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器表格总结教学教材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件

•
(2008· 江苏)(多选)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 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 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 性的时间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2)广阔的膜面积 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附着位点 , 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 • (3)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 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 效、有序地进行。
• 知识联结 (1)区分动、植物细胞——有无细胞 壁。 • 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体现在四个方面: 细胞壁、叶绿体(质体)、液泡、中心体,最可 靠的区别是细胞壁,根尖分生区细胞无液泡和 叶绿体,所以并非所有植物细胞都有上述两种 细胞器,但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 (2)绝大多数原核生物、真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 胞壁,但组成成分不同。 •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 的化学成分不同,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不同。
•
(2009· 海淀质检)从水稻的根尖细胞分 离出某细胞器,进行分析,其碱基组成如下 表所示:
• • • • •
则该细胞器中所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mRNA→蛋白质 B.6CO2+12H2O→C6H12O6+6O2+6H2O C.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2C3H4O3(丙酮酸)+4[H]+6H2O+6O2→6CO2+ 12H2O+能量
• (4)游离的核糖体、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及滑面型 内质网的比较: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
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细胞的基本结构2.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差速离心法。
3.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名称:线粒体双层膜DNA 和RNA功能: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分布:几乎所有真核细胞(2)名称:叶绿体(增大膜面积)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DNA和RNA功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分布: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3)名称:内质网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功能: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4)名称:高尔基体功能: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5)名称:溶酶体结构:单层膜包裹的囊泡状细胞器功能: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分布: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6)成分: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蛋白质和色素等结构:单层膜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分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7)名称:核糖体结构:无膜,含RNA 和蛋白质分布: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有的附于粗面内质网上(8)名称:中心体结构:无膜,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分布: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4.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判断正误(1)动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2)有中心体的细胞都是动物细胞()(3)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4)溶酶体作为“消化车间”,可合成并储存大量的水解酶()(5)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6)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图表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图表一、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包含许多重要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1. 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组成:脂质双层- 功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2. 细胞质(Cytoplasm)- 组成:水、蛋白质、有机分子等- 功能:提供细胞内物质的媒介,进行代谢活动3. 细胞核(Cell Nucleus)- 组成:核膜、染色质、核仁等- 功能:存储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二、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基本过程,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1. 有丝分裂(Mitosis)- 分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功能:细胞增殖和维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2. 无丝分裂(Meiosis)- 分期: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二- 功能: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产细胞三、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种群在进化中的基本机制,主要包括基因、染色体和遗传变异。
1. 遗传基因(Genes)- 定义:生物内部对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类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2. 染色体遗传(Chromosomal Inheritance)- 定义:通过染色体传递遗传信息- 类型:常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遗传3. 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tion)- 定义:生物个体之间基因构成的差异- 原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四、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群逐渐改变并产生新物种的过程。
1. 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进化因素: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迁移、突变2. 人类进化- 历史: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 进化证据:化石、遗传学、人类行为五、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人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 生态系统(Ecosystem)- 组成:生物群落、生物圈、环境因子等- 功能:物质和能量的循环2.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定义: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 重要性: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基因库3.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类健康六、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进行基因的工程和利用。
高中生物 细胞器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细胞器总结★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1、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核糖体;2、动植物细胞共有,但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大型液泡;4、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不能说中心体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即有中心体的细胞并不能确定它就是动物细胞。
若有中心体,但无细胞壁,则基本可以确定是动物细胞。
5、多见于(或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的细胞器:中心体和溶酶体;6、多见于(或主要分布在)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液泡和叶绿体;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但多见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中也有溶酶体,但多见于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也可见液泡,只是小型的,液泡多见于植物细胞;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如根细胞就无叶绿体),所以,只能说叶绿体多见于植物细胞。
7、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核糖体;核糖体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甚至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有分布。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核糖体与叶绿体和线粒体自身的蛋白质合成有关。
8、原核生物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9、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无膜结构(或非膜结构,或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中心体、核糖体;10、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实际上细胞壁、细胞核、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也是可见的,但它们不是细胞器。
若说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则有细胞壁、细胞核、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
11、将细胞膜和核膜连成一体的细胞器:内质网;12、具有较大膜面积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很大的膜面积,这是与它们分别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功能相适应的。
但线粒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基粒片层结构(或类囊体)重叠。
1.高中生物必修一表格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表格总结1.真核细Array胞与原核细胞比较原核细胞特点:“三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质中只含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三无”核膜、核仁、染色质。
代表: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蓝藻(内含藻蓝素、叶绿素。
蓝球藻、颤藻、念珠藻)支原体,衣原体2.25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注: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值为分解为乳酸时的值。
不同的无氧呼吸类型释放的能量可能稍有不同。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mx-=……………………………………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may18-=…………………………………………②或者xary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 TP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高一生物细胞器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
课程标准中相关具体内容标准为: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属于了解水平;2.“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 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 认识系统内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 也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增殖等知识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计划用2个课时完成。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多种细胞器, 安排第1-1.5个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识图, 了解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第0.5-1个课时利用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学习“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 体会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学情分析:经过先前的学习, 学生对细胞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且对于探究式教学方式兴趣浓厚, 但能力有限, 需要加强。
教师可以予以正确引导, 使学生投入到生物课学习中来。
考虑到我校学生初中生物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学活动中要兼顾各个水平和类型的学生, 充分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准确说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二)能力目标: 总结各细胞器的特点;(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确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2.体验自主思考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 认识几种重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难点: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一)线粒体、叶绿体模式图(二)总结:(1)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2)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3)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加工)、线粒体(供能)七、教学评价与反思:《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节主要讲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在课堂上学生虽有互相讨论、思考总结, 但由于是新授知识, 教师讲解较多, 并没能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教师应多思考教学方式方法, 从而得以改进。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材分析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1)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本节改变了多年来中学生物教科书关于细胞器的写法,不再逐一列举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而是把细胞器作为系统的组分,既谈它们的分工,也讲到它们之间的合作。
1.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课堂引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必须依靠各组分间的协调配合,“问题探讨”以工厂为例,让学生讨论一件优质的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的配合生产出来的,再请学生将细胞与工厂类比,讨论细胞中是否也有类似的部门或车间。
这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将熟悉的事物与学生不熟悉的、有待了解的事物相类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
2.有重点、分层次介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这些“车间”就是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
在了解细胞器是怎样既有分工,又密切合作之前,即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前,学生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科学家是怎样把各种细胞器分离开,分别研究它们的功能的呢?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同时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科书安排了“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的介绍。
在介绍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时,教科书没有对每一种细胞器均匀着墨,而是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
对于以后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教科书图文并茂,重点讲解;其他细胞器则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和一段文字简单介绍。
在介绍到线粒体时,教科书还设计了旁栏思考题,如为什么飞翔鸟类胸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多,等等,帮助学生理解线粒体的功能。
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不是简单的胶状物质,其中含有多种成分,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所以教科书也对细胞质基质做了简要介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的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④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②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②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本章第一节的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五、教学方法1、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
2、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1.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 1%的詹那绿染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暗反应的酶在基质,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2不含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e.g.蓝藻
1.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2.膜面积最大:内质网
3.有丝分裂有关:中心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4.光学显微镜看到:叶绿体、线粒体、液泡
5.能产生水(代谢水)的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6.有碱基配对行为的结构: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叶绿体(含有
少量的DNA和RNA)、核糖体(有翻译的过程)
7.有液泡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对,低等动物细胞例外)植物细胞一定含有
液泡(错,根尖生长点等处的细胞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