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回国》语文阅读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钱学森 苏教版(含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19钱学森(2)附答案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第5自然段中写到,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消息时,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1.“绝”的意思是________。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 )A.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帮助美国做事情。
B.他们非常害怕钱学森回国。
2.联系上文,当时祖国的情况是: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回去搞科学研究,肯定有困难。
可钱学森仍坚决回国,你的感悟是( ) A.钱学森一刻不忘祖国,决心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和强烈的爱国心,令人敬佩。
B.钱学森在美国工作不自由,很想回国,可以理解。
二、课内语段阅读。
①“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②“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上面的两段话分别是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表现出钱学森怎样的情怀?请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第①段话是钱学森在生活富裕和工作条件优越的情况下说的,表现出钱学森时刻想念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 )2.第②段话是钱学森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饱含深情袒露心迹的话语,更让读者感受到他那颗拳拳报国之心。
( )3.这两段话是钱学森返回祖国之后说的话,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 )三、课外类文阅读。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部编六年级语文 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①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②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④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⑤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可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⑥破课桌yǎn rán一个叱咤风云的战场。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①yǎn(__________)然②叱咤风云:_________ ____________2.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③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④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3.文中的“花”指的是()A.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B.诸元素之女C.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D.以上三项都是4.①用了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5.③用了_____和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片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的凋谢。
B.这里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
C.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星星,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即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2020—2021年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满分必达期中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2020—2021年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满分必达期中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一.盲道上的爱上班的时候,看见夏老师正在搬学校门口那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
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
”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
”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
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
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生活,其中也包括闭着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
那盲道也就是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
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说什么也踩不住那两块砖。
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伤过我。
”我听了鼻子一酸,哽咽着问:“后来呢?”“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八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
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
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听着夏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1)夏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的原因是A.自行车挡了她的路。
B.自行车摆得乱,有碍市容。
C.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2)请用“”画出描写夏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
(3)“听着夏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二.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
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美国航空公司。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一、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博士从美国回到了祖国。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他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博士学位,成了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
在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他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并负责航空新技术的研究。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当他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
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美国当局听说钱学森想回国,十分害怕,害怕他带回航空新技术,使新中国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就采用了卑鄙的手段迫害他。
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
他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
敬爱的周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
1955年,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10月8日到达广州。
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读画线的句子,说说“一切”指什么?从这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终于回来了”中“终于”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外阅读泰山上的挑夫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钱学森阅读题答案

钱学森阅读题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可以能熟能生巧,下面是关于钱学森阅读题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A)的待遇,有(B)的生活和(C)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__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
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小学语文《钱学森》阅读试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钱学森》阅读试题(附答案)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破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1.最能表达钱学森归国心切的句子是【答案】。
A.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B.它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
C.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
2.由于钱学森的杰出贡献,他被誉为“”,我国还有一位科学家邓稼先被誉为“”【答案】。
A.两弹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
B.三弹元勋中国导弹之父
C.两弹元勋中国导弹之父
3.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这段话应放在课文,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是一种写法【答案】。
A.倒数第二自然段倒叙
B.倒数第二自然段插叙。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五年级下册

1、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
2、若将祖国比作母亲,文中第二段中钱学森在中秋节萌发的感情,可用一句唐诗来形容。
3、文中钱学森夫妇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以第一人称来揣摩他俩尚未说尽的话。
4、钱学森为回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
1、(1)作者特别点明时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萌发这一念头自然而合情合理;“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证明他们回国的目的是'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2、每逢佳节倍思亲。
3、新中国诞生了,人民扬眉吐气,当家作主了。
我们这些海外学子,也该回去看看了,为新生的祖国贡献微薄之力。
(符合语境即可)
4、通知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买好机票,辞去一切职务,将科研书籍和工作笔记装箱启运。
钱学森阅读答案小学

篇一:钱学森阅读答案小学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埋藏()专长()诚恳()
2.“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心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钱学森的心迹是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钱学森说的话。
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参考答案:
1. 深藏擅长恳切
2. 内心的真实情况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3.“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
这些话饱含着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回国的决心。
篇二:钱学森阅读答案小学
因为他爱国,因此可以放下所有的优待。
愿意舍弃荣华富贵,回去为祖国献上一份力。
求赞唉之前答对了也没人赞现在总算找到自己会答的题目了篇四:钱学森阅读答案小学
篇五:钱学森阅读答案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回国》语文阅读答案
钱学森回国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踏上回国航程,于1955年10月8日到达广州时,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
1935年8月的一天,钱学森从上海离开祖国。
黄浦江浊浪翻滚,望着渐渐模糊的上海城,钱学森在心中默默地说:“再见了,祖国。
你现在豺狼当道,混乱不堪,我要到美国去学习技术,他日归来为你的复兴效劳。
”
钱学森赴美国留学10年后,成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
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
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狂热。
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使他非常气愤。
钱学森以此作为回国的理由。
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意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美国海军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
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有国不能归的钱学森,在那5年间他没有停止钻研他所热爱和献身的科学事业。
当时,美国政府阻止他离开,是因为他研究的火箭技术与祖国的国防建设有关,想通过滞留他来阻拦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钱学森知道这点后,万分气愤。
于是,他另行选择“工程控制论”新专业进行研究,以利于消除回国的障碍。
实际上,工程控制论与生产自动化、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运用、与国防建设都密切相关,只不过当时美国当局没有认识到这点就是了。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新中国震惊了!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当钱学森要求回国被美国无理阻拦时,中国也扣留着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中国政府依法拘禁的美国侨民,也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中国政府拘禁的美国军事人员。
美国政府急于要回这些被我扣押的美国人,但又不愿意与中国直接接触。
1954年4月,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周恩来指示说,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
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
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中国作出的高姿态,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
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人耍赖了。
尽管中美双方接触了10多次,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事实为理由,一点不松口。
钱学森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给陈叔通副委员长一封信,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陈叔通当天就送到周总理那里。
“这真是太好了,据此完全可以驳倒美国政府的谎言!”周恩来总理当即作出了周密部署,叫外交部火速把信转交给正在日内瓦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
这是一个铁证,约翰逊在事实面前哑口无言。
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
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终于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19、美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答:
20、钱学森回到达广州时说:“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
21、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应该以钱学森为榜样,请结合文本,谈谈“钱老”哪些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答:
参考答案
19、①钱学森参与了美国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是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②他研究的火箭技术与中国的国防建设有关,美国欲阻拦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20、、①他突破了美国的重重阻挠,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万分感慨。
②回国后终于能有机会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在国家建设上,为祖国出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激动喜悦。
21、:
①热爱祖国,心系国家,服务于祖国。
②热爱自己的事业,致力于科学研究,学有所成。
③有积极向上、良好的心态,不怕挫折,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困难重重也不悲观放弃。
(答案只要围绕“钱老爱国心、事业心及对待困难与挫折的正确心态”这三个方面作答即可。
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