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1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的相关 力学 分 析
1 . 1 模板 支撑 系统 的受力情 况
通常在施加预应力之前 , 除施 工荷 载 外 , 转 换 梁 结构 还要 承
梁结构因沉 降不均匀而产 生形变 。因此 , 在计算转换梁结构的荷 载时 , 应 将 后 浇 带 范 围 内的 结构 荷 载 考 虑 在 内 。 2 . 1 . 2 选择 支撑体 系方案 目前, 在实际工程中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设计转换梁底模板
摘 要 : 在 高大建筑的工程施工中 ,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 土转换 梁结构施工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 用, 其施工质量直接 影响
整个建 筑工程的质量 、 安全及成本 , 要做好这类施 工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大跨度预应 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进行 了简 单的力学分析 , 然后从三个方面对其施工技 术进行 了全面而深入的研 究。
关键词 : 大跨 度 ; 预应力施工; 混 凝 土施 工 ; 转 换 梁结 构
的收 缩 变 形 , 降低 收缩 应 力 , 改善 混 凝 土 的性 能 ; 同 时还 应 尽 量 降 低混凝土 内部的温度变化速率及 内外温差, 同时对温度差和最高 目前 , 高大的建筑越来越多, 在其工程施工中通常会设置转换 降低温度应力 , 尽量减少裂缝 的产生 。 层来承载上部结构的荷载, 可保持整体建筑 结构处于稳定的状态 , 温度进行控制,
施 工 技 术 【 文章编号— 0 1 2 8 — 0 2
建材 发 展 导 向 2 0 1 3 年 3月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柯 永 红
( 重庆市丰都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重庆市 丰都县 4 0 8 2 0 0 )
引 言
是建筑结构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实际的施工 中往 2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 往也是难点。在进行转换层的施工过程 中, 通常会在大跨度 的钢 2 . 1 临 时支 撑 系统 的施 工 筋混凝土梁上承托多层框架, 导致托梁必须要承受相当大的荷载, 由于转换梁需要承受其上部结构荷载 、施工荷载及其 自重, 若使用一般的钢筋混凝土转换梁设计方法 , 一般容易在跨和支座 总体压力较大 。因此, 这进行预应力施工之前应进行梁底模板 临 中产生裂缝 , 且会引起较多配筋, 实际施工较为困难 。 因此, 为了提 时 支 撑 系 统 的 施 工 ,合 理 的 临 时 支 撑 系 统 对 转 换 梁 结 构 意 义 重 高梁 的抗裂性 能及受力性能 , 在此类工程施工 中应使用预应力混 大 。 临 时支 撑 体 系 的 设计 一 般 包括 以下 几 步 : 凝土转换梁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影 2 . 1 . 1 确 定 结 构荷 载 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 成本投 资、 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在施 工 中 , 首 先 应 在 转 换 结 构部 位 布 置后 浇 带 , 以避 免 转 换
浅析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

浅析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摘要: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方案选择,阐述了转换梁模板支撑设计、安装,钢筋绑扎、模板安装顺序及混凝土浇筑要点。
关键词:转换梁施工;方案选择;模板支撑;混凝土建筑从以往工程的实践经验来看,转换层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结构的质量品质和成本造价,因此应对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的关键在于施工方案的确定,它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
本文从转换梁模板支撑设计、安装,钢筋绑扎、模板安装顺序及混凝土浇筑要点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的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某项目地下2层,地上1~8层为连体裙楼,8层为转换层,8层以上为4栋塔楼,其中3栋住宅楼,1栋办公楼,层数分别为18、18、18、22层,建筑高度约为62 m,总建筑面积24.67万m2,转换层面积约2 780 m2。
转换梁包括:型钢劲性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其中型钢劲性梁的最大尺寸为2 000×2 600,钢筋混凝土梁的最大尺寸为3 600×2 000。
转换层的施工成为本项目施工的难点。
2大跨度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方案选择对于转换梁的支撑体系,初步拟定了3个备选方案:方案一:从地下室顶板结构+0.000开始搭设满堂式脚手架,一直搭设到结构7层顶板。
方案二:改变梁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方式,转换层梁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为梁中心高度附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后进行上半部梁浇筑,减少单次浇筑支撑荷载,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支撑钢管架。
方案三:借用转换层型钢梁、柱结构自承载能力,采用钢骨上挂多道粗直径钢筋吊起梁底钢楞支撑底模(型钢梁情况),或在下层钢柱特定标高制作钢筋牛腿抬起钢楞支撑底模,或通过翼缘加焊耳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副连接钢支撑。
从安全为第一出发点,综合考虑了质量、经济、施工工艺及速度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夹层板的施工需要后,研究决定综合采用上述第2、3套方案进行施工,即梁底支撑采用钢楞。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嚣
至
一
安全性。据此 本文 从宏观的角度对大跨预应力混 凝土梁转换结 构施 工
转 换梁施 工时 , 考 筑方法 和模板 支撑形式 进行施 工 . 一次支 模 即 次浇 筑混凝 土成形 .使用 目前应用 较为普 遍
的钢管脚手 架支撑体 系米对 件 板进行支 撑 模
① 常规支撑法
换 粱结构 对支撑 形式承 载力的要 求。图 3为 日 本 j 大厦 转换 大梁 的埋设 钢桁槊 支撑 施工 M B 方法示 意 ,该 方案可节 省模板 支撑材 料,适 用于转换 梁跨度 大且转 换层下部 空间和 层高均 较 大的情 况-当 采用这 种施工技 术时 ,转换粱
在
前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转换 梁结构施 工技 术研究
日 设
R ear onsr t echn ogy on S ch on C tuc i T on ol ofL g~ pan Pr tesed oncr e esr s C et Tan f eam tuct r r ser B Sr ue
一
3 根据混 凝土的配台 比和预计的 施工气 21 候及 现场条 件.可 采用太体 积混凝 土结构 三维 有 限元温度 分析程 序,对转 换梁整 个施工 过程 中 的温度状 况进行 分析和 计算 . 握混凝 土在 掌 施工 中和浇 筑后~ 个月 内各部位 温度的变 化规
律
3 .相应地在施工方法上可采取下列措施以 2 2 0 控 制浞凝土的 出机温度和 浇筑温度 。 规 范规定 混凝土浇 姨温度不 宜超过 2 ℃,降低 混 8 凝土的 浇筑温 度 . 也就 是相应 地降低 了混凝土 内部的 最高温 度 , 减少 了结构的 内外温差 . 井 同时延 长了混 凝土的 初凝时 间。在常 温中进行 混凝土 浇筑施 工时可 在搅拌 用水 中加冰块 . 使 搅拌水 温控制 在 4 8 之间.以起 到降低混 " ℃ C- 凝土浇筑 温度的作用 。 ② 采 用 分层次 浇筑 施工 的方 法 .按每层 30 ,O 。 ~O mm 厚进行 连续 浇筑 ,并在前 一层涅  ̄ 凝土初凝之前 ,将后一层混 凝土浇筑完毕 ③ 采用叠台 梁原理将 转换梁接叠 台构件进
大跨度梁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

大跨度梁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12-27T08:39:46.96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6期8月作者:刘翔宇、陈祥杰、林沧瑜[导读] 预应力混凝士构件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减轻结构自重刘翔宇、陈祥杰、林沧瑜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摘要:预应力混凝士构件在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减轻结构自重,提高抗震、抗裂能力,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改善构件受力性能和扩大钢筋使用范围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加强梁结构预应力工程的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站房承轨层大跨度梁结构预应力工程的有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有粘结预应力、大跨度、预应力张拉1工程概况新建广州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建筑总规模按45.3万平米设计。
白云站站型为线正上式特大型旅客车站,站场规模11台24线,其中国铁车场10台22线,城际车场1台2线。
设高架候车室及东、西线侧站房,在车场上方高架层设上盖平台,在高架候车室南北两侧布置旅客集散广场(“呼吸广场”)、市政交通落客车道、盖上综合开发平台。
地下设出站厅、地下进站厅、停车场及社会通廊。
旅客流线采用上进下出与下进下出结合的进出站流线。
预应力工程对应施工范围是:基础面至-2.4m地下室连续外墙、-2.4m承轨层、9.8m高架层、18.3m上盖平台(转换层),其预应力相关信息如下表。
板缓粘结 21.8 18602预应力工程特点2.1结构特点本工程大跨度梁采用了有粘结预应力技术、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板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缓粘结预应力技术。
地下室连续外墙、高架层梁中采用规格直径为21.8mm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控制梁挠度、裂缝并承担承载力。
承轨层采用型钢柱与预应力梁组合结构,梁中预应力筋根数多、线型复杂,不易布置。
预应力筋需全部穿过钢骨柱,节点处理复杂,难以处理。
1.梁中部分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为s15.20mm,高强1860级国家标准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yk=1860N/mm2,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con=1395N/mm2。
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2)

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一、前言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大型建筑结构中的新型施工工艺。
其特点是在悬挑板的支撑和拆除过程中,减小变形和应力集中,提高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以给读者提供参考。
二、工法特点1. 结构稳定性高:转换梁能增加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变形和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2.施工效率高:采用预制构件,快速拼装,减少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
3. 施工工艺简单:工艺流程简单清晰,易于掌握和操作。
4. 适应性强:适用于多种大型建筑结构,如桥梁、高层建筑、体育场馆等。
5. 能耗低: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量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对环境友好。
三、适应范围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适用于大型建筑结构,例如:1. 桥梁:适用于大跨度桥梁的转换梁施工,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高层建筑:适用于高层建筑楼层转换梁的施工,减小变形和应力集中。
3. 体育场馆:适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悬挑板支撑和拆除,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工艺原理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悬挑板施工过程中增加转换梁的支撑,降低悬挑板的自由度,减小在悬挑板支撑和拆除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集中。
工法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悬挑板预应力控制、转换梁形状设计、支撑结构设计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板梁阶段:在定位板梁的基础上进行定位,调整转换梁的位置和高度,预应力悬挑板与转换梁。
2. 支撑阶段:在转换梁上设置支撑结构,将悬挑板与转换梁连接并支撑悬挑板。
3. 拆除阶段:分段去除支撑结构,逐步恢复悬挑板的自由度,完成悬挑板的拆除。
六、劳动组织超大截面劲性混凝土转换梁施工工艺的劳动组织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
浅述预应力转换大梁在劲性混凝土结构中的施工

2 施 工重点及 难点分 析
劲性 混凝 土柱 、转换梁 的施工是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和 整个工程结构安全的关键 , 其施工重点分析如 下: () 1劲性混凝土柱梁节点处理。 劲性混凝土柱的平面布置见
下 图 , 内钢 架 呈 “ ” 形 , 柱 十 字 两根 弧 线 型 梁 和 折 线 形 梁 的部 分 纵
四层平面示意图
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 工程采用螺栓 、 本 连接板将上下吊装耳板作
・
92・行统 一的编号 , 并挂上标 识牌 , 在下料过程 中若发现无粘结预
临时连接 。钢骨重量大 ,最大达 56,经计算 ,吊装耳 板采用 . t 2 mm 0 mx 3 m 0 x 4 m 30 m钢 板,连接板采用 lmmx O 1 6 8 mmx O m 7O m
诩
1
1. 0 ) 64 m 的特 大型转换梁 (22 x . 47 ) 该转换梁是 四根 7 2 . 1 m ̄ . 。 e r 2 m
L Z0 K 4 1柱 (5 m 10 m ) 承 力 空 中 基 础 ,K 4 1从 标 高 80 mx 2 0 m 的 L Z0
劲性 混凝土柱大样示意图
3 劲性混凝土柱预应 力转换大梁施 工技术
31劲性混凝土柱施工 .
311 劲性 混 凝 土 柱 梁 节点 施 工 图深 化设 计 ..
根据 以上特 点及要求 ,结合柱梁极限点 内各种钢筋的相对
空 问 位 置 , 用 C D进 行施 工 图 深 化 设 计, 柱 粱 节 点 交 汇 处 运 A 将
筋 需贯穿钢骨腹板、 劲性混凝土柱箍筋贯穿钢 骨牛腿 。 贯穿孔 的 数量 多, 孔型多, 既有普通 热轧钢筋孔 , 又有预应力筋孔 。 转换梁
略谈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

略谈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引言商业-住宅、商业-公寓、公寓-住宅等商住混合综合建筑在近几年的建筑领域内十分普遍。
在这样的建筑设计与规划条件下,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特点设计其室内空间。
而由于不同功能区域建筑的建设要求与标准不同,往往需要通过转化层来完成其结构的转变。
而在转换层具体框架结构构建过程中利用混凝土转换梁结构进行施工是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
现阶段针对转换梁施工的施工研究更多的停留在设计层面,而普遍的施工实践认为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与传统的浇筑或者预应力混凝土施工类似。
此种研究现状与认知,限制了相关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水平。
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转换梁结构无论是在施工要求还是在检测层级上的要求都显著高于普通的混凝土工程。
尤其是在大跨度背景下的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更是如此。
为了转变此种不科学认知,填补相关的研究空白,本文展开了系统的研究。
一方面针对其具体施工过程进行总结,为找到与传统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不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则对后续的可能技术进展与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后续的具体工艺优化提供实践指导。
1、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特点及其施工技术为了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技术进行具体的研究,本文在系统探究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特点与工程要求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1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特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由于其体积大、跨度大、应力荷载设计高等特点使得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难度较高。
在高难度与高标准的协同下,使得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是建筑后续整体质量以及关键安全指标合规性的根本,为此在探究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其结构以及应力特点进行分析,为后续施工要点的把握提供更为合规的方向性指引。
第一,施工中的模板支撑受力情况。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实际为相关的转换梁安装提供必要的支护模板,该模板体系的引入能够保障转换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应力形变,不会由于施工过程中而带来的受力不均,进而导致的局部应力过大造成的应力性损伤。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层 次混凝 土的浇筑 。此办法将 可缓解大体积 混 凝 土水化热高 、内外温差过 大等对裂缝控制 的 不 利影 响 ; 同时 , 即使 在裂缝 出现 的情 况下 , 也 不 易形成贯 穿梁体截 面上下的裂缝。 裂缝会影 响结构 的整体性 、 耐久性和 防水性 。 所 第四, 构造措施有研 究结果表 明, 在转换 梁 以从控制 裂缝的角度而言 ,应着重 采取措施 避 施工 中 ,为使构造钢筋能与混凝 土较好地协 同 工作 共同抵抗温度应力 和收缩应力 ,起到 温度 免转换梁混凝土截 面贯穿 眭裂缝 的产 生。
含水率 , 并通过计算 机合理调整配 料的水灰 比 , 进一步减少用水量 。
( ) 凝土温度变化 的影 响在 混凝土温 升 三 混 值较 高的情 况下 ,由于转换梁混凝 土 内部 和表 面散 热条件不同 , 因而形成温度梯 度 , 使混凝 土 内产生压应力 , 表面产生拉应 力。 当拉应力超 过 混凝 土抗 拉强度时 , 混凝土表面 就产生裂缝 , 属 表层 裂缝 。表面裂缝的产生易 引起 梁体 内钢 筋 的锈蚀 , 对转换 梁的耐久性会产生 影响 ; 而贯 穿
取下列措施 以防止混凝土温升 值过大和提高混 凝土抗拉 强度 :控制混凝土 的出机 温度和浇筑 温度 。 规范规定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 2℃ , 8 降低混凝 土的浇筑温度 ,也就是相 应地降低 了
混凝 土内部的最高温度 , 并减少 了结 构的 内外 温差 , 同时延长 了混凝土的初凝时 间。 在常温 中 进行 混凝 土 浇筑 施工 时 可在 搅拌 用 水 中加 冰 块, 使搅拌水温控制在 4 一 。之 间, ℃ 8c 以起 到降 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的作用 。 其次 , 采用分层次浇筑 施工的方法 , 按每层 厚 30 50 m 进行连续 浇筑 ,并在 前一层 混 0 — 0m 凝土初凝之前 , 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 第三 ,采用叠合梁 原理 将转换梁按叠合 构 件进 行施 工 ,即通过沿梁高度方 向设 置水平施 工缝 将梁分割成几个厚度较 大的层次 ,在上 一 层次 混凝土浇筑完成达 到一 定强度且其 中温 度 分 布及 变化 己趋于均衡 的情 况下 ,再进行下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临时支撑施工
转换梁的 自重 、 施工荷载 以及所 承受 的上部结 构荷载较大, 因此 , 确定其梁底模板的临时支撑方式 是转换梁施工的关键 。目前 , 际工程 中转换梁底 实 模板的临时支撑体系施工多采用 以下 5 种方法 。 1 1 常规支 撑 法 .
的厚度 , 提高楼板 的承载力 ; 也可考虑充分利用转换 层支承柱的传力作用。 14 设 立钢 结构 支撑 法 .
能相应地在侧 向产生变形 。若转换梁 的变形 过大, 超过规范允许 的范 围( 一般为梁体跨度 的 5 ) 则 % ,
不光对梁体的观感产生不利影 响 , 甚至会削弱整体
结构和构件的使用安全性 。因此 , 在施工 阶段甚至 使用阶段 内对转换大梁实施精确 的变形监测是监测
工作 当中 的重 点 。
架作为转换梁 的“ 骨架” 具 有较大的强度、 , 刚度和 稳定性 , 可以满足转换梁结构对支撑形式承载力 的 要求。
叠合浇筑法即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梁分 2次 或 3次浇筑叠合成型。该方法利用第 1 次浇筑混凝 土形 成的梁支承第 2 次浇筑混凝土的 自 重及施工荷 载, 首次浇筑混凝土 的高度 多为梁高 的 14 / 。再利 用第 2次浇筑混凝土与第 1 次浇筑混凝土形成 的叠 合梁支承第 3 次浇筑混凝土的 自重及施工荷载。采 用该技术时, 转换梁的钢管支撑系统 ( 脚手架) 只需
3 3 预应力钢筋应力值监测 .
裂缝产生 的隐患 , 并掌握其温度变化规律 , 及时采取 采取防止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过大和提高混 凝土抗拉强度的措施 。 6 由于转换结构承托 的竖向荷载较大 , ) 预应力 钢筋的用量较多 , 需采取措施 防止张拉阶段预拉 区 开裂或反拱过大 , 可采用择期张拉技术或分 阶段张 拉技术 , 即待转换结构上部施工数层 之后再张拉预 应力或分期分批张拉预应力钢筋以平衡各阶段荷载
的预应力技术 。采用择期 张拉的预应力施工 技术
在转 换梁预应力钢筋张拉施 工过程 中, 由于张 拉的程序较复杂 , 经常会出现两 端张拉 时加荷速度 不同步和加荷速度过快、 传力不均匀等问题 。上述 问题易使结构产生应力集 中和骤增 , 造成构件产生 横弯、 扭曲等不正常变形或出现裂缝 , 有时还造成滑 丝或断丝等故障。因此在预应力筋张拉施工 中, 对
材料的使用数量 , 同时混凝 土分层浇筑可缓解 由于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较高从而引起温度应力过大等
对裂缝控制的不利影响。 13 荷 载传 递 法 . 将转换 梁的绝大部分 自重、 部分上部结构荷载 以及施工荷载通过支撑 系统 由若 干层 楼板共 同承 担。支承楼板 的数量应通过计算来确定 , 必要 时可 对楼板设计进行更改 , 增加转换层下面若干层楼板
摘 要: 通过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和总结, 提出了相关建设性建议, 并概括了该项施
工技 术的发展土转换 梁结构 ; 混凝 临时支撑工程 ; 混凝土工程 ; 工监测 施
中图分类号 l 45 4 U 5.
高大建筑中转换层 的设置起到传承上部结构荷 载, 保持结构稳 定 的作用 , 是建 筑结构 中的重要部 位, 也是建筑施 工中的重点 和难点 。转换梁 结构施 工的关键在于转换梁施工方案 的确定 , 它直接影响 到施工阶段 的结构 安全、 工程质量 和施工 成本 。 从支撑工程、 混凝土工程 、 施工监测等方面介绍了大 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结构的施工技术。
临时支撑 , 钢管脚手架可作为辅助支撑形式与钢结
钢管 次浇筑混凝土成形 的情况下施工荷载很大 , 其支撑 构支撑共同工作 。钢结构支撑可有钢格构柱、 往往需要从转换梁底一直撑到结构底层地面或地下 柱和钢析架等形式 , 均具有较强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
室的底板 。这种施工技术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
考虑承受第 1 次浇筑层的混凝土 自重和施工荷载 , 因而可大为减小其下部钢管支撑 的负荷 , 减少支撑
2 混凝 土工程施工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混凝土工程施工
中, 其重点在 于避免 或减少各种有害裂缝 的产 生。
14 2
甘
肃
科
技
第2 7卷
裂缝根据成因可分 为结构荷载产生 的裂缝、 结构次
2 1 产 生裂 缝 的主要影 响 因素 .
4 发展趋势
1 临时支撑形式 的 比选与综合应用。在进行 ) 支撑工程方案的确定 时, 考虑多种可能和可行 的支 撑形式 , 对其进行可靠性、 经济性、 施工的难易性等 多方面的综合评估 , 选择最优方案 ; 并拓宽思路 , 必 要时综合应用多种支撑形式进行施工 , 以获取最大 的效费比。 2 混凝土强度 的改善 。在转换梁 的混凝 土 中 ) 掺加一定数量 的合成纤维 , 可有效提高混凝土 的抗
3 施 工 监测
3 1 转换 梁 变形监 测 .
在施工 阶段 , 转换梁 由于受到上部结构荷载和 预加应力的影响, 将在垂直方 向产生一定 的挠 曲变
形; 在整体结构和约束形式较为奇特的情况下 , 还可
3 在转换梁体积较大时 , ) 宜采用叠合梁原理将 转换梁混凝土分次浇筑 , 以解决大梁施工荷载的传
建筑转换层结构中的转换梁具有跨度和截面高 大化的趋势 , 若仍采用普通 的钢管脚手架作为施工 期间的临时支撑形式 , 则无法满足大跨度、 大截面转 换梁对支撑体系强度、 刚度及稳定性 的要求。因此 在实际工程 中, 可采用设立钢结构支撑做为主要的
采用常规 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模板支撑形式进 行施工 , 使用 目 前应用较为普遍 的钢管脚 手架支撑 体系来对梁体模板进行支撑。由于转换梁底模在一
() 1 混凝土温升值的影响。
() 2 混凝土温度变化的影响。
( ) 凝 土收缩 变形 的影 响 。 3混 ( ) 界条 件 的影 响 。 4外
2 2 施 工 中的裂 缝控 制 .
拉强度和极限拉伸 , 使裂缝控制获得 良好的成效 。 3 监测手段 的信息化 。 ) 4 分析软件 的应用。 )
土工程组织施工 , 需考虑转换结构混凝土徐变 、 收缩
的影响及 大体积混凝土 的水 化热问题。在 材料选 用、 施工方法、 养护方法 以及结构和构造设计上 , 应
对施工 中混凝 土不 同位置的温度实施监控 , 便 于发现混凝土中绝热温升过高和温差过大等易导致 降温措施 以确保工程质量。
第2卷 7
第 1 期 2
甘肃科技
Ga s c e c n e h o n u S in e a d T c n l
Z2 .7
Ⅳ0 1 .2
2 1 年 6月 01
Jn u . 2 1 01
大 跨 度 预 应 力混 凝 土转 换 梁 结 构 施工 技 术
袁 自东
( 甘肃 陆都置业有 限公 司 , 甘肃 兰州 70 3 ) 3 0 0
5 结论与建议
1 转换结构的 自重及施工荷 载较大 , ) 必须对其 模板支撑方案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
的强度 、 刚度 和稳 定 性 。
2 当转换结构下层空 间高度较大, 以设置临 ) 难 时支撑时 , 可采用在转换结 构采用 内埋型钢 ( 或其 他钢结构 ) 的办法 , 型钢 ( 或其他钢结构 ) 可用来支 承浇筑混凝土时所需 的模板和临时支撑 , 以确保模 板和脚手架不致产生位移。
3 2 混 凝土 施工 温度监 测 .
递问题 ; 为保证第 1 次浇筑混凝土梁 ( ) 板 和第 2次
浇筑混凝土叠合面 的抗剪承载力 , 将施工缝做成齿
槽。 4 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 , ) 应对转换梁及其下部
楼层 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 5 对截面尺寸较大 的转换梁应按大体 积混凝 )
时, 在张拉之前必须加强转换结构下的临时支撑 。
性。
撑材料较多 , 且转换梁在主体结构 中位置较低 的情
况。
15 埋 设型 钢 及钢 桁架 法 .
在转换梁 中埋设型钢或钢桁架, 梁体模板可固
12 叠合 浇筑 支撑 法 .
定于型钢或钢桁架上 , 即将两者进行一体化设计 , 以 承受转换梁绝大部分 自重、 部分结构荷载及施工荷 载, 梁体混凝土可一次浇捣成形。由于型钢或钢桁
所施加应力实施监测与有效控制是很有必要 的。
应力引起 的裂缝 、 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等。由于转
换大梁的混凝土体量大, 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 , 混 凝土的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形产生 的温度裂缝及收缩
裂缝出现 的几率较大 , 因此 , 转换梁的混凝 土工程施
工 主要对 温度 裂缝 和 收缩裂 缝进 行控 制 。
在转换梁的混凝土工程施工 中, 为保证混凝土
浇筑质量 , 确保结构和构件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 要通 过控制混凝土绝热温升、 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 、 减少 混凝土收缩、 提高混凝 土极 限拉伸值等方法来减少 或避免混凝土中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的出现。具体 措施可从混凝土的配合 比设计 及材料选 用、 施工方 法、 构造措施、 养护措施以及温度监测等 5 个方 面来 进 行控 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