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及其分类
食品行业的食品添加剂资料

食品行业的食品添加剂资料食品行业中的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特性或延长其保质期的化学物质。
虽然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但其使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介绍食品行业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类型及其功能,同时讨论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看法。
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食品添加剂可根据其用途和性质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分类:1.1 防腐剂:用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如硫酸盐、亚硝酸盐等。
1.2 颜色剂:用于增加食品的色彩吸引力。
如胭脂红、柠檬黄等。
1.3 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如维生素C、亚硒酸钠等。
1.4 赋形剂:用于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如明胶、糖醇等。
1.5 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度和稠度。
如明胶、卡拉胶等。
1.6 甜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
如蔗糖、葡萄糖等。
1.7 营养增补剂:用于补充食品的营养成分。
如维生素D、钙质等。
2. 食品添加剂的功能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发挥着多种功能:2.1 增强食品的保鲜性: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变质。
2.2 提升食品的品质: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食品的颜色、口感、质地,使其更加诱人。
2.3 补充营养成分:一些食品添加剂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2.4 方便食品加工: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变食品的物理特性,使其更易于加工和生产。
3. 对食品添加剂的争议尽管食品添加剂为食品行业带来了多种好处,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3.1 安全性问题:一些食品添加剂被认为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尤其是长期过量使用的情况下。
3.2 隐藏成分:食品添加剂可能隐藏在食品中,消费者难以辨别其含量和类型,增加了健康风险。
3.3 担忧过度加工:使用过多的食品添加剂可能使食品过度加工,降低其营养价值。
3.4 消费者偏好:一些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持怀疑态度,更倾向于选择不含添加剂的天然食品。
4.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针对这些争议,各国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的监管:4.1 法律法规:各国制定了法律法规来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包括规定使用的类型、限量和标签要求等。
中国食品添加剂分类

中国食品添加剂分类
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用途和性质进行划分。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保质期、外观、口感等而添加的一类物质。
以下是中国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分类:
1.色素:
•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
•合成色素如红曲素、亚硝酸盐等。
2.甜味剂:
•如蔗糖、葡萄糖、赤藻糖醇等。
3.香料:
•包括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
•天然香料如香草提取物。
•合成香料如丙酮、乙酸乙酯。
4.酸度调节剂:
•例如柠檬酸、乳酸等。
5.防腐剂:
•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山梨酸、脱氢乙酸等。
6.抗氧化剂:
•用于防止食品中脂肪和油脂的氧化,如维生素C、E。
7.发酵剂:
•用于促进食品发酵,如酵母等。
8.稳定剂:
•用于保持食品的稳定性,如柠檬酸盐。
9.增稠剂:
•用于增加食品的黏度,如明胶、阿拉伯胶。
10.乳化剂:
•用于改善食品中水油混合物的稳定性,如卵磷脂、甘油脂肪酸酯。
11.增味剂:
•如味精等。
12.膨松剂:
•用于提高面包等面点食品的体积,如小苏打、泡打粉。
13.胶体保护剂:
•用于防止食品中的胶体结构变化,如明胶。
14.脱水剂:
•用于降低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如食盐。
这只是一些主要的分类,每个类别下都有很多具体的食品添加剂。
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标准进行了规范,包括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相关标准。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增加食品的色、香、味和改善食品加工工艺等目的而向食品中添加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的外观、口感和储存性能。
食品添加剂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下面将按照常见的分类方式介绍食品添加剂。
1. 防腐剂:防腐剂是为了抑制、延缓或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防腐剂有硫酸盐、亚硝酸盐、山梨酸盐等。
防腐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食品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为了防止食品中脂肪和油脂的氧化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柠檬酸等。
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延缓食品中脂肪的氧化反应,防止食品变质。
3. 色素:色素是为了增加食品的颜色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色素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种。
天然色素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红曲等;合成色素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亚洲赤素、苏丹红等。
色素可以使食品更加美观,增加食欲。
4. 香料:香料是为了增加食品的香气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香料有天然香料和人工香料两种。
天然香料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如葱、姜、大蒜等;人工香料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麝香、香兰素等。
香料可以使食品更加具有特殊的香气,提高食品的口感。
5. 甜味剂:甜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甜味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甜味剂有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两种。
天然甜味剂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如蔗糖、蜂蜜等;人工甜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阿斯巴甜、糖精等。
甜味剂可以使食品更加甜美,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
6. 调味剂: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口感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调味剂有盐、酱油、醋等。
调味剂可以使食品更加鲜美,提高食欲。
7. 着色剂:着色剂是为了改变食品的颜色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着色剂有天然着色剂和人工着色剂两种。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增加食品的色、香、味、保鲜、增加营养或改善食品质地等特征,经过合理加工而加入食品中的一类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旨在提高食品的品质和稳定性,使食品更加美味、安全和便于保存。
根据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一、色素类食品添加剂色素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增加食品的颜色、改善食品的外观而加入的物质。
常见的色素类食品添加剂包括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主要是由化学合成而来的,如染料、颜料等。
天然色素则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得到的,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
二、香精类食品添加剂香精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增加食品的香味而加入的物质。
香精可以分为天然香精和人工香精。
天然香精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得到的,如香草精油、花香精油等。
人工香精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乙酰基丁香酮、丁香酮等。
三、甜味剂类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增加食品的甜味而加入的物质。
甜味剂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主要是从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如甘草酸、甜菊糖等。
人工甜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阿斯巴甜、糖精等。
四、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加入的物质。
防腐剂可以分为天然防腐剂和人工防腐剂。
天然防腐剂主要是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得到的,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人工防腐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苯甲酸、山梨酸钾等。
五、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变食品的流变性质而加入的物质。
增稠剂可以分为天然增稠剂和人工增稠剂。
天然增稠剂主要是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得到的,如明胶、海藻酸钠等。
人工增稠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
六、抗氧化剂类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减缓食品氧化过程而加入的物质。
抗氧化剂可以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人工抗氧化剂。
天然抗氧化剂主要是从植物或动物中提取得到的,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
食品添加剂是常见的一种食品成分,它们可以起到保护食品、增加口感、改善颜色等作用,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
根据其功能和作用,食品添加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防腐剂(100 ~ 299)
防腐剂主要是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通常在各种肉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等中使用。
最常见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211)、山梨醇(1520)等。
二、抗氧剂(300 ~ 399)
抗氧剂可以延缓或避免某些食品的氧化反应,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保护食品的色、香、味等特色。
常见的抗氧剂有维生素C(300)、生育酚(307)等。
三、二氧化硫及其盐类(220 ~ 228)
二氧化硫及其盐类主要是为了抑制食品的微生物和酵母发酵,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品质。
这些添加剂通常在花生、葡萄、葡萄干和糖果等食品中使用。
四、漂白剂(900 ~ 999)
漂白剂主要是为了使食品更白、更鲜艳。
这些添加剂通常在食用油、
面粉、蔬菜、水果制品等中使用。
常见的漂白剂有氯气(926)、过氧
化氢(928)等。
五、调味剂(400 ~ 499)
调味剂主要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口感和口感品质,赋予其特殊的味道和
风味。
这些添加剂通常用于肉制品、罐头、饮料、果汁等方面。
常见
的调味剂有谷氨酸钠(621)、核苷酸酸钠(635)等。
总之,食品添加剂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在食品生
产中,必须遵循分类标准和安全用量的规定,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其用途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其用途1.防腐剂防腐剂可以抑制、延缓或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硫酸盐、苯甲酸和其钠盐、山梨酸和其钠盐等。
2.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防止食品受到氧化反应的影响,防止食品腐败和氧化变质。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等。
3.发酵剂发酵剂是在食品制作过程中添加的,用于促进食品发酵的微生物。
常见的发酵剂包括酵母、乳酸菌和枯草杆菌等。
4.调味剂调味剂是为了增强食品的风味和口感而添加的物质。
常见的调味剂包括食盐、糖、酱油、味精和各种香料等。
5.色素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颜色,增加食品的吸引力和诱人性。
常见的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以及人工合成色素如亮蓝色和洋红色等。
6.甜味剂甜味剂可以用来代替糖分,给食品增加甜味。
常见的甜味剂有蔗糖、蜂蜜、葡萄糖和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和糖精等。
7.赋形剂赋形剂可以增加食品的质地和口感,使食品更易于加工和储存。
常见的赋形剂有明胶、鲸鱼胶、黄原胶和食用淀粉等。
8.稳定剂稳定剂可以防止食品中的成分分离或沉淀,保持食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稳定剂包括明胶、阿拉伯胶和纳米银等。
9.膨松剂膨松剂可以增加食品的体积和松软度,使食品更易消化。
常见的膨松剂包括小苏打、泡打粉和发酵粉等。
10.增稠剂增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和粘度,使其更易于加工和食用。
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和黄原胶等。
11.增色剂增色剂可以为食品添加不同的颜色,增加食品的美观性和吸引力。
常见的增色剂有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天然红色等。
12.酸度调节剂酸度调节剂可以调整食品中的酸碱度,使食品的味道更加鲜美。
常见的酸度调节剂有柠檬酸、醋酸和苹果酸等。
总的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用途有很多,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制作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正常使用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品质,符合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和口感要求。
但是,过量或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该严格按照法规进行限制和规范。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分类)?哪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分类)?哪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说到食品添加剂,非专业人士恐怕都是不甚了解。
即便是有些学问的人,但并非生物食品专业的,也是知之甚少,略知皮毛。
何为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等品质,此外还有防腐以及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所以说,食品添加剂有时候是必须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有一点,就是所加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合格的,对人体无害的。
例如,2005年席卷全国的“苏丹红一号”事件,也即多类辣椒粉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而这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人造化学染色剂,具有致癌性,全球都禁止用于食品。
所以一到说食品添加剂,大多数人还是心理还是有些恐慌。
今天小编就来详谈一下正规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分类情况如何?以及哪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危害程度如何?食品添加剂的分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314个品种。
具体如下:1、酸度调节剂主要用于调节食品酸度。
常用酸度调节剂包括碳酸钠(俗称“苏打”、“碱面”等)、碳酸氢钠(也称“小苏打)、柠檬酸钾、乳酸等。
2、抗结剂主要用于防止易结块的颗粒或粉状食品结块,保持其松散或自由流动。
常用抗结剂包括糕点中使用的丙二醇、小麦粉中使用的碳酸镁等。
3、消泡剂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消除食品的泡沫。
常用消泡剂包括稀奶油中使用的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生湿面制品(如饺子皮、面条等)中使用的丙二醇等。
4、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食用油脂及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防止或延缓其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
常用抗氧化剂包括二丁基羟基甲苯、茶多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等。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保持、调色、增香、增味、防腐、抗氧化等目的,通过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法规和标准,确保对人体健康无害。
根据其作用和性质,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分类:1. 色素:-用于改变食品的颜色,使其更具吸引力。
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2. 甜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通常比糖分更高度甜味,可以降低食品的热量含量。
包括蔗糖、蜂蜜、人工合成的甜味剂等。
3. 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山梨酸钠、对羟基苯甲酸酯等。
4. 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中的脂肪和油脂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硫代硫酸钠等。
5. 增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香味和味道,提高口感。
包括酵母提取物、味精等。
6. 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度和稠度,改善口感。
包括明胶、琼脂、卡拉胶等。
7. 乳化剂:-用于改善食品中水和油的混合性,防止分层。
包括卵磷脂、明胶等。
8. 漂白剂:-用于去除食品中的杂质和颜色,提高外观质量。
包括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乙酰等。
9. 稳定剂:-用于维持食品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包括硫酸盐、磷酸盐等。
10. 调味剂:-用于调节和增强食品的味道,使其更加可口。
包括盐、酱油、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同时食品生产企业应该按照合理的配方和适量使用,确保对人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及其分类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同时明确,“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假如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添加物”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食品添加剂有三方面的重要的作用:①它能够改善食品的品质,提高食品的质量和保藏性,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色泽、口感的要求;②它能够使食品加工和制造工艺更合理、更卫生、更便捷,有利于食品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规范化;③它能够使食品工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在极大地提升食品品质和档次的同时,增加其附加值,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防腐剂防腐剂就是能够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繁殖作用,减轻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微生物而引起腐败的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不同。
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广义的防腐剂除包括狭义防腐剂所指的化合物质外,还包括那些通常认为是调味料而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如食盐、醋等,以及那些通常不直接加入食品,而在食品贮藏过程中应用的消毒剂和防腐剂等。
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的防腐剂是指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的物质,但在食品中具有同样作用的调味品如食盐、糖、醋、香辛料等不包括在内。
食品容器消毒灭菌的消毒剂亦不在此列。
常见的几种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目前食品工业中最常见的防腐剂之一,主要用于饮料等液体的防腐。
在偏酸性的环境中,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
)(二)抗氧化剂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称为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与水溶性抗氧化剂两类。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两类。
抗氧化剂能够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反应的进行,但不能在食品发生氧化后使之复原。
因此,抗氧化剂必须在氧化变质之前添加。
抗氧化剂的用量一般很少(0.0025%-0.1%),但必须与食品充分混匀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另外,柠檬酸、酒石酸、磷酸及其衍生物均与抗氧化剂有协同作用,起到增效剂的效果。
(三)酸味剂酸味剂是以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还有调节食品pH的作用。
酸味剂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有机酸包括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乳酸等。
目前,实际应用的酸味剂主要是这些有机酸。
酸均有一定抗菌作用,尽管单独使用酸来抑制防腐所需浓度太大,并且会影响食品感官特性,因而难以实际应用。
但是,以足够浓度的酸味剂与其他保藏方法并用,可以有效的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上述各种酸味剂虽然都可以参加人体内正常代谢,但受消费者可接受性的限制,食品中加入酸味剂的量不可过大。
(四)着色剂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通常包括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
食用合成色素主要是指化学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
合成着色剂的着色能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但安全性较差。
按化学结构又可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两类。
前者有苋菜红、柠檬黄等,后者有赤藓红和亮蓝等。
油溶性偶氮类着色剂不溶于水,进入人体内不易被排出体外,毒性较大,目前基本不在使用。
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较容易排出体外,毒性较低,目前世界各地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几乎全是水溶性的色素。
(五)漂白剂和护色剂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变色的添加剂,分为氧化漂白剂及还原漂白剂两类。
氧化漂白剂是通过其本身强烈的氧化作用使着色物质被氧化破坏,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
还原漂白剂大都属于亚硫酸及其盐类,它们通过其所产生的SO2还原作用可使果蔬褪色。
而氧化漂白剂主要指过氧化苯甲酰等面粉漂白剂,其他实际应用很少。
漂白剂除可改善食品色泽外,还有抑制及抗氧化等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甚广,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的保藏,如果蔬干制和糖制都要熏硫处理使其获得很好的保藏性。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成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这主要是由亚硝酸盐所产生的NO与肉类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一种具有鲜艳红色的亚硝酸基肌红蛋白所致。
硝酸盐则需在食品加工中被细菌还原生成亚硝酸盐后再起作用。
亚硝酸盐是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因而人们一直试图开发出某种适当的物质取而代之。
亚硝酸盐除可护色外,还能抑制梭状芽孢杆菌为代表的腐败菌的繁殖,从而防止其产生毒素,阻止蛋白质的分解,特别是对于食物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或延缓其产毒。
此外,亚硝酸盐还具有增强肉制品风味的作用。
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即能护色又能抑菌,又能增强肉制品的风味的替代品。
为此,各国都在保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六)乳化剂乳化剂就是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其分子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分子两端不对称,一端是极性的亲水基,另一端是非极性的疏水剂。
乳化剂从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的乳化体系的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
食品是含有水、蛋白质、糖、脂肪等成分的多相体系,食品中许多成分是互不相溶的,由于各组分混合不均匀,致使食品多相体系中各组分相互融合,形成稳定、均匀的形态,改善内部结构,简化和控制加工过程,提高食品质量的一类添加剂。
在食品工业中,常常使用食品乳化剂来达到乳化、分散、起酥、稳定、发泡或消泡等目的。
此外,有的乳化剂还有改进食品风味、延长货架期等作用。
(七)增稠剂增稠剂是指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使食品黏滑适口的食品添加剂,也称增黏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
它们在加工食品中的作用是提供稠性、黏度、黏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紧密度、稳定乳化及悬浊体等。
由于增稠剂均属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黏度的均相液,故也称水溶胶、亲水胶体或食用胶。
使用增稠剂后可显著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其悬浮状态的作用。
增稠剂有60余种,品种很多,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增稠剂两类。
多数天然增稠剂来自植物,也有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
来自植物的增稠剂有树胶、种子胶、海藻胶和其他植物胶,改性淀粉也被列为食品增稠剂。
改性淀粉是一大类物质,由淀粉经不同工序处理后制得,如酸处理淀粉、碱处理淀粉和氧化淀粉等,它们在凝胶强度、流动性、颜色、透明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均不同。
来自动物的有明胶、酪蛋白酸钠等,来自微生物的有黄原胶等。
明胶、酪蛋白酸钠、改性面粉除有增稠作用外,还有一定营养价值、安全性高,应用较广。
人工合成的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等应用较广,安全性也较高。
(八)稳定剂和凝固剂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黏性固形物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常见的有各种钙盐,如氯化钙、乳化钙等。
它能使可溶性果胶成为宁胶状果胶酸钙,以保持果蔬加工制品的脆度和硬度,防止果蔬软化。
用低酯果胶可制造低糖果冻等。
在豆腐生产过程中,则用盐卤、硫酸钙等蛋白凝固剂,来达到固化的目的。
另外,金属离子螯合剂能与金属离子在其分子内形成内环,使金属离子成为此环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稳定而又能溶解的复合物,消除了金属离子的有害作用,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典型的螯合物是EDTA。
(九)水分保持剂水分保持剂用于保持食品的水分,属于品质改良剂,品种较多。
我国允许使用的磷酸盐是一类具有多功能的水分保持剂,广泛应用于各种肉、蛋、水产品、乳制品、谷物制品、饮料、果蔬、油脂以及改性淀粉中中具有明显品质的作用。
例如,磷酸盐可增加制品的持水性,减少加工时的原汁的流失,从而改善风味,提高出品率,并可延长贮藏期;防止水产品冷藏时蛋白质变性,保持嫩度,减少解冻损失;也可增加方便面的复水性;还可用于生产改性淀粉。
食品加工中常用的磷酸盐、焦磷酸盐、聚磷酸盐和偏磷酸盐等。
以上就是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介绍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现对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作一简单介绍。
1.食用香精食用香精是参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经精心调配而成具有天然风味的各种香型的香精。
包括水果类水质和油质、奶类、家禽类、肉类、蔬菜类、坚果类、蜜饯类、乳化类以及酒类等各种香精,适用于饮料、饼干、糕点、冷冻食品、糖果、调味料、乳制品、罐头、酒等食品中。
食用香精的剂型有液体、粉末、微胶囊、浆状等。
2.柠檬酸柠檬酸是由淀粉、糖质原料发酵而制得的,在食品加工中用作酸味剂。
化学名称:2-羟基-1,2,3-丙三羧酸。
无色半透明结晶,或白色颗粒,或白色结晶粉末。
3.转化糖浆转化糖浆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粘度小、溶解度与吸水性高、甜味好的特点。
甜味为砂糖的1.3倍。
蔗糖在受触媒催化,与水起分解作用,还原成葡糖糖和果糖。
一分子的蔗糖水解后为一分子的葡萄糖及一分子的果糖,而蔗糖原有的旋光性也由左旋转为右旋,此转化后的混合物就是转化糖,反应结束后加入碱液中和酸性就得到转化糖浆。
4.膨松剂化学膨松剂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碱性膨松剂,如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铵(臭粉);另一种是复合膨松剂,如钾明矾和铵明矾。
碱性膨松剂在一定温度下在面团中缓慢分解,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复合膨松剂则是由碱剂、酸剂与填充剂混合而成,在加热的面团中,酸和碱会产生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
我国最古老的油条,就是面粉中加入化学膨松剂明矾油炸而成。
明矾中含有铝,对人体是极有危害的。
5.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