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钱老光辉的一生

合集下载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10篇)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10篇)

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10篇)钱学森,一个一心为国,不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的伟大科学家,他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转发!读钱学森的一生先进事迹篇1同学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当我读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了解到钱学森一生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后,我不由得想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

钱学森,他把“祖国强大”当作是自己一生的责任。

为此,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优厚的工作待遇;为此,他不顾美国政府对他人身的伤害和对家人的威胁;为此,他忍受美国特工对他长达五年的监视和软禁。

因为,在钱学森的心中,祖国的强大是他永远的牵挂,更是他毕生的心愿。

他反复强调,“不管怎样,也要回到祖国,为这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钱学森先生的事迹让我心潮膨湃,一个人爱国竟到了如此地步,一个人把责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先生的行为启示了我:只要活着,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要为祖国出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期待着雪耻灭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时,那是怎样一种轰轰隆隆的爱国之责!还有那“年年战骨埋荒外”的勇士和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勇者,其于国家的一番热情,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华夏五千年,为履国责,多少热血男儿血洒疆场,多少爱国志士奔走四方。

屈原,一代骚人,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深刻入生命的里程碑,虽最终投于汩罗,却成就了一世的清白。

对楚王,他可谓尽心尽力,对楚国,他可谓无怨无悔,因为他心中时刻在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一生虽没能成就国家的兴盛,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击起了美丽的浪花。

在他那放声长啸中饱含了多少辛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何不让我负责?”朗朗乾坤,英雄辈出。

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嫦娥飞月”的功臣们,他们以祖国强盛为职责,民族兴旺为己任。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7篇)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7篇)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精选7篇)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诞生于浙江杭州,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精选7篇)。

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篇1钱学森除了当五院的院长之外,还在中科院力学所当所长。

反右期间,群众给他提看法。

里面一条说他高傲,有臭架子,只跟中科院的副院长张劲夫等人关系好。

对所里的党支部领导班子不敬重,不征求看法,跟群众脱离。

现在看到这些指控会觉得比较荒谬。

不过钱学森还是很重视这些看法,他后来不论当哪个官职,跟一般群众关系都特殊好,还以此来教育身边的人。

看来牛人就是不一样。

还有一件事。

钱学森的高校同学徐樟本在清华高校当教授,被打成了右派。

徐樟本的夫人写信给钱学森诉苦,钱学森附了一封信。

里面提了几点看法。

第一,让她跟身边的工会直接反映状况,说自己的困难。

其次,虽然他们的收入下降了,但是,四周许多人拿这点收入也是能生活的,让她跟周边的人学习。

第三,让她跟徐樟本划清界限,徐樟本后来坐了20年的牢。

第四。

他附了40块钱,他说他第一个月给40块钱。

其次个月给30块钱,第三个月给20块钱,他说经过这三个月,他们应当能适应新的生活了,他就不再给关心了。

这件事的做派倒是让我想起了钱钟书。

感觉这两人差不多,有肯定底线又世事洞明,在任何时代都能混得好。

钱学森的简要事迹篇21958年,为了培育更多的高级人才,中科院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高校。

中科大的院系是跟中科院的讨论所相对应的,钱学森在力学所当所长,所以他在中科大力学系当系主任,一共当了有20年左右。

大家都知道的是钱学森教学特殊的严格。

有一次考试是开卷考试。

一共两道题目,第一道是基础题,其次题是计算题。

从上午八点钟开头,考到了晚上。

结果是95%的人不及格,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不太知道的还有个后续,钱学森对这个结果特殊不满足。

钱学森认为他们的数理基础不合格,又给他们延了半年才毕业。

名人爱国故事2020最新

名人爱国故事2020最新

名人爱国故事2020最新有很多名人都非常的爱国,为国家付出了也很多,教课本上也出现过他们的名字。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多少爱国故事千古流颂。

不论巾帼须眉,只为了心中那个伟大的祖国...古往今来的爱国人士无不在用他们的作为宣誓着爱国情怀。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名人爱国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名人爱国故事1钱学森的一生,可谓是历经风雨。

他出生于中国内忧外患、被人宰割的时代。

他是中国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先生的爱婿。

钱学森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国,他先是赴美留学’求取知识,等到归国的时候,却被美国强行扣留。

兜兜转转数年,他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建设,在二战中立下赫赫功勋,也为中国导弹、航空科学的发展立下不小的功劳。

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晚清的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

特别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国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

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

钱学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

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

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现在是豺狼当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钱学森两弹一星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两弹一星的爱国故事

钱学森两弹一星的爱国故事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钱学森两弹一星的爱国故事钱学森,1911~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人。

中共党员。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着名火箭专家。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第二年获硕士学位。

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8年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

1947~1955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1955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席,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三届中国科协主席,第六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组织领导与推动飞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和一级劳模奖章;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一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2009年10月31日,那是个黑色的日子,华夏民族科坛上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一时苍天悲号,大地震颤,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到钱学森院士的灵堂,来与这位科坛泰斗的遗体告别。

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洒落在长长的挽联上,仿佛在诉说着这位科学巨匠心中几十年来冰清玉洁的情怀,又仿佛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元勋的绵绵哀思……8平方米的住房客厅,不曾到过钱老家的人怎能相信这就是曾经被美国人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的中国航天之父,几十年来安居乐业的地方然而,答案是肯定的,这位龙的传人,当初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铁着心要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来,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人民。

钱学森的光荣事迹(7篇)

钱学森的光荣事迹(7篇)

钱学森的光荣事迹(7篇)钱学森的光荣事迹篇1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他,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就是我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钱学森是一位世界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他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的才智,还更体现在他的爱国情怀实在让我们感动!钱学森为我们我们树立了中华好形象,他的作为实在令人佩服,我们要向他学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诞生了。

钱学森接到消息后,显得格外高兴,他便决定立即回国工作。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当他听到其他留学生的议论时,便立刻严肃起来,严厉地对他们说:“我们日夜盼望就是祖国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他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我宁可把他击毙,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自此,钱学森在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受到美国政府迫害)。

他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经过五年的归国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他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

大国工匠钱学森

大国工匠钱学森

-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XXXX
XXXXX
2
他不仅参与了导弹的设计和研发,还为我国的
卫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在他的指导下,我国的航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 展,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航天大国之一
4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他强调科学与技 术的结合,认为 科学技术是推动 社会发展的重要
力量
钱学森在科学领域有 着独特的见解和思想
这种科学精神对 我国的科研事业 产生了深远的影
他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科技交流会 议,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了更多
的发言权
2
3
他主张开放与包容,提倡国际间的合 作与交流,为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10
钱学森的晚年生活
钱学森的晚年生活
尽管钱学森在晚年身体状况 不太好,但他仍然坚持工作, 关心国家的科技发展
他经常和年轻一代的科学家 进行交流,传授经验,为我 国的科研事业出谋划策

他还倡导科学与 人文的融合,认 为科学不仅是一 种知识,更是一
种文化
5
个人品质
个人品质
他热爱祖国,为我国的科研 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他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 累,始终保持着谦虚、低
调的态度
他热爱祖国,为我国的科研事 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他还关心青年人成长,言传身 教,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培养了 一批优秀的人才
2
早年经历
早年经历
01
钱学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 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
02
学习,并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和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学位

钱学森爱国事例最新精选

钱学森爱国事例最新精选

钱学森爱国事例最新精选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1955年,在主席和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学森爱国事例最新精选,供大家参考学习。

钱学森爱国事例1钱学森的爱国故事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我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最终回到祖国怀抱。

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十分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

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又过了几天,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

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

”之后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

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

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

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

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

在拘留所里,每一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

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中国导弹之父,这个称号指的是著名的中国导弹专家钱学森。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导弹技术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为中国的军事科技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在他小时候,家庭的环境对他的科学兴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后来,他去了上海,就读于圣约翰大学(今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在那里,他学习了物理学和工程学,并在科学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1935年,他得到了招远大学的一份全额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

在美国,他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并在那里得到了博士学位。

在他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技术,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离开美国回国之前,他还加入了美国物理学会。

这个经历对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5年,钱学森回到中国,开始了他在中国科技领域的杰出贡献。

当时,中国正处在战乱和贫困的困境之中,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国防建设也十分薄弱。

钱学森深知中国国防的重要性,开始了他的导弹研究工作。

他领导了中国航天科研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导弹科研领域。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导弹研发工作。

最著名的就是1960年代的东风导弹项目。

这个项目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导弹的国家。

这一成就让中国在国际航天科研领域崭露头角,也彻底改变了当时国际上的局势格局。

钱学森本人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航天科研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他被誉为中国的核导弹之父。

1960年代,他还开始了中国自己的航天计划。

1970年代,中国成功地把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

这个成就让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航天技术的国家。

钱学森在导弹和航天科研领域的成就让他成为了中国科技界的传奇人物。

他的贡献被世人广泛认可,他并不满足于此。

他一直积极地参与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直到晚年。

他还多次对中国的科研政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习。

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研究。

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

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一、生平简介钱学森(1911~X)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二、科学成就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应用力学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

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

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

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

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

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

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

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 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

比较突出的贡献为:(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

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

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

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

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

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⑧人体科学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

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

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

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⑨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

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三、趣闻轶事①魂系中华赤子心“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95年10月8日从美国回到广州时,对接待他的中国旅行社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

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位幼儿。

钱学森于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

回国前,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来了。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

过了5天就是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在这一天,钱学森夫妇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一起欢度这一佳节,他们边赏月边倾诉情怀,深为祖国的新生而欢欣,并对祖国的美好前景充满着憧憬。

就在此时,钱学森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正当此时,朝鲜大地燃起了战争的烽火。

作为挑起这场战争的美帝国主义,在它的国内,正在掀起一股疯狂反共的政治逆流,几乎每天都发生对大学和其他机构的人员进行审查和威胁性审查的事件。

这股逆流毫无例外,也波及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由于学院马列主义小组书记威因鲍姆被捕,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怀疑落到钱学森的身上。

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党员,非法入境。

这些无端的指控均被钱学森一一驳回。

但是,钱学森已无法忍受这一切,决定以探亲为理由立即返回自己的祖国,准备一去不返。

他会见主管他的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向金布尔严正声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

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还叫嚷什么:“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所以当钱学森一走出他的办公室,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

不知情的钱学森,做好了回国的一切准备,办理好回国手续,买好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们举家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也就是1950年8月23日午夜,突然收到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全家离开美国。

与此同时,美国海关扣留了钱学森的全部行李。

钱学森被迫回到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联邦调查局派人监视他的全家和他的所有行动。

事情远非如此,9月6日钱学森突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受到种种折磨。

钱学森曾回忆说:“在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减轻30磅。

晚上特务每隔1小时就来喊醒我一次,完全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

”钱学森无端被拘留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师生和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以及一些美国友好人士,向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为他找辩护律师,还募集1.5万美元保释金把钱学森保释出来。

从此,钱学森继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不许他离开他所居住的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

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

然而,钱学森挚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炽热。

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离开美国回国的要求。

有国不能归的钱学森,在那5年间他没有停止钻研他所热爱和献身的科学事业。

当时,美国政府阻止他离开美国,是因为他研究的火箭技术与祖国的国防建设有关,想通过滞留他来阻拦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钱学森知道这点后,感到万分气愤。

于是,他另行选择“工程控制论”新专业进行研究,以利于消除回国的障碍。

经过努力,于1954年用英文写出30多万字的《工程控制论》。

实际上,工程控制论与生产自动化、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运用、与国防建设都密切相关,只不过当时美国当局没有认识到这点就是了。

钱学森返回祖国的斗争,也得到祖国的关怀和支持。

1954年4月26日,印度支那国际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与美国代表团负责人亚·约翰逊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开始关于平民回国问题的接触。

在接触中,王炳南特别指出,美国正在阻挠许多旅居美国的中国人返回中国,其中包括科学家钱学森。

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特务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夹带了一封书写在香烟纸上、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