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脂类化学

合集下载

第二章脂类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

极性端
非极性端
脂类--磷脂
脂类--复脂
鞘脂类
由1分子脂肪酸,1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及1 分子极性头基团组成。 是构成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
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
糖脂和硫酯
单半乳糖基二酰甘油
双半乳糖基二酰甘油
6-亚硫酸-6-脱氧--葡萄糖甘油二酯(硫酯)
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
按非脂成 分的不同
磷脂 糖脂
鞘氨醇磷脂(鞘磷脂) 鞘糖脂(如脑苷脂、神经节 苷脂等) 甘油糖脂(半乳糖基二酰基 甘油)
非脂成分是糖
醇成分 不同
鞘氨醇磷脂和鞘糖脂合称为鞘脂类(sphingolipid)
③ 衍生脂类(derived lipid
由单纯脂类或复合脂类衍生而来或与 它们关系密切。
9
6,9 3,6,9 6,9,12 6,9,12,15 3,6,9,12,1 5 3,6,9,12,1 5 3,6,9,12,1 5,18
ω-9
ω-6 ω-3 ω-6 ω-6 ω-3
广泛
植物油 植物油 植物油 植物油 鱼油
clupanodonic
22:5
ω-3
鱼油,脑
cervonic
22:6
ω-3
鱼油
类脂 糖酯、胆 固醇及其 酯、磷脂 (组织脂)
5﹪ 动物所有细 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含量 胞的生物膜、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 素、 相当稳 神经、血浆 维生素、胆汁酸等 定) 3. 构成血浆脂蛋白
三 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贮存脂类——脂肪 1g脂肪氧化— 38 kJ 1g糖或蛋白质—17 kJ
----乙酰化
脂类—三酰甘油
化学性质
由酯键产生的性质----水解和皂化(saponification)

第二章脂类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

碘值大,说明油脂双键数目多,不饱和程度大。 碘值大,说明油脂双键数目多,不饱和程度大。 氢化油:不饱和脂肪酸加氢,变成饱和脂肪酸。 氢化油:不饱和脂肪酸加氢,变成饱和脂肪酸。
研究各项指数的意义: 研究各项指数的意义: 通过测定天然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和酸值, 通过测定天然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和酸值, 可以确定油脂的某种特性。 可以确定油脂的某种特性。
4.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哺乳动物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 而对人体的功能又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人体的功能又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如亚油酸和花生四 烯酸(ARA)必须从植物中获取。 (ARA)必须从植物中获取 烯酸(ARA)必须从植物中获取。亚麻酸可由亚油酸在 体内合成。 体内合成。 油脂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 油脂中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脂溶 性维生素高,被认为营养价值高。 性维生素高,被认为营养价值高。
三、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 提供能量。 人体内氧化1g脂肪可得到38KJ 1g脂肪可得到38KJ热能 人体内氧化1g脂肪可得到38KJ热能 氧化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 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热能 氧化1g糖或蛋白质只能得到17KJ热能 构建生物膜。 2.构建生物膜。 作溶剂,促进人及动物体吸收脂溶性物质。 3.作溶剂,促进人及动物体吸收脂溶性物质。 4.有些还具有维生素和激素的功能 5.保护作用和御寒作用
含一个长的碳氢链(烃基)及一个末端羧基。 1、结构特点 含一个长的碳氢链(烃基)及一个末端羧基。 烃基含碳原子3 33个 烃基含碳原子3-33个
2.分类及实例: 2.分类及实例: 分类及实例
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固态) 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固态) 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液态) 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多为液态)

第二章脂类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

类二十烷酸
凝血恶烷 前列腺素 白三烯(p90)

脂质的过氧化作用
定义:多不饱和脂酸或脂质的氧化变质 自由基,活性氧的参与

磷脂的特点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 性的脂肪酸链,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 能够形成双层脂膜结构或微团结构。 磷酸甘油二脂在水溶液中形成双层脂膜。 磷脂的这种性质,使它具有形成生物膜 (双层脂膜)的特性。

2.4 固醇
2.4.1 固醇的核心结构 2.4.2 胆固醇与麦角固醇的结构与功能 2.4.3 其他天然固醇
胆固醇的结构
Sterols’ structure

胆固醇是一种类 脂化合物, 在 生物膜中含量较 多。
胆固醇以中性脂的形式分布在 双层脂膜内,对生物膜中脂类的 物理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 利于保持膜的流动性和降低相变 温度。
麦角固醇的结构与性质性质ຫໍສະໝຸດ 性质与胆固醇相似,麦角固醇经紫外线
照射后可变成维生素D2。

磷脂的两亲性结构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脂的脂肪酸链, 是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N
+
(CH3)3
CH2 CH2 O O P O CH2 CH O C R1 CH2 O OC R2 O O
-
极性端
非极性端
鞘氨醇磷脂的结构
糖脂 Glycosphingolipids
糖脂也是构成双层脂膜的结构物质。 糖脂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单分子层中。 动物细胞膜所含的糖脂主要是脑苷脂。 O 结构为:
甘油醇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磷 脂酰肌醇,缩醛磷脂,心磷脂。 鞘氨醇磷脂 N-酰基鞘氨醇糖脂:脑甘脂,神 经节苷脂。 甘油醇糖脂

第二章-脂类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内容2.1 脂类的概念和类别 452.1.1 存在 452.1.2 脂类的化学概念 452.1.3 脂类的分类 462.2 单脂 462.2.1 脂肪(真脂) 462.2.1.1 脂肪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462.2.1.2 脂肪的性质 492.2.2 蜡 532.3 复脂 532.3.1 磷脂 532.3.1.1 甘油醇磷脂 532.3.1.2 鞘氨醇磷脂 582.3.2 糖脂 592.3.2.1 N-酰基鞘氨醇糖脂(神经酰胺糖脂) 59 2.3.2.2 甘油醇糖脂 612.4 固醇 622.4.1 固醇的核心结构 622.4.2 胆固醇与麦角固醇的结构和功能 62 2.4.2.1 胆固醇 632.4.2.2 麦角固醇 642.4.3 其他天然固醇 652.5 脂质及固醇的生物功能 67总结性思考题 67提要和学习指导本章主要介绍单脂和复脂的组分、结构和性质,对固醇亦给以必要的介绍。

学习时应注意:1.对脂肪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对固醇类物质的基本结构作彻底的了解;2.联系脂肪的结构学习复脂的结构,在固醇核心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类固醇物质,这样就容易掌握较繁复难懂的物质;3.磷脂与糖脂的区别,各种磷脂、糖脂和固醇彼此间的异同应作分析比较,以加强理解。

2.1 脂类的概念和类别2.1.1 存在脂类就是动、植物的油脂。

人们吃的动物油脂(如猪油、牛羊油脂、鱼肝油、奶油等)、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茶油、棉子油等)和工业、医药上用的蓖麻油和麻仁油等都属于脂类物质。

一切动植物都含有脂质,它是构成原生质的重要成分,也是动植物的储能物质。

动物(包括人类)腹腔的脂肪组织、肝组织、神经组织和植物中油料作物的种子等的脂质含量都特别高。

2.1.2 脂类的化学概念根据化学分析结果,脂类分子都含碳、氢、氧元素,有的也含氮和磷。

脂类被碱水解后产生醇(一般为甘油醇)和脂肪酸。

因此,可以说脂类是脂肪酸(C4以上的)和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或称神经醇)、高级一元醇和固醇]等所组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它们具有下列3个特征:①不溶于水而溶于这种或那种脂溶剂,如乙醚、丙酮及氯仿等。

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类

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类

(二)固醇衍生物 1、胆汁酸 2、 强心苷及蟾毒 3、 性激素 4、 维生素D2及D3
三、 前列腺素----脂肪 酸的衍生物 ① 结构: ② 分类:8大类 PGA PGB PGD PGE(PGE1 PGE2 PGE3) PGF PGG PGH PGI ③ 生理功能:平滑肌、 血液、神经、发炎
第四节 结合脂类
四、其他脂酰甘油类 1、 烷基醚脂酰甘油
2、 糖基脂酰甘油
第二节 磷脂类 甘油磷脂类(含甘油)鞘氨醇磷脂类(含鞘氨醇) 一、 甘油磷脂 ㈠组成 (天然存在的甘油磷脂都属于L—构型)
㈡甘油磷脂的命名
㈢几种甘油磷脂名称、分子组成 立体专一编号或sn—系统
(四)甘油磷脂的性质 物理性质 1.白色蜡状固体 2.用氯仿一甲醇提取 3.不溶于无水丙酮 4.在水中易形成微团 化学性质 电荷和极性 (pH=7 磷酸基团带负电荷)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1)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一般不含脂肪酸
(2)取代烃:上述脂类物质的水解产物。
脂肪酸及其碱性盐和高级醇,少量脂肪醛、脂肪胺和烃。
(三)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贮存能量; 2.构成体质,结构组分; 3.溶剂(脂溶性维生素); 4.保温和保护; 5.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代谢。
第二节 脂酰甘油
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又称:脂酰甘油酯,俗 称:油脂)
9.脂肪酸的主要化学反应 A.硫酰化 B.氧化
三、甘油三酯
(1) 物理性质 1、一般无色、无嗅、无味,呈中性,比重小于1。 2、不溶于水而溶于溶剂中,在热乙醇内溶度甚大, 在冷乙醇中不易溶解。 3、一般测定脂类总量时,用无水乙醚作抽提溶剂。
4、脂肪能溶解脂溶性维生素和某些有机物质。
5、甘油三酯的熔点时由其脂肪酸组成决定的。 6、一般随饱和脂肪酸的数目和链长的增加而升高。

第二章脂类化学

第二章脂类化学

4、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1)结构:
心磷脂是由 2 分子磷脂酸与一分子甘油结合 而成的磷脂。是脂质中唯一具有抗原性的。
磷脂酸分子
甘油骨架
磷脂酸分子
• 5、缩醛磷脂:长碳烯醇以醚键与甘 油羟基相连
• 存在于细胞膜,特别是肌肉和神经 细胞的膜中。
pH7时,几种常见的甘油醇磷脂的净电荷
磷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乙醚、氯份等。 • 甘油是许多化合物的良好溶剂,广泛地用
于化妆品和医药工业。 • 甘油能保持水分,可以作为润湿剂。
第三节
磷脂类
磷脂是分子中含磷的单脂衍生物。 甘油 甘油磷脂类 鞘氨醇 鞘氨醇磷脂类
一、甘油磷脂
(一)通式
组成?
1 2 3
(二)性质 1、两亲分子:亲油、亲水 2、氧化(双键过氧化) 3、水解
• 总结:磷脂类从结构上讲其共性是都含有 磷酸基团,都含有极性的基团。
• 其结构骨架是醇(甘油醇,鞘氨醇),脂肪酸、 磷酸基团。
第四节 糖脂
• 是含有糖成分的结合脂,主要包括鞘糖脂和甘 油糖脂两类。
(一)鞘氨醇糖脂(神经酰胺糖脂)
组成:鞘氨醇、脂酸、糖
根据糖基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脑苷脂(脑糖脂)(cerebroside) : 神经鞘中最为丰富,糖基为中性糖(多数为半 乳糖,少数为葡萄糖)
磷酸基团 -
X基团 + +
+,0
净电荷 0 0 -1 -1
二、鞘磷脂
1、鞘氨醇 有60多种,动物中常见 D—鞘氨醇,植物 中二氢鞘氨醇 和 4—羟二氢鞘氨醇常见。
2、神经酰胺
脂肪酸通过酰胺键与鞘氨醇的-NH2相连, 形成神经酰胺。

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类

生物化学 第二章 脂类

11
甘油三酯的理化特性
1.酸败与氧化
酸败原因: ①因空气中的氧使不饱和脂酸氧化, 产生的醛和酮,有臭味。②脂类因较长期经光和热或 微生物的作用而被水解,放出自由脂酸,低分子脂酸 即有臭味。 酸败程度的大小用酸价(值)来表示。
酸价(值)就是中和1g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 的KOHmg数。
12
甘油三酯的理化特性


运输通道
非脂溶性的物质(营养物、废物、神经递质、激素) 必须在由槽蛋白形成的通道进入,或与穿膜蛋白结合 被有选择的载入入膜内;
40
41
思考题 (写在作业本上,下次课交)
1.脂类可以分成哪几类?每类各列举一个 代表性的脂类物质。
2.皂化价、酸价、碘价的概念? 意义? 3.磷脂的结构特点?
42
预习内容
21
工业提取方式—
①以大豆为原料,醇、乙醚等脂溶剂萃取
成本低,纯度低,保健作用 ②以蛋黄为原料,CO2超临界萃取 高成本,高纯度,医用
22
23
24
B 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X基团前体为胆胺 HO-CH2CH2-NH3+ 与血液凝固有关
H2 H2 H2 H2 H2 H2 H H 不含甘油,醇基部分为一种不饱和带氨基的多碳醇即 C C C OH H C C C C C C 3C H C C C C C C C (神经)鞘氨醇 CH NH2 H2 H2 H2 H2 H2 H2 H2 HO CH2 单糖及单糖聚合物 氨 R-COOH
7
三酯酰甘油
R2 C O C H
3
2
CH2 O C R3
浙江工业大学
脂肪(三酰甘油)
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

第二章 脂类

第二章  脂类
第二章 脂类 Lipids
重点:磷脂、糖脂
一、 脂类的概念
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物,统称脂类。脂类包括油脂(甘油三脂)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
二、 分类
(1)单纯脂:脂肪酸与醇类形成的酯,甘油酯、鞘脂、蜡
(2)复合脂:甘油磷脂、鞘磷脂。
(3)萜类和甾类及其衍生物:不含脂肪酸,都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
Gaucheris disease Mental retardations,Liver and spleen enlargementEresion of cong bones Glucocerebosile b-glucosidase
Niemann-Pick disease Montal retardution sphingomyelin sphingomylinase
脑苷脂是单糖与神经酰胺形成的糖脂,是非离子型的。半乳糖脑苷脂(galatocerebroside)几乎全部存在于脑的细胞膜中。
脑苷脂被硫酸化后称为硫脑苷脂,在生理pH下带负电荷。
寡糖链(带有一个或多个唾液酸残基)与神经酰胺形成的鞘糖脂称为神经节苷脂,最初是从神经组织中分离到的,在其它组织中也有分布。
脂肪酸(主要是豆蔻酸与棕榈酸)可以与蛋白质共价相连,形成脂酰蛋白(acyloted protein),脂酰基团能促进膜蛋白与疏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1、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s
植物和细菌可以利用乙酰CoA合成所需的全部脂肪酸。
哺乳动物既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大部分脂肪酸,也可以合成饱和脂肪酸和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
凝血恶烷类也是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
与其他类二十烷酸不同的是凝血恶烷类有环醚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价值 ①生物膜中多是顺式不饱和脂肪酸: 增加膜流动性 降低膜相变温度 抗寒冷 ②能降低血脂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
哺乳动物体内能合成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 脂肪酸,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 酸、亚麻酸等。
我们把维持哺乳动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体 内又不能合成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包 括亚油酸和α-亚麻酸。
(三)反应
脂肪酸常见的反应有两个:
活化硫酰化,生成脂酰辅酶A。这是脂肪 酸的活性形式。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以氧化,生成过氧 化物,最后产生自由基。对人体有害。
二、油脂
(一)油脂的结构 油脂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一至三分子脂肪酸所 形成的酯。
根据脂肪酸数量,可分为单酰甘油、二酰甘 油和三酰甘油(过去称为甘油三酯)。 前两者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而三酰甘油是 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通常所说的油脂 就是指三酰甘油。
2、双键的定位
双键位置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原来用Δ编号 系统,近来又规定了ω或(n)编号系统。 Δ编号系统按碳原子的系统序数,即从羧基 端数起,用双键羧基侧碳原子的序数给双键 定位。
ω或(n)编号系统采用碳原子的倒数序数,即 从甲基端数起,用双键甲基侧碳原子的(倒 数)序数给双键定位。
将脂肪酸分为代谢相关的4组,即ω3、ω6、 ω7、ω9,在哺乳动物体内脂肪酸只能由该 族母体衍生而来,各族母体分别是软油酸 (16:1,ω7)、油酸(18:1,ω9)、亚 油酸(18:2,ω6)和α亚麻酸(18:3,ω3)
4、衍生脂
指上述物质的衍生产物。
如甘油、鞘氨醇、高级醇、脂肪酸及其氧化 产物,脂酰CoA、脂溶性维生素等。
5、结合脂类
脂与糖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和脂蛋白。
三、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一)能量贮存形式 (二)参与生物膜的构成 (三)有些脂类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 的生物活性 (四)有些脂类是生物表面活性剂 (五)作为溶剂
牛油 软脂酸 24~32 猪油 28~30 花生油 6~9 大豆油 6~10 棉子油 19~24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皂化值
14~3~8
2~6 50~57
13~26
2~4 21~29
50~59
1~2 23~32
40~48
190~200 195~208 185~195 189~194 191~196
(二)分类和命名
1、脂肪酸的俗名、系统名和缩写
脂肪酸的俗名主要反映其来源和特点。
系统名反映其碳原子数目、双键数和位置。
如:☻硬脂酸的系统名是十八烷酸,用18:0 表示,其中"18"表示碳链长度,"0"表示无 双键; ☻油酸是十八碳烯酸,用18:1 △9c表 示,"1"表示有一个双键。 ☻反油酸用18: 1Δ9,trans表示。
全顺-十八碳-9,12,15-三稀酸,
18:3△9c,12c,15c
☻花生四稀酸( ω-6) :
全顺-二十碳-5,8,11,14四稀酸,
20:4 △5c,8c,11c,14c
☻二十二碳六稀酸 (DHA) ( ω-3) :
全顺-二十二碳-4-7-10-13-16-19六稀酸 , 22:6 △4c,7c,10c, 13c,16c,19c
甘油磷脂
(棕榈酸)
(油酸)
卵磷脂
神 经 鞘 脂 类
神经酰胺 神经鞘磷脂 胆碱磷酸
中性醣脂 葡萄糖苷神经酰胺 乳糖苷神经酰胺(红细胞糖苷酯) 神经节苷脂
神 经 鞘 磷 脂 脂质体
胆固醇
(三)有些脂类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的 生物活性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的本质是类固醇;
各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不可皂化脂;
磷脂:甘油磷脂、鞘磷脂
糖脂:甘油糖脂、鞘糖脂
3、非皂化脂
不含脂肪酸,不能被碱水解,称为非皂化脂。 包括类固醇、萜类和前列腺素类。 类固醇又称甾醇,是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母核 的一种脂类。胆固醇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类固 醇,它因有羟基而属于极性脂。
萜类是异戊二烯聚合物。
前列腺素是二十碳酸衍生物。
(二)油脂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油脂一般无色、无味、无臭,呈中性。天然油 脂因含杂质而常具有颜色和气味。 油脂比重小于1,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丁酸酯可溶)。在乳化剂如胆汁酸、肥皂等 存在的情况下,油脂能在水中形成乳浊液。在 人体和动物的消化道内,胆汁酸盐使油脂乳化 形成乳糜微粒,有利于油脂的消化吸收。
因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相应的饱和脂肪酸 低,所以一般三酰甘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 量较高者在室温时为液态,俗称油,如棉籽油 的不饱和脂肪酸占75%。 ☻而饱和脂肪酸含量 高的三酰甘油在室温时通常为固态,俗称脂, 如牛脂中饱和脂肪酸占60-70%。
天然油脂都是多种油脂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 熔点和沸点,通常简称为油脂。硬脂酸熔点为 70℃,油酸熔点为14℃。相应的,三硬脂酸甘 油酯的熔点是60℃,而三油酸甘油酯的熔点是 0℃。
人体及高等动物体内的脂肪酸有以下特点:
由偶数碳原子构成的一元酸,最多见的是C16、 C18、C22等长链脂肪酸。 碳链无分支。
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 酸的双键都呈顺式构型,有多个双键的脂肪酸 称为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相 邻双键之间都插入亚甲基,不构成共轭体系。
三酰甘油 若三个脂肪酸相同,则称简单三酰甘油,命 名时称三某脂酰甘油,如三硬脂酰甘油,三 油酰甘油等。 若三个脂肪酸不同,则称为混合三酰甘油, 命名时以α、β和α‘分别表示不同脂肪酸的位 置。 天然油脂多数是多种混合三酰甘油的混合物, 简单三酰甘油极少,仅橄榄油中含三油酰甘 油较多,约占70%。
例: 一种陆生候鸟从新英格兰迁飞到西印度群岛, 要连续飞越2400公里海洋,以40公里的时速持续 飞行60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其体内的蛋白质几 乎不分解,完全由脂肪水解提供能量和水。 留鸟一般很瘦,脂肪率(脂肪干重/非脂肪部分 干重)约为0.3,而候鸟在迁飞前脂肪率可达到3 左右。假设其体重为4克,则脂肪为3克,如用糖 原来储存这部分能量,则需增加体重15克,可能 永远飞不起来。
介导激素调节作用的第二信使有的也是脂类, 如二酰甘油、肌醇磷脂等; 前列腺素、血栓素、白三烯等具有广泛调节 活性的分子是20碳酸衍生物。
磷脂酰肌醇
甘油二酯
( DG )
二酯 酰甘油
( PKC )
(四)有些脂类是生物表面活性剂
磷脂、胆汁酸等双溶性分子或离子,能定向排 列在水-脂或水-空气两相界面,有降低水的 表面张力的功能,是良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二)参与生物膜的构成
磷脂、糖脂、胆固醇等极性脂是构成人体生 物膜的主要成分。他们构成生物膜的水不溶 性液态基质,规定了生物膜的基本特性。
膜的屏障、融合、绝缘、脂溶性分子的通透 性等功能都是膜脂特性的表现,膜脂还给各 种膜蛋白提供功能所必须的微环境。 脂类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的识别、种 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例如:☻肺泡细胞分泌的磷脂覆盖在肺泡壁表面, 能通过降低肺泡壁表面水膜的表面张力,防止 肺泡在呼吸中萎陷。缺少这些磷脂时,可造成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呼吸后必须用力扩胸 增大胸内负压,使肺泡重新充气。☻胆汁酸作为 表面活性剂,可乳化食物中脂类,促进脂类的 消化吸收。
(五)作为溶剂
一些脂溶性的维生素和激素都是溶解在脂类 物质中才能被吸收,他们在体内的运输也需 要溶解在脂类中。
碘值
30~48
46~70
83~105
127~138 103~115
(2)加成
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其分子中的碳碳 双键可与氢、卤素等进行加成。 加氢:在高温、高压和金属镍催化下油脂中 不饱和脂肪酸的碳碳双键可催化加氢,从而 转化成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油脂。这一过 程可使液态的油变成半固态或固态的脂肪, 所以油脂的氢化又称油脂的硬化。
第二章 脂类化学 Lipids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论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磷脂 糖脂 Glycolipid 脂蛋白 Lipoprotein 萜类和类固醇化合物
第一节
一、 脂类的概念 二、分类
概论
三、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第一节
一、 脂类的概念
概论
脂类(lipids)泛指不溶或微溶于水而易溶于 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各类生 物分子,一般由醇和脂肪酸组成。 醇:甘油(丙三醇)、鞘胺醇、高级一元醇、 固醇 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2、功能效率高 由于脂肪酸的还原态远高于其他燃料分子,所 以体内氧化三酰甘油的功能价值可高达37Kj/g, 而氧化糖和蛋白质分别只有17和16Kj/g。 3、占空间少 可以无水状态存在。而1克糖原可以结合2克水, 所以1克无水的脂肪储存的能量是1克水合的糖原 的6倍多。 4、还有绝缘保温、缓冲压力、减轻摩擦振动等 保护功能。
如维生素A、E、K、性激素等。
第二节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一、 脂肪酸 二、油脂 三、蜡 四、花生四稀酸的衍生物
第二节
(一)特性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一、 脂肪酸
动植物中的脂肪酸比较简单,都是直链的,可 含有多至六个双键。 细菌的脂肪酸比较复杂,可有支链或含有环丙 烷环,如结核酸就是饱和支链脂肪酸。但是细 菌的脂肪酸最多只有一个双键。 植物中可能含有三键、环氧基及环丙烯基等。
如果油脂中1,3位的脂肪酸不同,则具有旋 光性,一般按照L-型甘油醛的衍生物命名。 油脂是脂肪酸的储备和运输形式,也是生物 体内的重要溶剂,许多物质是溶于其中而被 吸收和运输的,如各种脂溶性维生素(A、D、 E、K)、芳香油、固醇和某些激素等。
2、化学性质
油脂的化学性质与组成它的脂肪酸、 甘油以及酯键有关。 水解和皂化 加成 酸败 干化
脂类都含有碳、氢、氧元素,有的还含有氮 和磷。 脂类所包括的物质范围很广,结构差异也大。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以长链或稠环脂肪烃分子 为母体。 脂类分子中没有极性基团的称为非极性脂; 有极性基团的称为极性脂。 极性脂的主体是脂溶性的,其中的部分结构 是水溶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