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

合集下载

病毒性脑炎课件

病毒性脑炎课件
病例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难度较大
病例4: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疝等,治疗风险较高
02
03
04
4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与康复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要点
01
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02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避免与病毒性脑炎患者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毒性脑炎。
3
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
患者年龄:25岁
01
性别:男性
02
发病时间:2022年5月
03
症状: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意识模糊
04
诊断结果:病毒性脑炎
05
治疗方案: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04
环境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如污染、辐射等,可能增加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率
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通常在38摄氏度以上
01
头痛:持续性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02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
03
神经功能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癫痫发作等
04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05
脑脊液异常: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升高等
06
预后:经过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恢复健康
07
不典型病例
01
症状: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03
治疗: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等
02
诊断: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4
预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后遗症

病毒性脑炎指南

病毒性脑炎指南

病毒性脑炎指南病毒性脑炎指南:预防与治疗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影响到脑部,导致头痛、发热、呕吐、癫痫等临床症状。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病毒性脑炎的预防与治疗,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了解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主要由多种病毒引起,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呼吸道、皮肤、食品等途径进入人体,进而感染脑部。

在感染病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痛、发热、呕吐、癫痫等。

二、预防病毒性脑炎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3、避免过度劳累:充足的休息能够有效防止病毒侵入,避免过度劳累。

4、接种疫苗:针对某些特定病毒,可以接种疫苗预防脑炎的发生。

三、病毒性脑炎的治疗1、常规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减轻脑水肿等。

2、抗病毒治疗:根据不同的病毒感染,选用不同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镇痛药、抗癫痫药等。

4、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四、总结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在确诊病毒性脑炎后,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包括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脑炎,保障我们的健康。

总之,了解病毒性脑炎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避免过度劳累,我们可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在确诊病毒性脑炎后,要尽早接受治疗,以便尽快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

如有疑虑或出现症状,请及时就医。

病毒性脑炎指南全篇

病毒性脑炎指南全篇

诊断思路 —重要的查体发现
➢ 检查气道是否通畅 ➢ 评价并记录患者意识水平 ➢ 迅速处理感染并发症 ➢ 对于轻度行为异常或定向力障碍的患者,要记录、描
述其行为 ➢ 通过常规医学查体发现可能导致患者昏迷的其他原因
➢ 皮疹 – 是否存在带状疱疹,有助于病因学检查; ➢ 注射针眼 – 提示静脉内用药; ➢ 皮肤Kaposi’s肉瘤 – 提示可能存在HIV感染 ➢ HIV患者口腔溃疡或中心凹陷性皮肤丘疹-
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
脑炎漏诊的原因:
➢ 错误地将患者的发热和意识障碍归因于缺乏有力证据 的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
➢ 仅仅因为患者入院时不发热,就忽视患者可能存在隐 含的热性疾病;
➢ 缺乏有力的证据而将患者的意识水平下降归因于药物 中毒或酒精中毒;
➢ 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忽略了他们是否存在发热和癫 痫发作;
脑干脑炎诊断线索
➢ 后组颅神经受累 ➢ 肌阵挛 ➢ 交感神经症状 ➢ 闭锁综合征 ➢ 脑干MRI改变,伴基底部脑膜强化
诊断思路 —初期检查
➢ 外周血细胞计数 – 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EB病毒感染可见非典型淋巴细胞,
➢ 低血钠 – 见于脑炎所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 ➢ 血清淀粉酶增高 – 见于腮腺炎病毒感染 ➢ PCR ➢ 胸片 ➢ HIV抗体检查 – 尤其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因不明
➢ 阿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对于单纯疱疹病 毒及部分其他疱疹病毒敏感。
➢ 剂量:
10 mg/kg 每日3次,
可使致命性风险从70%降至20%以下。
➢ 由于存在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应保证足够的液 体入量并检测肾功能。个别患者出现骨髓抑制、 肝功能损伤
问题二:何时停止阿昔洛韦治疗
➢ 常规疗程14-21天,尤其对于疱疹病毒脑炎患 者,要注意10天后可能出现的病情反复;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温暖和支持。
功能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针对患者出现的语言障碍,进行 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发音练习、 词汇积累等,帮助患者恢复语言
表达能力。
运动能力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 的运动计划,如散步、游泳、瑜 伽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认知能力训练
通过脑力活动、游戏等方式,提 高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 能力,帮助他们恢复认知功能。
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识状态、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防止抽搐和癫痫发作
病毒性脑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和癫痫发作,应采取措施防止发作 ,如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刺激患者等。
保持肢体功能位
在患者意识不清或抽搐时,应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关节僵硬和肌 肉萎缩。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社会支持
了解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的 支持情况。
护理诊断和问题
护理诊断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如意识障碍、高热、皮肤黏膜出血、 偏瘫等。
护理问题
针对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
03
CATALOGUE
急性期的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与家庭成员和其他医护人员有效沟通
与家庭成员保持沟通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家庭成员沟通,让家庭成员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进展以及护理措施。
与其他医护人员沟通
护理人员需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商讨病人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确保治疗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教育和指导病人和家庭成员
提供疾病知识
向病人和家庭成员普及病毒性脑炎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注 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并配合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科普知识课件

病毒性脑炎的科普知识课件

注意事项
若有症状出现,请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 议进行治疗。
总结
总结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脑部疾 病,症状包括头痛、发热、意识障 碍等。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蚊帐、接种疫苗 等。
总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体液。
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以减 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病毒性脑炎的 科普知识课件
目录 了解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预防和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后果和并发症 注意事项 总结
了解病毒性脑 炎
了解病毒性脑炎
什么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 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脑部疾病。 常见的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 罗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等。
了解病毒性脑炎
传播途径:蚊子叮咬、接触感染、食物 污染、母婴传播等。
预防和治疗
及时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 后果和并发症
病毒性脑炎的后果和并发症
脑部损伤和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或行为 改变等后遗症。
病毒性脑炎的后果和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脑水肿、肺炎、心肌炎等。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特别是在 病毒性脑炎高发季节或疫情流 行地区。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休 息和营养。
病毒性脑炎的 症状
病毒性脑炎的症状
头痛和发热 呕吐和恶心
病毒性脑炎经系统症状:如肢体无力、语言 障碍等
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
使用蚊帐、驱蚊剂等措施预防蚊虫叮咬 。 避免接触感染者的体液。
预防和治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接种相应的疫苗是有效的预防 措施。

《病毒性脑炎》课件

《病毒性脑炎》课件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患 者等。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避免到 人群密集场所。
提高免疫力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 足睡眠等。
护理方法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等 ,及时处理。
调整饮食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 丰富的食物。
遵医嘱治疗
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康 复治疗等。
神经功能缺损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语言、运动或认知方面的神经功能缺损。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及时治疗
01
一旦发现患有病毒性脑炎,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治疗,以降低并
发症的风险。
定期复查
02
在康复期间,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并发
症。
健康生活方式
0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和适度锻
《病毒性脑炎》PPT课件
目 录
• 病毒性脑炎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 病毒性脑炎的预防与护理 • 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并发症
01
病毒性脑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 起的脑部炎症,通常表现为脑实 质的病变。
特点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导致高 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 搐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
康复指导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 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恢复 情况。
注意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 戒烟限酒等。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

若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

若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此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大多数患儿病程呈自限性。

【诊断标准】
(一)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倦怠、嗜睡。

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

一般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病程大多在1~2周。

(二)病毒性脑炎
急性起病,大多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可有精神情绪异常、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甚至脑疝。

部分患儿可有偏瘫,病理征阳性。

病情严重可有失语、多汗、流涎、瘫痪等后遗症。

病死率较高。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可正常,淋巴细胞可增多。

2.脑脊液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分类计数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大多正常或稍增高,糖含量正常。

3.头颅CT、MRI可有异常。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应以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三关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与良好的护理。

成人补液量1500~2000ml/d,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保证热量。

(一)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合理营养。

(二)控制脑水肿和惊厥。

(三)呼吸道和心血管功能的监护与支持。

(四)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运动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 锻炼,如肢体功能训练 、肌力增强训练等。
语言康复
针对患者出现的语言障 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包括口语表达、阅读 理解、书写等方面。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规律作息
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02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
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概述 • 护理评估 • 急性期护理措施 • 康复期护理措施 • 出院后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炎症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精神状态改变、意识障碍等。
病因和病理生理
• 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毒包括单纯疱 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这些病毒通过血流 进入脑部,并在脑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炎症和坏死。
确保按时按量服药
病毒性脑炎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 的指示服用药物,护理人员需要 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漏
服或错服。
注意药物副作用
不同的药物可能产生不同的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头晕等,护理人 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病毒性脑炎患者可能需要同时服用 多种药物,护理人员应注意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 生。
症状缓解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如发热、头痛、恶心、呕 吐等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
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毒性脑炎患者可能出现咳嗽、 咳痰等症状,护理人员应保持患 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神经精神症状
头痛、呕吐加剧,易激惹、 嗜睡或昏睡。全身性或局部的
抽搐甚至呈惊厥持续状态。检查可发现颈项强直、脑膜刺激
征阳性,可有不同程度及不同部位的肢体瘫痪或颅神经麻痹, 并出现病理性反射。 有些患儿以精神改变为主,兴奋多语、哭泣吵闹、烦躁不安、 打人骂人或精神忧郁、表情呆滞,但缺乏明显神经系统异常 体征。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 头晕明显基本消失、 无头痛,走路不稳, 耳鸣消失,听力下降 明显恢复,食纳可, 大小便正常。今日出 院
抗病毒治疗方案分析
使用药物及剂量 注射用阿昔洛韦(0.25g/支)0.5g +0.9%NS100ml

用法 Ivgtt q12h
起止时间 16.5.2016.5.26
用药目的 抗病毒
治疗过程
5.20
5.25
5.26
患者神志清,精神 差,头晕、头痛明 显减轻,耳鸣较前
减轻,听力下降,
食纳差,大小便正 常。
速检脑脊液生化:脑脊液 蛋白0.41g/L,氯 116.4mmol/L↓,葡萄糖 2.4mmol/L↓。 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呈透 明无色,潘氏试验阳性, 葡萄糖阳性,白细胞 10*106/L,红细胞 6*106/L。 脑脊液检验结果提示患者 颅内感染基本控制。
降低
化脓菌
正常

墨汁染色 降低 有隐形球 菌 抗酸染色 降低 有结核杆 菌
主要治疗药物
使用药物及剂量 莫西沙星(20ml:0.4g/支)+0.9%NS 250ml
注射用头孢曲松(1g/支)2g+ 0.9%NS 100ml 甘露醇注射液125ml Ivgtt q8h 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1.8g/支)1.8g+ 0.9%NS 100ml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 g)40mg +NS 100ml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20mL:0.8g/支)1.6g+ 0.9%NS 250ml 注射用环磷腺苷(60mg/支)120mg+胞磷胆碱注射液 (2ml:0.25g)0.5g+ 氯化钾注射液 5ml+胰岛素注射液 3U+5%GS 250ml Ivgtt qd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20mg/瓶)100mL 醒脑静注射液(10ml/支)20ml+5%GS 250ml Ivgtt qd Ivgtt qd 16.5.14-16.5.16 16.5.14-16.5.26 Ivgtt qd 16.5.14-16.5.19 营养神经改善 微循环
(三)伴发症状
随病因不同症状也有异,主要表现在: 肠道病毒脑炎多发生在夏秋季,发病时多伴有麻疹样或水疱样皮疹。 腮腺炎病毒脑炎多发生在冬春季,多发生于腮腺肿痛后3—10日内。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情多较重,且发展迅速,可有偏瘫,有时可见 口唇或角膜疱疹.
六、预后
病毒性脑炎的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 病情较轻时,其预后往往良好; 如昏迷持续的时间较长,或有频繁的惊厥时,容易留下神经 精神的后遗症; 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病死亡率可达30%以上。
炎,加州脑炎,森林脑炎等。
2.不经节足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 毒和埃可病毒)引起的脑炎,疱疹病毒脑炎,腮腺炎病毒脑炎, 流行性感冒病毒脑炎等。
三、发病机制
(一)病因:约80%以上的病毒性脑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柯 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某些
传染病病毒也是重要的致病原。但临床上仅约1/4的病例可查
用法 Ivgtt qd
起止时间 16.5.14-16.5.19
用药目的
抗感染 降颅压 保肝 抑酸
Ivgtt q12h 16.5.14-16.5.17 Ivgtt qd Ivgtt qd Ivgtt qd 16.5.14-16.5.16 16.5.14-16.5.26 16.5.14-16.5.16
Ivgtt qd
主诉:发热、头痛 现病史 、头晕、走路不 稳10天。 查体:患者神志神清, 精神差、发热寒战、头晕、 头痛、睡眠差,四肢张力正常, 腱反射活跃,双耳听力明显下 降,计算力、理解力轻度下降, 认知力、定向力、记忆力正常, 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颈抵抗,脑膜刺激阴性。
辅助检 PCT:0.141ng/mL↑;④E 查 ①血常规:WBC 8.26*109/L↑
NE% 0.80↑, ②CRP:10.40mg/L↑; ③PCT:0.141ng/mL↑; ④ESR:23mm/h↑。 腰椎穿刺检查提示:脑脊液:压力 130 mmH2O。脑脊液蛋白 0.85g/L, 氯化物 99mmol/L,脑脊液葡萄糖 1.92mmol/L,:
病毒性脑膜炎与化脓、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的鉴别要点
出确切的致病病毒。
(二)发病机制:
呼吸道
病毒
胃肠道
局部的初期复制 释放入血
病毒血症 发热等全身症状
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
(二)发病机制:
病毒性脑炎引起神经系统损伤,主要由于: ①病毒对神经组织的直接侵袭:病毒大量繁殖,引起神经细胞变性
坏死;
②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剧烈的组织反应导致神经纤维
5.17
抗酸墨汁染色:未检出抗 酸杆菌、未检出新型隐球 菌。 速检脑脊液生化:脑脊液 蛋白0.71g/L↑,氯 116.4mmol/L↓,葡萄糖 2.3mmol/L↓。 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呈透 明无色,潘氏试验阳性, 葡萄糖阳性,白细胞 54*106/L,红细胞 5*106/L。 脑脊液细菌+真菌培养:无 细菌生长
病名 临床特征 外观 压力 脑 脊 液 细胞数 蛋白g/L ×10/L 0~10
54

氯化物
涂片
正常
该患者 起病急,并出现 发热、寒战、头 痛、头晕等症状
无色透明 60~160
无色透明 130
0.2~0.4
0.71
2.8~ 110~127 4.2
2.3 116.4 无
数百、数千、 化脓性脑膜 起病急,急性 混浊 米汤 明显下 高>200 数万、中性 升高 炎 感染中毒症状 样 降 为主 50~ 病毒性脑膜 急性起病无明 正常/高 清亮 正常/高 200×106/L 正常 炎 显感染症状 0.5-1 淋巴为主 起病更缓慢无 新型隐球菌 非常高 数十、数 显著降 明显感染中毒 混浊 升高>1 脑膜炎 >250 百 低 症状 起病缓慢,慢 50~ 结核性脑膜 清亮或毛玻 性结核中毒症 升高 500×106/L 非常高1-5 降低 炎 璃样 状 淋巴为主
340U/L↑,AST 91U/L↑,尿量未见异常,因此阿昔洛韦给药频次不适宜。
阿昔洛韦肾功不全者给药剂量调整表 肌酐清除率 ml/ (min.1.73m) 给药量 >50 100% 25-50 100% 10-25 100% 0-10 50%
给药间隔 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24小时
小结
病毒性脑炎的主要治疗措施有抗病毒、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改善循环。 PCT 和CRP 是早期鉴别诊断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 有较高的 敏感性和特异性,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整个过程中PCT 、CRP 水平变化不明显, 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急性期PCT 、CRP 水平显著增高, 治疗前后PCT 、CRP 水平变化也非常明显, 两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 关于激素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 重症病毒性脑炎大剂量、短疗程的使用可能有利于炎症和脑水肿的消除, 从而降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激素可选用氢化可的松每次10mg/kg, 每日2-3次;也可选地塞米松每次0.2-0.5g/kg,每日2-3次;或甲泼尼龙每 次1-2mg/kg,每日2-3次。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脑脊液检查:多数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总数为10~300 ×106/L ,病初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以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 白质大多数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脑脊液直接涂片无细
菌发现, 疱疹病毒脑炎脑脊液中可有红细胞。部分病例脑脊液常
规正常。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病毒学检查:发病早期应收集大便、咽分泌物和脑脊液等作 病毒学检查。
[1] 阳海红, 陈建设. PCT 和CRP 检测对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J].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 (1),155-156. [2] 于盈,李海军.病毒性脑炎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的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8):67-68.
Thanks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脱髓鞘病变和血管及血管周围的损伤,而血管病变又影响脑循环加
重脑组织损伤.
四、病 理
脑组织水肿、软化及坏死,脑膜充血,脑膜及血管周围有
单核、淋巴和浆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组织坏死;神
经髓鞘变性以及神经元破坏。
五、临床表现
(一 )前驱症状: 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流涕、咽痛、肌 痛或精神淡漠等。
一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 病例分析
主要内容
病毒性脑炎


病例资料
病历分析 小结
一、概念
病毒性脑炎是指各种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如果脑膜 同时受累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以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惊厥及脑膜刺激征等为主
要临床表现。
二、分类
1. 以节足动物为媒介的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东方马型脑
16.5.14-16.5.26
治疗过程
5.14
血常规:WBC 8.26*109/L,NE% 0.80*109/L,LY% 0.16RBC 5.11*1012/L。 CRP:10.40mg/L↑ PCT:0.141ng/mL↑ ESR:23mm/h↑
5.15
患者神志清,精神 差,听觉性失语, 能够听到他人说话, 但不能理解其内容, 目前患者血压低, 未见明显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