变缓之后,再次加速。

但对此运用广义相对论理论已经可以解释其内在的成因。

D.早期宇宙的无规性,使得某些区域的密度增高,同时又使得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宇宙的膨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通货膨胀一样,在18个月里居然膨胀了一千万倍,令人惊异。

B.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来自于过去一个高曲率的时期,但它不能预言宇宙如何从大爆炸形成,其自身也不能回答宇宙学的核心问题。

C.广义相对论预言宇宙和时间本身都在大爆炸处起始,时间也将在黑洞里终结,而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以及黑洞的观测,却没有支持这些结论。

D.新的宇宙理论对宇宙的未来、宇宙的无限膨胀、暴胀的自然性、宇宙的再次坍缩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