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商分析法的区域优势农业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

附件1: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一、社会自然环境基础条件(一)地理位置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素有“桑麻之地”、“渔米之乡”之美称。
区域盛产小麦、玉米、红枣、甜菜、葵花、蔬菜等80多种农产品和名贵中药材,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祁连葡萄酒等,是西北肉牛养殖第一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西菜东运”五大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被称之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
(二)气候状况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农田水利建设以灌溉农业为主,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
全国第二大陆河——穿境而过,灌溉体系完善,耕种条件优越。
全市保有耕地380万亩,土壤肥沃,污染较少;全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12—145天,农产品品质好;年平均气温5—8℃,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绝佳的水土光热资源组合,使得农产品光合作用充分、病虫害少、品质优良,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交通运输条件境高速公路和连接、蒙、的主干道全部贯通,机场建成通航,兰新高铁开工建设。
公路、铁路、航空相互交织,东西、南北干线交错纵横,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节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要地,也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菜东运、西粮东调的战略通道。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立体交通,为特色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社会经济条件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区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总面积40874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0.76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44.8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7.11%;乡村人口75.9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2.89%,其中初中文化程度61.2万人,高中文化程度8.3万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万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主体功能视域下张掖市发展生态产业路径选择

主体功能视域下张掖市发展生态产业路径选择张掖市位于中国甘肃省北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张掖市持续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经济,以此为经济发展主线,并将其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本文基于主体功能视域,通过分析张掖市现阶段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提出发展生态产业的路径选择建议。
一、张掖市的资源禀赋张掖市是一个生态禀赋优越的地区,拥有着广阔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其中,自然资源方面,张掖市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以及地热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发展生态能源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
生态环境方面,张掖市是中国十大生态城市之一,有着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以及独特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将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人文资源方面,张掖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这些资源可以助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张掖市的区位条件张掖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北部、西北部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张掖市交通发达,已建成了以铁路为主干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市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公路网、铁路网、空港网的互联互通,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保障。
三、适宜发展的生态产业3.1 生态旅游产业张掖市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素有“丹霞地貌之乡”“历史文化之城”等美誉。
著名的张掖丹霞地貌风景区拥有着世界上罕见的丹霞地貌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同时,张掖市还拥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如张掖马莲古城、张掖大佛寺、丝路古城等。
这些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生态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2 能源产业张掖市拥有着丰富的风、水、太阳能资源以及地热资源,同时还拥有大量的荒漠、草原和农村地区,这些地区可用于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领域的生态能源产业。
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问题及建议——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达 蒙古 大漠 , 接镍 都 金 昌 , 中原 腹地 及 东南 沿海 相 东 与 通, 西接 酒 泉 , 新疆 可 到 中亚及 西 亚诸 国 。东 南西 北 过 交 通在 这 里形 成 了显 明的 十子 路 口。 国道 3 2线 、2 1 27
的交 通 条 件 。 2 自然 地理 优势 . 甘 州 区绝 大部 分地 区介 于东径 10 o ~ 1O 0。 6 0。 5 、 4 北纬 3 。3 一 3 。 2 之间 。 山地 区海拔 最 8 2 9 4 沿 高 30 6 0米 , 低 17 最 6 0米 , 原地 区海 拔 最 高 2 3 平 2 0米 ,
等 河 流 贯 穿而 过 , 年径 流 量 2 4亿 立 方 米 , 下 水 储 量 地 1 0亿立 方 米 。 随着 国家 黑河 流域 综 合治 理工 程 的实 施 , 全 区农 田河水 灌 溉 和地 下水 井 灌 体 系配 套 设施 也 日益 完 善 , 发展 特 色农 业提 供 了充 裕 的水 资源 灌溉 条件 。 为
屯河 番 茄 制 品公 司、 甘绿 集 团 、 有年 金 龙公 司等龙 头 企
3水 资 源优 势 .
甘 州 区境 内有 黑 河 、 山丹 河 、 油 口河 、 野 口河 酥 大
业生 产 加工 蔬菜 能 力 已达 2 0万 吨 , 。蔬菜 产 业龙 头 年
企业 已遍 布甘 州 , 龙 头 +基 地 +农 户 ” 的产 业 化发 展 “
的冲积平 原 。
1区 位 优 势 .
甘 州 区位 于河 西走 廊 中部 、黑河 中上 游 ,总 面积
由于 地形 地 势多 样 , 拔 高差 大 , 海 气候 的垂 直地 带 性 明显 , 内农 田土 壤 结构 良好 , 机 质 含量 高 , 地 境 有 土 肥 沃 ,质地 均 一 。既 可 以满足 不 同种 类 蔬 菜 的同期 生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西部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西部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作者:刘珈辰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21年第07期摘要:农业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农业发展结构,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区位商分析法对西部农业结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西部地区内部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中,农业、林业、牧业能够自给自足且具备一定发展优势和潜力,具备一定对外输出的能力,其中农业(狭义)最为突出;因西部地区具有发展第一产业的潜力,给出建议认为产业发展规划中应该着重发展农业,并加深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从而带动农业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区位商*基金资助: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DY21C066。
一、问题的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至今已经20年,地区发展在国家政策推动、各方助力的持续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良好发展,但多年积累的发展薄弱问题一直影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攻坚克难的“短处”,因此,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对西部地区深化发展阶段。
通过对中央“一号文件”的梳理、对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含义和目的的剖析,总结出发展西部地区农业产业是两大战略目标的溯源统一,对西部地区而言,在乡村振兴政策引领下,以发展农业产业为区域发展“破局”,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增长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区位商分析区位商分析法建立在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之上,是可以区分各个地区如何分工的比较指标。
该指标可以表示各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分工,也可以表示产业的生产区域化的水平,是现代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也是区域经济学中用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的常用指标。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层次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的原则,本文将基于区位商分析的特性,对西部地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两个层次的分析,第一层次,即按照三次产业划分的西部地区第一、第二、第三產业在全国的横向优势分析;第二层次,将西部农业内部农林牧渔业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其内部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具体产业。
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2.28

附件1:张掖农业产业结构基础现状分析一、社会自然环境基础条件(一)地理位置张掖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素有“桑麻之地”、“渔米之乡”之美称。
区域内盛产小麦、玉米、红枣、甜菜、葵花、蔬菜等80多种农产品和名贵中药材,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祁连葡萄酒等,是西北肉牛养殖第一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西菜东运”五大基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被称之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
(二)气候状况张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农田水利建设以灌溉农业为主,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穿境而过,灌溉体系完善,耕种条件优越。
全市保有耕地380万亩,土壤肥沃,污染较少;全年日照3000小时,无霜期112—145天,农产品品质好;年平均气温5—8℃,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绝佳的水土光热资源组合,使得张掖农产品光合作用充分、病虫害少、品质优良,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交通运输条件境内高速公路和连接新疆、内蒙、青海的主干道全部贯通,机场建成通航,兰新高铁开工建设。
公路、铁路、航空相互交织,东西、南北干线交错纵横,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节点城市和新亚欧大陆桥的战略要地,也是我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菜东运、西粮东调的战略通道。
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立体交通,为张掖特色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社会经济条件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区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总面积40874平方公里。
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
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其民族风情独特,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0.76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44.8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7.11%;乡村人口75.9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2.89%,其中初中文化程度61.2万人,高中文化程度8.3万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万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以农业比较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农业比较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者:刘雅琴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和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趋于紧张。
在此背景下,依据国家对张掖的战略定位,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及其加工业,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是对张掖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张掖市;农业比较优势;区域经济发展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农业是其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趋紧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构建适合张掖市的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对张掖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国家对张掖的定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精神,张掖的主要战略定位有以下几个方面:1.张掖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通道。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张掖是国家在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通道。
《意见》指出,祁连山生态补偿区,实行强制性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2.张掖是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武威张掖河西走廊绿色经济区,着力加强防沙治沙,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生态农业”;“支持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建设”。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把张掖列为全省循环经济七大基地之一。
3.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比较优势产业。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张掖作为农业区和祁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最新整理】张掖土地利用规划分析

张掖市甘州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一·区域概括张掖市甘州区地处黑河流域中游,属于河西走廊中段地处东经100°6′—100°52′北纬38°39′—39°24′之间,东临山丹,西接临泽县,南靠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依合黎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
甘州区是张掖的政治、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重镇之一。
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474m。
黑河、酥油口河贯穿全境,是典型的农业区。
湿地遍布全区,素有“半城芦苇,半城湖”的美誉。
甘州区深居西北内陆。
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13—120mm,蒸发量2047mm,地下水储量10亿立方米。
日照时数3085h无霜期138—179d,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全区辖2区18乡镇245个行政村,五个街道办事处。
二·土地利用现状1.土地利用现状及结构根据土地利用调查,甘州区土地总面积6360000亩(1)农用地全区农用地4203600亩占总面积66%。
其中:耕地面积1373000亩,占农用地总面积33%。
园地面积38000亩,占1%。
林地180000亩占4%。
草地面积43%。
基本农田824600亩,占19%。
(2)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总面积3425.94亩,占总面积0.5%。
其中:永久性用地2452.8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72%,临时性用地883.11亩,占28%。
(3)其他用地全区其他用地面积2152974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3.5%。
其中:147000亩,占其他用地面积的7%;自然保留地2005974,占其他用地面积的93%。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土地供求压力较大。
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农业发展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起步,各项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大。
可利用土地资源中,农用地所占比重较大。
受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条件限制,农用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基于区位商法的地方优势产业分析

基于区位商法的地方优势产业分析一、前言所谓的地方优势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它是指那些凭借该地区的特殊有利条件,能够相对于其他区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部门。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贸易理论演变而来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1、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比较利益的情况下,当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而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时,虽然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两者的不利程度肯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产品劣势小一些,即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一国利用此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贸易,那么双方都能从中受益。
2、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H-O 理论):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但不同国家或地区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而一个区域或国家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它们各自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如果各国家或地区生产并出口那些能比较密集地利用其比较丰富生产要素的商品,以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必然会有比较利益的产生。
因此,那些能密集地利用本国或地区充裕生产要素的生产部门或产品,则具有相对优势。
鉴于上述理论分析,可以得知:比较优势是区域分工和区际贸易的基础,按照这一原理,各地区都应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对于地方优势产业的判断和识别,可以根据既定产业产出的地区份额来判定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或既定区域的优势产业;然而考虑到区域规模的差异性,直接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会低估幅员较小区域的优势,因此利用相对份额来判断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是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而区位商是计量这种相对份额的重要指标(郑备,2006)。
二、区位商法介绍区位商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它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ijijiijijijjijLQ x x x x=∑∑∑∑上式中:i 表示第i 个产业;j 表示第j 个地区;X ij 表示第j 个地区的第i 产业的产值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张掖市有耕地 2 6 . 6 6万 h m , 其 中有可垦荒地 2 0万 h m , 主要 是 由发源 于 祁 连 山地 区 的黑 河 冲 积 而形 成 的 冲积 平原 。地形 地势 多样 , 海拔 高差 大 , 气
候 的垂 直地 带性 明显 , 境 内农 田土 壤结 构 良好 , 有 机
第2 9卷 第 5期 2 0 1 3年 3月
甘肃 科 技
G/  ̄ I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 o Z . 2 9 No . Nhomakorabea Ma r .
2 0 1 3
基 于 区 位 商 分 析 法 的 区 域 优 势 农 业 研 究
— —
以张 掖 市为 例
杨 清, 崔学林
( 甘肃农业 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摘
要: 张掖 位于河西 走廊中部 , 农 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 是河西地 区重要 的商 品粮基 地和瓜 果 、 蔬 菜生产基 地。运
用区位商分析法研究 了张掖 市农 业结构 内部各行业 的比较 优势 , 结果表 明 , 张掖市 的农业 、 牧业 优势明显 ; 进一 步分
1 . 2 自然 条件 优 势 张掖 地 区 介 于 东 径 1 0 0 。 0 6 一1 0 0 。 5 4 、 北 纬 3 8 。 3 2 一3 9 。 2 4 之 间 。沿 山地 区海拔 最 高 3 6 0 0 m, 最
条件 好 , 是全 国商 品粮 、 蔬 菜瓜 果基 地之 一 。现辖 甘 州、 山丹 、 民乐 、 临泽 、 高 台、 肃 南 一 区 五县 , 有6 0个 乡镇 、 5个 街道 办 事 处 , 8 4 0个 村 民委 员 会 、 5 6 5 5个
析了张掖市的五县一 区的农业结 构内部各行业 的区位商 , 确定 出了各县 区的 优势农业 , 具体 阐明了张掖 市及其 五县
一
区的优势农 业产业现状 , 认为张掖市及其各县 区应 大力发展各 自的优 势农业 , 健 全市场体 系 , 加 强政策 引导 , 创新
发展理念 , 以促进 张掖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 关键词 : 区位 商 ; 张掖市 ; 优势农业
中图 分 类 号 : F l 2 1 . 3
张 掖 以“ 张国臂掖, 以通 西 域 ” 而得名 , 史 称 甘
1 . 1 区位优 势
州, 是 全 国历史 文化 名 城 之 一 。 张掖 地 处 甘 肃 省 西 北部 , 河 西 走 廊 中段 , 东靠 武 威 、 金 昌, 西 至 嘉 峪关 、 酒 泉, 南 与青 海省接 壤 , 北 与 内蒙古 毗邻 , 总 面 积
村 民小 组 。2 0 0 9年末 张 掖 市 常住 人 口为 1 2 8 . 8 1万
人 。其 中城镇 人 口 4 5 . 7 3万 人 , 占全 市 常 住 人 口的
3 5 . 5 %; 乡村 人 口 8 3 . 0 8万 人 , 占 全 市 常 住 人 口 的
6 4 . 5 % 。有 汉 、 回、 藏、 裕 固等 3 8个 民族 , 其 中裕 固 族是 全 国 唯 一 集 中居 住 在 张 掖 的 一 个 少 数 民 族 。 2 0 0 9年 , 张 掖市 实 现生 产 总 值 1 9 2 . 0 7亿 元 , 比上 年
增长 1 1 . 5 %。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5 3 . 6 9亿 元, 增长 7 . 2 %。
低1 6 7 0 m, 平 原 地 区海 拔 最 高 2 2 3 0 m, 最低 1 4 1 0 m。
1 张 掖 市农 业 发 展 优 势
张掖是一个传统 的、 典型 的农业 大市 , 2 0 1 0年
张 掖市境 内有 黑 河 、 山丹 河 、 酥 油 口河 、 大野 口 河等河流 贯穿而 过 , 有 大小河 流 2 6条 , 年 径 流 量 2 6 . 6亿 m 。 , 地下 水 的储 量 十 分 丰 富 , 随着 国家 黑 河
・ 课题来源 : 2 0 1 2年 度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盛 彤 笙 科 技 创 新 基 金 “ 基于偏离 一 份 额 分 析 的张 掖 市 区 域农 业 结构 与 竞争 力研 究” 。
张掖市 实 现 生 产 总 值 2 1 2 . 6 9亿 元 , 比 上 年 增 长 1 1 . 5 % 。其 中 , 农 业 实现 生产 总值 6 2 . 3 3亿 元 , 增 长 6 %, 占生 产总值 的 2 9 . 3 %, 农 民收入 的 7 0 %来 自农
业 。独 特 的农业 资 源 禀 赋 、 优 越 的农 业 生 产 条 件 和
4 1 9 2 4 k m , 海拔 1 2 0 0~5 5 6 5 m, 市 内河 流众 多 , 灌 溉
张 掖市 位 于甘 肃省 西北 部 , 河 西走 廊 中段 , 东邻 武威 和金 昌 , 西 连 酒 泉 和 嘉峪 关 , 南 与青 海 省 毗 邻 , 北 和 内蒙古 自治 区接壤 , 面积 4 1 9 2 4 k m 。东南 西 北 交 通在 这里 形 成 了显 明 的十 子路 口。 国道 3 1 2线 、 2 2 7线 、 兰 新铁 路 横贯 区 内 , 乡村 公 路 四通 八 达 。 随 着 张掖 至西 宁 客运 专线 铁路 、 兰新 铁路 第二 双线 、 张 掖 军地 合用 机 场等 重 大 项 目的 投 资建 设 , 张 掖将 成 为 由铁 路 、 高速公 路 、 航 空 网构 成 的 交通 枢 纽 , 成 为 东进西出、 南 来北 往 , 人流 、 物流 、 信息 流 的 聚集 区。 这 样 的地 理 位 置 为发 展 农 业 提 供 了便 利 的 交 通 条 件。
质含量高, 土地肥 沃, 质地均一, 是甘肃省农作物 的
主要种植 区。 1 . 3 水 资源 优势
悠 久 的耕作 传统 , 使 张 掖成 为 国家 重 要 的商 品 粮 生 产基 地 和 瓜果 、 蔬 菜 生 产 基 地 。张 掖 市 农 业 发 展 具 有 以下 几 个方 面 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