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精神状态提升的

合集下载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作为大学生,良好的精神生活质量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高竞争压力下,大学生们往往会面临着一系列的精神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和孤独等。

因此,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我提出的几个实施策略。

第一个策略:拓宽学生的娱乐生活选择由于学业压力和时间限制,很多大学生的娱乐活动往往会受到限制。

因此,校方应该提供更多多样化的文娱活动,例如音乐会、话剧、体育竞赛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第二个策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是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

因此,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有必要,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第三个策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走出学校,了解社会,拓宽视野,见识社会之广阔,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实,提高个人责任感和公民道德素质。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社会实践的支持,增加实践机会和丰富实践内容。

第四个策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当学生面临精神问题和困境时,常常感觉无处可去求救,从而导致精神问题不断加重或者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情感减压和身心健康的专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之,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全社会关注,也需要学校和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学生的娱乐生活选择、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务。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因此提振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学校管理、心理辅导、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和体育锻炼等方面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一、学校管理方面学校管理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第一步。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风建设制度,加强对学风建设的监督和评价,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二、心理辅导方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辅导是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关键。

学校应建立一支专业化、多样化的心理辅导团队,包括医生、心理咨询师、专业心理教师等。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沙龙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跟踪服务,以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困境。

三、文化建设方面文化建设是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举办文化艺术节、主题讲座、创意比赛等活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文化艺术团队和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展示学生的才艺和特长。

学校可以举办读书分享会、文学沙龙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和审美情趣。

学校可以加强与外部文化组织的合作,邀请专业艺术家、作家、学者等为学生带来精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阅历和情感体验。

四、社团活动方面社团活动是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有力支撑。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学生如何提高创新精神一、引言高校学生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精神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教育、环境和实践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二、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在培养高校学生创新精神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育不仅应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高校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图书馆、实验室和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己的创新实践。

三、创新环境的营造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积极的创新环境。

为了营造这样的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创新团队:学校可以成立创新团队,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2. 举办创新比赛: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交流创新成果的平台。

3. 建立创新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开设创新交流论坛,邀请行业专家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促进创意与知识的碰撞。

四、实践的重要性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实践能力:1. 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以此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锻炼创新思维。

2. 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并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3. 开展创新项目:学生可以自己发起创新项目,例如创业、社团活动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由教育、环境和实践三个方面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只有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潜力,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

高校应当重视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发展创新能力,塑造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栋梁。

如何提高精神状态的七个技巧

如何提高精神状态的七个技巧

如何提高精神状态的七个技巧提高精神状态不仅仅是身体健康和饮食均衡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我们需要学会正确的心理调节方式。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工作上的压力、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达到良好的精神状态。

下文将为您介绍七个科学有效的技巧,帮助您提升精神状态,充满活力。

1. 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人们心灵世界的一种输出方式,它能让我们在平静的状态下享受生活的乐趣,使我们心情愉悦。

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无用的消遣只会浪费您的时间。

喜欢瑜伽、健身、音乐等都可以使人放松身心,有助于心路平和、精神状态积极向上。

2. 与人交往多沟通人际关系问题很容易导致情绪的波动和心理上的不适,而与人交往沟通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

与人交谈可以让我们感到被认可和被尊重,加强我们的社交能力和学会理解别人的情况。

好的人际关系是积极心态的重要源泉。

3. 食物和睡眠的质量都很重要人体需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睡眠质量要好,既要保证规律,还要保证环境静谧,以便让大脑充分休息。

食物方面,尽量选择天然健康的食物,多吃蔬果,减少糖类和咖啡因摄入,有利于身心健康。

4. 坚持运动,锻炼身体适当的运动可以使人充满活力和精力,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有心理的放松作用。

定期参加体育活动,可提高人的免疫力和心肺功能,增加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消除焦虑情绪。

5. 完成任务的感觉很好完成任务可以带来一种成就感,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感到自己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提高精神状态。

同时,合理的规划和时间管理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不必要的紧张感。

6. 家庭关怀与照顾的重要性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庭是最大的避风港,家人之间的关怀和照顾能够让人在精神上得到关注和支持。

家人们的关怀不仅是人们心灵上的慰藉,还能给人带来聆听和支持,帮助人们调整心态和提高精神状态。

7. 学习与探索带来新的发现学习和探索世界是提高精神状态的重要方法之一。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实施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应对挫折和抑郁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2. 增加社交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如学生聚会、校园音乐节、文化节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增加其社交圈子。

3. 鼓励体育锻炼:提供多样的体育设施和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如健身房、俱乐部运动队等。

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4. 提供文化艺术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话剧演出、美术展览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5. 支持学生志愿者团队: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和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给他们带来了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提升精神生活质量。

6.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惑。

这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增强他们面对挑战的能力。

7. 增设休闲设施: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和休息的地方。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精神放松程度。

8. 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活动,如学生会、社团等。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还可以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

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社交活动、体育锻炼、文化艺术活动、志愿者活动、心理咨询服务、休闲设施和学生组织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1. 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大学生往往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并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精神健康教育讲座、研讨会、心理学课程等,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并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保护能力。

3. 开设艺术类课程:学校可以增加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如音乐、绘画、书法等,通过学习和创作艺术,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节心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组织社交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如拓展训练、团队合作项目、运动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支持系统,减轻心理压力。

5. 建设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学习空间、绿化的校园环境、健身设施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6. 加强师生互动: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如定期举办家长会、导师制度、学生成长指导等,通过这些互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社会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7. 鼓励参与志愿服务:学校可以积极推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如社区义工、社会实践等,通过为社会做贡献,学生能够提升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8.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加强健康教育,向学生普及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开设艺术类课程、组织社交活动、建设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参与志愿服务和加强健康教育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

我国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提升问题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提升问题研究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提升问题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20110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能否成为真正的人才,其精神面貌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方面,然而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状况并不乐观。

目前,还没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对大学生精神面貌提升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本文以问卷方式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现状进行实际调研,并对影响大学生精神面貌消极的原因进行AHP排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即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发挥家庭、学校、社会联合教育功能及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等途径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全文共分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论述了大学生精神面貌提升问题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对大学生精神面貌相关理论概述,从提升精神面貌的目标、内容、方法三方面指出了其具体表现,并指出了提升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三部分:主要对大学生精神面貌现状进行分析。

这部分根据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存在的精神消极面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探析。

第四部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最后提出了提升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面貌;提升;教育AbstractItmadeitclearthatthekeyofthefuturedevelopmentofChinaandthegreatrejuvenationofChinesenationisthepeopleby”Nationallong-termeducationalreformandDevelopmentPlan(2010-2020)”,andthefoundationiseducation.Asprecioushumanresourcesinourcountry,universitystudentsCanbecomearealtalent,theirspiritstateiscrucialrespect,yetChinesecontemporaryuniversitystudents’mentaloutlookconditionisnotoptimistic.Presently,thereisnoscholarresearchoncollegestudents’mentaloutlookascensionproblemssystematicallyandcomprehensivelyfrom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horizon,themainpurposeofthispaperisanattemptinthisaspect.Thethesisstudytheactualsituationofuniversitystudents’spiritbyquestionnaireandanalyzeitsnegativecausesbyAHEAccordingtotheanalysismadetargetedrecommendationsthatchangingenvironmentalconditions,adheretothesocialeducation,schooleducationandfamilyeducationand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studentsandothermeansofshapingthestudentspositivementaloutlook.Thispaperisdividedintofourparts:PartI:Thethesisdescribestheoriginandsignificanceofthetopic;discusse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mentaloutlookoftheundergraduates;summarizesthemethodsofthisresearchandtheinnovationinthisthesis.PartII:Themaintheoriesaboutthespiritoftheuniversitystudents.Fromthreeaspectsthattargetcontentandmethodpointthespecificperformanceofmentaloutlook,andpointsoutthenecessityandpossibilitiesthatimprovethementaloutlookofstudents.PartIII:Analyzethesituationofthemainspiritofthestudents.Discussthecausesofthenegativeaspectsbythesurveyquestionnaire.PartIV:Discussandproposethemeasuresofpromotingthementaloutlookofthe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mentaloutlook;promote;Education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实施策略【摘要】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缺乏文化活动参与等问题。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康教育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创建支持性社交网络以及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等措施来实施。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实施策略,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为其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措施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施和推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振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大学生可以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提振、实施策略、健康教育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活动、社交网络、校园氛围、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这些压力不仅来自外部环境,还来自内部自身,导致了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孤独感等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

有些大学生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提振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建立一个健康的教育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创建支持性社交网络,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搭建一个良好的精神生活质量保障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心理支持,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1.2 问题意识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其精神生活质量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在精神生活质量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ory Researc h学论理★★★★收稿日期:2012-11-19作者简介:魏建(1981-),男,河南平舆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精神状态提升的研究魏建(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南京210003)精神状态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在中国的古代有关精神状态提升的研究也有大量的成果,主要是以崇德论、诚信论、尚志论、重义论、贵仁论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理论,西方国家对精神状态提升的研究也比较广泛,主要是以神学动力论、心灵动力论、主体性理论等为代表的思想理论。

骆郁延教授的《精神动力论》,建构了精神动力的理论体系;申来津教授的《精神激励的权变理论》,提出了精神激励是通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理念[1]。

这些专著的面世把精神状态提升的理论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一、大学生的精神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化的快速进程,社会呈现出了多元价值观的碰撞,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拼爹现象层出不穷,正在侵蚀着这个社会的正能量,进而影响到校园里受教育的学生。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以下精神状态[2],1)惰性强不爱学习,2)太依赖父母,3)把自己看成孩子,4)喜欢宅在宿舍里玩网游,5)没有朝气和活力,6)没有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7)缺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8)吃苦精神匮乏,9)独立自主能力太差,10)上大学就是混文凭,11)考试备小抄,12)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13)缺乏主观能动性,14)班干部没有带头示范效应,15)喜欢逃课,16)没有精气神,17)缺乏专业技能,18)补考现象严重,19)触犯校规校纪,20)不喜欢打扫宿舍卫生,21)集体荣誉感匮乏,22)叛逆,不尊重老师,23)抽烟的男生越来越多,24)党员不再是标杆,25)不积极参加竞赛,26)不喜欢听专家讲座;27)功利浮躁;28)不听课不做作业;29)做事简单化,急于求成;30)喜欢熬夜,31)不爱去图书馆,32)不关心国家大事学校大事,33)心理问题严重,34)不诚实,35)缺乏生活爱好,36)不懂得大学精神,不懂得塑造人生,37)缺乏目标和斗志。

总而言之,缺乏大学精神。

什么是大学精神?本人比较崇尚浙大郑强教授的观点:“大学精神在于懂得去爱国家、爱专业、爱父母、爱家乡”。

最近几年中国的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甲醇酒、人工合成鸡蛋、三聚氰胺奶粉、石灰面粉、瘦肉精猪肉、地沟油、染色馒头、人工牛肉、毒豆芽、激素黄瓜、膨大剂西瓜、雨润火腿肠参入变质猪肉等等。

可以调查当代的大学生知道多少?周总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代的大学生为了什么而读书?是为了改变“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而读书吗?二、精神状态提升的策略研究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是“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而成的,反映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

它是一个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校园文化的精髓。

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精神风貌、文化内涵等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将自己独特的校园精神和办学理念渗透其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活泼新颖、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营造健康、高雅、先进、文明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精神状态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他们担负历史使命必须具备的。

新形势下的网络信息时代、工作的竞争压力、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大学生的精神状态能否科学地提升,这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因此,研究大学生精神状态的提升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状态;提升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24-022242.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当下的高等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其重大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接受知识的容器,缺失了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平等互动环节。

课堂上应调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平等的交往过程中,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同时还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当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的时候,精神状态提升才会由外在的认知转化为主体内在的动机[3]。

3.加强专业技能教育新形势下,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缺乏认知;对科技发展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不清楚;对自己要学什么不清楚;对自己未来的定位不清楚,加之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出现学习被动、消极状态。

爱专业如同爱自己的生命,专业的热爱是靠努力的付出和培养的,为了找好工作而去学好专业不是我们培养的最终目标,我们有国家目标、科学目标、人生目标。

4.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

通过对民族传统精髓文化的学习及现代国情的全面深入了解,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学生担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大学生精神状态提升的动力源泉。

5.加强党建工作加大党建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学生政治上追求进步,壮大党员队伍。

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带头、辐射作用,树立良好形象,着力营造班级积极、健康、向上、和谐的氛围。

使同学们始终在思想上保持积极向上,在生活中要求进步。

以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的影视资料为主线,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教育。

引导学生就一些敏感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信的优良品德及开拓精神。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强有力的桥梁纽带。

班主任通常是管理一个自然班级,对学生的了解比较全面,辅导员管理多个班级,很难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状况。

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对辅导员的工作能起到补充的作用,最终形成全面把握和重点突出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样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一直关心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使得学生更能积极发挥主动性。

7.校方领导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在校园里以学生为本,这应是教育的出发点。

长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是围绕着学生的成长,更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发展,而学生的成长又能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学校领导要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生能和学校领导直接对话,这本身就是时代的进步,同时让学生感觉到学校一直都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这对大学生精神状态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8.校方领导定期开展授课老师座谈会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的大学出现一种局面,那就是课堂上只听到老师一直在讲解,至于学生在下面干什么,好像和老师没有关系,有的老师还认为:我只管讲我的课,你学不学是你的事;这个班级学生纪律太差啦,辅导员怎么管的啊;学生素质太差啦等等。

从意识上来讲,这就严重偏离了教育的轨道。

作为老师,不能光教书不育人;作为学校,要营造教书育人的氛围;作为校方领导,要定期开展老师座谈会,关心老师的成长、学生的学习。

这样一来整个校园就会弥漫着一种求进步、讲学习的氛围。

9.加强宿舍管理宿舍生活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直接关系着学生在校的精神状态。

当下不少大学生喜欢宅在宿舍,尤其是男生,久而久之人的惰性就养成了,这种现象在高校里甚是普遍,这对于高校学风建设不利。

宿舍在学校里就是一个家,干净卫生之外,也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讲学习讲正气,不是打网络游戏玩桌牌的俱乐部。

学校在宿舍管理上一定要有严厉的措施,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宿舍文化,通过正面的影响去改造一些懒惰的学生,让学生生活过得有精神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

三、结束语大学生精神状态的提升,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

大学生精神状态的脆弱,既有新形势下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原因,又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关注大学生成长及精神状态的学科领域,有必要也有义务引导他们以积极的状态思考人生、面对人生。

提升人的精神状态,是完善人自身的重要内容,它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促进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

研究大学生精神状态的提升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张燕.借鉴与创新:大学生精神状态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2]魏建,刘艳昌.论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精神状态[J].文教资料,2010:182~184.[3]王冰,张燕.EQ理论与大学生精神状态提升的关联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40~42.(责任编辑:范秀利)J i a o Y u L i L u n Y a n J i u☆教育理论研究☆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