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PPT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乳腺癌相关ppt课件

乳腺癌相关ppt课件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乳腺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且 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危险因素
遗传、家族史、月经初潮年龄早、绝 经年龄晚、生育年龄晚、哺乳时间短 等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早期乳腺癌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 改变等症状。
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其中,病理学检 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乳腺癌相关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7
目录
•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病理生理机制 • 乳腺癌治疗 • 乳腺癌预防与控制 • 乳腺癌病例分享与讨论 • 参考文献与致谢
CHAPTER 01
乳腺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中 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癌 症之一。
分类
乳腺癌可以根据病理学特征分为 多种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癌等。
参考文献3
作者3,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页码。
致谢
1 2
致谢1
对参与本研究的所有受试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致谢2
对在本研究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所有工作人 员表示感谢。
3
致谢3
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医生、护士和科研人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乳腺癌的内分泌因素
激素水平
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异常变化可以增加女性患乳腺 癌的风险。
内分泌治疗
一些内分泌治疗药物如抗雌激素药物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等可 以用于治疗乳腺癌,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CHAPTER 03

乳腺癌护理常规ppt课件

乳腺癌护理常规ppt课件

THANKS
助诊断乳腺癌。
乳腺钼靶X线摄影
通过X线检查乳检查
对乳腺组织进行核磁共振成像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和评估
肿瘤大小。
病理学诊断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 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乳腺
癌的金标准。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定期自查
女性应养成定期自查乳腺的习 惯,特别是月经后应重点关注
手术方式
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可以选择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 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
手术效果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早期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五 年生存率较高。
乳腺癌的化疗
化疗方案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表柔比星、紫杉醇等,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力。
乳腺癌患者的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有氧运
动、力量训练等。
康复锻炼指导
在专业医师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 行康复锻炼,确保锻炼的科学性
和安全性。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根据 评估结果调整康复锻炼计划,以
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负 面思维,纠正错误认知,提高应对 能力。
家庭和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亲友参与护理,提 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乳腺癌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 化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运动锻炼
睡眠管理
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采取措施改善 睡眠质量,如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 规律作息等。

演示文稿乳腺癌分期课件

演示文稿乳腺癌分期课件

病例数 67 285 100 116 206 167 685 614 401
中位随访期 39 14 24 22 26 46 29 28 26
腋窝复发率 0 0
1(1) 0
3(1.4) 0
1(0.1) 1(0.16) 2(0.5)
第三十一页,共36页。
放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患者保乳术后的根治性放疗 改良根治术后高危患者的放疗 新辅助化疗后可手术乳腺癌的放疗 局部区域性复发患者的放疗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第七版变化要点
T0、T1伴淋巴结微小转移N1mi的分期由IIA降期为IB Mx被去除:新分期去除了Mx(远处转移不能评估)。 cM0(i+):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但通过免疫
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 IHC)或分子生物 学在外周血、骨髓或其他非区域淋巴结组织发现不超过 0.2mm的微小转移灶 M1 :通过临床、影像学活组织学发现大于0.2 mm的转移
保乳手术+I/II级腋窝清扫:全乳和锁骨上区域放疗(内乳淋巴
结受累者应同时做内乳区放疗)
第三十五页,共36页。
内乳淋巴结照射的争议
内乳淋巴结临床复发率低:0-7%
内乳淋巴结(+):10% 内乳淋巴结 (-) : 6%
治疗内乳淋巴结的疗效不确切 照射内乳淋巴结的副作用
➢ 降低对化疗的耐受性 ➢ 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理分期(pN)
pNx无法评估 pN0 ITC≤0.2mm pN1mi 0.2mm<微小转移≤2.0mm pN1a 1-3个ALN阳性 pN1b IMN阳性(sn) pN1c IMN阳性(sn)伴1-3个ALN阳性 pN2a 4-9个ALN阳性 pN2b IMN临床阳性,但ALN阴性 pN3a ≥10个ALN转移,或锁骨下转移

乳腺癌图文课件版

乳腺癌图文课件版
乳腺癌图文课件最新版
目 录
•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的诊断 • 乳腺癌的治疗 • 乳腺癌的预防与康复 • 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乳腺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腺上皮组 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 癌症之一。
分类
乳腺癌可以根据组织学和分子生 物学特征分为多种类型,如浸润 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 癌等。


乳房皮肤改变
乳房皮肤出现凹陷、皱 褶、红肿、破溃等症状
,可能提示乳腺癌。
乳头溢液
非哺乳期出现乳头溢液 ,尤其是血性溢液,应 警惕乳腺癌的可能性。
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常伴有腋窝淋巴 结转移,导致淋巴结肿
大。
02 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是乳腺癌筛查的常用方 法之一,通过X线检查乳腺组织的密 度和结构,有助于发现乳腺肿块、钙 化灶等异常表现。
然而,核磁共振检查费用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主要用 于临床怀疑乳腺癌或X线、超声检查阴性时的补充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乳腺组织进行病 理学检查。
病理学诊断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等信息,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 后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X线摄影存在一 定的辐射,且对于致密型乳腺的检出 效果较差,因此不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
X线摄影对于微小钙化的检出尤其敏 感,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超声
乳腺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无 辐射的检查方法,通过高频超声 探头检查乳腺组织结构和血流情
况。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乳腺肿块、囊 肿、导管扩张等异常表现,尤其 对于致密型乳腺或X线检查阴性

演示文稿乳腺癌-课件

演示文稿乳腺癌-课件
第十二页,共13页。
2.化疗
• 可根据病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化疗。可 降低术后复发率40%。
• 浸润性乳腺癌应用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 多采用联合化疗4到6个周期 3.放疗 • 术前放疗:部分病人使用可提高手术切除率
• 术后放疗:提高生存率,疗效肯定
• 姑息性治疗:适用于晚期病人
第十三页,共13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肿,毛囊处出现点状凹陷,形似桔皮样.
④局部突起。
第六页,共13页。
3.晚期局部表现
①肿块固定形成所谓“铠甲胸” ②卫星结节 癌细胞浸润表面大片皮肤,表现为局部 多数坚硬的结节。 ③皮肤破溃 肿瘤向外生长突破皮肤,形成坏死溃疡, 易出血感染,有恶臭。
4.转移 淋巴转移多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少有对侧转 移。
胸大小肌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及淋巴 结等软组织 ②扩大根治术
在经典根治术的基础上同时切除2、3、4肋
软骨和相应的肋间肌,包括胸廓内动静脉以
及周围的淋巴结。适用于Ⅱ、Ⅲ期乳腺癌,
尤其是乳腺内侧癌肿
第十一页,共13页。
③ 改良根治术
适用于腋窝无或少有可推动淋巴结者,适用 于Ⅰ、Ⅱ期乳腺癌,目前常用。 ④全乳腺切除术 适用于原位癌 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做根 治术病人。 ⑤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做象限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加腋窝清扫术, 术后必须辅助放、化疗。
乳腺癌-ppt课件课件
第一页,共13页。
•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发 女性,男性少见。
• 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死
于乳腺癌。
• 20岁以前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 多发40~60岁,尤其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

病例讨论乳腺癌ppt模板

病例讨论乳腺癌ppt模板

胸膜病灶
肝病灶
四周期后复查
胸膜未见异常
肝内病灶未见增大
上腹部增强CT
肿瘤标志物
120 100
80 60 40 20
0 疗前 二周期后 四周期后
CA153 CA199 CA125 CA242
CA153:0-32.4u/ml CA199:0-37u/ml CA125:0-35u/ml CA242:0.051-15iu/ml
讨论
诊断复发? 下一步治疗
化疗前CT
讨论问题
术前评估 术后诊断 相关检查 治疗计划及方案 随访
术后诊断
左乳腺癌术后 PT2N3M0 IIIC期
治疗方案
术后第22天开始化疗 EC×4
EADM: 70mgd1、2
CTX: 1.0d1 q3w
DOC×4
DOC: 130mgd1 q3w
EC*4→D*3化疗后出现干咳
➢ 肿瘤大小3.5*2.0*2.0cm ➢ 腋下淋巴结转移17/21( I站11/14、II站3/4、III站
3/3)
免疫组化:
➢ ER(-),PR(-),Cerb-B-2(+++),Ki-67(+, 50%)
化疗前相关检查
术后9月19日肺CT:右肺上叶肺大泡,纵隔未 见肿大淋巴结。
ECT未见异常。(202X年9月19医大一院鞍山 医院)。
乳腺癌病例讨论
202X-5-16
病史
患者:女性 38岁 主诉:左乳腺包块2个月 现病史: 202X年6月无意间发现左乳腺外
上象限一无痛性包块,未在意,8月自觉包 块增大,大小约3*3cm,质硬,边界欠清, 活动可 既往体健 母亲病故于肿瘤
入院后查体

小讲课乳腺癌 ppt课件

小讲课乳腺癌  ppt课件
小讲课乳腺癌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 乳腺癌的症状与诊断 •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 乳腺癌的预防与康复 • 乳腺癌的案例研究
01
乳腺癌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
详细描述
乳腺癌通常表现为乳腺出现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 分界不清。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 关。
详细描述
乳腺癌主要分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等类型,每种类型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乳腺癌的 分期采用TNM系统,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分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不同类型和 分期的乳腺癌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异较大,因此准确分类和分期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患者情况
患者C,62岁,因乳房皮肤凹陷就诊,经过检查诊断为乳腺癌, 已进行过手术治疗和化疗。
生活质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注重生活质量,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和心理辅导, 保持乐观心态。
康复经验
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分享了如何调整心态、保持 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乳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总结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 较高。
详细描述
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其中许多病例发生 在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与疾病的分期密切相关,早 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乳腺癌的分类与分期
总结词
乳腺癌可以根据组织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分为不同类型,分期则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 行划分。

乳腺癌大众科普篇PPT全文

乳腺癌大众科普篇PPT全文

绝经后的超重或肥胖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70%
65%
60%
53%
50%
40%
31%
30%
20%
19%
10%
0%
-10%
-20%
-30% -22%
<18.5 24–26.9 27–29.9 30–34.9 ≥ 35
BMI(kg/m2)
BMI: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重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 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单位为kg/m2
风险会增加。3/4的女性乳腺癌 确诊时的年龄均超过50岁
总体而言,白人女性患乳腺癌
的可能性略高于非裔美国女 性。但在45岁以下的女性中, 乳腺癌在非裔美国女性中更常 见。亚洲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较低
是一名 女性
年龄增加
乳腺癌 病史
民族和 种族
性别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 素。仅仅作为女性就是患乳腺癌的 危险因素。虽然男性也可能患上乳 腺癌,但这种疾病主要发生于女
大洋洲
北美洲 LAC* 非洲
亚洲
亚洲其 他国家, 68.5%
中国, 31.5%
全球其 他国家, 84.4%
中国, 15.6%
欧洲
*LAC: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中国乳腺癌的分布特点
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国乳腺癌 发病率的增速是全球平均增速 的2倍,在全世界排第一;在 城市和农村地区均呈持续上升 趋势,且农村地区上升幅度更 为显著
你无法改变的乳腺癌危险因素有哪些?
是一名女性
年龄增加
乳腺癌病史
民族和种族
乳腺癌家族史
特定的 遗传基因
致密乳腺组织
良性乳腺疾病
初潮年龄早
55岁以后经历更 年期(绝经年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课件PPT
1. 概述 2. 流行病学 3. 病因 4. 临床表现 5. 诊断 6. 鉴别诊断 7. 治疗
乳腺癌低发地区,但 随着生概活水平述的提高 和家庭人口的简单化, 近几年有明显上升的 趋势。
地区。在国内,沿海 大城市的发病率及死 亡率高于内陆地区。
30岁内少见,45-50 岁的发病率较高,绝 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 到70岁达到最高峰。
病因因素
❖ 女性 ❖ 年龄增长: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 ❖ 发病年龄小的乳腺癌家族史 ❖ 月经初潮年龄小、停经晚、高龄生头胎子女 ❖ 长期激素替代治疗 ❖ 继往做过胸壁治疗性放疗 ❖ 良性增殖性乳腺疾病 ❖ BRCA1和BRCA2基因变异
病因因素
❖ 口服避孕药 ❖ 高脂饮食 ❖ 大量饮酒 ❖ 肥胖 ❖ 长期抽烟 ❖ 卵巢功能稳乱
乳癌自查
❖ 举起左侧上肢(见图4)用右手三指(食指,中指,无 名指)指腹缓慢稳定、仔细地触摸乳房方法(见图 4A,B,C)在左乳房作顺或逆向前逐渐移动检查,从乳 房外围起至少三圈,直至乳头。也可采用上下或放射 状方向检查,但应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同时一并 检查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
乳癌自查
❖ 直立镜前脱去上衣,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对两 侧乳房进行视诊,比较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注意外形 有无大小和异常变化。其异常体征主要包括:乳头溢 腋、乳头回缩、皮肤皱缩、酒窝征、皮肤脱屑及乳房 轮廓外型有异常变化。
>50岁组死亡率下降了30%,转移率减少了1/3(比 正常人群早诊断2年)。<50岁组无统计学意义。
高道利等96年报道:对30万上海纺织系统妇女进 行乳腺自查的随机研究,也显示50岁以上人群的 干预组早期乳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001年《加拿大医学会会报》报告了加拿大研究 人员对7项有关乳腺自查的国际性研究结果进行评 估,并没有发现乳腺自查的明显好处。
❖ 第一种:每月自检 ❖ 第二种:医生触诊 ❖ 第三种:乳腺红外线扫描检查 ❖ 第四种:B超检查 ❖ 第五种:钼靶x线检查 ❖ 第六种:MRI 、CT ❖ 第七种:细胞学穿刺检查
普查和自查
1960年New York 乳癌普查小组对30000名正常妇 女进行了乳腺钼靶X片普查,并持续10年随访,结 果:
乳腺癌常用生物学指标
Cathepsin-D CA153 CerbB-2 ER PR
病理学检查
空心针穿刺活检 敏感度80%~90%,肿瘤越大,敏 感度越高,>2.5cm者效果更理想。
术中冰冻诊断
准确性高,几乎无假阳性,可观 察肿瘤边缘,最困难是乳头状增生 病变鉴别。
1cm以上肿瘤可做冰冻,<1cm者尽 量做石蜡诊断,以免破坏标本。
影像学检查
钼靶X片 B超 MRI PET ECT
乳腺癌生物学检测
肿瘤标志物
定义: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 合成释放或宿主对癌细胞反应性物质。
两类: 肿瘤所产生特异性较大的变化,称肿瘤辅助标志物。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TM):特异性强、敏感性好
患双侧乳腺癌有关。
乳腺癌症状
❖ 乳腺肿块:最常见 ❖ 乳腺疼痛 ❖ 乳头溢液:浆液性、水样和乳汁
样溢液较为常见 ❖ 乳头改变:扁平、回缩、凹陷 ❖ 乳房皮肤改变:酒窝症、橘皮症 、
破溃 ❖ 腋窝淋巴结肿大
晚期乳腺癌局部溃烂
诊断手段
普查和自查 影像学 生物学 病理学
乳腺癌排查六法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状况
五个最: ▪发病率增长最快: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 ▪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已占妇女癌症死亡第一位; ▪治疗水平最低:I期乳腺癌不超过20%,美国达80%; ▪对普查的认识最差:大部分为有症状后才去医院求治; ▪医药费用占比例最高:微小乳腺癌平均2万元/人,中 晚 期乳腺癌平均20万元/人。
外科治疗
❖ 20世纪初期出现了增加清扫内乳淋巴结的扩大根治术 ❖ 50年代由于对乳腺癌认识的改变出现了改良根治术 ❖ 70年代后放疗和化疗的长足进步使保留乳房而又根治
乳腺癌的保乳手术进入临床 ❖ 90年代又引进前哨淋巴结活检概念
现代乳腺癌治疗观念
❖ 乳腺癌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系统性疾病 ❖ 受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 其治疗应包括全身和局部两部分 ❖ 局部治疗的过分扩大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
目前的对策
❖合理使用综合治疗方法 ❖在保证现有治疗效果前提下尽可
能减少创伤 ❖尽可能实施个体化方案 ❖创造生理、心理双重康复的条件
乳房肉瘤(Breast sarcoma)
❖ 较少见。常见50岁以上, 表现为乳房肿块,体积可 较大但界限较清楚,皮肤 表面可有扩张的静脉, 血行转移为主,淋巴结转 移少见。
❖ 治疗:单纯乳房切除。
乳腺癌的治疗
治疗原则
❖ 尽早实施手术,辅以化疗、放疗、激素、免疫等措施 的综合治疗。
手术-首选 化学药物治疗(chemotherapy) 内分泌治疗(endocrinotherapy) 放射治疗(radiotherapy)
3、乳管内乳头状瘤
多发于40-50岁的妇女。多发于大导管近乳头膨大的部分。 瘤体小,易出血。唯一的症状是乳头可有溢出性血性液 体。体检有时在乳晕区可触及肿快。质地软,可推动。 压迫肿快时候可有乳头溢液。X-线乳腺管造影、溢液细 胞学检查有利于诊断。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浆细胞浸润 为主。60%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快大时可 成桔皮样观。 40%呈慢性炎症改变,表现 为乳晕旁肿快,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 和乳头凹陷。 急性期抗炎有效,但肿快可 仍有,须手术治疗。
鉴别诊断
1、乳腺囊性增生病 好发于35-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病 变双侧,病程长,多表现为经前期疼痛,经后消失或减 轻。双乳可触及肿块或结节,多在外上象限。肿块边界 不清,成片状增厚,有触及表面颗粒感。可有压痛腋窝 淋巴结不肿大。少数病人可有浆液性或血性溢液。
2、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20-25岁的青年女 性,与雌激素刺激有关。 肿快多位于乳腺外上象限, 多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整、活动极好、边 界清晰。易于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