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DNS服务器实验报告
DNS实验报告

DNS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实验时间:2010.3.26实验人物:许小明实验名称:DNS服务器的配置二:实验目标(此次实验完成的功能)1.完成DNS服务器的安装2.DNS区域创建与管理3.DNS服务器的一些选项设置4.DNS服务器的动态更新5.DNS服务器测试与客户端设置三:实验设备选型(选择什么型号的设备完成实验)一台安装server 2003 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四:实验拓扑及网络规划(用VISIO画图)五: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目标,分析实验步骤)六:实验操作过程及配置说明:(可以是截屏图片):①DNS服务器的安装(三种安装方式)1.使用“配置您的服务器向导”安装DNS(选择“创建正向查找区域”使该DNS服务器只提供正向DNS查找。
该方式无发将本地查询的DNS名称转发给ISP的DNS服务器在大中型网络中可以选择“创建正向和反向查找区域可同时提供正向和反向的DNS查询”)(在网络中安装第一台DNS服务器时,选中“这台服务器维护该区域”此时将该DNS服务器配置成主DNS服务器再次添加DNS服务器时可以选中“ISP维护该区域,一份只读的次要副本常驻在这台服务器上”将其配置为辅助的DNS服务器)(“只允许安全的动态更新”选项只有在安装了AN集成的区域后才能使用“允许非安全和安全动态更新”一般用于任何客户端都可接受的资源记录的动态更新“不允许动态更新”可使次区域不接受资源记录的动态更新次选项比较安全)2.使用“添加windows组件”的饭食安装DNS3.添加DNS服务器②DNS区域创建和维护1.新建DNS 区域设置DNS服务器的首要工作是决定DNS域和区域的树状结构,DNS的数据管理是以区域为单位的,所以必须先建立区域(“主要区域”是windows NT 4.0中DNS使用的区域,他把域名信息保存多发哦一个标准的文本文件只有一台DNS服务器能过维护和处理这个区域的更新。
“辅助区域”)2.创建和管理DNS资源在DNS数据库中必须有主机名和IP的对应数据一满足DNS工作站的查询要求,每个DNS数据库都有资源记录构成,资源记录包含于特定的主机有关的信息,进行DNS解析时DNS服务器取出的是于该域名相关的资源A.创建主机记录3. 创建别名记录4. 别名用于将DNS 域名的别名映射到另一个主要的德或规范的名称。
DNS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

DNS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实验报告:DNS服务器的配置一、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深入理解和实践DNS服务器的配置,通过实际操作,掌握DNS服务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Linux平台进行实验,利用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软件来配置DNS服务器。
二、实验原理DNS服务器是一种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服务器。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时,DNS服务器会将该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然后浏览器才能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
2、DNS客户端向DNS服务器发送域名查询请求。
3、DNS服务器查询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关系。
4、DNS服务器将查询结果返回给DNS客户端。
5、DNS客户端将结果告知浏览器,浏览器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环境:在一台运行Linux的机器上,安装BIND软件。
2、配置named.conf文件:该文件是BIND的主要配置文件,我们需要配置主要的区域(zone)以及转发(forward)设置。
3、创建区域文件:在/etc/namedb/目录下创建区域文件,如".zone",并在此文件中添加DNS记录,如A记录、CNAME 记录等。
4、配置反向解析:创建反向区域文件,并在其中添加PTR记录。
5、启动BIND服务:在终端中输入"service named start"来启动BIND 服务。
6、配置客户端:配置客户端的DNS设置为我们的服务器IP,以便进行域名解析。
7、测试:通过ping命令和nslookup命令测试域名解析是否成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ping命令和nslookup命令测试,域名解析成功。
2、结果分析:说明我们的DNS服务器配置成功,能够正确地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DNS服务器的配置和工作原理,并实际操作了DNS服务器的配置过程。
dns配置实验报告

dns配置实验报告DNS配置实验报告一、引言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互联网中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系统。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进行DNS配置实验,通过配置DNS服务器,实现域名解析的功能。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总结。
二、实验背景在互联网中,每个设备都被分配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用于标识设备的位置。
然而,IP地址并不易于记忆,因此人们使用域名来代替IP地址进行访问。
DNS 服务器的作用就是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特定的网站或服务。
三、实验步骤1. 搭建DNS服务器环境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DNS服务器的环境。
选择一台Linux服务器作为DNS服务器,并确保服务器已经正确连接到互联网。
2. 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软件在DNS服务器上安装并配置DNS服务器软件,常见的DNS服务器软件有BIND、PowerDNS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并按照软件提供的文档进行安装和配置。
3. 添加域名解析记录在DNS服务器上添加域名解析记录,将域名与对应的IP地址进行绑定。
可以添加多个解析记录,以支持多个域名的解析。
4. 测试域名解析功能在其他设备上进行域名解析测试,通过ping命令或浏览器访问域名,验证DNS服务器是否能够正确解析域名并返回正确的IP地址。
四、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DNS服务器并进行了域名解析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DNS服务器能够正确解析域名并返回正确的IP地址,验证了DNS配置的正确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DNS的工作原理和配置过程。
DNS作为互联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的域名访问方式。
合理配置和管理DNS服务器,能够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DNS配置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DNS缓存导致的解析延迟、DNS劫持等安全问题等。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学习和研究DNS技术,不断提升DNS配置的能力。
dns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

dns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DNS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引言: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资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配置和设置DNS服务器,以实现域名解析的功能。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DNS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配置和测试DNS服务器的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DNS系统在互联网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实验环境和工具1. 操作系统:本次实验使用的是Linux操作系统,例如Ubuntu、CentOS等。
2. 软件工具:我们将使用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软件作为DNS服务器的实现。
三、实验步骤1. 安装BIND软件:首先,我们需要在Linux系统上安装BIND软件。
打开终端,执行相应的命令进行安装。
2. 配置BIND: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对BIND进行配置。
在BIND的配置文件中,我们可以设置域名解析的规则、缓存时间、转发等参数。
3. 创建区域文件:在BIND中,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区域文件来指定特定的域名解析规则。
区域文件包括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两种类型。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创建相应的区域文件,并在配置文件中进行引用。
4. 启动DNS服务器: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启动DNS服务器,并通过终端命令来检查服务器的状态和运行情况。
5. 测试DNS服务器:为了验证DNS服务器的功能,我们可以使用nslookup命令或者浏览器来查询特定域名的解析结果。
通过查询结果,我们可以判断DNS 服务器是否正常工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配置了DNS服务器,并进行了相应的测试。
通过查询特定域名的解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正确的IP地址。
这表明DNS服务器已经正常工作,并能够为用户提供域名解析的服务。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DNS服务器的配置和工作原理。
DNS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

DNS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1)练习Linux系统中主DNS服务器的配置;2)练习Linux系统中辅助DNS服务器的配置。
二、实验背景构建一台DNS服务器,为局域网内的计算机提供域名解析服务。
三、实验步骤1.主DNS服务器配置a)查询和安装bind系列软件包(bind 、bind-utils)# rpm -qa |grep bind# yum -y install bindb)修改主配置文件(接收任意IP连接,允许任意IP查询)# vim /etc/named.conf //DNS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 vim /etc/named.rfc1912.zones //DNS区域配置文件# cd /var/named/# cp -p named.localhost //正向解析区域文件# cp -p named.empty 192.168.10.rev //反向解析区域文件# vim # vim 192.168.10.revc)检查配置文件# named-checkconf /etc/named.conf# named-checkzone #named-checkzone 10.168.192.in-addr.apra 192.168.10.revd)重启服务# service named restart e)测试Windows客户端:Linux客户端测试,需要将DNS服务器地址指向本机。
# vim /etc/resolv.conf2.从DNS服务器配置1)需要在主DNS服务器配置基础上修改主配置文件# vim /etc/named.conf2)修改区域配置文件和重启服务# vim /etc/named.rfc1912.zones# service named restart3)选择新建的Linux虚拟机,搭建从DNS服务器,查询和安装bind系列软件包#rpm -qa |grep bind#yum -y install bind4)修改配置文件#vim /etc/named.conf#vim /etc/named.rfc1912.zones5)检查配置文件和重启服务#named-checkconf /etc/named.conf #service named restart#cd /var/named/slaves#ls#vim /etc/resolv.conf6)本机测试7)Windows客户端测试时网卡DNS地址设置指向从服务器地址。
dns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

dns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DNS服务器配置实验报告一、引言DNS(Domain Name System)是互联网中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系统,它充当了互联网的“电话簿”。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进行DNS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探索DNS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二、实验目的1. 了解DNS服务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 学习如何配置DNS服务器;3. 掌握DNS服务器的常见问题排查和解决方法。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Ubuntu 20.04 LTS;2. 软件:BIND(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
四、实验步骤1. 安装BIND软件:使用apt-get命令在Ubuntu系统中安装BIND软件包;2. 配置主DNS服务器:编辑named.conf文件,设置主DNS服务器的相关参数,包括监听的IP地址、域名解析区域等;3. 配置从DNS服务器:编辑named.conf文件,设置从DNS服务器的相关参数,包括主DNS服务器的IP地址、域名解析区域等;4. 启动DNS服务器:使用systemctl命令启动BIND服务;5. 验证DNS服务器配置:使用nslookup命令或dig命令测试DNS服务器是否正常工作;6. 解决常见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排查和解决DNS服务器配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配置了DNS服务器,并进行了以下验证和解决问题的实践。
1. 验证DNS服务器配置使用nslookup命令或dig命令向DNS服务器查询域名解析结果,确保DNS服务器能够正确解析域名并返回相应的IP地址。
2. 解决DNS服务器无法启动的问题如果DNS服务器无法启动,可能是配置文件中存在语法错误或文件权限不正确。
通过查看系统日志和BIND的日志文件,我们可以定位并解决问题。
3. 解决DNS服务器响应慢的问题如果DNS服务器响应慢,可能是网络连接或服务器负载过高导致的。
DNS-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

DNS-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DNS-服务器的配置实验报告一、引言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DNS服务器的配置方法和过程。
DNS(Domn Name System)是互联网上域名解析的基础设施,它将域名转换为与之对应的IP地质。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介绍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管理。
二、背景2.1 DNS服务器的定义DNS服务器是一种网络服务器,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质。
它负责存储和管理相应的域名和IP地质的映射关系。
2.2 DNS域名解析的过程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时,DNS服务器会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质。
解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用户请求域名解析。
2、本地DNS服务器查询缓存,如果命中则返回相应IP地质。
3、如果缓存中没有记录,则本地DNS服务器向根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4、根服务器返回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质。
5、本地DNS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6、顶级域名服务器返回次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质。
7、本地DNS服务器向次级域名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
8、次级域名服务器返回域名的IP地质。
9、本地DNS服务器将IP地质返回给用户。
三、实验需求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列出实验的具体需求。
1、配置一台DNS服务器2、设置服务器的IP地质和端口3、确保服务器的稳定和可用性4、测试服务器的功能和性能四、实验步骤4.1 DNS服务器的安装步骤:1、DNS服务器软件包。
2、解压软件包并进入目录。
3、运行安装脚本。
4、按照提示完成安装过程。
4.2 DNS服务器的配置步骤:1、打开DNS服务器配置文件。
2、配置服务器的基本信息,如IP地质和端口。
3、配置服务器的域名和IP地质的映射关系。
4、保存配置文件并重启DNS服务器。
4.3 DNS服务器的管理步骤:1、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态。
2、备份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3、更新服务器的软件版本。
4、管理域名和IP地质的映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这个章节,我们将介绍实验的结果和分析。
dns服务配置实验报告

dns服务配置实验报告DNS服务配置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配置DNS服务,实现域名解析和网络通信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DNS服务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2.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虚拟机作为实验主机,同时在局域网内搭建了一台Windows主机作为客户端。
3. 实验步骤(1)安装DNS服务首先,在Linux主机上通过命令行工具安装DNS服务,然后进行基本的配置。
在Windows主机上,设置网络连接属性,将Linux主机作为首选DNS服务器。
(2)配置域名解析在Linux主机上,编辑DNS配置文件,添加域名解析记录,包括主机名、IP地址等信息。
然后重启DNS服务,使配置生效。
(3)测试域名解析在Windows主机上,使用ping命令测试域名解析是否生效,通过输入域名来获取相应的IP地址。
如果解析成功,则说明DNS服务配置正确。
(4)配置反向解析在Linux主机上,编辑DNS配置文件,添加反向解析记录,将IP地址解析为相应的域名。
然后重启DNS服务,进行反向解析测试。
4. 实验结果经过上述步骤的配置和测试,我们成功实现了DNS服务的配置,并且可以通过域名解析和反向解析来实现主机名和IP地址之间的转换。
在Windows主机上,可以通过ping命令来测试域名解析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通过nslookup命令来进行反向解析的测试。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DNS服务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掌握了域名解析和反向解析的基本操作步骤。
DNS服务在网络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资源,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对DNS服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S服务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DNS服务器的安装步骤。
2.配置DNS服务器并对其进行测试。
二、实验环境:局域网Windows Server 2003提供的服务器。
三、实验内容:
1.学习配置DNS域名服务器,实验前先绘制一棵虚构的域名树。
2.掌握DNS服务器的安装步骤。
3.配置DNS服务器并对其进行测试。
四、实验步骤:
1.在进行DNS域名服务器配置之前先画出一棵虚构的域名树。
我负责的本地主机的IP地址是192.168.20.36
子网掩码:255.255.255.0
2.配置Windows Server 2003 DNS服务器。
a. DNS服务器的安装
如果在第一次安装Windows 2003 Server时没有选择安装DNS服务,可按下列操作添加DNS服务:
(1)执行“开始”|“设置”|“控制面板”菜单命令,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双击“添加/删除程序”项,打开“添加/删除程序”窗口。
(2)在“添加/删除程序”窗口左侧单击“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项,打开“Windows 组件向导”对话框。
(3)在“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中选择“网络服务”,单击“详细信息”按钮,打开“网络服务”对话框,选中“域名系统(DNS)”左侧的复选框,如图所示。
图选择安装DNS服务
(4)单击“确定”按钮,回到“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单击【下一步】按钮,待文件复制完毕,单击【完成】按钮即可。
3.配置DNS服务器并对其进行测试。
打开VMware Workstation配置DNS服务器。
a. 在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中点击“开始”|“所有程序”|“管理工具”|“DNS”。
打开DNS控制台。
b. 创建用于存储授权区域名字信息的DNS数据库。
建立一个“”区域,并将该区域的域名信息存储在指定的数据文件中。
可以通过选中“正向查找区域”选项并执行“新建区域”命令。
如图所示。
按照“新建区域向导”的提示键入需要管理的区域名(如“”),保存该区域信息的文件名等内容后即可完成建立一个新区域的工作。
之后又建立的区域。
c.在创建的区域中添加资源记录:
1.“新建主机”命令可以将一台主机与
其
IP地址的对应关系添加入系统。
2.“新建别名”命令可以为一台主机
指定
其他的名字。
3.“新建邮件交换器”命令可以将一
台邮
件服务器与其主机名的对应关系添加
入系统。
4.“新建域”命令可以将域名树中的非叶
子节点添加入系统。
1)“新建主机”命令。
名称里写hest,IP地址里写192.168.0.4,点添加主机,完成。
如图书所示。
之后又在的区域中添加了主机bb。
IP地址为192.168.0.3
2.“新建别名”命令。
将一台主机的名称指定为htt。
3. “新建邮件交换器”命令。
d.修改和删除资源记录:
双击某一资源记录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如修改主机名与其IP地址的对应关系)。
如果需要删除资源记录,那么可以通过右击该资源记录并执行弹出菜单中的“删除”命令进行。
e. DNS服务器配置完成后,在客户端的TCP/IP属性对话框中,要设置DNS 服务器的地址。
如图所示。
将首选DNS服务器地址改为:192.168.20.36
默认网关地址改为:192.168.20.254
f. 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Ping”命令,以测试DNS服务是否生效。
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ping .
Ping 成功说明DNS域名服务器能够将该域名解析为正确IP地址。
五、实验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基本掌握了DNS服务器的配置。
学习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虚拟机配置DNS服务器的方法。
DNS(域名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从名称到地址或从地址到名称的映射系统。
使用DNS,计算机用户可以间接的通过域名来完成通信。
Internet中的DNS被设计成为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工作。
分布式的机构使DNS具有很强的容错性。
本实验涉及到了DNS服务器的基本配置,这些配置是我们在配置DNS域名服务器时经常用到的,是我们对配置DNS域名服务器进行高级配置的前提,所以一定要熟练掌握,反复的练习,不要忽视对基础命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