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基站工程建设标准文件

移动基站工程建设标准文件
移动基站工程建设标准文件

移动基站工程建设规范

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对通信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特别对基站工程施工做了统一规范要求,本要求主要依据以下参考文献:

1、《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 5040-97

2、《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79-99

3、《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类防雷技术规范》YD 5078-98

4、《数字移动通信(TDMA)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67-98

文中如有不详处以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为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期建设 (3)

第一章站址标准 (3)

第二章避雷与接地标准 (4)

第三章机房标准 (7)

第四章市电标准 (10)

第五章铁塔标准 (12)

第二部分施工阶段 (14)

第六章基站标准 (14)

第七章天线标准 (17)

第八章馈线标准 (19)

第九章电源标准 (21)

第十章传输标准 (23)

第十一章监控标准 (25)

第十二章标识标准 (28)

第一部分前期建设

第一章站址标准

1.1强制要求

1.1.1站址应有安全环境,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建筑物和堆积场附近。

1.1.2站址应选在地形平坦、地质良好的地段。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古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坡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方。

1.1.3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基地高程高于要求的计算洪水水位0.5m以上的地方。

1.1.4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

1.2站址

1.2.1基站选址应结合水文、地质、地震、交通、城市规划和投资效益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

1.2.2基站的占地面积既要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又要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

1.2.3不宜在大功率无线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高压电站和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产生强脉冲干扰的热和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医疗单位设站。

1.2.4站址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厂、企业附近。

1.2.5基站站址不宜设置在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或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厂企业附近。

1.2.6基站选址时应考虑当地用户发展需要和当地频率规划要求。

1.2.7基站选址时应充分考虑380V电源、传输及走线路由的要求。

1.2.8基站宜选择在有适当高度的建筑物可利用的地点。

1.2.9市区基站选址时应考虑与周围基站保持高度一致的要求,郊区基站选址时应考虑覆盖范围的要求。

1.2.10基站选址时应充分考虑铁塔或桅杆安装位置,室内外馈线走线路由,馈线洞位置的要求。

1.2.11基站选址时应考虑天线安装位置正前方50m内无高大建筑物阻挡。

1.2.12基站选址时应考虑周围环境发展变化的影响,并要考虑建设维护方便。

1.2.13基站所选站址为低洼地带,则机房必须设置在二楼以上。

第二章避雷与接地标准

2.1强制要求

2.1.1通信局站的建筑物(或铁塔)应安装既能防直击雷又可抑制二次雷击效应的避雷装置。

2.1.2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2.2 性能指标

2.2.1机房接地电阻:<5Ω

2.2.2铁塔接地电阻:<4Ω

2.3接地系统

2.3.1基站应采用联合接地系统,铁塔、桅杆地网、变压器地网应与机房地网作两点以上的可靠焊接。

2.3.2机房地网:机房应在机房建筑物散水点以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并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共同组成机房地网。机房建筑物基础有地桩时,应将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机房设有防静电地板时,应选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导线在地板下围绕机房敷设闭合的环形接地线,并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出不少于二根截面积为50~75mm2的铜质接地线与引线排的南、北或东、西侧连通。

2.3.3铁塔地网:通信铁塔位于机房旁边时,铁塔地网应延伸到塔基四脚外1.5m远的范围,网格尺寸不应大于3×3m,其周边为封闭式,并利用塔基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m相互连通一次,连接点不应少于两点;通信铁塔位于机房屋顶时,铁塔四脚应与楼顶避雷带就近不少于两处焊接连通,并在机房地网四角设置辐射式接地体。

2.3.4变压器地网:电力变压器设置在机房内时,其地网可合用机房及铁塔地网组成的联合地网;电力变压器设置在机房外,且距机房地网边缘30m以内时,变压器地网与机房地网或铁塔地网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至少有两处连通),以相互组成一个周边封闭的地网。

2.3.5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钢材,钢管(?50mm,壁厚不应小于3.5mm)、角钢(不应小于50×50×5mm)、扁钢(不应小于40×4mm)。

2.3.6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1.5~2.5m,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其自身长度的1.5~2倍。当垂直接地体埋设有困难时,可设多根环形水平接地体,彼此间隔为1~1.5m,且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

2.3.7租赁民房或其他建筑作基站机房的,基站地网应与建筑物的主钢筋作两点以上的可靠连接;另设基站地网确有困难的,在确定建筑物的楼顶避雷带与建筑物主钢筋连

接可靠、接地电阻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可从建筑物避雷带上分别以两点以上焊接引到基站的室外和室内接地牌,作为基站的接地系统。

2.4接地排要求

2.4.1基站室外应在馈线入室口设室外接地牌,并与室外走线架、铁塔塔身等保持绝缘;接地铜牌应采用不小于40×4mm的镀锌扁铁就近与基站地网作可靠连接。

2.4.2基站室内接地排宜采用不小于50×5mm的铜牌,接地引入线应由基站地网中心部位就近引出,接地引入线长度不宜超过30m,宜采用不小于95mm2铜导线或40×4mm的镀锌扁铁。

2.4.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室外接地排和室内接地排在地网上的引出点距离应不小于5m。

2.4.4基站内设备的接地铜排,基站外铁塔、天馈线的接地铜排的质量必须符合指标并做好防锈、防腐处理;接地线与接地铜排的连接必须紧固,符合工艺要求;总接地处应作铜铁转换焊接。

2.4.5接地线接头应作绝缘处理且不能与其他带电体相连。

2.5基站接地引入

宏站接地引入

室外接地排的位置以靠近机房馈线孔并安装在馈线孔下方,位置不得高于此处馈线接地点,所有防雷地线无环回、上翻现象为原则;室内地排安装在走线架上方,靠近交流配电屏。主接地线至基站室内地排(IGB)、室外地排(EGB)。主接地线应采用70~95mm 2铜芯电缆或40×4mm热镀锌扁钢,接地线宜短、直,不要有回弯或向上拐弯。

宏基站机房大部分为租用外单位房屋作机房,站址地形较为复杂。在租用框架结构的建筑物作机房的情况下,在确信建筑地网满足阻值要求的前提下,以建筑地网为接地体。室外地排引线采用40×4mm热镀锌扁钢和95平方毫米多股铜缆,从建筑地网上采用扁钢引出,沿建筑外墙布放至距离室外地排1米处(视具体情况而定),再改用95平方毫米多股铜缆与室外地排相连,在扁钢与铜缆交接处应作铜铁转换焊接处理。室内地排接地方式同上。建议室内外接地排引接线用PVC管套装布放。在找不到建筑防雷接地网或者租用砖混结构的建筑物作机房的前提下的,必须因地制宜就近设另设一组地网作为基站工作、保护和防雷地。室内、外地排在地网上的引接点相互距离不应小于5米。具体图示如下:

边际网基站接地引入

边际网基站安装多采用H杆安装方式,H杆上避雷针至地网引接线专门采用40x4mm热镀锌扁钢,引接线遇H杆遮阳蓬和设备平台应采用绝缘材料(PVC管等)电气隔离。新增设备地排、馈线地排分别通过绝缘子卡装在H杆平台上,与平台应电气隔离;地排至地网引接线采用95平方毫米多股铜缆,铜缆在接地引接点以上3米应采用钢管进行保护。避雷针、设备地排以及馈线地排在地网上的引接点相互距离不应小于5米。具体图示如下:

第三章机房标准

3.1强制要求

3.1.1机房抗震按当地震度提高1度。

3.2机房工艺要求

3.2.1机房面积应充分考虑设备排放及维护空间,宜满足4000×5100mm的要求。

3.2.2一般机房净高应不低于2.7m;加固机房房屋净高应不低于2.8m。

3.3机房环境标准

3.3.1机房应安装外开防盗门,门洞宽1m,高2.1m,门上应设雨蓬。

3.3.2机房墙面应采用白色涂料,不掉灰,不起尘。

3.3.3机房地面应为水泥砂浆防潮地面,地面应无杂物。

3.3.4机房如设窗户,在应设双层合金玻璃窗,配遮光窗帘。

3.3.5机房应无漏雨、无渗水,并保证墙壁及地面充分干燥。

3.3.6机房楼板荷重必须满足设备的承重要求,主设备和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安装位置要求承重不小于450Kg/m2,蓄电池安装位置要求承重不小于1000Kg/m2,不满足要求的必须铺设槽钢加固。

3.3.7机房应配置一个温湿度计,应保证机房温度满足要求:-5~+50℃,机房相对湿度满足要求:5~95%。

3.3.8机房内应配置用于放置基站内必备的文档、资料、常用工具和工程材料的铁皮柜,其高度宜考虑用作简易桌面,且不宜过大。

3.3.9机房内应配备必要的卫生用具。

3.4机房供电系统标准

3.4.1机房配备专业交流配电箱。

3.4.2机房供电系统稳定,有可靠保护接地。

3.4.3机房应在通信设备机列前后的天花板上各设白炽灯一盏,用于机房照明。

3.4.4机房应配备220V电源插座,适于日常维护和夜间抢修。

3.5机房消防标准

3.5.1机房内应安装自动灭火设施。

3.5.2机房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机房可安装悬挂定温式“1211”自动灭火器。

3.5.3机房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基站采用隔断墙的方式,隔断墙要求为阻燃材料。

3.5.4基站安装灭火器的数量应按基站整体容积计算,并适当考虑余量。根据基站容量计算不足2具灭火器的应安装2具。

3.6室内走线架标准

3.6.1走线架的安装位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6.2走线架的安装高度,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标准机房在满足正常高度要求下,走线架的高度应不低于2200mm。

3.6.3走线架宽度应不小于0.4m,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6.4爬梯位置正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6.5走线架与墙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允许水平偏差为2‰。

3.6.6走线架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允许垂直偏差为1.5‰。

3.6.7走线架应稳固、结实,要求对墙、顶或地固定。

3.6.8走线架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的安装,应牢固、端正、平直。

3.6.9走线架吊挂安装,应垂直、整齐、牢固。

3.6.10走线跨度超过400mm必须要有横档。

3.6.11走线架横档安装位置,应满足电缆下线和做弯要求。

3.6.12两列走线架之间连接时,需加横档。

3.6.13室内所有走线设计包括馈线、跳线、电源线、电池线、传输线必须经走线架,以便夹子和扎带的固定。

3.6.14走线架需设计完整,末端应与馈线孔相连,并与馈线孔下延持平。

3.6.15走线架应与室内接地排可靠连通,走线架连接处两端宜采用16mm2以上铜导线可靠连接;接地线宜采用35 mm2~95 mm2的铜导线。

3.7馈线窗安装标准

3.7.1馈线窗直接安装在墙上、窗户上并用螺丝固定。

3.7.2在馈线窗和墙、窗户之间需要防水保护。

3.7.3所有馈线窗上的未使用的孔应该有一个黑色的塑胶封。

3.7.4除馈线外,其它线缆不能通过馈线专用洞孔进入室内。

3.7.5馈线窗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下沿应与走线架持平,大小与封洞板适配。

3.8机房空调安装标准

3.8.1室内机安装标准

3.8.1.1室内机型号容量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8.1.2室内机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壁挂空调应距屋顶200~500mm。

3.8.1.3室内机安装位置应与通信设备保持一定距离。

3.8.1.4壁挂空调不能安装在设备顶部。

3.8.1.5室内机安装的位置应有利于通信设备的冷却及冷热风的交换。

3.8.1.6室内机背部靠墙,需做好防震加固,并加装底座(4×40×40角钢)以利于冷凝水的排放。

3.8.1.7空调电源应在交流配电箱中设置独立空开,电源线走线整齐统一,外加PVC

套管。

3.8.2室外机安装标准

3.8.2.1室外机型号容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8.2.2室外机安装位置应利于换热。

3.8.2.3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的距离应尽量短,以利于发挥空调的效率。

3.8.2.4室外机应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方式,以保证冷凝水的安全排放。

3.8.2.5室外机安装必须保证维护方便。

3.8.2.5.1室外机正前方散热空间应大于1500mm。

3.8.2.5.2两台室外机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450mm。

3.8.2.5.3柜机空调室外机固定于墙面时应使用专用支架,离墙面距离应在200~

400mm。

3.8.2.6室外机必须安装在高于地面300mm以上的铁架上,机壳宜就近与地网作可靠连接。

3.8.2.7室外机的安装应注意安全、牢固。

3.8.2.8室外机在考虑防盗要求时应安装安全防护网。

3.8.2.9室外管线应包扎、固定可靠,

3.8.2.10室外铜管必须靠墙固定,需每隔1.5m固定一次。

3.8.2.11室外铜管入室前要作出一个回水弯。

3.8.2.12空调室外线缆应采用三相五线橡皮电缆,管线较长的应采用PVC管套护固定;

3.8.2.13空调室外线缆未采用三相五线橡皮电缆的,保护接地线应采用16 mm2以上,电缆未与铜管包扎的,必须套护PVC管。

3.8.2.14室外机防雷接地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3.8.2.15空调机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施工。

第四章市电标准

4.1市电引入标准

4.1.1电力线引入方式主要考虑建设成本及减少雷击对设备的影响。因此,我们建议电力线在距离基站50米处埋入地下。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实施困难时,可以灵活缩减到不小于15米(电力规范),但严禁将电力线,光缆直接架空进入机房及设备。如果采用普通电缆,建议将电缆穿钢管引入,钢管两端要求接地(用40×4mm扁钢与基站地网相连);如采用铠装电缆,则只需埋地引入,但要求在两端将铠装电缆进行接地,为了保护电缆,防止其他外来的破坏,可以穿PVC管引入基站。下面是边际站电力线引入方式具体参考下图:

4.1.2供基站下点的高低压架空线路应与周围的树木、建筑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4.1.3基站外露天安装的供电变压器,应确保安装、固定可靠,并在醒目位置悬挂“高压危险、严禁攀爬”等警示标志。

4.1.4基站交流电力变压器高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

4.1.5变压器各接线端子应紧固无松动,确保电气接触良好,无氧化、发热现象,接线瓷瓶无破裂;变压器外壳无漏油痕迹。

4.1.6变压器中性点、外壳的接地引下线应确保紧固良好,无断裂、松动现象。

4.1.7除基站用电设备外,变压器上严禁搭接他用供电负载。

4.2交流配电箱标准

4.2.1交流配电箱位置正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4.2.2交流配电箱内各种接线连接正确并牢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4.2.3交流配电箱使用空气开关正确合理,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4.2.4交流配电箱的出线端应固定在墙面上。

4.2.5交流配电箱需一级防雷安装。

4.3三相电要求

4.3.1应使用护套颜色为黑色的三相五线制阻燃电缆。

4.3.2三相线线径应不小于35mm2,中性线不小于16mm2。

4.3.3交流中性线与保护地不接触,不合用。

4.3.4相线与自己的中性线一起使用,不单独引入一根相线。

4.3.5三相四线,尽量各相均衡,单项电压范围为185V~265V。

4.3.6保护地母线建议颜色为黑色,线径不小于70mm2。

4.3.7电源线走线合理、整齐。

4.4电源浪涌抑制器安装要求

4.4.1电力电缆在进入基站机房后,在交流配电箱输入端应加装电源浪涌抑制器。

4.4.2浪涌抑制器的安装位置必须保证各接线柱引线最短,并保证通风、防潮。

4.4.3浪涌抑制器与交流配电箱的连线应采用16mm2的绝缘铜芯导线,耐压不低于AC500V。

4.4.4浪涌抑制器的各接线处应紧固,接线处铜线不得裸露在外。

4.4.5各连线排列紧密、平整,外表不能有灰尘。

4.4.6电源浪涌抑制器的接地引线要尽量短,采用不小于35mm2的绝缘多股铜导线连接在交流配电箱的保护地接地端上,或就近连接在室内接地排上。

第五章铁塔标准

5.1强制要求

5.1.1基站天线铁塔的位置和高度应符合航空部门的有关规定:飞机航线上的铁塔,在塔顶应设置航空标志灯;塔顶离地高度大于60m的必须安装警航灯。

5.1.2铁塔的装饰应符合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的相关规定。

5.2主体标准

5.2.1铁塔的倾斜标准应控制在天线高度的1/1500之内,扭曲度小于1/1500m。

5.2.2铁塔高度和桅杆的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

5.2.3铁塔的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计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5.2.4铁塔基础位置正确,基础混凝土浇注平直、无蜂窝、无裂缝、不露筋,外粉刷光洁。

5.2.5基础螺栓的安装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并做防锈处理。

5.2.6铁塔铁件材料是热镀锌,镀锌厚度大件应大于等于0.086mm,小件应大于等于0.065mm。

5.2.7铁塔镀锌质量应保证光滑,连接处无毛刺、满瘤和多余结块。

5.2.8铁塔铁件尺寸正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5.2.9铁塔结构部件正确安装,连接件正确紧固安装,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5.2.10天线固定杆应垂直安装,并且稳固结实。

5.2.11天线固定杆安装要求焊接或螺栓联接,必须防锈抗腐蚀。

5.2.12主要焊逢质量、贴合率、螺栓质量符合工艺要求。

5.2.13塔柱法兰螺栓必须用双螺母锁紧,其他螺栓宜用弹簧垫片锁紧。

5.2.14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且合理,拧紧后外露长度为20~30mm丝扣。

5.2.15铁塔、桅杆的爬梯设置防小孩攀爬措施,并在明显位置悬挂或涂刷通信标志和“通信设备、严禁攀登”的警告标志牌。

5.2.16桅杆高于4米必须安装脚梯和角铁,便于维护和馈线卡子的固定。

5.2.17桅杆、角钢、扁钢、爬梯、紧固件均应符合室外防锈防腐要求。

5.3铁塔防雷接地要求

5.3.1铁塔上应设避雷设备,塔上的天馈线和其他设施都应在其保护范围内。

5.3.2避雷器的雷电流引下扁铁应专设,引下扁铁应与避雷器及塔基接地网相互焊接连通。

5.3.3两根避雷引下扁铁应沿铁塔对角引下,并每隔5m固定焊接一次。

5.3.4避雷引下扁铁焊接应满焊,焊接面积为扁钢宽边的两倍,扁铁两边均应焊接。敲掉焊渣后应作防锈处理。

5.3.5铁塔上的天线支架、航空标志灯架、馈线走线架都应良好接地。

5.3.6航空标志灯的控制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

5.3.7塔灯控制线及电源线的每根相线均应分别对地加装氧化锌无间隙避雷器,零线直接接地。

5.3.8铁塔位于机房建筑物顶时,金属支撑杆和雷电流引下线应至少在两个不同方向与楼顶的避雷带可靠连接。

5.3.9楼顶采用桅杆安装天线时,每根桅杆应分别就近接至楼顶避雷带。

5.4室外走线架

5.4.1室外走线架材料选用热镀锌、不锈钢或铝材,需满足使用强度的要求。

5.4.2室外走线架应牢固安装,有足够的支撑或拉线。

5.4.3室外走线架位置正确,应在馈线窗下沿,并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5.4.4室外走线架宽度正确,应大于400mm。

5.4.5从铁塔和桅杆到馈线窗之间必须有连续的走线架。

5.4.6室外走线架路径合理,便于馈线安装并满足馈线转弯半径要求。

5.4.7走线架一侧应有维护用人梯,高度宜在馈线窗下沿以下1.5~2m。

5.4.8室外走线架横档之间的最大距离是800 mm。

5.4.9室外走线架横档的最小宽度为50 mm,最小厚度为50mm。

第二部分施工阶段

第六章基站标准

6.1强制要求

6.1.1 6~9度抗震设防时,自立式设备底部应与地面加固。

6.2设备安装

6.2.1设备机架安装位置准确,排列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不影响主设备扩容和维护为原则。

6.2.2设备安装时应留有足够的操作维护空间:

6.2.2.1机架背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如需要背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

600mm;

6.2.2.2机架侧面和墙之间不小于100 mm;

6.2.2.3机架之上不小于300 mm;

6.2.2.4机架前方不小于800 mm。

6.2.3设备安装在有防静电地板的机房时需加装设备底座,设备底座必须水平。

6.2.4设备底座应保证足够的强度来承担所有的机架和其他设备。

6.2.5设备安装应该满足机架安装的平面误差要求:在高于水平面1600mm时,为±2.5‰。

6.2.6设备安装应该满足机架安装的垂直倾斜度要求:2‰。

6.2.7同一列设备机架正面应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6.2.8相邻机架的缝隙应不大于3mm。

6.2.9所有设备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机柜由>M12的螺栓垂直、水平、整齐地紧固在机凳或水泥地面上,设备机架的防震加固必须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6.2.10用绝缘垫片保证机架固定时与地面或墙壁绝缘,防止多点接地。

6.2.11主机柜和扩展机柜需可靠互连,机柜叠放需防震加固安装,保证牢固、可靠。

6.2.12所有机架要用统一的标签标记,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识正确、清晰、齐全。

6.2.13馈线到机柜端小区连接正确,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标签整齐标识。

6.2.14设备电源线与整流柜或交流配电箱可靠连接,设备电源的接头处要有塑料护套或防护盖。

6.2.15设备内部连线应整齐、美观、牢固,无交叉。

6.2.16外部告警盒安装正确并可靠接地。

6.2.17根据不同设备类型对电压需求,接至适宜的空气开关。

6.2.18合路器应尽量安装在远离设备端。

6.2.19设备外表光泽平滑无划痕和缺陷。

6.3机柜内部安装

6.3.1设备单元模块安装正确。

6.3.2设备单元间连线整齐美观。

6.3.3所有接头螺丝紧固,扭矩符合要求。

6.3.4柜门能开启自如,柜门地线正确连接。

6.3.5需正确安装假面板。

6.3.6内部跳线接头紧固,并整齐美观,无交叉和飞线。

6.4线缆安装

6.4.1线缆的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6.4.2线缆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6.4.3电缆走线应将直流线、交流线与信号线分开排放。

6.4.4所放线缆应顺直、整齐,下线按顺序。

6.4.5线缆在走线架的每一根横档上均应绑扎(或用尼龙锁紧扣卡固定),绑扎线扣(或卡固点)松紧适度,绑口一致。

6.4.6线缆不允许捆绑在走线架的X型材上。

6.4.7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通常为60~120mm;铠装电缆大于24倍半径;塑包软电力电缆大于6倍半径。

6.4.8线缆两端应有明确的标识。

6.4.9线缆绝缘保护层必须完好无损,中间不能有接头。

6.4.10线缆剖头不应伤及芯线,剖头长度一致,在剖头处套上合适的套管,其长度和颜色应一致,露铜小于2mm。

6.4.11当线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并符合下列要求:当线径在0.4-0.5mm时,绕接8-6圈;当线径在0.6-1.0mm时,绕接6-4圈;在一个端子上绕接两根芯线时,两根芯线不得同时并绕,应先绕一根,而后再绕另一根;绕接芯线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

6.4.12当线缆芯线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芯线在端子板上绕3/4圈,且与端子紧密贴合;焊接不得出现活头、假焊、漏焊、错焊、混线等;焊点光滑均匀、露筋,端子板焊好以后应三面有锡,焊点不带尖、无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2mm。

6.4.13线缆插接位置应正确,接触应紧密、牢靠,电气性能良好,插接端子应完好无损。

6.4.14机架间软的射频同轴电缆可顺电缆走道或机顶布放,进入设备后应紧贴机框内壁两侧;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半径大于等于电缆半径12倍,并作适当绑扎。

6.5电缆头连接

6.5.1电缆头的规格型号必须与射频同轴电缆相吻合。

6.5.2电缆头的组装要求:电缆头口面平整,无损伤、变形;各配件应完整无损;电缆头与电缆的组合良好,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电缆接头应防水、并保证无金属屑遗留在接头内。

6.5.3组装好电缆头的电缆反射衰减(工作频段内)应满足设备或施工图设计要求。

6.6设备防雷接地

6.6.1设备的接地线与室内接地排可靠连接。

6.6.2每个机架必须独立与室内接地排相连,不能复接。

6.6.3设备机架或金属外壳接地导线必须是或粗于AWG6(16mm2)单根或多股铜线,应使用绿色或黄绿线。

6.6.4室内走线架要用不小于16mm2的绿色或黄绿色线软电缆与室内接地排相接。

6.6.5接触点必须处理清洁,保证良好的电接触。

6.6.6接地线应尽量直接地从设备引向接地点。

6.6.7接地线应避免不必要的绕路和拐直角。

6.6.8接地线与电源线不得并行。

第七章天线标准

7.1强制要求

7.1.1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在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避雷装置应设置专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

7.2全向天线安装要求

7.2.1天线挂高,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7.2.2天线下倾角,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精确度为±1°。

7.2.3天线无下倾角时,必须保证天线安装垂直,允许误差±0.5°。

7.2.4天线安装加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应稳定、牢固、可靠。

7.2.5同平台全向天线的水平间距必须大于4m。

7.2.6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1.5m。

7.2.7上下平台全向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

7.2.8天线的固定底座上平面应与天支的顶端平行,允许误差为±5cm。

7.2.9天线排水孔一定要打开。

7.3定向天线安装要求

7.3.1天线挂高,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7.3.2天线方向角,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精确度为±5°。

7.3.3天线下倾角,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安装精确度为±1°,其中电调天线下倾角为电调倾角与机械倾角之和。

7.3.4天线安装加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应稳定、牢固、可靠。

7.3.5天线共用器安装加固,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应稳定、牢固、可靠。

7.3.6同一扇区两根单极化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相同。

7.3.7天线安装的水平分离度需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7.3.7.1 GSM900系统单极化天线同一扇区两根天线水平分集距离要求大于

3.0m;

7.3.7.2 DCS1800系统单极化天线同一扇区两根天线水平分集距离要求大于

1.5m;

7.3.7.3 GSM900系统单极化天线同一平台不同扇区两根天线水平分集距离要求

大于2.5m;

7.3.7.4 DCS1800系统单极化天线同一平台不同扇区两根天线水平分集距离要

求大于2.0m;

7.3.7.5 GSM900系统双极化天线水平分集距离要求大于2.5m;

7.3.7.6 DCS1800系统双极化天线水平分集距离要求大于2.0m;

7.3.7.7 GSM900系统天线和DCS1800系统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天线水平

间距应大于1m。

7.3.8天线安装时,天支顶端应高出天线安装支架顶部约20cm。

7.3.9微波天线与GSM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天线朝向应处于GSM同一小区两天线之间。

7.3.10天线排水孔一定要打开。

7.3.11天线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天线在辐射面方向上天线的水平瓣宽角度范围内,无任何障碍物阻挡或影响。

第八章馈线标准

8.1强制要求

8.1.1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以防来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室外馈线入口处接地排上,选择馈线避雷器时应考虑阻抗、衰耗、工作频段等指标与通信设备相适应。

8.2馈线安装标准:

8.2.1馈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基站室内外所用馈线应是阻燃的。

8.2.2馈线路由走向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馈线不能悬空布放,安装应牢固可靠。

8.2.3馈线长度应合适,富余的线缆要排列布置整齐。

8.2.4馈线安装应该整齐美观,无交叉;并保证外观无损坏。

8.2.5馈线连接需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馈线到天线端的小区连接和机柜端的小区连接都正确。

8.2.6保证所有的无线部件都与馈线正确、可靠、紧固联接,并且没有金属外露。

8.2.7室外馈线接头、天馈线接头都必须经防水密封处理。

8.2.8保证没有金属废屑和其他非金属物遗留在馈线里。

8.2.9严禁天线与7/8”或1-5/8”馈线直接相连,应先与1/2”跳线连接,再连接7/8”或1-5/8”馈线。

8.2.10严禁用天线吊装馈线。

8.2.11天线端馈线固定时,第一个馈线卡子与馈线接头间的距离应在60cm 以内。

8.2.12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弯曲点应尽可能少。

8.2.13馈线的尾部入室前要作出一个回水弯,以防止雨水顺馈线流入基站室内为标准。建议回水弯切角大于120度但必须在此种馈线规定的最小转弯半径内。

8.2.13.1 1/2馈线,130mm

8.2.13.2 7/8馈线,250mm

8.2.13.3 1-5/8馈线,500mm

8.2.14馈线进入室内的入口处必须安装馈线窗、护套和防水填充物。

8.2.15馈线不接触尖锐的物体,与硬体接触的转弯处要加套橡胶圈。

8.2.16用泡沫填充绝缘的馈线最小弯曲半径如下:

8.2.16.1 1/2馈线,单次130mm

8.2.16.2 1/2馈线,多次200mm

8.2.16.3 7/8馈线,单次250mm

8.2.16.4 7/8馈线,多次420mm

8.2.16.5 1-5/8馈线,单次500mm

8.2.16.6 1-5/8馈线,多次800mm

8.2.17天线TRX馈线、RX馈线应在两端正确标识。

8.3馈线卡子安装标准

8.3.1馈线卡子应根据发展需求确定二合一或三合一。

8.3.2馈线水平安装时建议用馈线卡子每隔800~1000mm左右固定。

8.3.3馈线垂直安装时建议用馈线卡子每隔600~800mm左右固定。

8.3.4室外馈线必须使用馈线卡子并可靠固定。

8.3.5 7/8”或1-5/8”馈线进入室内后,建议采用馈线卡子固定。

8.3.6馈线卡不允许使用普通金属卡或管卡。

8.3.7馈线卡子安装时一定要拧紧,防止松动。

8.3.8馈线垂直安装时馈线卡子外观应整齐,上下要保持一条线。

8.4馈线避雷接地要求

8.4.1馈线垂直部分长度在10m以内需两点接地,两点分别在靠近天线处和靠近馈线窗处。

8.4.2馈线垂直部分长度在10~60m以内需三点接地,三点分别在靠近天线处、馈线中部和靠近馈线窗处。

8.4.3馈线垂直部分长度在60m以上需四点接地,四点分别在靠近天线处、馈线中部(两处)和靠近馈线窗处。

8.4.4馈线接地不能复接。

8.4.5馈线接地线的方向应由天线端朝机房走向。

8.4.6接地箍应牢固连接到馈线导体上,并做防水处理。

8.4.7室内馈线与跳线接头处应安装避雷器,避雷器须接室外接地排。

中国移动G皮站飞站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最终定稿编

中国移动4G一体化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负荷的不断增长,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在物业协调、配套建设、深度和精确覆盖、扩容改造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以皮站和飞站为代表的小基站技术,采用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即插即用型接入设备,通过基于IP的有线宽带回传链路和小基站网关接入运营商核心网,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有益补充。经过前期总部计划建设部、研究院和试点省公司的大力推进和规模试点,4G小基站已基本具备全网规模部署推广的条件。为指导各省公司开展4G 小基站建设工作,特制定4G小基站建设原则。 一、4G小基站总体定位 4G小基站是指单载波(20MHz带宽)功率在500mW以下,集成了BBU、RRU、天线的一体化基站,按照单载波功率大小又可细分为皮基站(100mW-500mW)和飞基站(100mW 以下)两类。4G小基站是一种低成本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可作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覆盖补充和容量扩充手段,主要用于网络覆盖或容量不足,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且具备自有回传资源的场景。一方面可用于家庭、小型企业、营业厅、超市等室内补盲补热场景,解决室内深度覆盖不足、降低用户投诉,提升业务分流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无线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二、总体建设思路 4G小基站建设要按照“室内补盲补热、SOHO接入平台、协同大网规划、按需适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建设。 室内补盲补热就是要通过4G小基站建设,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的覆盖手段补充宏网覆盖盲点和弱覆盖区域。 SOHO接入平台就是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协同大网规划就是要在4G小基站建设的过程中,和现有宏网在覆盖区域、容量规划、频率规划、互操作策略、全网指标统计等方面协同考虑、统筹规划。 按需适度建设就是要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实时建设,结合家庭/企业自有宽带资源和市场推广策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4G小基站系统架构

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概述 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基站及其配套机房、电源等将成为铁塔公司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从基站设备安装、线缆布放、电源配置、天馈线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了铁塔类型、施工工艺、标签规范等方面,是4G基站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经验总结。 一、设备基站主要设备安装、各类线缆布放示意图基站内部设备安装示意图; 1、基站设备安装场景展示; 图-1 图-2 图-3 1.1基站场景电缆走线槽道安装简析(图-2); 1.1.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 >50mm。 1.1.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

得>3mm。 1.1.3电缆走道安装牢固稳定,具备防震功能。 1.1.4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 1.2基站内部走线槽道布线安装(图-3) 1.2.1.1信号线的布放 1.2.1.2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 符合设计要求。 1.2.1.3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 1.2.1.4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 1.2.1.5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 1.2.1.6信号线、高频馈线、电源线应分开布放。 1.3电源线和地线的安装(图-3); 1.3.1电源线和地线安装方法: 根据电源线和地线的实际走线路径量得所用电源线和地线的长度,分别裁剪-48 伏电源线和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用 裁纸刀剥开电源线和地线的绝缘外皮,其长度与铜鼻子的耳柄 等长。用压线钳将铜鼻子压紧,用热缩管将铜鼻子的耳柄和裸 漏的铜导线热封;不得将裸线漏出.将电源线的一端与BTS 机柜 的电源接线柱固定,电源线沿走线架整齐布放,并用扎带绑扎,另一端和电源柜的接线排连接。 1.3.2电源线的区分:

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 2015年2月

目录 一、总则 (1) 二、规范引用文件 (2) 三、新增机房建设要求 (3) 1 新增机房总体要求 (3) 2 自建砖混机房 (4) 3 地面活动机房 (5) 4 屋面活动机房 (7) 5 租用机房 (8) 5.1租用机房总体要求 (8) 5.2租用机房装修要求 (9) 5.3租用机房的负荷分担 (10) 6 机房布置要求及布置模板 (11) 6.1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3米) (11) 6.2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4米) (11) 6.3紧凑型机房摆放布置(5.7米X2.2米) (12) 7 围墙及排水沟等其他土建部分 (13) 7.1围墙 (13) 7.2排水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堡坎 (13) 7.4其他 (14) 8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1新建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2租用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6) 9 集装箱式机房 (16) 10 活动机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现网机房改造 (20) 1 砖混机房或活动机房改造措施 (20) 2 活动机柜改造措施 (20)

一、总则 为规范网络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为新增机房和机房改造两部分内容,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基站配套机房工程建设。机房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验收在遵从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的同时必须遵从本指导意见。 在本指导意见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不一致时,应执行其中相对较高的标准。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网络部 二○○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3) 第一节一般规定 (3)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3) 第三节基础施工规定 (4) 第四节线缆引入规定 (4) 第三章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围墙施工规范 (5) 第一节机房结构 (5) 第二节室内部分 (5) 第三节室外部分 (6) 第四节围墙部分 (6) 第四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施工规范 (7) 第一节线缆布放规范 (7) 第二节设备安装规范 (7) 第五章移动通信基站施工管理规定 (8) 附录A:标准化机房图片 (9) 附录B:验收及竣工资料参考表格 (17) 附录C:参考规范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安徽移动基站机房建设标准,提高基站机房建设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范围:安徽移动自建基站机房。 第3条本规范由省公司网络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室内外接地体的引出位置、数量和引出高度,材料一般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室内接地端子两处,室外接地端子在两排馈线孔下方各一处交流电进线孔下方一处,且室内、外接地端子在接地体引接处为相对方向,距离大于5米,引出机房墙的高度不低于地坪 1.7米。如基站机房为塔边房,室内接地体引接处应为远离铁塔的一侧。 第5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交流电及光缆引入埋设进机房,在机房室外交流进线孔或光缆进线孔下方地坪预留手孔,并预埋钢管(直径100)连通至机房围墙基础之外。交流引入终端杆至机房应预埋交流引入用钢管,在围墙外转弯处可设置一处手孔,有条件时预埋钢管时应同步预穿交流电缆。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第6条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第7条机房地网的组成: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含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引下线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 第8条铁塔地网的组成:铁塔地网应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将铁塔地基四角塔脚内部金属构件焊接连通组成铁塔地网,并将铁塔地网延伸到塔基四脚外1.5m远的范围,其周边为封闭式;同时还要利用每个塔基地桩内的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 第9条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联合地网引接点的距离,应不小于5m。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米相互连通一次且至少有三处相互连通,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5欧。 第10条当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可扩大地网的面积,即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或补加垂直接地体。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设置辐射式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限制在30m以内。环形接地装置的外形也可根据地形埋设。对于特殊地层上述措施仍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使用降阻

移动基站设备安装规范

一.基站内部设备摆放标准 1.总则 (1)新建基站应满足2G、3G共站需求。 (2)新建基站应满足房屋承重安全要求。 (3)各类设备摆放合理,满足布线工艺要求。 (4)为方便承重改造,电池尽量安排在机房短边的承重墙上。 (5)开关电源与馈线窗分别位于机房两端。 (6)租用一层机房不涉及承重,参照自建机房摆放设备。 (7)长方形机房:电池靠近机房短边与主设备列架垂直摆放。 (8)相邻的两间机房:基站主设备单放一间;电池、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柜安排在另一房间,配套设备摆放标准同长方形机房。 (9)其他类型机房:待承重改造确定后,综合考虑其他专业摆放设备。 (10)具体的设备摆放请参考附图。 2.基站机房面积的建议 考虑现有机架的数量以及未来3G系统设备的摆放和满足基站承重要求,建议租赁机房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米x3米x3米(长X宽X高),底层不小于5米X3米X3米,如上述两种面积均不能达到(比如4米x3米),可考虑租赁两间,主设备占用一间,配套设备摆放在另一间。 3.基站主要设备摆放标准 (1)基站馈线窗位臵原则上应固定于房屋长方向两端墙上,下沿距离地面2.4m;馈线洞尺寸为400mmx300mm。 (2)走线架位臵为馈线窗正下方,下沿距地2400mm;如果因房屋结构限制,走线架也可安装在馈线窗正上方。 (3)楼板荷重(均重)小于500Kg/M2,主设备和整流器安装位臵必须铺设槽钢加固。机房承重小于1000Kg/ M2的机房,蓄电池安装必须平铺,或使用槽钢架空安装在承重墙或梁上。 (4)主设备槽钢位臵与走线架外沿平齐;蓄电池槽钢必须安装在承重梁或

者承重墙上,距离后墙面不小于20cm,根据蓄电池规格可合理变化。 (5)对于诺基亚DE34设备,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主设备自右向左排列;对于诺基亚ULTRASITE设备, 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主设备可以自右向左排列,也可以自左向右排列。对于摩托罗拉设备,可按照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基站主设备自右向左排列;也可按照开关电源、基站主设备、传输综合架自右向左排列,但要预留主设备扩容机位;相邻机柜间距不得超过2mm,并且设备前平面在一条线上。机架水平误差小于2mm,垂直误差小于3mm。 (6)电池组固定于槽钢上,平行排列,后沿距离墙面10cm;两组蓄电池之间应预留不小于30cm的间距。 (7)地排、监控箱、防雷箱固定于馈线窗所在的墙面上,监控箱下沿距地1.7米。 (8)交流配电箱安装于靠近开关电源的墙面上,交流配电箱下沿距离地面高于1.4米。 (9)空调室内机安装于机房的屋角处,并考虑排水和室外机连接的方便。楼顶站室外机原则上安装于屋顶上;一楼站室外机可安装于楼外墙上,并加装防盗网。 4.其它设备摆放标准 (1)消防器材:基站内部需配备2-3个悬挂式灭火器,2-4个手持式灭火器;悬挂式灭火器须挂于开关电源、主设备和电池连接处正上方;手持式灭火器放臵在进门顺手侧靠墙地面上。 (2)清洁用品:统一放臵在门后,如果空间不够的情况下,放臵在空调旁边。 三.基站内部装修要求 1.基站基本装修 (1)防盗门 统一使用双层、外包边钢制防盗门,门板钢板厚度不小于0.8mm,门框钢板厚度不小于2mm,内部填充防火材料,具体尺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颜色使用移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会议记录 一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 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 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度。在移动通信中通话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网络参数,按照语言的清晰程度将通话质量分为0到7不同的8个级别,0最好,客户通话时的感知最好;7最差,通话时的感知最好,客户。一般正常的通话质量应该为0-3。 信号场强:是指信号信号的强弱。在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强弱用具体的电平值表示,通过测试手机可以测得,一般-40~-90dBm为可正常通话的强度范围,也可直观的从普通手机的信号显示格数看出。 手机发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是指,手机在寻呼基站时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越高,说明上行越弱,客户感知为拨打电话上线慢。 切换:就是指当移动台(用户手机)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话音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话音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话的过程。 掉话:是指用户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异常而自动挂断的现象。 单通:是指用户双方正在通话时,由于异常出现只有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的

6、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TD基站-华为(2011-V1)

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TD基站-华为 (2011-V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目录 第1章例行维护概述 (4) 1.1 例行维护的目的 (4) 1.2 例行维护的方法 (4) 1.3 例行维护的注意事项 (4) 1.3.1 维护人员要求 (4) 1.3.2 设备操作要求 (4) 1.3.3 操作权限管理 (5) 1.3.4 维护常用工具仪表 (5) 1.3.5 数据维护要求 (5) 1.3.6 用户资料 (5) 1.3.7 故障上报 (6) 第2章例行维护项目操作说明 (7) 2.1 机柜电源检查 (7) 2.2 风扇检查 (8) 2.3 单板运行情况检查 (8) 2.4 射频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5 接地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6 设备清洁 (9) 第3章华为DNB6200上电下电要求 (11) 3.1 DBBP530上电和下电 (11) 3.1.1 DBBP530 上电 (11) 3.1.2 DBBP530 下电 (12) 3.2 RRU上电和下电 (12) 3.2.1 RRU 上电 (12)

3.2.2 RRU 下电 (13) 第4章常用板卡更换要求 (14) 第5章故障案例 (16) 第6章附录:华为DNB6200设备硬件结构 (25) 6.1 DBBP530功能 (25) 6.2 DBBP530 单板介绍 (26) 6.3 RRU硬件和功能介绍 (27) 6.3.1 RRU261 (27) 6.3.2 RRU291 (28) 6.3.3 RRU268 (30) 6.3.4 RRU3158 (30) 6.3.5 RRU3151 (32) 6.3.6 RRU3152 (34)

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

Q/BJT s 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企业标准 Q/BJT 06—20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发布

Q/BJT 06—2010 目次 前言.................................................................III 1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相关释义 (2) 4基站安全管理要求 (3) 4.1 基站安全管理制度 (3) 4.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安装情况 (3) 4.3消防设备配置情况 (3) 4.4防火通道及安全隐患 (4) 5基站环境与布置要求 (4) 5.1 基站机房环境管理 (4) 5.2 设备安装及排列要求 (6) 5.3 基站维护记录要求 (9) 6基站线缆布放要求 (9) 6.1 一般要求 (9) 6.2 光缆相关要求 (10) 6.3 电缆相关要求 (11) 6.4 电调线相关要求 (12) 7基站标识标签要求 (16) 8基站电源要求 (16) 8.1 交流配电箱 (16) 8.2 高频组合开关电源 (16) 8.3 熔丝开关 (17) 8.4 蓄电池 (17) 8.5 电源电缆 (18) 9防雷接地要求 (18) 9.1 基站接地 (18)

Q/BJT 06—2010 9.2浪涌保护器 (19) 9.3 其它 (19) 10资源和资产管理 (19) 10.1基站编号 (20) 10.2 固定资产 (20) 10.3 备品备件 (20) 10.4 相关资料 (21) 11节能减排 (21) 11.1工作原则 (21) 11.2技术节能要求 (22) 11.3 管理节能要求 (23) 附录A:规范用词说明 (25) 附录B:92DQ1《建筑电气通用图集-图形符号与技术资料》(摘录) (26)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1)平台参数: 设计按三层平台受力考虑,第一平台距塔顶2m,各层平台间距5m,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平台数量。拉线塔仅设置支架,不设置平台。20m铁塔设置2层平台。三管塔、单管塔平台直径为3.0m,角钢塔为3.8m。平台栏杆高1.1m,平台采用小角钢密铺镂空处理。 (2)天线设置。: 由于TD天线所受风荷载要显著大于GSM天线,因此结构计算按第一平台为TD天线、第二和第三平台为GSM天线、每平台分别安移动通信塔的设计与施工,应密切配合通信工艺,满足其要求。在确定塔桅高度、平台数量、天线的规格、数量、方向,馈线的走向等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 (3)馈线。: G网、D网及WCDMA网每副天线2根7/8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5kg。TD-SCDMA网(按结构计算最不利情况)每副天线9根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同时每副天线带1根GPS馈线,为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单管塔按内走线、内爬梯(20m铁塔为外爬梯)、内法兰考虑。 (4)避雷针。 根据防雷接地的要求,各种塔高的铁塔其顶部均应设置高度为5米的避雷针,材质采用圆钢管。 (5)爬梯。 爬梯自重按每米30kg考虑。爬梯挡风宽度按0.60m考虑,应考虑挡风系数的影响。钢塔上应设置面向机房的馈线走线架,并从机房至塔顶天线处,馈线架的横撑间距为800-1500mm。 2.2移动通信塔的建筑材料要求: 2.2.1钢材的合格保证书:

移动通信塔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2.2.2各种塔型材料规格 特别说明:所有塔柱材料的壁厚负公差为0.0mm。 2.2.3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塔桅结构的焊接一般采用手工电弧焊,选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1995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1995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构件钢材的强度相适应,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1)对于Q235钢,宜选用E43××型焊条; 2)对于Q345钢,宜选用E50××型焊条; 3)对于Q390钢,宜选用E55××型焊条; 4)对于不同强度钢材的连接焊缝,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条。 (2)普通螺栓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GB5782)、《六角头螺栓-C级》(GB5780)的规定。 (3)钢管采用法兰连接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高强度螺栓可采用45号钢、40Cr、40B、或20MnTiB钢制作并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28~GB/T1231)的规定。 (4)地脚锚栓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规定的Q235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规定的Q345钢制作,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699)规定的35号、45号优质碳素钢制作,但不得焊接。

移动通信基站类型

基站类型 在网络规划设计过程中,实际应用环境非常复杂,需要应用各种基站进行组网,充分利用不同产品的优势,使网络性能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要。可以采用的基站包括宏基站、微基站、射频拉远、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等。本文将介绍各种基站的特点和应用环境。 宏基站 宏基站一般有专用的机架,可以提供容量,下面介绍其主要特点和应用环境。 1、特点 容量大,需要机房,可靠性较好,维护方便。 覆盖能力:比较强,使用的场合较多;馈线长度大于70m时,馈线损耗较大,对覆盖有一定的影响。 容量:根据配置的载频数,支持的用户数可以变化;总的来说宏基站可以支持的容量比其他产品要大很多。 组网要求:2Mbps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 缺点:设备价格较贵,需要机房,安装施工较麻烦,不易搬迁,灵活性差。 2、应用环境 广域覆盖:城区广域范围的覆盖;郊区、农村、乡镇、公路的覆盖。 深度覆盖:城区内话务密集区域的覆盖,室内覆盖(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微基站 微基站可以看成是微型化的基站,将所有的设备浓缩在一个比较小的机箱内,可以方便安装;同时微基站和宏基站一样可以提供容量。微基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环境如下。 1、特点 体积小,不需要机房,安装方便;不同作用的单板一般集成在设备上,维护起来不太方便; 覆盖能力:可以就近安装在天线附近,如塔顶和房顶,直接用跳线将发射信号连接到天线端,馈缆短,损耗小;可以根据覆盖需求选择相应功放的微基站,其覆盖范围不一定比宏基站小; 容量:微基站体积有限,可以安装的信道板数量有限,一般只能支持一个载频,能提供的容量较小。 组网要求:2Mbps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 缺点:室外条件恶劣,可靠性不如基站,维护不太方便。 2、应用环境 深度覆盖:城区小片盲区的覆盖,室内覆盖(如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城区的导频污染区覆盖。 广域覆盖:采用大功率微蜂窝覆盖农村、乡镇、公路等容量需求较小的广域覆盖。 宏基站和微基站均包括三种类型:S1/1/1(含S1、S1/1)、OTSR、O1。 常用基站扇区配置 基站扇区配置适用原则典型使用区域

中国移动标准化基站要求

标准化基站要求 第一部分基站安全标准 1、基站应统一安装防盗门,对有安全需要的基站应上双锁, 有 安全需要的基站空调室外机还应加装防盗铁框; 2、基站防盗门上应有统一的“中国移动通信”标志; 3、所有基站的窗户必须进行密封处理,包括玻璃、窗户与窗框、 窗框与底座之间用玻璃胶密封,玻璃上贴深色遮阳纸; 4、所有对外孔洞必须封堵,并做防水处理; 5、基站内严禁贴墙纸(布); 6、基站应根据设备多少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详见省公司安 保部的相关规定),并确保灭火器在有效期内;确保灭火器压力符合标准。 7、灭火器须安放在进门处醒目位置; 8、基站内外所有馈线、传输线和电源线必须通过规定的走线槽 和配线架走线,严禁线缆乱拉乱挂; 9、基站内已废弃不用的插座、电源线和其他电缆必须拆除或封 掉,防止插座漏电和短路现象发生。 10、基站内外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任何杂物,包括备 品备件和工程余料; 第二部分基站装修标准 1、基站应做好各项防漏工作,包括顶漏、墙漏和窗漏; 2、基站墙面和顶棚的面层应采用光洁耐磨、耐久、不易起灰、

非燃性、非粉质的材料。墙面和顶棚应保持整洁,无明显印迹和脱落现象。墙面和顶棚颜色统一选用白色; 3、基站内照明设备必须满足维护工作的需要; 4、基站内部墙壁醒目位置应悬挂以下制度: 1)《基站规章制度》(附件一) 2)《应急故障处理流程》(附件二) 3)《基站火灾处理流程》(附件三) 4)《基站档案》(附件四) 第三部分基站卫生标准 1、设备机架上严禁堆放杂物,各种设备内部严禁夹插资料,各 种资料应统一登记保管; 2、基站地面、门窗和设备(含设备风扇、设备机架、走线架上 的天馈线、电源线、其他线缆、避雷器、各类DDF 架、电池架、电源架、HDSL架、空调和传输等)无积灰。

移动通信基站原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关键词: 移动通信基站, GSM 基站,GSM 基站优化摘要: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 基站简介、GSM 基站的优化、GSM 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一).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在城市,基地站可以安装在办公楼中;在农村,安装在集装箱内。基地站是一套为无线小区服务的设备,通常是一个全向或三个扇形无线小区。90 年代初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竞争的有美国的摩托罗拉、瑞典的爱立信及日本的NEC 公司。三者生产TACS 制系统均有一定的经验。TACS 制式基地站包括无线收、发信设备及其接口或控制系统。通常基地站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是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直接控制,基地站除配备收发信设备外,只有必要的各种接口,爱立信及NEC 两家公司即采用这种方式;而另一种是基地站具有控制系统(BSC),即具有一定的智能,摩托罗拉公司即是这种方式。摩托罗拉公司的设备有两种系列。图1 是一个典型HC 系列 5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固,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第三是发信架,第四个是收信架,第五个是基地站控制系统(BSC)及音频架。一个发信架包括8 个话音信道和一个控制信道。现两个发信架互为主备用状态,自动倒换,即采用所谓冗余式。图 2 是一个典型LD 系列3 个机架基地站的组合图,从右到左看,第一个是电源架,第二、三个是收发信架(包括基地站控制系统)。一个收、发信架有8 个话音信道和两个控制信道。每一个电源架只能提供两个收、发信架的需要,当根据扩容需要增加收、发信架时,电源架也必须相应地增加。每增加一个机架就可增加10 个话音信

移动通信工程基站建设工艺要求

一、基站选址要求 1.远离大功率电磁干扰或强脉冲干扰(雷达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2.与高压线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20米 3.必须远离存储易燃、易爆的仓库、企业和加油站,距离>20米 4.与高速公路国道线的隔离距离大于50 米 5.考虑站址及周围的防洪、塌方、滑坡、断层、开山等因素 6.尽可能避开幼儿院、医院 7.避开在沼泽、湖、塘和河沟等洼地,以避免造成巨额配套投资 8.话务量不高的区域(如人口稀疏地区和公路),尽量利用地形优势(如小山头、山坡等), 避开阻挡,尽量扩大覆盖面和覆盖路段 9.中等发达乡镇地区,考虑各扇区话务量的均衡,减少不必要的增设基站 10.避免选择在开阔水面和十字街口转角的建筑上;市区相邻基站的位置应避免形成正四边 形,以避免形成“乒乓效应” 11.尽量考虑市电和传输线路引入、施工进出道路的方便,以及维护移动油机车进出的便利 12.室外的信号的接收电平要求,城镇等密集城区的路面信号98%区域不小于-75dBm,乡 村、平原等区域的路面信号95%区域不小于-80 dBm 13.基站的征地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 14.市区基站的天线高度根据情况取30~45 m,市区G网站距要求大于400 m,市区C网 站距要求400~600 m。有条件时天线高度尽量靠上限(45m) 15.郊区基站高度根据覆盖需要取45~60 m。郊区基站站距也应严格控制,根据设计需要 确定,在保证覆盖、容量需要的前提下不实施小区分裂,尽可能减少建站的数量 16.租用机房时尽量选择位置、结构、高度符合设计规定的设站条件。租用房的面积宜在 15 平方米以上,层高大于2.8 米,承重不小于600Kg/m2或根据设备要求。对于宏基 站,自建机房的面积宜控制在12~30 m2;对于微基站,自建机房的面积宜控制在10~15m2或采用室外一体化机柜 17.各扇区天线主瓣宜对人口密集区,同一交换区内(主要指平原或覆盖连片的地区)基站 天线方位角尽量一致,天线正对50 m以内不能有高大建筑物阻挡(如选址困难必须使用有阻挡的机房,应尽量设法将天线延伸到能够绕开阻挡建筑的位置进行安装)。“孤岛式”基站的天线方位角应按实地情况合理确定 18.对于租用楼宇基站,尽量不建楼顶铁塔和框架高桅杆,而建拉线塔和短桅杆 19.自建机房设计必须满足今后扩容和增加新系统的需要,租用机房基站尽可能考虑到满足 室内、外部分安装位置增加新系统的需要。 20.自建铁塔须有预留平台。

中国移动抗灾超级基站建设要求

中国移动抗灾超级基站建设要求 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对我公司通信网络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增强通信网络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应对重特大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确保重特大灾害发生时通信网络基本畅通,公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抗灾超级基站。为指导各公司开展抗灾超级基站建设工作,现将抗灾超级基站建设的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抗灾超级基站总体定位 原则上灾害多发地区每个县(市、区)设置1个超级基站,尽量利用改造现有基站方式建设。重点通过提高基站无线设备,基站传输、电源建设标准,增强超级基站抗灾害损毁能力。灾害时通过调整基站载频配置、增加覆盖半径、自动卫星通信切换等多种技术,力争确保超级基站在各类灾害出现时不损毁,保障信息畅通。 (一)抗灾超级基站建设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级基站,重点应对地震、冰雪、台风、洪水等4类自然灾害。 灾害涉及地区每个县(市、区)设置1个超级基站,力争确保其他基站全部损毁时超级基站在各类灾害发生时不损毁。 超级基站尽量结合现有基站选址,按照改造方式建设。重点通过站址选择,提高基站传输、电源建设标准等,增强基站抗灾害损毁能力,从优化设备配置、传输手段、电源配置、机房土建、加固工艺等多

方面提高超级基站的通信可靠性。 (二)抗灾超级基站防御灾害等级 抗震型超级基站:选取抗震设防标准8度以上的县(市、区),按抗震设防烈度9度以上安排建设; 抗洪型超级基站:按照抗当地百年一遇洪灾设置; 抗冰雪型超级基站:按照抗当地百年一遇冰雪设置; 抗台风型超级基站:按照抗12级风设置(包括大风); 对于多种灾难多发地区,建设综合型超级基站。综合型超级基站应针对单一灾难发生或多种灾难同时发生的灾难场景设置。综合型超级基站应在抗单一灾难的基础上,按高标准,针对各类灾难实施技术保障,保证信息畅通。 二、抗灾超级基站建设标准 抗灾超级基站建设标准包括现网基站技术改造、光传输系统改造、卫星电路网建设、电源设备改造、通信设备抗震加固改造、土建改造、应急基站选址等要求。 抗震和抗洪超级基站安装卫星通信备份传输系统,具备光传输与卫星自动切换功能。通信传输在光传输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卫星电路。 传输主要采用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光缆敷设方式,抗台风和抗冰雪型超级基站光缆原则上采用直埋(含管道)敷设方式。

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

第4章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投放市场,这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频分复用方式,小区内所有用户共用若干个信道,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话音信号,所以被称为“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不久,电信运营部门就发现该系统存在诸多缺陷,如用户容量小,保密性差,各国制式不兼容等等。 面对这一现状,欧洲电信运营部门于1982年成立了一个移动特别小组(简称GSM),开始制定一种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经过6年的研究、实验和比较,于1988年确定了主要技术规范并制定出实施计划。从1991年开始,这一系统在德国、英国和北欧许多国家投入试运行,吸引了全世界的广泛注意,使GSM向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宏伟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4.1 GSM系统组成 GSM系统也叫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频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结合的方式,扩大了用户容量,信道中传输的全部是数字信号,保密性能提高。我国参照GSM标准制订了自己的技术要求,主要内容有:使用900MHz频段,即890~915MHz(移动台→基站)和935~960MHz(基站→移动台),收发间隔45MHz,载频间隔200KHz。共124个载波,每载波信道数8个,基站最大功率300W,小区半径0.5~35Km,调制类型GMSK,传输速率270kbit/s。 对900MHz频段,上行(MS→BS):890~915MHZ,下行(BS→MS):925~935MHZ,双工间隔:45MHz,载频间隔:200KHz。 对1800MHz频段,上行(MS→BS):1710~1785MHz,下行(BS→MS):1805~1880MHz,双工间隔:95MHz,载频间隔:200KHz。 GSM系统由3部分构成,即交换子系统、基站子系统和操作维护子系统。如图4-1所示。 图4-1 GSM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4.1.1 交换子系统(SSS) 交换子系统是整个GSM系统的控制和交换中心,它负责所有与移动用户有关的呼叫接续

基站配套设备详细介绍

目录 第一章通则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组织体系及职责界面第一节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二节维护界面划分 第三章设备管理 第一节基站配套设备的分类 第二节设备的管理原则 第三节设备的更新周期 第四节质量标准 第五节维护作业计划 第四章基站安全管理要求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二节基站安全防水防火要求 第五章故障管理 第六章应急抢修 第一节等级维护及保障制度 第二节运行质量、故障分析及报告制度附录一:电源维护测量用的主要仪表工具 一、变配电室应配置的仪器仪表工具 二、电力电池室应配置的仪器仪表工具 附录二:空调维护测量用的主要仪表工具

第一章通则 第1条为保证通信网络畅通,加强铁塔、基站配套动力环境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适应市场和维护的需要,完善维护管理机制,特制订本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第2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龙岩分公司网络部无线网维护中心(以下简称无线网维)运行的铁塔、基站通信电源、机房空调、机房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消防系统。基站配套设备是保证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性设施,基站配套维护专业是通信网络维护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独立专业。 第3条本规程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龙岩分公司网络部无线网维护中心基站配套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规章制度,网络运维管理、生产单位和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各县分公司可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本县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4条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 1. 保证安全、优质供电,提供良好的机房环境,为通信网络提供基础保障。 2. 检测、分析动力系统及设备运行状况,主动维护,预防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3. 建立完善可行的通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并负责实施。 4. 在保证动力系统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使用运行维护成本。 5. 优化系统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效能。 6. 建立健全基站和动力配套设备各类参数登记、统计工作,做好系统资源管理相关工作。 7. 积极采用新技术,逐步实现集中监控、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 第5条基站配套设备运维人员的基本要求: 1. 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基站配套设备维护人员必须具备维护资格(持证上岗),铁塔维护人员必须持有登高证。 2. 熟练掌握系统设备技术知识及设备运行状况。

场地租赁合(移动通信基站)

编号:_____________ 场地租赁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 ___ 月____ 日

甲方(岀租方):法定代表人:乙方(承租方):法定代表人: 为加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业的发展,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就乙方 租用甲方屋面相关场地建立移动通信基站一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它相关规定,经双方充分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租用房屋、面积及用途 1、甲方将其所拥有的下列场地租赁给乙方使用。 地址: 面积: 具体范围说明:(以下简称场地) 2、乙方将场地用来安装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及铁塔、天线、物。 7/8英寸馈线、空调、走线架及附属 第二条租赁期限、租金及付款方式 1、本合同的租赁期限为_____ 年。(自_______ 年 _____ 月_____ 日起至________ 年 _____ 月 _____ 日止。) 2、乙方租用房屋和场地的年租金为人民币 ________________ 元整(该租金包括乙方基站设备设施所 用室内外空间的所有费用,包含但不限于在楼顶架设的桅杆或铁塔、空调外置主机放置及WLAN 设备、抱杆配重杆、天线、五类线、交换机等附属物费用及发票税金),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 要求其它额外费用。 3、场地租金支付方式为: 首次支付_____ 年租金共计______________ 元。支付时间:甲方向乙方交付场地后,且甲方向 乙方提供___________ 年场地租金的租赁业或地税通用发票后___________ 日内支付租金。 第二次起按________ 支付租金。支付时间:每年___________ 月 ______ 日前支付下一年度租金。租金 支付前甲方应提供发票。 4、税务条款:合同双方将承担中国有关机构根据中国税务法律其征收的所有与合同执行有关的 税款,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无偷漏税等违法行为,双方应各自承担其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税 务法规足额缴纳税款而产生的全部责任。乙方在向甲方支付合同款项时,甲方应向乙方开具符合 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普通发票。不开具或开具不合格的,乙方有权迟延支付应付款项直至甲方 开具合格票据之日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且甲方的各项合同义务仍应按合同约定履行。 5、甲方应提供银行账号或个人银行卡号及开户行信息: 指定收款账号: 开户行: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 化。本讲座主要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基础知识、GSM基站简介、GSM基站的优化、GSM基站的维护及移动通信基站对健康的影响。。。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非常迅速,从早期规划的大区制,到后来的小区制,直到现在的微蜂窝、微微蜂窝,相对应的天线从早期架设在屋面铁塔上,到后来天线降到屋面上,直到现在要把天线设置在屋面下的外墙侧面上。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说明,对GSM基站站点的优化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思路,只有不断更新思想,才能建设和优化好GSM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 在GSM建设初期,建设基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无线覆盖面,尽可能力移动用户提供较为满意的连续覆盖,所以基站数量相对较少,无线网络也相对简单。 随着GSM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的飞速增长,GSM基站只有不断地进行扩容与新建,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扩大,网络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在GSM基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重视对基站的优化。 下面以福州市区GSM基站为例,从3个方面阐述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原因,并提出采取优化的方法。 一、预测模型的影响及其优化 1.预测模型的影响 根据所使用的频率不同,通常有两种不同数学模型预测GSM基站无线覆盖范围。 (1)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900MHz主要采用CCIR推荐的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是以准平坦地形大城市区的中值场强或路径损耗作为参考,对其他传播环境和地形条件等因素分别以校正因子的形式进行修正。 (2)Cost-231-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 1800 MHz主要采用欧洲电信科学技术研究联合推荐的"Cost- 2-Walfish-Ikegami"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从对众多城市的电波实测中得出的一种小区域覆盖范围内的电波损耗模式。 不管是用哪一种模式来预测无线覆盖范围,只是基于理论和测试结果统计的近似计算。由于实际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很难用一种数学模型来精确地描述,特别是城区街道中各种密集的、下规则的建筑物反射、绕射及阻挡,给数学模型预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有一定精度的预测虽可起到指导网络基站选点及布点的初步设什,但是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与实际信号场强值总是存在差别。

中国移动基站施工方案

1)基础工程(机房、绿色机房基础等) A、土方工程 ①土方开挖: 基础工程流水划分:根据本工程特点,其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标高确定→土方开挖及放坡→清槽、验槽。 土方开挖时严格按土方放坡方案进行开挖,机械挖至基底标高上200mm处,由人工开挖、清槽。 基坑开挖后通知有关单位及时验槽,验槽合格后及时进入下道施工程序,防止基坑遭水浸和暴晒破坏基土原状结构。 ②土方回填 工艺流程:基底清理→人工分层摊铺、整平→打夯机分层打夯压实→密实度分层检测。 填土前应将基底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 检验回填土质量,土内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回填土要过筛,含水率过高采用翻松晾晒,含水率过低可采用洒水湿润。 回填土采用机械夯实,机械运土,人工铺平,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每层打夯不少于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纵横交叉。 基础回填土应同时进行,环绕铺填。 回填土时应注意成品保护及周围管线的保护。 土方回填时应专人指挥机械运土,倒土时不得有人在基坑周围走动,并做好警示标志。 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抄平找平,凡高于标准高程处及进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处应补填夯实。 ③人工清理基底后,及时请相关单位共同验收,尽快浇筑混凝土垫层,防止基底被雨水或外来水泡坏。 A、钢筋砼施工方法 ①模板的制作、安装 制模时,要考虑模板拼装结合的需要。板边要找平刨直,接缝严密,不漏浆。钉子的长度一般为木板的2-2.5 倍。每块板在横档处至少要钉2 处钉子。第二块板的钉子要朝向第一块板方向斜钉,使拼缝严密。配制完后,对不同部位的模板进行编号,写明用途,分别堆放。 模板安装时,先在基础面上弹出纵横轴线和四周边线。然后调整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