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区域教育发展差异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

区域教育发展差异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分析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不同的地区,我们常常看到教育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些地方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质量高,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质量低下的问题。
这种差异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那么,造成区域教育发展差异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原因一:财政投入的差异财政投入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不同地区的财政实力并不相同。
一些发达地区拥有充足的财政资源,可以大量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提供先进设备和优质教师。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面临财政压力,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解决方案一:优化资源配置为了解决财政投入的差异带来的教育发展差异,我们需要优化资源的配置。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教育基金,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
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捐赠,形成多元化的资源支持体系。
原因二:师资力量的差异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然而,在一些地区,缺乏优秀的师资人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大部分优秀的教师都聚集在发达地区,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师资力量。
解决方案二:建立师资培养机制为了解决师资力量差异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师资培养机制。
政府可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师培训的投入,提供相关的培训资源和补贴,引导更多优秀的教师到欠发达地区执教,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
同时,建立师资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之间的跨地区交流与学习,提高整体的师资水平。
原因三:教育观念和文化差异教育观念和文化差异也是导致教育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文化背景,这可能会影响到教育投入和课程设置。
在一些地区,传统观念认为教育应该以应试教育为主,对综合素质培养的关注度不够高。
解决方案三: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为了解决教育观念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教育发展差异,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观念的宣传和引导。
区域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也越来越显著。
经济的发展状况、政策环境以及人才资源等属性差异,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影响因素(1)政策环境不同政策因素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财税政策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区为了吸引外资,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这不仅使得这些地区的企业更具有优势,还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也会增加企业的发展动力。
(2)人才资源不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人才资源差异,也将影响企业的发展。
经济发达的区域及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区域,由于其对人才的需求更为集中、更具有吸引力,同时人才的流动也更加活跃,因此更具备优良的人才资源。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对企业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相比其他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拥有更好的原材料和市场。
这也意味着,企业在这些地区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这些地区聚集了更多的行业龙头企业,因此,企业在这些地区的市场进入门槛会更高。
二、影响程度地区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普遍存在的是,地区经济差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未来也将会更加分化,这意味着地区经济差异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会愈发明显。
在已有的经验中,大型企业会更加容易不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但小中型企业面对的影响则更为明显。
小中型企业往往除了依靠本地市场之外,无法太多的拓展市场,同时小中型企业运作成本相对较高,一旦受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便将更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应对措施(1)政策对接企业在不同地区发展的时候,需要与当地政府对接,了解当地的政策和优惠政策,并能够合理的利用这些政策。
《差异分析法》课件

总结词
通过分析影响结果的因素,找出影响结 果的关键因素。
VS
详细描述
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差异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可以找出 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从而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结果。
时间序列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数据,发现数据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和趋势。
挑战1
如何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提高分析效 率,同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挑战2
如何结合其他统计方法和技术,形 成更为综合的分析框架,以满足复 杂问题的需求。
挑战3
如何加强差异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提高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效果和 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局限性
对数据质量要求较高、可能忽略数据 间的内在联系、无法解释差异产生的 原因。
02
差异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确定分析目标
总结词:明确目标
详细描述:在实施差异分析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分析的目标,确定需要解决的 问题或改进的方向。目标应具体、可量化,以便于后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与整理
总结词:数据准确
销售数据的差异分析
总结词
对不同销售渠道、不同销售地区的销售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制定更加合理的销售策略。
详细描述
销售数据的差异分析有助于企业了解不同销售渠道和地 区的销售表现,制定更加合理的销售策略。通过对销售 额、销售量、客户反馈等数据的对比分析,企业可以发 现表现优秀的销售渠道或地区,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同 时也可以发现需要改进的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例如,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者购买习惯和偏好,调整 产品包装和宣传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生产成本的差异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大。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力求找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GDP 泰尔指数贡献率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适当的测度指标。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很多,有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之分。
常用的绝对差异测算方法有标准差、极差、平均差等;常用的相对差异测算方法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泰尔(Theil)指数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泰尔系数,它是运用信息理论推出的一个可以按加法分解的不平等指数。
泰尔指数的算法有多种,因采用的权数不同,加权计算产生不同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i为i区域研究指标所占的比重;pi为权数。
泰尔系数T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就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
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可以细分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可以按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进行分解,将组内与组间的差距或不平等综合成总体的差距。
把江苏的总体差异进行分解,泰尔指数分解如下:T=T1+T2即总体差异T=区域间差异T1+区域内差异T2。
以江苏省为例,具体计算如下:T1=NS•In(ns/GDPs)+nm•In(nm/GDPm)+nn•In(nn/GDPn)T2=ns•Ts+nm•Tm+nn•TnT=T1+T2=T1+ns•Ts+nm•Tm+nn•Tn方程两边同除以T,得:式中:TS、TM、T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GDPi 表示某市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GDPs、GDPm、GDP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ni表示某市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ns、nm、n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地区间、苏南、苏中、苏北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人才培养规格的区域差异与特点分析

人才培养规格的区域差异与特点分析在当代社会中,人才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人才培养规格存在一定的区别与特点,这些差异对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人才培养规格在不同地区的区别与特点。
一、中国的人才培养规格区域差异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国土和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
这种差异也反映在人才培养规格上。
在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广东等,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这些地区拥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技术,更注重培养创新和领导能力。
同时,东部地区的人才培养规格也更加注重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人才。
而在中西部地区,人才培养规格则更加注重平衡地区间的发展。
由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欠发达,更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来支持地方产业的发展。
因此,这些地区的人才培养规格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地方产业的需求。
此外,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其独特的人才培养规格。
这些地区通常会注重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培养与本地区特色文化相结合的人才,以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二、国际上人才培养规格的区域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与特点。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些国家拥有先进的教育体系和研究环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也相对开放包容,鼓励跨学科和国际交流,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在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规格主要注重基础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培养。
这些国家通常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因此更注重解决基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更注重职业教育的培养,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
三、人才培养规格的区域差异的影响人才培养规格的区域差异对于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太原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太原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太原市区域经济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对太原市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
一、太原市三大区域经济概况目前,太原市区划分为三个区域:1. 中心城区:包括小店、迎泽、杏花岭、万柏林、晋源五个区。
2. 卫东商圈:东跨云路、南跨滨河路,西界康家村街,北过卫东城门口大街的区域。
3. 高新区:位于太原市北部,作为太原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包括长治路以东、清徐路以北、登封路以西以及三墩山片区。
三大区域的GDP总量:“中心城区”为295.5亿元,“卫东商圈”为153亿元,“高新区”为143.9亿元。
1. 空间位置因素中心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较为明显,它位于太原市中心,拥有较完善的市政设施和交通网络。
而卫东商圈和高新区都位于太原市的边缘,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 产业结构因素中心城区的产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其中金融、商贸、餐饮等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而卫东商圈和高新区则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能源与环保技术等。
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和优劣势。
3. 城市化水平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太原市的各个区域城市化水平不同。
中心城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而卫东商圈和高新区则相对落后。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区域人口数量、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因素,从而影响了其经济发展水平。
太原市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该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这些差异,会造成以下影响:1. 资源浪费: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各区域的资源,而是重复建设,将浪费有限的资源。
2. 人才流失:由于各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过大,这也会引起人才的流失,无法满足各个区域的经济建设要求。
3. 区域间竞争:由于经济差异的存在,各个区域也开展不同的经济竞争,可能会使得太原市整体的经济协调发展受到影响。
1. 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为各个区域的经济建设提供先决条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分析近年来,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其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采用泰尔指数法对广东省的区域金融发展进行分析,以揭示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并找出影响因素。
泰尔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其应用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分析也是具有合理性的。
根据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将广东省的金融发展情况分为若干个子集,然后计算每个子集的相对泰尔指数,最后加权求和得到总体的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越大,表示金融发展差异越大。
我们将广东省划分为五个子集,即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和其他地市。
接下来,我们将采集与金融发展相关的数据,包括各子集的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数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等。
然后,我们将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每个子集的相对泰尔指数。
在计算相对泰尔指数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引入一些影响因素,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支持程度等。
这些因素将会影响金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计算,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泰尔指数的计算中,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我们将综合考虑金融发展的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广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
发现深圳市的金融发展相对较好,可能是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政府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
通过这种基于泰尔指数法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对广东省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
这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的政策,还可以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金融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分析方法推广到其他地区,为全国范围内的金融发展差异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区域分析总结

区域分析总结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区域分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于深入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而这种分析方法不仅仅应用于经济领域,还涉及到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区域分析进行总结。
一、经济层面的区域分析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方面,经济层面的区域分析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就业机会等因素。
通过这些指标的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优势和劣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制定。
例如,欧洲地区在汽车制造业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亚洲地区在电子产品制造方面更具竞争力。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抓住区域经济的机遇,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区域分析社会层面的区域分析主要关注人口、教育、卫生等社会领域的差异。
人口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人口密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同时,教育和卫生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卫生条件的差异,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存在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改善资源分配,提高社会发展的均衡性。
三、文化层面的区域分析文化是不同地区之间的重要联系,文化层面的区域分析主要关注语言、风俗、宗教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交往方式。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而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性。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了解,可以加深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交融。
四、环境层面的区域分析环境是地区发展的基础,环境层面的区域分析主要研究气候、自然资源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资源分布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农业、工业以及生活水平。
例如,沿海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更加宜人的气候条件,因此更容易发展海洋经济和旅游业。
通过对环境的研究,可以科学规划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区域分析是一种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和联系的方法。
无论在经济、社会、文化还是环境层面,都可以通过区域分析来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决策和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 1 页 共 12 页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 杨村一中 金玉玲
指导教师: 宋印海 顾启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第 2 页 共 12 页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v1.0 可编辑可修改 3第 3 页 共 12 页 面入手 【板书】一、描述区域特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间为两分钟) 【学生分析总结】 ①自然因素: 位置 ②人文因素: 经济结构(第一、二、三产业) 地形 人口与城市 气候 交通 土壤 市场 水文 植被
【举例说明】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图片信息,分析图示地区的区域特征 ①地形图
②农业用地和主要农产品分布图 30O
25O v1.0 可编辑可修改
4第 4 页 共 12 页 ③矿产、能源与工业分布图
【学生回答,教师分析总结】 ①位置:(纬度、海陆)250N—300N,亚欧大陆东部,气候:(类型、特征、温度带、干湿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②地形:(地势、海拔、地形类型)低山(武夷山,井冈山),林业资源丰富;江南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平原发展种植业。 ③水文:(类型、特征、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湖多,水量丰富,汛期长(沅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可以发展渔业。 ④土壤:(类型)红壤为主,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成,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比较贫瘠。 ⑤产业(一、二、三产业情况)主要种植水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茶树种植;轻工业为棉纺织工业、蚕丝、湘绣、蜀锦,同时依靠煤炭发展重工业,依靠有色金属发展有色金属冶炼(资源丰富,能源丰富水电、火电)、机械制造业等。旅游资源丰富。 v1.0 可编辑可修改 5第 5 页 共 12 页 ⑥交通(陆路、水路):长江沿岸有利于发展内河航运、水路交通。同时陆路交通发达,京广线、京九线经过该区域。 ⑦市场,技术等。 【问题】图中还有什么信息作为你判断的依据 【过渡】同一个区域中有其共同性,区域中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同区域中又有其差异性,我们来看一下区域差异。 【板书】对区域差异分析的步骤: 1、利用图、材料等获取有关位置的信息。 2、比较区域之间存在的异同点。(依靠区域特征) 【提问】我们应该怎么进行具体比较那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①可以考虑逐一对各个要素进行比较。(异同点分析) ②抓住不同区域差异最主要的因素,突出各区域根本的差异。 【举例说明】 材料一:阅读下列各图。 v1.0 可编辑可修改
6第 6 页 共 12 页 材料二: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英国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替分布。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提问】1、从材料所给的信息中,找出日本、英国地区自然环境方面区域差异 【解析】:相同点: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湿润;地区受洋流影响,(日本暖流、北大西洋暖流),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 不同点:①(位置、气候)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形)日本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英国高原、山地、丘陵与平原等交替分布。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英国受冰川侵蚀作用明显,所以此地区多悬崖峭壁,幽深曲折的峡湾,而在平原上有古代冰川活动留下的一些冰碛物,形成波状起伏的低缓丘陵。 ③(植被)英国温带落叶阔叶林,日本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日本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英国以草地为主。英国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光照不足,气温日较差较小,多汁牧草生长良好。 v1.0 可编辑可修改 7第 7 页 共 12 页 ④(水文)日本河流短小,不利于航行,但水能资源丰富;英国河网较密,流量平稳。 2、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如何比较两地产业结构的特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农业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耕地少,科技发达,农业生产不需要过多的劳动力,产量也能满足人们。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英国产业结构图1.529
69.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日本产业结构图1.631.4
6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8第 8 页 共 12 页
3、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课后作业: 【给材料比较】 材料1:长江三角洲位于300N附近,长江的入海口。该地以水稻土为主,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区矿产资源贫乏,但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该地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 材料2:东北地区位于400N—550N,黑土为该地区主要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生产潜力大,东北地区的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而且人口相对较少,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v1.0 可编辑可修改 9第 9 页 共 12 页 该地区有丰富的煤、石油等矿产,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老工业发展问题成为未来探讨的关键。 材料3:图
【问题】 1、通过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东北地区进行区域差异对比可以考虑的因素 2、两个地区农业差异在耕作方式、粮食作物、熟制方面的表现这些表现是由哪些自然条件造成的在这些因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3、两个地区工业差异主要的表现有哪些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4、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而珠江三角洲主要发展外向型经济,考虑两地区发展方向不同v1.0 可编辑可修改 10第 10 页 共 12 页 的原因
【学生回答并总结】 1、气候、地形、土壤、水文、交通、市场、资源、人口等。 2、①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 ②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③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 ④注意: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温度、降水等。 3、长江三角洲: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东北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4、东北地区主要有丰富的石油、煤、铁等资源从而发展重工业。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煤、铁资源不丰富,但是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毗邻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是我国轻纺、电子、手工业基地之一。
珠三角地区: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