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 八下:《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3.5.3《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下3.5.3《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下3.5.3《基本政治制度》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政治常识,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基本政治制度的内涵、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的案例、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2.难点: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实际运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基本政治制度的深入理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3.操练(10分钟)针对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阐述其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讲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以及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和意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作用。
3.鼓励学生提问,教师予以解答,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1.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1.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和分析的文章,字数500字左右。
2.深入了解一项政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的具体情况,如参加社区居委会会议、采访人大代表等,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字数800字左右。
3.指定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五、案例亮点
1.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本节课主要围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展开。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设计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政治制度问题,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3《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3《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3《基本政治制度》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制度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政治常识,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基本政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感到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政治制度的感情。
3.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基本政治制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和相关的图表,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材料和场地,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制度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运作和作用。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
5-2基本政治制度(教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道法八年级下册《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④法律上:地位平等;⑤监督方面:互相监督。
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追问:我国政党制度的有哪些优势呢?知识点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何意义?P68①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③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④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设计意图:此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稍有困难,主要靠老师的具体讲解。
以总结知识点、掌握理论知识为主,认识政治协商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其他的民主党派,并了解我国人民政协的职能。
】课外拓展:我国作出重大决策的一般程序教师点拨:党的主张并不直接表现为国家意志,只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才能把党的意志变成国家意志。
过渡:了解完第一个基本政治制度,想问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国家是通过什么制度来管理这些少数民族的?第二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究二】观看视频:冬奥会开幕式“国旗手手相传”在深情嘹亮的《我和我的祖国》的小号声中,在全国各行各业优秀代表和56个民族代表的守护传递下,五星红旗徐徐前行,升起在世界舞台中央,这一刻国旗手手相传,民族共襄盛举。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各民族手手相传国旗的震撼和体会共襄盛举的荣光】展示地图,了解5大自治区知识点6.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1)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知识点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分别是什么?(1)制度内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制度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P69过渡:我国是如何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行政区划: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5.2 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5.2 基本政治制度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尊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自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主动参与基层群众自治,丰富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体验。
2.能够把学习到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理解、分析相关的政治现象,解决相关政治问题。
3.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把学习到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理解、分析相关的政治现象,解决相关政治问题。
三、教学过程导入:图片欣赏《2022两会好声音》思考:我们能听到这些“两会好声音”,得益于我国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一)环节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活动一:观看视频《三分钟读懂政协》思考:谈谈你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了解?小结:“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通过视频得出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最终胜利、建立新中国以及民主制度等,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落实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并认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八个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而多党合作的重要平台就是人民政协,它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并进一步了解政协的性质、职能。
以及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2 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5.2 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理解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感,认识到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责任和担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避免片面化或抽象化。
如何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政治认同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治精神,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通过展示一些我国政治制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这些图片或视频展示的是我国的哪些政治制度?”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学生活动】观察展示的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认识到这些图片或视频展示的是我国的政治制度,感受到国家治理的民主性和法治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政治制度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基本政治制度。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10分钟)【教师讲解】详细阐述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强调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生活动】听讲、记笔记,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2 基本政治制度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思考:在长期的交往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提示: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2《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题
《基本政治制度》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学习能够弄明白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情况,真正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责任意识:自觉提升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情感
第三目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探究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形式
思考:视频主要介绍了村民自治,简单了解居委会:
提示:198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全面发展的时期。
思考:结合三个镜头,谈谈你对居民自治的认识。
探究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第二课时《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第二课时《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主要介绍我国的基本制度,第二课时重点讲解基本政治制度。
本课时内容通过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政治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政治常识,对我国的基本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时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政治生活的参与度不高,需要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提高其政治参与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2.培养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实际政治生活,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政治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政治制度的理解。
3.情境模拟法:设置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政治制度的运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关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什么说了解基本政治制度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让学生了解这些制度的含义、运行机制及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优势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出每种制度的独特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历史背景与现状: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 ①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省)、自治州(市)、自治县(县)三级。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
材料:通知 见课件
(2)村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基层群众自治委员会的职权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题
《基本政治制度》
单元
三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弄明白基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情况,真正理解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意义)
(1)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3)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 调解民间纠纷;
(3)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4)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5、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巩固提升】
观看视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观看视频《厉害了我的国》了解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从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图片展示我国的民主党派
观看视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
》
观看新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观看《-内蒙古:自治70年 民族团结结硕果
十九大报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温馨提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上互相独立,法律地位上平等。
5、我国的民主党派
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主党派吗?学生回答
民主党派性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含义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地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3、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材料:三个镜头 见课件
(1)居民自治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板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认识到基本政治制度是为了确保人民更好地当家作主,自觉提升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情感。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我国的政治制度》,让学生清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区别。
》
结合视频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居委会或村委会工作的认识。
在讲解的过程中,配合一定数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进一步理解居民自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学习,提高了认识,懂得了通过这些政治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过政治制度的比较,过渡到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
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视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内容: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地位: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6、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的性质: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共产党领导的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民主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