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经两首之《采薇》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85 80
70
60
5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0
30
20
10 5 00
时间到
请本组推荐一名代表答题
彼尔( )维( )何, 维常之华(
)。
彼路(
)斯何,
戎车既( )驾,
君子(
)之车。
四牡业业(
)。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
驾彼四牡, 君子所依( 四牡翼翼( 岂不日戒(
四牡騤騤(
)。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 )。
),玁狁孔( )棘( )。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 )雪霏霏( )。 行道迟迟( ),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70
60
50
40
30
20
10 5 00
时间到
风险题:
得分最少的小组没有权利选题,但可以 协助其他小组答题得分。
由其他三组中分数暂时落后的小组先选 择题目。
回答正确加相应分,回答错误减相应分。
判断全对得10分,错一个,本题不得 分,错两个或两个以上,本题倒扣10分。
请推荐一名组员参加答题。
靡(mí)家靡室 错。靡(mǐ),没有。
玁狁(yǎn yǔn) 错。(xiǎn yǔn) 载(zǎi)饥载渴 错。(zài)又……又
彼路(lù)斯何
对。同“辂”,大 车。
靡使归聘( pìng ) 错。(pìn)问。
请其他三组同学配合本组共同合作完成《采 薇》读译。
其他三对照屏幕读一段原文,
选题组进行翻译,若仅翻译出大意,只得一
半分。(可以由本组同学接龙)限时90秒
翻译文章一般要做到: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

•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 (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 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 我来思,雨雪霏霏。’”
• 资料二: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 别有深情,非可言喻。”
你认为本诗末章好在哪里?
七嘴八舌谈末章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 哀!
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身心 憔悴的戍卒冒雪前行,一个孤 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赏析末章
1、情景交融(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2、铺陈(赋) 3、语言特点—叠词 4、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 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
•这首诗是杜甫入蜀后所作,别具韵致。简析这首诗运用 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综观全诗,《采薇》将王朝与蛮族的战 争冲突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 从战场上分离出来,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 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对故乡的 思念、保家卫国的豪情和对战争的不满交织在 一起。
《采薇》在题材上可称边塞诗之鼻祖。
说说这两首诗的情感
从军行
渔家傲·秋思
(宋) 范仲淹
(唐)王昌龄
学习目标
• 1、复习字词,理解内容 • 2、再现场景,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
感 • 3、赏析前三章的章法特点及末章的艺术
手法
翻译字词,理解内容;再现场景,品味情感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 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 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 (1)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
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
风,吹不去心中的古典……
谢谢指导!
采薇
文本欣赏
(一)朗读前三章,思考:
1.诗歌前三章体现了《诗经》形式上 的哪个特点?
重章叠句
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即 乐曲奏一遍为一章。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 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2.这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只在关 键处更换了个别字句,那么从这些改换 的字句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信息?
戍边延时,乡情日重,痛苦日深。
3.运用重章叠句,有什么好处?
(二)朗读四五章
如果说前三章我们读出了戍卒的痛苦, 那么这两章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 别有深意。”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试作赏 析并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词话》中评论”昔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拓展延伸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
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
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关于《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关于《采薇》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教学设计

第三组:男女合对
女合:溯洄从之,男合:道阻且长。
女合:溯洄从之,男合:道阻且跻。
女合:溯洄从之,男合:道阻且右。
课堂小结:重章叠句。
所谓重章叠句,是指全篇各章或部分章节的结构和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章与章之间个别句子相应重叠,而其他句子之间结构相同,其作用在于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渲染气氛,加深情感。重章叠句是《诗经》形式上的一大特点。《诗经》多重章叠句,如:
采薇采薇,薇已发芽!
采薇采薇,薇已长大!
采薇采薇,薇已老啦!
走过了冬,淌过了夏,猃狁几时灭?何时能回家!王事靡盬,无人能作答!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四牡业业,戎车既驾。象弭鱼服,精兵良甲。一月
三捷,猃狁终击垮!豪情满怀,待到家,定把我军夸!
路泥泞,伴雪花!归心箭,实难达!猛举首,古柳依旧,脱了绿装,穿上
软件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作品Flash动画制作。
教学环节:
三个部分
四个环节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课前):自主、自导、自习——自动
一、听一听,想一想——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播放音频)
2、朗诵教师小诗。(Flash动画)
第二部分(课中):互学、互问、互补——互动
二、读一读,讲一讲——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采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节结构。
2.领会诗歌借景抒情的写法。
3.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
4.体会戍卒矛盾复杂的心情。
教学重点
领会诗中借景抒情、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戍卒矛盾复杂的心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等。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 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 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 生怕从此不回家。
请将本诗翻译成整齐的白话诗,参考示例如下: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第一部分(1——3) 思归之怨
第二部分(4——5) 征战场景
第三部分(6) 归途心境
追忆
合作探究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室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后
的其它名诗,摘抄一些
作
好的诗句,积累写作素
业
材,写一点随笔感悟。
什么花儿开得盛? 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 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 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 一月要争几回胜!
请将本诗翻译成整齐的白话诗,参考示例如下: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猃狁孔棘!
驾起四匹大公马, 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 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 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 军情紧急不卸甲。
小组合作探讨:本诗前三章在结构章法上有何 特点?你能否从学过的诗中举出相似的例子?这种 形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表达效果的分析一般从内容 情感、形式手法两方面去分析。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教学设计

经典永恒,历久弥新——《诗经·采薇》教学设计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使人温柔敦厚,气质娴雅。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中最美丽的流域。
从诗经中走出来的女子婉如清扬、灿若桃花,从诗经中走出来的男子沧桑历尽、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来的故事飘渺悠长、动人心扉。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经典诗歌——采薇。
二、从容自读读准字音,读清四字句的二二式节奏。
三、文本欣赏(一)齐读前三章。
1.诗歌前三章体现了诗经形式上的哪个特点?重章叠句:章,音乐名称。
“乐竟为一章”,即乐曲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男生读)2.这三章,章与章句型重复,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句,那么从这些改换的字句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信息?作—柔—刚生长暮—阳时间推移怨嗟—忧心如焚—忧心孔疚乡情日重,痛苦日深3.运用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情感在回旋中递进,强化思乡情,突出主题;诗人反复吟咏,一唱三叹,不仅使行文富于变化不板滞,又可使诗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感,令人印象深刻。
下面,请男女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前三章。
师:如果说刚刚还有战争间隙的片刻喘息,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的战斗了,四五章又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二)朗读四五章。
1.你能对照注释按照原文将这两章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听吗?沙场作战(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兴、赋(铺陈直叙,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2.如果说前三章我们读出了戍卒的痛苦,那么这两章应该怎么读?为什么?战事紧张,在战斗中毫不懈怠,自豪3.自主质疑问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二《采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知识)
2、熟读成诵,用整齐的白话诗的形式翻译全诗,了解本诗的内容。
(技能)
3、鉴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能体会这位士兵的痛苦。
(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4、掌握《诗经》最常用的手法——重章叠唱,并能于写作中运用之。
(技能)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刚刚进校,尚未完成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转化,在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还很欠缺,对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学习、理解、体会和领悟的能力都还不足。
象《诗经》这类诗,对他们而言有一种距离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不能深入学习体会这首诗。
所以,针对高一学生的特点,学习本课从翻译成白话诗入手,让学生自主完成话语转换,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了学生的距离感,又让他们能全面整体把握诗的基本内容。
重点是重章叠唱手法的认知和理解,要求学生将之运用于白话诗的创作,以强化学生的体验
和认知,我以为这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对于名句的鉴赏主要是着眼于鉴赏方法、思维方式的训练及规范表达的习惯训练。
总之,针对高一的学生,本课强调的是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务求学生能有所得。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鉴赏名句把握诗的内容情感及手法。
2、难点: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写作现代诗。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营造情景氛围
师朗诵:寒冬,阴雨霏霏,雪花飘飘。
一位解甲退役的士兵,在返乡途中踽踽(jǔjǔ)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
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今天,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三千年前那位长久征战,终于踏上归乡路的士兵的心声吧!
(学生聆听老师讲述,进入情景之中)
活动2【活动】熟读成诵
(1)师讲述:四言诗的节奏——二二式
例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2)学生试读本文,注意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诵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本诗。
(4)全班齐读本诗,注意节奏、语气、情感。
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
(1)师要求:课前完成学案相关内容,依照示例,将本诗翻译成整齐的白话诗。
(2)学生展示翻译(2——3人),师作点评。
然后师展示翻译,学生通过阅读准确把握本诗内容。
(3)师:《采薇》是出征的士卒在回乡途中所吟唱的歌谣。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层次内容。
(学生根据学案答案再完善)
生报告概括的结果。
(生互评、老师点评)
师展示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3)思归之怨
第二部分(4——5)征战场景
第三部分(6) 归途心境
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
思考探究话题:本诗前三章在结构章法上有何特点?你能否从学
过的诗中举出相似的例子?这种形式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师提出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长主持,由1人作好记录,并推选出发言人。
方法点拨:表达效果一般从内容情感和形式手法两方面去分析。
学生讨论3——5分钟。
学生报告结果,2——4组,师点评并适时启发点拨。
师展示自己的解答:
结构章法的特点——各章结构相同,句数相同,句式相同。
各章相应位置的字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
这种手法称为“重章叠唱”,是诗经所开创的一种手法,常为后代民歌所采用。
表达效果:从内容上来看——以采薇起兴,描写薇菜从发芽、柔嫩到变老的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生活的漫长。
关键词语的变化,层层递进, 表现了主人公焦虑、痛苦的心情越来越重,思乡之情越来越浓,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越来越深。
突出了主题。
从形式上来看——句式整齐、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律美。
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韵味深长。
活动5【活动】名句赏析
师:本诗最后一章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诗经》中最好的诗句,你认为此诗句好在哪里?请赏析本诗句。
要求:独立思考,书面完成。
师启发点拨:如何赏析诗句呢?首先是还原画面、概括主要内容(意)。
然后要分析手法、点评效果(技)。
最后是体味情感及作者态度(情)。
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必须要观照全诗整体体会,同时,要运用移情想象的方法去揣摩,尤其是应结合诗的最后一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去分析体会。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赏析答案。
学生自由展示答案,师生进行点评。
师出示自己的答案(学生朗读体会,可抄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这四句诗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出征时柳枝飘拂的明媚春光,一是回归时大雪纷飞的凛冽寒冬。
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
纷飞来反衬。
这四句诗“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故倍增哀乐之情。
诗人还寓情于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用大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苦乐交织,显得含蓄隽永。
通过昔今的情境变化,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虚耗悲哀,归家的快乐以及对家人生死难料的担忧,还有对战争的厌倦之情。
寄托了诗人对征战士兵的同情。
活动6【练习】实践运用
师:自《诗经》开创了重章叠唱的手法之后,它就成为后世诗歌特别是民歌的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诗人吧。
请大家阅读《学案》中的“拓展阅读”部分,模仿这些诗歌自己创作一首白话诗。
要求: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主题不限,至少写两节,可以不押韵。
学生写作(时间5——8分钟),师巡视,发现好的作品指名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点评。
活动7【作业】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诗经》中的其它名诗,摘抄一些好的诗句,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写一点随笔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